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热毒清抗内毒素DIC家兔肝细胞和线粒体过氧化损伤...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相似文献   

3.
本实验制作内毒素所致家兔DIC模型。观察到肝细胞线粒体在超微结构和功能方面均受到明显损害。而应用热毒清注射液之模型动物肝细胞超微结构基本正常;线粒体呼吸功能、ATP酶,肝匀浆和血清过氧化脂质(LPO)接近正常,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或<0.05)。体外实验与体内实验结果一致,从而提示热毒清有拮抗内毒素损伤线粒体的功能。  相似文献   

4.
中医清法制剂“热毒清”抗内毒素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6,自引:3,他引:13  
  相似文献   

5.
热毒清 (抗炎6号) 体外能使鲎试验转阴,电镜下可见能使大肠杆菌O_(111)B_4内毒素网状结构崩解。体内实验用家兔内毒素所致DlC模型,检测血小板、纤维蛋白原、凝血酶原时间和3F试验;光镜检查肾小球微血栓形成率和肾小球所含纤维素密度等,用药组和模型组比较差异均非常显著(P<0.01)。结合电镜观察和肝细胞溶酶体标志酶ACF测定,提示热毒清抗内毒素的作用机理可能与①直接降解内毒素,②增强MPS吞噬功能,③稳定溶酶体膜有关。 ·  相似文献   

6.
热毒清抗自由基作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相似文献   

7.
对组成复方热毒清的4味中药进行拆方研究,分别观察其对播散性血管内凝血(DIC)模型家兔肝细胞线粒体呼吸功能和体外稳定溶酶体膜的影响。结果表明:线粒体呼吸控制率(RCR),模型组明显低于热毒清组、地塞米松组和正常组(P<0.01);但组成热毒清的4味中药单方各项指标与模型组比较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在体外稳定溶酶体膜实验中,除热毒清组溶酶体标志酶酸性磷酸酶(ACP)和β-葡萄糖苷酸酶在溶酶体上清液中之酶比活性较低(P<0.05)外,余4味中草药均无统计学意义。由此可见:复方热毒清在保护DIC家兔肝线粒体损害和体外稳定溶酶体膜方面优于组方中各单味药,从而从一个侧面验证了热毒清组方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8.
对组成复方热毒清的4味中药进行拆方研究,分别观察其对播散性血管内凝血模型家兔肝细胞线粒体呼吸功能和体外稳定溶酶体膜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热毒清对内毒素所致家兔DIC氧自由基代谢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内毒素所致家兔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为模型,观察热毒清是否具有抗自由基作用。实验表明,与模型组比较,热毒清组血清、肝匀浆和线粒体LPO含量以及血清和肝匀浆XOD活性均显著降低;而肝匀浆SOD以及肝匀浆和线粒体GSH-Px活性明显升高。结果提示热毒清能有效地拮抗内毒素DIC 病理过程中增多的自由基,并通过抑制自由基生成酶和增强自由基清除酶活性而起作用。从而部分解释了热毒清保护细胞器的作用机理。  相似文献   

10.
11.
复方中药制剂热毒清注射液(RDQ)在临床上对细菌和病毒引起的急性感染性疾病疗效显著,通过实验研究,RDQ在抑菌抗病毒、增强机体免疫力、抗内毒素和抑制炎症介质等方面发挥作用.该文对RDQ的临床应用和作用机制作一综述,以期进一步研究RDQ在分子水平作用机制,使之在临床应用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热毒清的拆方研究——体内及体外对内毒素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相似文献   

13.
热毒平抗中暑内毒素血症信号转导机制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中药复方制剂热毒平抗中暑内毒素血症的机制,为该类药物在重症中暑治疗中的运用打下基础.方法:在干球温度(34.5±0.5)℃,相对湿度(60±5)%的条件下建立小鼠中暑内毒素血症模型,将40只小鼠随机分为热毒平组、西黄芪胶组、生理盐水组、高温对照组和正常对照组.提取腹腔巨噬细胞RNA,用KT-PCK的方法检测腹腔巨噬细胞TLR4和NF-KB mRNA的表达情况.结果:热毒平组小鼠TLR4和NF-KB mRNA的表达低于西黄芪胶组、高温对照组、生理盐水组(P<0.05),而与正常对照组相近.结论:下调内毒素信号转导上游和中游关键分子的转录表达,减少细胞因子分泌,是热毒平抗中暑内毒素血症的重要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4.
僵蚕抗内毒素所致红细胞膜损伤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僵蚕对内毒素所致红细胞膜损伤的抑制作用。方法以内毒素 (ET)损伤红细胞膜 ,观察不同浓度的僵蚕液对血浆游离血红蛋白 (PHb)含量的影响。结果 3个不同浓度的僵蚕液对内毒素所致全血溶血具有明显的对抗作用 ,PHb含量明显低于内毒素组 (P <0 .0 1 )。结论僵蚕对红细胞膜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5.
肥大心肌细胞溶酶体对线粒体降解作用的细胞化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韩玉升  陈玉英 《上海医学》1994,17(4):199-201
用细胞化学胞嘧啶单核苷酸酶作为溶酶体标志物,来研究大鼠腹主动脉结扎造成心肌细胞肥大后溶酶体降解线粒体过程,研究结果表明在地扎后20周线粒体主要降解方式是线粒体直体和溶酶接融合,然后线粒体逐渐降解,而线粒体的自噬小体形成是非常少见的。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溶酶体及线粒体死亡途径在氧化应激诱导HeLa细胞凋亡过程中的时间顺序及其意义,阐明溶酶体膜通透性在氧化应激诱导线粒体凋亡过程中的重要作用。方法:以对数生长期人宫颈癌HeLa细胞作为研究对象,利用维生素K3(VK3)复制氧化应激模型,实验分为对照组、VK3 1 h、VK3 3 h、VK3 6 h和VK3 12 h作用组。MTT 法检测各组细胞生存率;′,7′-二氯荧光黄双乙酸盐(DCFH-DA)染色检测细胞内活性氧(ROS)水平,吖啶橙(AO)染色观察溶酶体膜通透性,罗丹明123染色检测线粒体膜电势(ΔΨm),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凋亡相关蛋白caspase-3活化片段的表达。结果:与对照组比较,VK3 6和12 h组HeLa细胞生存率降低(P<0.05)。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与对照组比较,VK3 6和12 h组HeLa细胞内caspase-3活化片段表达水平增加(P<0.05)。DCFH-DA染色,VK3作用1、3及6 h
,HeLa细胞内绿色荧光增强。AO染色,VK3 3 h 和6 h组可见HeLa细胞的溶酶体内红色颗粒状荧光减弱,细胞浆绿色荧光增强。罗丹明123染色,VK3 6 h组可见HeLa细胞浆内红色荧光强度明显降低(提示ΔΨm下降)。结论:氧化损伤能够诱导溶酶体及线粒体死亡途径,并且溶酶体的变化先于线粒体,提示溶酶体通透性在氧化应激诱导线粒体凋亡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
  相似文献   

17.
小儿热毒清冲剂质量标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儿热毒清冲剂是由金银花、大黄、黄芩、甘草4味中药加工制成的冲剂 ,具有清热解毒、凉散风热之功。主要用于痈肿疗疮、喉痹、丹毒、热毒血痢、风热感冒诸症。其中所含绿原酸为其抗菌抗炎主要成分。本文就大黄、金银花进行薄层定性分析 ,对其绿原酸成分进行定量研究。1 仪器与试药岛津CS - 930型双波长薄层扫描仪 ,DR - 2型数据记录仪 (日本 ) ;微量注射器 (中国上海保西玻璃仪器厂 ) ;聚酰胺薄膜 (浙江黄岩 ) ,硅胶G预制板(青岛海洋化工厂 ) ;绿原酸标准品 ,大黄酚标准品(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 ) ;小儿热毒清冲剂 (通州市中医院制…  相似文献   

18.
热毒清(原名抗炎6号)系我校附属同济医院用四味清热解毒中药制成的静脉注射液,具有抑菌、抗炎、解毒、退热、增强免疫功能及稳定溶酶体膜、保护线粒体H~+-ATP合酶等多方面的作用,其多相药理作用可能与保护生物膜活性有关。本实验研究热毒清对内毒素所致家兔红细胞膜Na~+,K~+-ATP酶活性损害作用的影响,以探讨热毒清治疗疾病的机理。 一、材料和方法 1.动物、健康日本大耳白兔24只,体重2~2.5 kg, 雌雄不拘,随机分为4组,每组6只。①正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高密度脂蛋白(High Density Lipoprotein,HDL)抗内毒素(lipopolysaccharide,LPS)损伤的作用。方法用不同浓度的聚乙二醇(PEG-6000)分离纯化血浆脂蛋白;分别给小鼠腹腔注射生理盐水、HDL、LPS、HDL+LPS,观察各组小鼠的存活时间;用放射免疫试剂盒测定小鼠血样中TNF-α水平并检测小鼠血样中甘油三酯、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LDL)水平。结果注射LPS和HDL+LPS组小鼠的存活时间比注射生理盐水和HDL组小鼠的存活时间明显缩短,而注射LPS组小鼠的存活时间与注射HDL+LPS组小鼠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DL有抗内毒素的作用,能影响小鼠血浆中TNF-α因子和甘油三酯的水平。  相似文献   

20.
采用组织培养测定了中药热毒清在不同的细胞内对单纯疱疹病毒(HSV-1)、巨细胞病毒(HCMV)、柯萨奇毒B(COXB3)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5g/L浓度的热毒清能有效抑制HSV-1在Vero细胞内繁殖,20g/L的热毒清能有效抑制HCMV在人胚肺纤维母细胞内繁殖,两者的治疗指数(TI)=4。但5g/L浓度的热毒清未能抑制COXB3在Vero细胞内繁殖,其TI〈1。动物实验结果表明,昆明种小鼠体内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