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黄春涛  林玲 《云南医药》1995,16(1):10-12
用体表叠加平均心电图的记录分析系统,对24例心脏左束支传导阻滞患者42例心脏右束支传导阻滞的患者作体表叠加心电图记录并进行心室晚电位的频谱分析,发现左束支传导阻滞组QRS波频谱面积比率明显小于右束支传导阻滞组,P<0.01,ST段频谱面积比率无明显差别,P>0.05。  相似文献   

3.
心室晚电位与心肌梗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耿其昌  邓宪文 《江苏医药》1991,17(11):592-594
采用高通双向数字滤波体表信号平均心电图,检查51例心肌梗塞患者的心室晚电位。结果表明,心室晚电位在急性心肌梗塞组、下壁心肌梗塞组,室性心律失常组有较高的发生率,分别为54.6%,45.0%,57.1%,与其对应的对照组有显著差别(P<0.05)。可能与心肌缺血、水肿、炎症、疤痕等的病理改变、心室除极顺序、慢传导等有关。心力衰竭组,梗塞后心绞痛组的晚电位发生率与其相应的对照组则无显著差别(P>0.05)。  相似文献   

4.
<正> 心室晚电位(VLP)是心室除极末期出现的低幅高频电位,它与折返性室性心律失常(VA)特别是室速室颤有关,能预示心源性猝死的发生。我们应用信号平均心电图(SA—ECG)检测评议75例心肌梗塞心室晚电位发生情况,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研究证实,心室晚电位(VLP)与折返性室性快速心律失常和猝死密切相关,VLP 已被作为预测心肌梗塞(MI)后发生持续性室速(VTS)、室颤(VF)和猝死的一项重要指标。近年药物对 VLP.的干预作用也受到重视,但国内此方面的报道尚不多,本文主要探讨倍他乐克对 MI 后 VLP 的阴转及对猝死的预防作用。1 对象及方法①对象为,1992年10月至  相似文献   

6.
高健 《淮海医药》2001,19(2):119-119
目的 观察冠心病心肌缺血程度与心室晚电位 (VL P)的关系。方法 对 15 2例冠心病患者及 2 0 0例正常人进行 VL P检测。结果 冠心病组 VL P阳性率显著高于正常人组 (P<0 .0 1) ;心肌梗塞组高于心绞痛组 (P<0 .0 5 ) ;5例 VL P阳性者发生猝死。结论 冠心病心肌缺血程度与 VL P的发生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7.
心室晚电位     
<正> Josephson在1978年对缺血性心脏病患者用有创性心内、心外膜标测技术进行了心脏电生理学研究,提出与室速、室颤有关的心室晚电位概念。1981年,Simson提出了体表信号平均法检测心室晚电位的临床技术并用于临床。1983年Denes进一步发展了此项技术。心室晚电位(Ventricular Late PotenticalVLP)是指出现在QRS末端或ST段内的碎裂波,其特征是低振幅、高频的多形性尖波,尖波之间有时有等电位线。晚电位是心室某部小块心肌内延迟发生除极所产生的电活动。它是产生心室肌折返  相似文献   

8.
1心室晚电位概念心室晚电位又称迟电位,是指出现在QRS终末部、ST段内的一种高频、低振幅、多形性的心电活动,它实际上是在心室某部小块心肌内延迟发生的心电信息。这种心电信息发生在心室电信息的晚期,这种电信号非常微弱,一般在几十微伏以下,其频率下限为25~100Hz,上限为300~500Hz,与肌点频谱部分重合,加之环境电磁干扰,常规心电图难以捕  相似文献   

9.
10.
范洁  刘琼仙 《云南医药》1995,16(1):14-15
通过对21例急性心肌梗塞的QRSs与心室晚电位持续时间之间的关系探讨,认为晚电位持续时间与左室功能密切相关,AMI后无论晚电位阳性与否,随晚电位时间延长,心功能越差。  相似文献   

11.
杨勤槐  庄兰 《贵州医药》1990,14(4):210-212
心室晚电位(Ventricuiar late Poten-tial,简称LP)是指心电图QRS 末端或/和ST段内出现高频率、低振幅的碎裂电活动,是激动波在心室具有折返通路的心肌上缓慢传导的表现。在实验性心肌缺血动物的心外膜及室性心动过速病人体表均可检测到。自1978年Berbari 等用信号叠加技术首先从体表记录到心室晚电位后,此无创性检测技术及其有关临  相似文献   

12.
本文报告了应用心室晚电位检测系统检测频发室性早搏40例,陈旧性心肌梗塞20例,冠心病心绞痛43例,高血压病30例,正常对照组20例,共计153例。借以了解该组病例心室晚电位的阳性率,以便给予积极的治疗。结果表明,各组心室晚电位阳性率依次为37.50%、45.00%、30.23%、26.67%、10.00%。  相似文献   

13.
郭涛 《云南医药》1993,14(1):51-54
作为近年来心脏病诊断技术的重要进展之一,体表检测VLP是无创性预测严重室律失常的有效手段。时域分析以40Hz角频率为佳,STM通过同时观察心电信号的时域和频域特征识别VLP,敏感性和特异性较高,BSPM能提供VLP所在区域的信息,也极有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4.
15.
张筱霖  乔本柏 《江苏医药》1997,23(4):276-276
1978年Berbari首先报告用信号叠加技术和时域分析(TDA)法从体表检测心室晚电位(VLP),在临床上已广为应用。但TDA有一定局限性,且可出现误判。1984年Cain等采用频域分析fPDA)法检测VLP获得成功,为VLP的检测开辟了新途径。本文旨对FDA的临床应用进行研讨。对象与方法研究对象:1.TDA法VLP阳性组(n一67):其中心血管病59例,其它疾病8例。2.冠心病组(n—188):陈旧性心肌梗塞(OMI)20例,心绞痛39例,无症状心肌缺血129例。诊断均符合1979年WHO冠心病诊断标准。3.室性心律失常组(n—227);偶发室性早搏63例,…  相似文献   

16.
崔素华  王海林 《河北医药》1995,17(3):177-178
心室晚电位检测88例临床分析050081武警河北总队医院崔素华,王海林,杨长春八十年代开始,美国、法国及西德等国家的学者,相继开展晚电位的临床研究。我国也有些医院作了临床观察.研究的贤料证明,晚电位是心室肌小块心肌内迟延发生除极所产生的电活动,是引起...  相似文献   

17.
18.
本文测定117名正常人有关心室晚电位的三个参数,定出正常界值,提出任何二项参数异常作为诊断标准,较切实用。并按此标准检测了一批高心病与肺心病人,其阳性率各为16%。认为,非缺血性心脏病也存在产生晚电位的病理和电生理基础,应进一步研究晚电位在非缺血性心脏病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