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观察经皮椎体球囊后凸成形术(PKP)治疗胸腰椎溶骨性肿瘤疼痛、日常活动的改善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0年10月间于西安市红十字会医院脊柱科行经皮椎体成形术(PKP)治疗胸腰椎溶骨性肿瘤35例。术前均有顽固性背痛,无神经症状,CT及MRI提示椎体溶骨性病变。在C型臂透视下行椎弓根穿刺球囊扩张椎体后注射骨水泥,采用VAS评分、WHO疼痛缓解标准及O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来评估疼痛缓解,日常功能恢复情况,并对病椎的高度变化进行分析,记录骨水泥外漏情况。随访时间为术后1天、1月、6月,采用t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35例患者手术顺利,术后24h内疼痛缓解,无脊髓或神经根损伤及压迫症状,复查X片见椎体内骨水泥填充良好。手术前后VAS评分、活动能力(ODI)和病椎高度对应比较,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随访6月疼痛缓解、日常活动功能改善趋于稳定。结论:PKP能迅速缓解胸腰椎溶骨性肿瘤引起的疼痛,有效恢复病椎高度,并发症相对较少,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具有简单、安全、有效等优点。  相似文献   

2.
目的 对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的术中疼痛进行相关临床研究.方法 选择68例椎体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患者,均为新鲜压缩骨折,完成72个椎体后凸成形术.手术均采用局麻下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均为单侧球囊穿刺.对术中穿刺、球囊扩张、骨水泥注射三个阶段患者疼痛进行评估和比较,同时观察术中的疼痛行为特征和生命体征.结果 59例(87%)患者术后疼痛出现明显改善,术中疼痛出现率为82%.手术前后VAS均值分别为8.1±1.2和3.1±1.4,穿刺VAS均值为7.6±1.2,球囊扩张VAS均值为8.7±0.9,骨水泥注射VAS均值为8.1±0.7.最疼痛比率:穿刺占18%,球囊扩张占53%,骨水泥注射占29%.球囊扩张时的疼痛程度与穿刺和骨水泥注射的疼痛程度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术中疼痛的发生对临床效果无影响.结论 对于椎体后凸成形术,多数患者会出现术中疼痛.尽管术中疼痛的出现不会影响椎体后凸成形术的临床疗效,但是我们还是应该对它给予足够的重视和处理.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胸腰椎转移瘤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2006年3月至2009年9月采用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26例胸腰椎转移瘤,观察患者疼痛视觉模拟评分及评估生活质量。结果 26例患者VAS评分由术前的平均8.6分下降为2.0分;生活质量明显改善。未发生骨水泥渗漏到椎管现象。结论 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胸腰椎转移瘤可有效缓解疼痛,改善患者的脊柱功能,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经皮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vertebroplastyPVP)及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KyphoplastypereutaneousPKP)治疗椎体转移性肿瘤的临床疗效。方法:对38例共44个椎体行PVP,7例9个椎体行PKP,术前VAS标准(visualanalogscale,VAS)评分。结果:45例53个椎体手术无死亡病例。术前轻度疼痛4例,中度11例,剧痛31例。术前VAS评分平均为9.2±2.2分。术后3天疼痛完全缓解38例(84.4%);部分缓解5例(11.1%);轻微缓解1例(2.2%);NR1例(2.2%);有效为95.5%,VAS评分2.0±1.4,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3个椎体术中骨水泥渗漏至椎间盘3例,硬膜外囊2例,椎旁静脉丛1例,椎旁软组织3例;骨水泥外漏发生率16.98%,其中PKP仅发生椎旁软组织外渗1例,术中及术后均无其它并发症发生。PVP式Cobb’s角术前19.3±8.7,术后为18.4±7.8;PKP术前为22.1±8.7,术后为12.2±5.8,术后Cobb’s角与术前比较,PKP术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VP术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轻度疼痛及中度疼痛完全缓解及部分缓解为100%;重度疼痛完全缓解及部分缓解为93.6%,轻微缓解及无效为6.4%,轻、中、重度各级术后较术前疼痛缓解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VP及PKP对缓解或消除由椎体转移性肿瘤引起的疼痛有明显的治疗效果,无严重并发症。PKP术对塌陷椎体高度有一定程度恢复。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经皮椎体成形术在肿瘤所致病理性脊椎骨折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入组肿瘤所致病理性脊椎骨折患者85例,共170个椎体,均采用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具体术式:采用单纯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及分次经皮穿刺椎体灌注骨水泥技术。术后1周、3个月、6个月、12个月分别采用 VAS 评分法进行疼痛评分。出院后定期随访,评估生存情况。结果术中无一例出现肺栓塞、截瘫或围手术期死亡等严重并发症。所有患者术后3 d 内疼痛缓解,平均 VAS 评分降至2.8分。经皮椎体成形术中骨水泥的平均注入量为4.5 mL。术中64(37.65%)个椎体出现骨水泥渗漏,其中椎间隙20个,椎旁或椎旁静脉36个,椎管内8个,但均无临床症状。中位随访时间20个月,其中42例死于原发肿瘤,余43例则带瘤存活。结论经皮椎体成形术是目前治疗胸腰椎椎体转移瘤的安全有效方法,选择合适的术式是治疗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目的回顾性分析球囊扩张椎体成形术中填充人工骨与骨水泥治疗椎体压缩性骨折疗效比较。方法对30例(31个骨折椎体)随访1年以上资料完整的脊柱压缩骨折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平均随访时间1.7年),A组15例患者填充硫酸钙骨水泥(CSC),B组填充骨水泥,分析术前、术后患者视觉模拟评分(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及骨折椎体高度恢复。结果A、B两组患者术后VAS疼痛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与术前比较均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A组和B组骨折椎体高度与术前比较均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两组术后结果与1年后随访比较无显著性差异;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结论硫酸钙治疗椎体压缩骨折同样可以取得骨水泥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的疗效,能完全或部分缓解患者的疼痛及提高患者脊柱功能活动;恢复骨折椎体的高度避免骨折椎体高度进一步丢失。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脊椎转移瘤的手术方法和临床效果。方法11例脊椎转移瘤患者均行经皮椎体成形术,术后24h评估患者的疼痛缓解情况。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无骨水泥渗漏、感染、围手术期死亡等并发症发生。所有患者疼痛术后24h内均明显缓解,VAS评分术前(7.8±1.1)分,术后(1.9±0.4)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皮椎体成形术用于脊椎转移瘤的治疗能迅速缓解患者疼痛,且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磷酸钙骨水泥(calcium phosphate cement,CPC)椎体后凸成形术与聚甲基丙烯酸甲酯骨水泥(polymethylmethacrylate,PMMA)椎体后凸成形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7月至2013年5月,我院进行椎体后凸成形术的治疗的48例骨质疏松性单个椎体压缩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CPC组23例,其中男9例,女14例,年龄61~82岁,平均69.59岁;PMMA组25例,其中男11例,女14例,年龄67~89岁,平均71.23岁。所有患者在术前、术后即刻、术后3、6、12、24个月进行随访检查。评价比较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止痛药持续使用时间、手术满意度、椎体压缩率、局部后凸畸形及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受伤后至手术的间隔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VAS评分、止痛药持续使用时间、手术满意度、椎体高度恢复及局部后凸畸形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均较术前明显好转。继发骨折及骨水泥渗漏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PC组术后3个月及末次随访时椎体压缩率分别为(23.26±10.08)%、(23.39±11.23)%,较术后即刻的(17.22±14.19)%椎体高度有所丢失,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行椎体后凸成形术,CPC与PMMA一样安全有效,可以缓解疼痛、提高活动能力,但CPC术后椎体高度恢复后会有部分丢失。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经皮双侧分层穿刺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OVCF)椎内骨水泥分布特点及临床治疗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6月至2019年2月,85例于我院行椎体成形术治疗的OVCF病例的影像学及临床资料,其中男21例,女64例;年龄(72.6±7.3)岁。依据穿刺入路分为双侧分层穿刺组与双侧非分层穿刺组。统计分析两组间术椎内骨水泥分布情况,骨水泥注入量,手术时间,术前、术后1天、术后2天、末次随访时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及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结果本组85例均获得3~16个月随访。双侧分层穿刺组骨水泥注入量平均(4.4±1.0)ml,骨水泥连接上下终板分别为:两侧33例,一侧6例,无1例。双侧非分层穿刺组骨水泥注入量平均(5.2±1.2)ml,骨水泥连接上下终板分别为:两侧11例,一侧30例,无4例。双侧分层穿刺组骨水泥量低于双侧非分层穿刺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双侧分层穿刺组术椎冠状位中线(中线)两侧骨水泥连接上下终板率高于双侧非分层穿刺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1天、术后2天、末次随访时的VAS及ODI均对应小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手术时间,术前、术后1天VAS及ODI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双侧分层穿刺组术后2天、末次随访时VAS及ODI低于双侧非分层穿刺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双侧非分层穿刺入路相比,经皮双侧分层穿刺椎体成形术骨水泥于术椎中线两侧连接上下终板率更高,术后2天、末次随访时疼痛缓解及功能恢复更好。经皮双侧分层穿刺椎体成形术是治疗OVCF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0.
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活动期椎体血管瘤临床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治疗活动期椎体血管瘤的临床疗效,总结临床经验.方法 回顾分析2006年8月至今共计23例活动性椎体血管瘤患者,平均年龄47岁,行经PVP治疗,所有患者均经临床、影像学及术后病理确诊,并排除手术禁忌证.结果 23例患者病变椎体均成功完成手术,术后平均随访22个月,术后腰背部疼痛17例显著改善,6例改善,末次随访疼痛均显著改善,无复发,负重活动状况明显好转.术后X线片、CT显示骨水泥填充病灶良好,分布均匀,4例见椎旁静脉渗漏,均未出现神经损伤症状,未出现骨水泥过敏反应及栓塞等并发症.结论 PVP能显著缓解活动期椎体血管瘤引起的顽固性腰背部疼痛,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微创治疗方法,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选择性应用球囊扩张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椎爆裂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从2004年至2009年期间在我院治疗的符合纳入标准的29例使用球囊扩张后凸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椎爆裂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女18例,男11例;年龄(55~78)岁,平均64.5岁.所有患者经骨密度检测均为骨质疏松症患者.均表现为骨折椎体局部疼痛,无双下肢神经症状.骨折椎体共33个:T8 2个,T10 1个,T11 7个,T12 11个,L1 9个,L2 3个.所有患者术中经单侧椎弓根穿刺椎体;单个椎体骨水泥注入量(3.25±0.76)ml.术前及末次随访时行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测量X线侧位片骨折椎体后凸角,CT或MRI上受损椎管狭窄指数,记录手术相关并发症.结果 所有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0-33个月,平均18个月.术后2例患者疼痛缓解不明显,对症治疗后治愈.术中3例患者出现骨水泥渗漏;1例渗漏至椎间盘,2例渗漏至椎体前方,渗漏率为10.34%;均无神经压迫症状及其他并发症.末次随访时VAS 评分为(2.342±1.13)分,较术前的(6.58±1.31)分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后凸角为-3.36°±15.78°,较术前后凸角-5.32°±16.17°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受损椎管狭窄指数(85.14%±10.12%)与末次随访时(84.07%±11.39%)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选择性应用球囊扩张后凸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椎爆裂骨折,临床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索椎体成形术治疗中段胸椎骨折的可行性.方法 对39例胸椎椎体症状性中段(T5~8)胸椎椎体骨折实施经皮椎体成形术.采用经左侧椎弓根或经左肋颈与椎弓根之间间隙进针,观察疗效及并发症.结果 39例患者中,术后48h后可自行下床活动36例.随访6个月至1.5年(平均12个月),疼痛完全缓解(CR)35例;部分缓解(PR)4例;CR率89.74%,PR率10.26%,有效率100%(有效率=CR率+PR率).3例术后出现胸背疼痛并发症,深呼吸时加重,2周后均缓解,为穿刺波及肋椎关节所致.无骨水泥椎体外泄漏造成神经压迫并发症发生.结论 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中段胸椎骨折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同椎体一侧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 (percutaneous kyphoplasty,PKP) 联合对侧经皮椎体成形术 (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PVP) 对治疗胸腰椎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 (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s,OVCFs) 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 2018 年 5~12 月收治的 67 例胸腰椎 OCVFs 患者。其中试验组 (改良一侧 PKP 联合对侧 PVP) 31 例,对照组 (传统双侧 PKP) 36 例。统计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前与术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 (visual analogue scale,VAS)、骨水泥注入量和渗漏率、Cobb’s 角矫正情况以及椎体前缘和中部的高度变化,分析各项指标之间的差异是否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所有患者术后症状均得到明显缓解,均未发生严重并发症。其中,试验组手术时间 (33.35±11.34) min,术前与术后 7 天 VAS 评分分别为 (7.60±2.34) 分和 (1.95±0.63) 分,椎体前缘高度分别为 (18.78±3.07) mm 和 (28.22±4.98) mm,椎体中部高度分别为 (19.21±4.35) mm 和 (30.82±3.31) mm,Cobb’s 角分别为 (26.84±4.79) °和 (13.66±3.13) °;对照组手术时间为 (42.10±12.26) min,术前与术后 7 天 VAS 评分分别为 (7.85±1.87) 分和 (2.11±0.45) 分,椎体前缘高度分别为 (20.31±4.76) mm 和 (26.76±2.21) mm,椎体中部高度分别为 (20.88±3.16) mm 和 (29.79±1.96) mm,Cobb’s 角分别为 (25.13±3.02) °和 (13.38±1.21) °。两组椎体前缘和中部高度、Cobb’s 角、VAS 评分术后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但所有患者两侧缘高度改善率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组间比较,试验组手术操作时间低于对照组 (P<0.05),但椎体前缘和中部高度、Cobb’s 角度、VAS 评分的恢复改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共有 9 例发生骨水泥渗漏 (试验组 5 例,对照组 4 例),渗漏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改良一侧 PKP 联合对侧 PVP 与双侧 PKP 术式均能获得良好临床疗效。同时两种术式对疼痛改善程度、伤椎的复位效果以及骨水泥渗漏率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改良一侧 PKP 联合对侧 PVP 在手术操作时间上明显优于双侧 PKP 术式。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经皮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手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和椎体肿瘤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1年12月间45例经皮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和椎体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治疗前视觉模拟评分法(VAS)、活动能力评分、前缘椎体高度、后缘椎体高度、Cobb's角度分别为(8.5±11.4)分、(3.2±0.7)分、(17.7±1.6)mm、(19.8±1.2)mm、(30.8±3.1)度。治疗后VAS评分、活动能力评分、前缘椎体高度、后缘椎体高度、Cobb's角度分别为(2.3±0.6)分、(1.4±0.3)分、(22.5±0.9)mm、(23.7±1.1)mm、(6.7±0.7)度。治疗前后与治疗后VAS评分、活动能力评分、前缘椎体高度、后缘椎体高度、Cobb's角度的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过程中所有患者均得到较好的康复,并且无神经功能症状和感染以及血管栓塞等并发症发生。结论临床中采取经皮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和椎体肿瘤效果显著,有效的提高患者临床治疗有效率,并且创伤也比较小,术后恢复也比较快,并发症也较少,有效的改善椎体高度,值得临床中应用与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相邻多节段胸腰椎爆裂性骨折及脱位的临床特点及外科治疗方法.方法 对27例相邻多节段胸腰椎爆裂性骨折及脱位病例进行后路减压及椎弓根螺丝钉系统内固定.脊柱受损平面从胸7~腰4,相邻2个脊柱节段骨折21例,相邻3个节段骨折6例.结果 术后随访时间6个月~4年2个月,平均2.3年.7例椎体骨折脱位均实现良好复位,伤椎椎体前缘高度术前丧失30%~68%(平均38.2%),术后恢复至91%~96%(平均93.8%).后路椎板及横突间植骨均骨性融合,平均骨性融合时间4.2个月.12例脊髓神经功能得以明显恢复,13例无明显改善.结论 对相邻多节段脊柱骨折,后路的椎管减压及骨折复位具有手术简单易行、创伤小的优点.椎弓根钉棒内固定系统可对该类骨折的有效复位和三维之间上的牢靠固定.但应避免在后路行胸椎椎管环形减压时造成医源性脊髓牵拉损伤.  相似文献   

16.
脊柱肿瘤的手术治疗及稳定性重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手术治疗脊柱肿瘤的方法及术后稳定性重建问题.方法对84例脊柱肿瘤患者分别进行不同入路的刮除、切除、脊髓减压手术,通过植骨、骨水泥充填、人工椎体置换等方法进行脊柱稳定性的重建.47例恶性肿瘤患者经综合治疗后,通过缓解程度判定疗效.结果术后平均随访4年5个月,57例肿瘤切除彻底,植骨愈合良好,骨水泥及人工椎体固定牢靠,无松动移位.47例恶性肿瘤经放化综合治疗后,CR 14例,PR 16例,MR 8例,NC 9例.结论手术治疗脊柱肿瘤对抢救截瘫、缓解症状有很大意义,应根据肿瘤的性质、节段和类型选择手术治疗方式,对椎体肿瘤全切除的病例行人工椎体置换和自体植骨术联合后路固定可保持术后的脊柱稳定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