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对癌症患者的微循环容积波进行的统计分析表明,其多项与时间或相位相关的指标均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对这些有显著性差异指标的分析与中医外证有密切的相似之处。由此可见,微循环容积波在中医对癌症的诊断上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采用裂隙灯显微镜观察 5 0例健康者及 5 0例血瘀证病人球结膜微循环情况 ,并对照观察了血瘀证病人涂MEBO眼与未涂药眼的局部微循环指标变化 ,旨在探讨眼部涂用MEBO后所起到的改善区域性微循环作用 ,进而证实MEBO活血化瘀作用及可靠性。结果 :血瘀证病人 ,球结膜微循环明显较健康者有异常 (P <0 0 5 ) ;血瘀证病人右眼涂药前后球结膜微循环指标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0 0 1) ;涂用MEBO后的右眼与未涂药的左眼球结膜微循环指标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0 0 1) ;涂用MEBO后的右眼与健康者比较无明显差异 (P >0 0 5 )。提示 :患眼涂用MEBO后球结膜微循环有明显改善 ,基本接近正常 ,而对未涂药眼部无作用。证实 :MEBO有明显改善球结膜微循环或局部活血化瘀作用  相似文献   

3.
脾肺气虚证与微观血瘀证的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脾肺气虚证与微观血瘀证的相关性。方法:对46例脾肺气虚证患儿进行甲皱微循环及肺阻抗血流图有关指标的检测,并与健康儿作对照。结果:脾肺气虚证患儿甲皱微循环之血流情况及微血管形态等项指标均明显异常,肺阻抗血流图之HS,C波振幅及HI,PPA,PVR各指标亦明显异常,与健康儿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脾肺气虚证存在微循环障碍,与微观血瘀证有相关性,故对本证患儿在运用益脾肺法的同时,配以养血活血之品,则能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4.
<正> 祖国医学认为针刺的镇痛和治疗作用,在于通经脉,调气血.在针麻过程中,有人用血管反应和容积脉搏波作为针麻导引正气,疏导气血的指标,看到针麻诱导后出现外周血管舒张,容积脉搏波加大等变化.针麻对外周血流的影响,启示我们考虑到针刺对脑中枢内与镇痛和调整作用有关核团的微循环是否也有影响,它与吗啡的作用有无不同,因此,我们进行了以下的实验观察.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爱迪注射液对恶性肿瘤患者血液流变学和甲襞微循环的影响。方法 120例恶性肿瘤患者随机分为爱迪注射液组和化疗组。爱迪注射液组静滴爱迪注射液,化疗组采用常规化疗。两组病人治疗前、后检测血液流变学和甲襞微循环各指标并进行比较。结果 爱迪注射液组治疗后全血粘度、血浆粘度、血沉、红细胞聚集指数、血浆纤维蛋白原等以及甲襞微循环的形态积分值、流态积分值、管用积分值及总积分值与治疗前比较均有明显降低,差异有显著性(P<0.01),而化疗组治疗后血液流变学各指标及甲襞微循环各加权积分值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与化疗组比较,爱迪注射液能明显降低患者血液流变学各指标及甲襞微循环各加权积分值(P<0.05)。结论爱迪注射液具有明显降粘、降凝、降聚和改善微循环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正> 根据针刺手法“补则针下热,泻则针下凉”临床效应,近代学者认为,这种“热”,“凉”效应与局部血管舒缩运动有密切关系。研究者们曾先后采用皮温、血管容积脉搏波、微循环技术、红外线成像等有关指标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通塞脉片对缺血性中风(血瘀证)的治疗作用。方法:①对急性血瘀模型大鼠血液流变学的影响:将SD大鼠60只,随机分为6组,每组10只,正常对照组、模型组、丹参酮组、通塞脉片Ⅰ组、通塞脉片Ⅱ组、通塞脉片Ⅲ组,除正常对照组外,其他各组造模,灌胃相应的药物。②对正常小鼠耳廓微循环的影响:小鼠50只,随机分为5组,每组10只,除正常对照组外,丹参酮组、通塞脉片Ⅰ组、通塞脉片Ⅱ组、通塞脉片Ⅲ组,灌胃相应的药物。③对急性微循环障碍家兔球结膜微循环的影响:家兔30只,随机分为6组,每组5只,除正常对照组外,丹参酮组、通塞脉片Ⅰ组、通塞脉片Ⅱ组、通塞脉片Ⅲ组,灌胃相应的药物。结果:通塞脉片各剂量组均能使急性血瘀证大鼠耳廓血流速度加快,通塞脉片Ⅱ组、Ⅲ组具有明显改善大鼠耳廓微循环的作用,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或非常显著性意义(P〈0.05,P〈0.01)。通塞脉片各组对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均具有不同程度的改善作用,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或非常显著性意义(P〈0.05,P〈0.01)。通塞脉片各剂量组均可使小鼠耳廓血流速度加快,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通塞脉片Ⅱ组、通塞脉片Ⅲ组均可明显扩张小鼠耳廓细动脉的管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通塞脉片Ⅲ组可使家兔眼球结膜微循环血流明显加快,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通塞脉片Ⅱ组、Ⅲ组可明显降低V/A,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通塞脉片各剂量组对高分子右旋糖酐所致家兔急性微循环障碍具有明显的对抗作用,缩短线粒流时间,通塞脉片各剂量组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或非常显著性意义(P〈0.05,P〈0.01)。结论:通塞脉片具有改善微循环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骨折早期血瘀证宏观指标与微观指标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骨折早期血瘀证宏观指标与微观指标的相关性 ,将符合血瘀证的宏观标准的四肢骨折患者在外伤后 7天内与健康人作血细胞参数、血液流变学、甲皱微循环指标的对照检测。结果发现 ,血瘀组与对照组相比 ,血浆黏度 ,纤维蛋白原有显著性增高 (P <0 .0 0 1) ;甲皱微循环指标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表明微观指标血浆黏度、纤维蛋白原、甲皱微循环与骨折早期血瘀证宏观指标相关 ,但血液流变性障碍并不严重 ;纤维蛋白原在骨折早期血瘀证中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9.
针刺调整实验性家兔胃节律紊乱的研究   总被引:18,自引:2,他引:18  
以家兔胃肌电活动为指标,用旋转的方法建立实验性家兔胃节律紊乱的模型。观察60只家兔特定穴之间、特定穴与非特定穴之间的针刺调整胃节律效应的差异性。特定穴足三里、内关针刺前后自身对照,二组穴位调整胃电紊乱波百分数及胃电慢波频率效应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但二组穴位之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非特定穴条口、天泉针刺前后自身对照无显著性差异。足三里与条口穴,内关与天泉穴调整胃电紊乱波及胃电的慢波频率效应有显著性差异(P<0.05)。  相似文献   

10.
活血法治疗寻常型银屑病(瘀滞肌肤型)47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活血法治疗寻常型银屑病(瘀滞肌肤型)的临床疗效。方法:对47例患者予静脉滴注β-七叶皂甙钠及口服银屑灵片治疗3周,观察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PASI积分、甲皱微循环、外周血T细胞及其亚群等指标变化。结果:临床治愈9例,显效16例,有效18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为91.49%。治疗后PASI积分降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治疗后CD8水平明显下降,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治疗后CD4/CD8比值升高,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后甲皱微循环障碍明显缓解,流态积分、形态积分、总积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活血法治疗寻常型银屑病(瘀滞肌肤型),其作用机理可能是通过调节T细胞及其亚群CD3、CD4、CD8等的失衡状态,同时通过改善病变皮肤真皮微循环,抑制炎症反应而达到治疗目的。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张志远教授治疗耳呜、耳聋验效方加味通气散(JWTQS)开通听户玄府的微循环机制。方法:解剖显微镜下观察记录JWTQS高、低两个剂量对大鼠脑膜微循环及肠系膜微循环的影响。结果:JWTQS两剂量均可显著改善肾上腺素(AD)滴注后脑膜微循环的血色、血液流态和血液流速,与生理盐水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JWTQS两剂量对AD滴注前后对毛细血管交点数和管径无显著影响(P〉0.05),但可显著降低AD滴注前后毛细血网交点数和管径的差值,与生理盐水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加味通气散对微循环的调节作用可能是其治疗耳鸣、耳聋的主要治疗学机制之一,表明开通听户玄府法有其科学内涵。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活血化瘀为主治疗痛经的临床疗效及对甲皱微循环的影响。方法对31例痛经患者以活血化瘀为基本治法,在治疗前后进行甲皱微循环观察,采用甲皱微循环加权积分法进行分析比较。结果痛经患者治疗前总积分值属重度异常,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治疗后总积分明显下降,与治疗前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活血化瘀法治疗痛经疗效确切,其机理可能与改善微循环障碍有关。  相似文献   

13.
彭利  鲍宜桂  李忠业 《陕西中医》2007,28(6):677-679
目的:观察复方鬼箭羽汤的降压及改善高血压病胰岛素抵抗和微循环的作用。方法:治疗组予口服复方鬼箭羽汤(由鬼箭羽、葛根、丹参、当归、制大黄、黄连组成)加卡托普利,对照组服用卡托普利,疗程均为6周,观察治疗前后2组空腹血糖(FPG)、空腹血清胰岛素(FINS)、胰岛素敏感指数(ISI)和血压、甲襞微循环的变化。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FINS、ISI、血压、甲襞微循环的指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与其治疗前比较不仅血压明显下降(P<0.01),而且FINS明显降低(P<0.05或P<0.01),ISI显著升高(P<0.05或P<0.01),对照组治疗前后甲襞微循环的变化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治疗前后甲襞微循环的变化均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两组治疗后比较,治疗组FINS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ISI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两组血压下降幅度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后的甲襞微循环的比较亦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复方鬼箭羽汤对高血压病胰岛素抵抗有明确的改善作用,而且能够改善微循环障碍异常。  相似文献   

14.
经筋刺法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50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敏  刘雅静 《新中医》2007,39(5):51-52
目的:观察经筋刺法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面部穴位微循环的影响。方法:对50例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患者采用经筋刺法治疗(主穴:阳白、颧髂、颊车),每天针刺1次,30天为1疗程。治疗1疗程后评价临床疗效,并于治疗前及治疗1疗程后进行面部穴位(阳白、颧髂、颊车)微循环参数的检测。结果:总有效率为100%,愈显率为92%;阳白、颊车穴微循环血流量、血流速度及血细胞浓度相对值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或非常显著性意义(P〈0.05,P〈0.01);颧谬穴微循环血流量、血流速度、血细胞浓度相对值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经筋刺法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疗效显著,其机制可能与改善患者局部微循环损伤状态有关。  相似文献   

15.
对心脑血管病血瘀证患者应用激光多普勒显微检测技术及其他多指标定量分析,初步提示患者的微循环血流速度明显减慢。这一量值变化与健康成人或同龄组健康老人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同时还伴有血液流变性、红细胞变形性(RCD)、血小板聚集性(PA)等多指标改变。相关性分析表明,微循环障碍程度与 PA、RCD 呈一定的线性相关,即血流越呈滞缓,血小板聚集性越高,红细胞变形能力越差。进一步对微循环障碍的机制作了多因素比较分析,认为这可能是血液多种病理因素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观察妊娠高血压疾病产妇围生期甲襞微循环指标的变化情况。方法:选取2012年2月~201 3年9月本院的32例妊娠高血压疾病临产产妇为观察组,并以同期的32例健康临产产妇为对照组,然后将两组产妇产程发动时及产后1d、3d的甲襞微循环指标进行检测与比较。结果:观察组产程发动时及产后1d、3d的甲襞微循环指标均差于对照组,尸均<0.05,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妊娠高血压疾病产妇围生期甲襞微循环指标呈现较高的状态,且产后仍应给予重视。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电流强度、波形、频率三种刺激因素对电针诱导脑缺血耐受效应的影响,寻求最佳的刺激参数组合.方法:应用嵌套设计,将210只SD大鼠随机分为35组(每组6只),分别为空白对照组、戊巴比妥钠组及33个电针组.最后一次处理24 h后采用颈内动脉尼龙线线栓法致右大脑中动脉栓塞(120 min)模型.再灌注24 h行神经功能障碍评分(NDS)后取脑,经TTC染色计算脑梗死容积.结果:脑梗死容积:三种电流强度(1 mA、2 mA、3 mA)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三种波形间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2~100 Hz各频率间差异有极显著性意义(P<0.0001).33个电针组分别与空白组梗死容积比较,除连续波1 mA 30 Hz、2 mA 30 Hz、1 mA 100 Hz、2 mA 100 Hz、3 mA 100 Hz,间断波1 mA 100/0 Hz、2 mA 100/0 Hz、3 mA 100/0 Hz差异无显著性意义外,其余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 0.05).其中疏密波2/15 Hz、2/30 Hz以及连续波2 Hz刺激时梗死灶最小.各电针组NDS与空白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均<0.05).结论:电针重复刺激大鼠"百会"穴可诱导脑缺血耐受,刺激波形和频率是更为重要的刺激参数.频率为疏波2 Hz、密波15~30 Hz的疏密波电针刺激所诱导的脑缺血耐受效应最好,而100 Hz的频率刺激则无此种作用.  相似文献   

18.
参附青注射液治疗邪毒内陷所致厥脱证的血液流变学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熊旭东  王左 《陕西中医》1994,15(11):525-525
观察证明参附青注射液能明显改善休克症状,提高SBP、DBP,降低HR,血液流变学诸多指标有显著性差异,具有降低血粘度,改善微循环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活血化瘀法对慢性乙肝肝纤维化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患者随机分为常规组、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分别给予相应治疗,观察肝功能指标、肝纤维化指标、药物不良反应及疗效。结果:临床疗效治疗组和对照组的基本治愈率均较常规组高,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后3组肝功能各指标均有明显改善,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肝功能各指标均较常规组明显改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后ALT、TBil、Alb均较常规组明显改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与对照组肝纤维化各指标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组PⅢ较时照组明显下降,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组HA、PⅢ、LN均较常规组治疗后明显下降,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后HA较常规组明显下降,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活血化瘀法能保护肝功能,改善肝脏微循环,抑制胶原合成,促进肝纤维化溶解重吸收。  相似文献   

20.
循经感传时皮肤微循环的观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原存信  陈蓓 《中国针灸》1994,14(2):40-42
本文观察了30例正常人循经感传时皮肤微循环状态、皮肤温度的变化。通过360经次的对照观察发现,循心包经感传出现前后,上述变化的差异有显著性或非常显著性意义(P<0.05,P<0.01)。循经感传时皮肤微循环形态及功能的变化,皮肤温度的变化,血流量的增加具有循经趋势。提示,循经感传的形成有外周实质性生理活动的存在,从微循环调节机制来看,与神经、神经体液性调节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