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 探讨从黄柏中提取黄连素的最佳工艺,方法 分别采用酸醇法(酸醇原法,酸醇改进Ⅰ法和酸醇改进Ⅱ法),碱提取法,醇提取法等提取黄柏中黄连素。结果 酸醇原法,酸醇改进Ⅰ法,酸醇改进Ⅱ法,碱提取法,醇提取法的提取率分别为0.91%,0.94%1.02%,0.86%,0.89%。结论 在黄柏中提取黄连素,应用酸醇改进Ⅰ法与酸醇改进Ⅱ法的提取率均高于酸醇原法,碱提取法和醇提取法。  相似文献   

2.
黄柏提制盐酸小蘖碱的工艺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报道笔者对黄柏中小蘖碱进行了含量测定,研究了用离子交换法从黄柏中提取分离小蘖碱、并对以黄柏为原料提制盐酸小蘖碱的三种提制工艺(醇提法、酸水法、碱水法)进行了对比研究,进行了方差分析。  相似文献   

3.
黄连须根有效成分提取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家洲 《中外医疗》2008,27(29):69-69
目的 对黄连须根中黄连有效生物碱的提取工艺进行研究,为其大规模工业生产奠定基础.方法 以黄连须根中的药根碱、小檗碱及巴马汀的提取含量为指标,对纤维素酶预处理法、酸水浸提法、微波预处理法进行了研究,确定了酸水提取法的最佳工艺条件.结果 酸水浸提法的最佳工艺条件:0.3%硫酸浸泡48h后在40~60℃时回流提取,药根碱的提取率可到0.58%,小檗碱和巴马汀之和达到2.25%.  相似文献   

4.
槐米中芦丁提取工艺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童婧  郭晓蓉  房文亮  夏云 《中外医疗》2011,30(26):41-42
目的优选出槐米中芦丁提取的最佳工艺。方法比较从槐米中提取芦丁的3种不同的实验方法,并对碱提酸沉法工艺进行改进。结果研究表明碱提酸沉法提取纯度最高,并且当提取碱液的pH=9,酸析出的pH=4时,提取率大大提高。结论通过不同提取方法的实验对比,得出了碱提酸沉法是最佳提取方法,并且为了使在产品纯度最大化的基础上提高原料利用率,实验得到提取的最佳pH条件,为大规模工业化生产提供了有价值的数据。  相似文献   

5.
目的 比较纤维素酶、半仿生、乙醇回流提取方法对川乌中乌头碱、乌头总碱的影响,筛选最佳方法。 方法 利用纤维素酶辅助提取川乌生物碱,以乌头碱、乌头总碱提取率为指标,正交试验优化纤维素酶的最佳提取条件,再与半仿生、乙醇提取方法进行比较。 结果 提取乌头碱、乌头总碱的最佳酶解条件为:温度45 ℃,pH值4.5,酶用量8 mg/g,酶解时间5 h,乌头碱提取率为0.002 447%,乌头总碱提取率为0.244 410%,半仿生提取乌头碱、乌头总碱的提取率分别为0.001 735%、0.189 340%,乙醇回流提取乌头碱、乌头总碱提取率分别为0.001 869%、0.200 720%,纤维素酶提取法具有明显的优势。 结论 酶解提取法可显著提高乌头碱、乌头总碱的提取率,可在实际生产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黄连素又叫做小檗(音簸)碱,它是从黄连、黄柏和三颗针等中药中提取的一种有效成分。临床研究发现,黄连素具有很强的抗菌作用,可用于治疗急性胃肠炎、痢疾等消化系统感染性疾病。然而,近年来的一些研究发现,黄连素还可用于治疗一些心血管疾病  相似文献   

7.
黄连素在糖尿病治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黄连素是由黄连、黄柏、三棵针中提取的具有生物活性的小檗碱(Ber)和人工合成的Ber制成.多年来临床上常用治疗肠道细菌感染疾病.近年来对糖尿病(DM)临床应用研究越来越多.  相似文献   

8.
黄连素又称盐酸小檗碱,是从黄连、黄柏、三颗针中提取的一种化合物,黄连素是主要的肠道抗菌素之一,近年发现其在肿瘤治疗中发挥了一定的治疗作用,但具体机制不清。本文查阅了相关文献,详细阐述黄连素在肿瘤方面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9.
哈虫胶囊制备工艺的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均匀设计对哈虫胶囊制备中的超声波法提取工艺进行优选 ;优化条件为 :超声波时间 (A)为 3h ,乙醇体积分数 (B)为2 0 % ,溶剂体积 (C)为 2 0 5mL ,浸泡时间 (D)为 13h ,优化条件下的醇提取率及总提取率分别为 ( 5 4.3± 0 .78) %及 ( 6 4.1± 0 .6 5 ) % ;超声波提取率显著高于渗漉法 [醇提取率为 ( 12 .5± 0 .33) % ,总提取率为 ( 18.0± 0 .47) % ]。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别测定黄柏盐酸小檗碱、盐酸药根碱、盐酸巴马汀在醇提液和水提液中的含量并进行比较,为课题后续黄柏提取物对抗特定微生物的实验研究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ypersil BDS C18色谱柱(4.6mm×150mm,5μm),流动相为乙腈-0.1%磷酸溶液(45:55,含0.1%的十二烷基硫酸钠),检测波长为265nm,流速为1mL·min-1,柱温为25℃,分别测定黄柏盐酸小檗碱、盐酸药根碱、盐酸巴马汀在醇提液和水提液中的含量。[结果]在一定浓度范围内盐酸小檗碱、盐酸药根碱、盐酸巴马汀峰面积与浓度均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平均加样回收率分别为101.70%,99.38%,99.06%。相对标准偏差(relative standard devidard,RSD)分别为2.83%,2.21%,1.99%。在醇提取样品中盐酸小檗碱、盐酸药根碱、盐酸巴马汀含量分别是18.5241 mg·mL-1,0.0894mg·mL-1,0.0552 mg·mL-1。在水提取样品中盐酸小檗碱、盐酸药根碱、盐酸巴马汀含量分别是5.7648mg·mL-1,0.0221mg·mL-1,0.0197mg·mL-1。[结论]该方法操作简便、准确、重现性好。黄柏3种生物碱含量在乙醇提取液中均高于水提取液,乙醇提取优于水提取。  相似文献   

11.
关黄柏提取工艺的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关黄柏的提取工艺。方法:以盐酸小檗碱的含量及出膏率为综合指标,应用单因素试验及L9(3^4)正交试验设计优选关黄柏的最佳提取工艺。结果:对综合指标进行方差分析表明,乙醇浓度对盐酸小檗碱的含量和出膏率的影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提取时间和乙醇倍数对其影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最终确定提取的最佳工艺为A2B1C1,即8倍量75%乙醇提取3次,每次1h。结论:优选得到的工艺简单、稳定,提取率高。  相似文献   

12.
超声波辅助提取关黄柏中巴马汀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正交试验确定超声波辅助提取关黄柏中巴马汀的最佳提取工艺。方法用超声波辅助回流为主要提取方法,紫外分光光度法为主要测定方法,用测定结果吸光度值比较分析。结果影响关黄柏中巴马汀超声波辅助提取效果的主次因素为:提取温度>料液比>提取时间>提取功率,关黄柏中巴马汀最佳提取工艺为料液比1/15,超声提取35 min,温度40℃,超声功率90 W。结论通过正交试验可以优选出巴马汀的最佳提取工艺,为更好的提取关黄柏中的巴马汀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高速逆流色谱(HSCCC)法提纯黄柏与五倍子配伍抗菌活性物质对粪肠球菌体外抑茵效果的影响。方法选择150株临床分离野生粪肠球菌株,随机分为Ⅰ组、Ⅱ组与Ⅲ组,每组各50株,均配制成2000cfu/ml~3000cfu/ml的菌液。黄柏与五倍子配伍药做成中药煎剂,配制成浓度成1g/ml为A药液,高速逆流色谱法提纯黄柏与五倍子配伍抗菌活性物质,配制成浓度成1g/ml为B药液;Ⅰ组将粪肠球菌液涂到用A药液与M-H培养基混合的培养基上,Ⅱ组将粪肠球菌液涂到用B药液与M-H培养基混合的药液培养基上,Ⅲ组将粪肠球菌液涂到M-H培养基上,上述培养基均贴上环丙沙星(CIP)、红霉素(ERY)、四环素(TE)、青霉素(PEN)、氯林可霉素(ClE)、苯唑青霉素(OXA)和克拉霉素(CLA)药敏纸,并观察培养基药敏情况。结果Ⅰ组的CIP、ERY、TE、PEN、ClE、OXA和CLA耐药率分别为26%、40%、36%、30%、42%、38%和24%,Ⅱ组Ⅲ组为10%、26%、14%、8%、18%、24%、4%,和76%、92%、100%、88%、96%、90%、60%,对CIP、ERY、TE、PEN、ClE、OXA和CLA耐药率ⅢⅠ组Ⅱ组,三组之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速逆流色谱法提纯黄柏与五倍子配伍抗菌活性物质对临床分离的粪肠球菌菌株具有较强的抑菌活性,其抑茵作用比黄柏与五倍子配伍药做成中药煎剂强。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建立蒙药三黄膏的质量标准。方法: 采用薄层色谱法(TLC)对蒙药三黄膏中的黄连、黄柏进行定性鉴别;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对其中的盐酸小檗碱进行含量测定。结果: 在TLC法中,样品与对照药材或对照品色谱相对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斑点,阴性中无干扰。盐酸小檗碱在45.72~274.34 μg/mL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回归方程为y=0.1643x+6.7144,R2=0.9992,平均回收率为94.16 %。结论: 黄连、黄柏TLC定性鉴别专属性强;盐酸小檗碱的含量测定方法专属性强,准确稳定、灵敏度高、简便快捷,方中其他组分对其测定无干扰。该研究建立的标准可有效地控制蒙药三黄膏的质量。  相似文献   

15.
为探索参柏液的鉴别及含量测定方法,给制订其质量标准提供可靠依据,作者采用TLC法对参柏液中的苦参、黄柏及苍术等中药进行鉴定。该品中君药苦参的测定,以中性氧化铝柱固相净化分离样品,用氯仿洗脱苦参生物碱,洗脱液用硫酸液(0.01mol/L)提取后,以氢氧化钠液(0.02mol/L)滴定,甲红为指标剂,按苦参碱(C15H24N2O)计算本品中苦参生物碱量。该法可避免样品中其他组分化及色素的干扰,滴定终点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该实验研究黄柏和苍术的不同提取、配伍方法。方法:采用多组分加权分析法判断不同提取、配伍方法(即先配伍后提取的方法和先分别提取后合并的方法)的优劣。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不同提取、配伍方法中黄柏的总生物碱的含量;采用HPLC法测定不同配伍方法中主要化学成分的含量。结果:黄柏和苍术采用先分提再合并的配伍方法较好,各评价指标均较高。结论:黄柏、苍术配伍建议采用先分别提取再合并的方法进行配伍。该方法可作为黄柏、苍术药对配伍研究的基础。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黄柏提取物体外对大环内酯类药物耐药肺炎支原体(MP)的抗菌活性,并分析黄柏提取物对其耐药相关基因MPN421 mRNA表达的影响,通过检测黄柏提取物作用前后MPN421 mRNA表达改变情况,初步阐述黄柏提取物抗MP的相关分子机制。 方法 用实时荧光定量PCR鉴定45例MP临床分离株对大环内酯类药物耐药突变(23S rRNA区域),鉴定肺炎支原体的突变株(23S rRNA 2063点突变)和野生株;体外药物敏感试验检测45株肺炎支原体对黄柏提取物的最小抑菌浓度(MIC);实时荧光PCR检测黄柏提取物作用前后对MP MPN421 mRNA表达改变。 结果 45例MP临床分离株中发现30株23S rRNA 发生突变(突变株),15株MP 未发生突变(野生型);15株MP野生株的MIC值为0.036~0.576 mg/ml,30株肺炎支原体突变株的MIC值为0.036~1.152 mg/ml。15株野生株及30株突变株在无黄柏提取物作用下MPN421 mRNA相对表达量分别为0.079(0.071,0.089),0.083(0.062,0.084),P>0.05;黄柏提取物作用6 h和9 h后,无论是野生株还是突变株的MPN421 mRNA相对表达量均显著下降(均P<0.01)。 结论 MP野生株及突变株对黄柏提取物均敏感,其机制可能是降低MP MPN421 mRNA表达,对大环内酯类药物耐药MP感染有潜在治疗价值。   相似文献   

18.
黄柏薄层色谱指纹图谱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为黄柏药材的鉴别及考察商品黄柏药材的质量和稳定性提供新的方法。方法:采用TLC法,建立黄柏药材薄层色谱指纹图谱,指纹图谱由335nm检测波长下的7个特征峰构成。结果:得到黄柏药材的薄层色谱指纹图谱。结论:所建立的方法具有简便、专属、稳定、可重复的特点,可用于黄柏药材的鉴别及质量的评价。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祖师麻中香豆素类成分的提取工艺。方法:以祖师麻甲素、总香豆素为指标,对回流提取、超声提取和渗漉提取3种提取方法进行了比较,并采用正交试验优选最佳提取工艺。结果:渗漉法提取效果最好,最佳工艺为加12倍量60%乙醇,浸渍12 h,渗漉速率为3 mL/(min·kg)^-1。结论:确定的工艺合理,有效成分提出率高。  相似文献   

20.
目的:建立妇科止带胶囊的薄层鉴别方法。方法:用薄层色谱法对妇科止带胶囊中的椿皮、五味子、黄柏、茯苓四味药材进行定性鉴别。结果:在薄层色谱中分别检出椿皮、五味子、黄柏、茯苓的特征斑点,阴性对照无干扰。结论:该方法简便可行,专属性强,重现性好,可有效控制妇科止带胶囊的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