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疟色素是疟原虫消化宿主血红蛋白产生的副产物,能激发宿主的先天性炎症反应。然而对于疟色素是如何被宿主模式识别受体识别,各个研究者的实验结果和结论不尽相同。本文综述了近期该研究领域的一些进展。  相似文献   

2.
抵御疟原虫的侵袭,不但依赖于宿主的免疫机制,而且在很大程度上还取决于宿主的自然免疫特性。主要表现为宿主红细胞对某一种疟原虫的低易感性或不易感性,如人对鸟或鼠疟原虫有天然抵抗力,非洲人对间日疟原虫的感染亦相对难以建立;在非自然宿主小鼠,仅少于1%的伯氏疟原虫子孢子发育为肝细胞期,而自然宿主树鼠却有50%的子孢子侵入肝脏并繁殖发育。这种宿主感染疟原虫的严格选择性是由宿主的遗传特性决定的,是宿主在种系发生和个体发生过程中形成的一个固有特性。  相似文献   

3.
疟疾是由疟原虫引起的疾病。由于被寄生的肝细胞周围没有明显炎症反应,推测红细胞外期不引起宿主临床症状。从疟疾症状发作与疟原虫红细胞内期成熟时间一致情况看,认为系疟原虫在红细胞内摄噬血红蛋白产生代谢产物及疟色素,当裂殖体成熟后胀破红细胞,随同裂殖子一起进入血流,作用于体温调节中枢引起发热及  相似文献   

4.
由疟原虫所致的宿主红细胞血红蛋白分解代谢可释放出原虫所需的氨基酸前体,但亦释放大量有潜在毒性的血红素。裂殖体杀灭剂氯喹与游离血红素紧密结合,并浓集于原虫食物泡内。为了进一步了解宿主-原虫的血红素代谢,本文比较了伯氏疟原虫氯喹敏  相似文献   

5.
在疟原虫血红蛋白降解、侵染宿主细胞、抗原处理、裂殖子释放等生物学有关的研究中,蛋白酶是很具吸引力的研究内容。作者用一种抗PF96免疫血清筛选疟原虫表达文库,分离得到一新的锌金属肽酶M1家族的  相似文献   

6.
宿主免疫应答是抵御微生物、寄生虫感染的主要因素。与多种感染性疾病相似,疟原虫再感染现象的存在是其难以控制的主要原因之一。宿主对疟原虫再感染有一定的免疫力,但不足以完全清除疟原虫。宿主难以完全抵抗疟原虫再感染是研制有效抗疟疫苗的障碍。该文主要就宿主抵抗疟原虫再感染的免疫机制作一综述,宿主记忆性CD8+T细胞是控制红前期疟原虫再感染的关键,其产生与维持依赖于CD4+T细胞与IL4的存在;CD4+T细胞直接通过相关细胞因子、间接调节抗体或记忆细胞的产生发挥作用;IgG2a是小鼠抗再感染的保护性抗体,针对间日疟PvMSP119、恶性疟LSAJ和RAP11294的抗体具有保护作用。宿主抵抗再感染机制的阐明将为疫苗研制提供必要的依据。  相似文献   

7.
恶性疟原虫在人体内的红内期和肝期寄生于富含氧的环境。宿主免疫系统、疟原虫自身代谢(如消耗红细胞中的血红蛋白)以及某些抗疟药的使用而产生的活性氧族(ROS)使疟原虫受到毒性作用。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Px)、过氧化氢酶是三种主要的抗活性氧酶。在恶性疟原虫中内源性SOD、GPx已得到鉴定,但内源性过氧化氢酶的存在尚无明确的报道。  相似文献   

8.
宿主免疫应答是抵御微生物、寄生虫感染的主要因素。与多种感染性疾病相似,疟原虫再感染现象的存在是其难以控制的主要原因之一。宿主对疟原虫再感染有一定的免疫力,但不足以完全清除疟原虫。宿主难以完全抵抗疟原虫再感染是研制有效抗疟疫苗的障碍。该文主要就宿主抵抗疟原虫再感染的免疫机制作一综述,宿主记忆性CD8^+T细胞是控制红前期疟原虫再感染的关键,其产生与维持依赖于CD4^+T细胞与IL-4的存在;CD4^+T细胞直接通过相关细胞因子、间接调节抗体或记忆细胞的产生发挥作用;IgG2a是小鼠抗再感染的保护性抗体,针对间日疟PvMSP119、恶性疟LSA-J和RAP-11-294的抗体具有保护作用。宿主抵抗再感染机制的阐明将为疫苗研制提供必要的依据。  相似文献   

9.
疟原虫是依赖宿主而生存的一种细胞内寄生虫,其营养主要依赖于宿主所制造好的物质。宿主对疟原虫有着保护性,虫体对宿主有着依赖性和致病性,这样使两者间形成非常密切、复杂的关系。对疟疾成功的化疗以及新化学药物的合成,一般都是以两者新  相似文献   

10.
疟疾是由疟原虫感染所致的传染性疾病。疟疾的传播依赖于疟原虫在脊椎动物和按蚊两个宿主内的交替发育。疟原虫有性配子体阶段是其从脊椎动物传递至按蚊的唯一阶段。疟原虫的有性转化、有性发育和配子发生对疟原虫的传播起重要作用。深入了解疟原虫有性阶段的基因表达及相关调控机制,有助于筛选新的抗疟药物或疫苗靶点。本文对疟原虫有性阶段基因表达转录调控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阻断疟疾传播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本文讨论了目前有关对疟原虫感染的细胞和体液免疫的知识。鸟类、啮齿类、猴和人类都获得了对疟原虫感染的免疫作用。鸟类宿主对配子体的免疫结果抑制了配子体在蚊媒体内的发育。人体对疟原虫配子体的免疫,阻止蚊虫把疟原虫传播给其他易感者,因而起到间接预防疟疾的作用。子孢子的免疫作用对子孢子的攻击有短暂的预防作用,但对红内期则无预防作用。用从人工培养的鸟细胞内获得的红外期疟原虫免疫鸟和哺乳动物宿主,取得了一些成功。最重要的进展是将新鲜的红内期裂殖子或将由红内期疟原虫制备的无活力的冻干抗原接种猴体后,猴宿主对猴疟或人疟产生了免疫作用。适于作人疟疫苗的抗原制备的发展有赖于疟原虫体外培养系统的发展,它能提供足够数量的疟原虫。本文还对努力培养孢子增殖环、红外期和红内期的疟原虫以及应用这些疟原虫作疫苗接种的可能性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12.
近十年来,由于恶性疟原虫在体外红细胞中培养成功,已能研究疟原虫在不同宿主红细胞中的生长发育。过去认为含HbC的纯合子红细胞不适合疟原虫在体外生长发育。本文对宿主红细胞的性质、含HbC的红细胞对疟原虫代谢及氯喹敏感性的影响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3.
以往有关疟原虫药物抗性的工作大多限于脊椎动物宿主体内的发育期。虽然蚊媒是疟原虫增殖阶段的重要宿主,但对其体内孢子增殖的条件极少受到注意。 本文作者报告一种实验性伯氏疟原虫/斯氏按蚊模型,用于检查伯氏疟原虫的乙胺嘧啶抗性株及敏感株在孢子增殖期的相对适  相似文献   

14.
杀灭疟原虫有二个途径,一是使用抗疟药物直接作用于疟原虫,二是通过共价修饰血红蛋白使得红细胞不适应疟原虫寄生来达到杀灭疟原虫的目的。由于血红蛋白在寄生虫代谢中是氨基酸的主要来源,而一些药物能共价修饰血红蛋白的,则可阻碍疟原虫蛋白水解酶的消化,使疟原虫的生长受到抑制。但是,这种经修饰后的血红蛋白并没有改变细胞中O_2的运输、交换和其他的正常功能。作者采用不同浓度的阿司匹林及其衍生物:如acetaminophen ibupcofrn、indome-  相似文献   

15.
许多研究结果表明,哺乳类动物疟原虫一旦从宿主红细胞内游离出来就迅速死亡,本文作者却研究了温度对游离于红细胞外的疟原虫的影响。感染17XL株约氏疟原虫的小鼠红细胞,通过梯度rercoll液进行分馏  相似文献   

16.
本文采用显微光度术测定伯氏疟原虫正常(N)株及抗蒿酯钠(Art)原虫感染小鼠体内,贫血、寄生率和宿主存活时间的动态变化过程;未感染单个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和面积并与感染前的进行比较,从而阐明N株原虫和抗Art原虫引起宿主贫血性质的不同。  相似文献   

17.
半胱氨酸蛋白酶在寄生虫病的免疫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半胱氨酸蛋白酶 (CysteineProtease)是一类含有半胱氨酸残基的蛋白水解酶 ,属于木瓜蛋白酶家族 ,存在于人类、寄生生物等多种动物体内。对人的半胱氨酸蛋白酶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细胞凋亡分子机制与检测指标和恶性肿瘤的基因治疗与诊断两个方面。而对寄生虫半胱氨酸蛋白酶研究的内容则更为广泛。多种寄生虫都能产生或分泌半胱氨酸蛋白酶。半胱氨酸蛋白酶因其蛋白水解作用成为许多寄生虫的主要“消化酶” ,如血吸虫和疟原虫均利用宿主的血红蛋白作为他们的主要营养和氨基酸来源 ,血吸虫对宿主血红蛋白的降解依靠其半胱氨酸蛋白…  相似文献   

18.
受恶性疟原虫感染的宿主红细胞会进行细胞重建,其中最明显的改变就是受染红细胞表面出现很多疣状突起(knob)。恶性疟红细胞膜相关蛋白1(PfEMP1)是疟原虫产生的毒性蛋白;这种蛋白通过受染红细胞表面的疣状突起被锚定在红细胞表面,介导红细胞与宿主内皮细胞受体结合,从而使恶性疟原虫能够逃避宿主的清除,并因阻塞作用致宿主脏器功能受损。PfEMP1由疟原虫基因组编码产生,通过其自身的一些特殊结构域将PfEMP1输送至包绕恶性疟原虫的纳虫空泡。由于红细胞没有亚细胞器,因此疟原虫必须建立自己的蛋白运输通路方可将虫体蛋白运至宿主细胞表面。受染红细胞胞质出现的茂氏裂褶是一种分泌细胞器,它将毒性蛋白由纳虫空泡运至红细胞膜表面。  相似文献   

19.
在疟原虫入侵红细胞的过程中,裂殖子对红细胞的识别结合,具有特异性。这种特异性在于宿主红细胞膜上存在裂殖子的受体。一般认为人红细胞膜血型糖蛋白A可能为恶性疟原虫裂殖子的受体,而对血型糖蛋白B在恶性疟原虫入侵红细胞过程的作用,报道甚少,因此,本实验试图对血型糖蛋白B与恶性疟原虫入侵红细胞的关系作一探讨。 本实验分二部分。第一部分,采用改良的方法,制备了人红细胞膜血型糖蛋白B和A。首先,用蒸馏水溶破,酸沉淀的方法,制备了含血红蛋白的血影,然后用氯仿——甲醇抽提血影,得到了血型糖蛋白粗提物,再经制备性十二烷基硫酸  相似文献   

20.
疟原虫入侵宿主红细胞具有高度的种特异性,这些特异性的分子基础是疟原虫蛋白质与宿主红细胞表面蛋白质的相互作用.寻找参与疟原虫入侵红细胞的相关分子及其入侵机制是疟疾研究领域的热点.针对疟原虫不同种和虫株的实验研究并结合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表明:裂殖子表面蛋白、网织红细胞结合蛋白家族、红细胞结合蛋白家族以及动力蛋白等是参与疟原虫入侵红细胞的重要蛋白.该文对这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了系统的综述,并阐述这些蛋白质在疟原虫入侵过程不同阶段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