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眩晕是一种常见的临床症状之一,其患病率年轻人约为1.8%,老年人则高于30%~([1])。治疗方面,中医具有独特的优势。有研究进行了中医辨证与常规西医治疗眩晕患者的疗效比较,发现与常规西医治疗比较,中药辨证治疗眩晕证能更有效地改善患者临床症状~([2])。中医具有源远流长的历史,对于眩晕的文献记载颇多。因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眩晕宁片治疗后循环TIA痰湿证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78例后循环TIA患者,随机分为眩晕宁治疗组及一般治疗对照组;分别治疗两周后评价各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治疗组痊愈11例,显效16例,有效9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90%,对照组痊愈6例,显效8例,有效12例,无效12例,总有效率68%,两组总有效率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眩晕宁片治疗后循环TIA痰湿证有明显疗效。  相似文献   

3.
中风先兆是中风病的早期信号,它多见于中年以上人群,以眩晕、肢麻、短暂性瘫软、语涩、晕厥发作为主要临床表现。现代研究认为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简称TIA)可归属于中风先兆的范畴。如果已有中风先兆的出现,但未经治疗,则约有1/3的患者在3~5年内有发生中风病的可能。因此,对中风先兆防治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且符合中医“治未病”的治疗原则。祖国医学对中风病先兆证的防治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现代在临床上更取得了满意疗效,现将近几年的有关文献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4.
眩晕是一个临床常见问题,因患者发病时有头晕目眩、站立不稳以及恶心呕吐等临床表现,使患者从事各种社会工作的适应能力降低,且给患者的日常生活带来了极大的困扰。临床上导致眩晕的疾病众多,人们对这些疾病的发病机制尚缺乏统一认识,因而未能有明确的诊疗方法,导致治疗难度增大、收效欠佳。近年来由于中医药的疗效确切,副作用小,逐渐成为眩晕病预防和治疗的有效手段。血府逐瘀汤是治疗血瘀证的经典方药,在治疗眩晕病方面起着重要作用。临床研究证实,血府逐瘀汤在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颈性眩晕、梅尼埃病、恐惧性姿势性眩晕等疾病临床疗效肯定。因此,血府逐瘀汤治疗眩晕病优势明显。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眩晕3号方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痰浊中阻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患者108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8例给予尼莫地平治疗,治疗组60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眩晕3号方;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及经颅多普勒各项指标和血液流变学指标改善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照;治疗组在改善脑血流及血液流变学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眩晕3号方对于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痰浊中阻证具有确切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耳穴压豆治疗经典的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瘀血阻窍型眩晕)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东阿县中医院内科2016年1月—2017年1月诊断为经典的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瘀血阻窍型眩晕)的住院患者68例,按随机单盲数字表法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4例。对照组常规西医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耳穴压豆治疗。有基础疾病的在不干扰本研究前提下可依先前医嘱用药,疗程2周。疗程结束后观察记录两组治疗前后的眩晕证候积分量表评分、DARS量表评分、临床疗效、住院天数,使用SPSS 19. 0统计软件包录入数据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史、基础疾病及眩晕证候等方面比较,P 0. 05,无统计学差异,具有可比性。在临床疗效、眩晕证候积分量表评分、DARS量表评分、住院天数方面比较,P 0. 05,研究组与对照组有显著差异。结论经典的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瘀血阻窍型眩晕)采用耳穴压豆疗法,在临床疗效、缩短住院天数方面优势明显,是合理、切实可行的。  相似文献   

7.
眩晕属中医内科范畴。现代医学认为,它是由许多疾病引起的共有症状。引起眩晕的疾病很多,诸如:内耳眩晕病,椎-基动脉供血不足、肥大性颈椎骨关节炎、低血压、阵发性心动过速、颅内血管疾病、内耳药物中毒、贫血、神经衰弱、脑动脉硬化、白细胞减少、晕动病等均可引起眩晕。临床以温胆汤为主治疗眩晕,收到了满意的效果。1温胆汤药物组成竹茹、枳实、陈皮、半夏、茯苓、钩藤、天麻等7味药组成。2适应证无论何等疾病引起的眩晕,只要表现有头晕,视物旋转,或伴恶心、呕吐、汗出等证,均可以本方加减治疗。治疗原则:降逆化痰,止眩晕。3随证加减药物…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加味苓桂术甘汤治疗眩晕对中医证候疗效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3月-2017年3月我院收治的眩晕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予以西比灵胶囊(盐酸氟桂利嗪胶囊)治疗,观察组予以苓桂术甘汤加减治疗,比较两组中医证候疗效与治疗后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结果:观察组中医证候疗效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加味苓桂术甘汤治疗眩晕患者可有效帮助其改善眩晕、头痛如裹等临床症状,有利于提高临床治疗效果与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活血定眩汤对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由于后循环缺血而引起的眩晕患者80例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2组除给予相应基础治疗外,对照组给予氟桂利嗪胶囊治疗,治疗组给予氟桂利嗪胶囊和活血定眩汤治疗,2个疗程后比较2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及TCD情况。结果:治疗组在中医证候积分及TCD改善方面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活血定眩汤联合氟桂利嗪胶囊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眩晕症状,提高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疗效,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0.
沈伶萍  师会 《光明中医》2016,(13):1868-1869
目的探讨自拟眩晕汤治疗肝阳上亢型眩晕(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于2014年3月—2015年3月之间眩晕(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肝阳上亢证患者50例。结果治愈30例,总有效率达88%。结论自拟眩晕汤治疗眩晕(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肝阳上亢证有显著疗效。"眩晕者,中风之渐也。"希望能够引起人们对眩晕病的重视。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眩晕宁治疗后循环短暂脑缺血发作(TIA)的疗效。方法:100例后循环TIA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每组50例。两组均采用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在上述治疗基础上,给予眩晕宁片口服。治疗10d后观察两组病例的临床疗效、经颅多普勒超声(TCD)复查椎-基底动脉血流速度。结果:治疗后两组总有效率、痊愈率、显效率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左侧椎动脉(LVA)、右侧椎动脉(RVA)、基底动脉(BA)血流速度均明显快于治疗前及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眩晕宁治疗后循环TIA有良好的疗效,无明显不良反应,简便易行,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院内制剂定眩口服液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BI)眩晕(气虚血瘀证)的临床疗效。方法患者100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50例服定眩口服液,对照组50例服西比灵,均常规给予低分子右旋糖酐、香丹注射液静滴。比较两组治疗后相关临床指标的变化。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其改善眩晕症状及经颅多普勒各项指标方面亦优于对照组。结论定眩口服液VI眩晕(气虚血瘀证)有显著疗效。  相似文献   

13.
曾健  第五永长 《河南中医》2015,35(2):349-351
目的:观察脑清通汤加减治疗眩晕肝热血瘀证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眩晕肝热血瘀证患者38例,所有患者均给予脑清通汤加减治疗,日1剂,早晚温服,7d为1个疗程。结果:临床控制10例,显效14例,有效12例,无效2例,有效率为94.74%。结论:脑清通汤加减治疗眩晕肝热血瘀证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4.
综合方法治疗颈源性眩晕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颈椎病现已成为常见多发性疾病之一,但尚未引起人们的普遍认识,特别是临床医生重视。因此,对颈椎病的危害认识不足,仅停留在颈痛、手麻等症状上,对颈椎病引起的心、肺、脑、五官科病变不了解,使很多颈性相关病症常常被误诊、误治。颈性眩晕即常被误诊为美尼尔综合征、眩晕症、TIA发作等,使治疗变得复杂而困难,使患者受了很多痛苦,使疗效缓慢,甚至无效。我们于1998年1月至2005年1月,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颈源性眩晕72例,取得了很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5.
灯盏细辛注射液治疗椎-基底动脉缺血性眩晕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灯盏细辛注射液对椎-基底动脉缺血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50例和对照组30例,治疗组予灯盏细辛注射液、对照组予维脑路通注射液治疗,疗程均为10d;观察两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椎-基底动脉血液平均流速及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变化。结果治疗组临床证候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在改善椎-基底动脉血液平均流速及血液流变学指标等方面治疗组亦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灯盏细辛注射液治疗椎-基底动脉缺血性眩晕有明显疗效。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天麻素注射液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引起的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0例给予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30例在西医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天麻素注射液,疗程7天。结果:两组中医证侯疗效比较,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中医证侯积分比较,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天麻素注射液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引起的眩晕疗效较好,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眩晕证候诊断与疗效评价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中医辨证为痰湿中阻、肝肾不足证的眩晕患者120例进行证候构成指标分析,其中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高血压病各60例。采用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的设计方法,在基础治疗的同时两组分别给予眩晕宁片和模拟剂,疗程结束后根据积分法判定中医证候疗效。结果不同疾病、病程、病情轻重的证候构成指标各有特点。分层评价本组病例中医证候疗效显示,高血压病眩晕治疗组显效率优于对照组,病程1年以上患者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眩晕较重的患者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结果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建立病证结合的证候诊断标准,以疾病、病程、病情分层完善临床试验设计,才能客观评价证候用药的适应症,进而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天麻素注射液联合盐酸倍他司汀注射液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引起的眩晕症状,在不同中医证型间的疗效差别。方法:对120例确诊为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且有眩晕症状的患者,均给予天麻素注射液联合盐酸倍他司汀注射液治疗,按中医辨证分为肝阳上亢组和其它证型组;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肝阳上亢组治愈率明显高于其它证型组,二者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天麻素注射液适用于肝阳上亢的眩晕症患者,在使用其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引起的眩晕症状时也要遵循中医辨证论治的原则。  相似文献   

19.
中药雾化吸入法在治疗恶性肿瘤伴随证中的运用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目的 :探讨中药雾化吸入疗法在治疗恶性肿瘤部分伴随证中的临床运用。方法 :按照中医辨证施治的原则 ,运用超声雾化法 ,通过对 4例典型病例的回顾分析 ,探讨了中药雾化吸入疗法对恶性肿瘤患者部分伴随证 :呼吸道炎症、脑转移所致的眩晕、因化疗所致咽炎、食管粘液分泌过多所造成吞咽障碍等伴随证具有一定的临床疗效。结果 :中药雾化吸入疗法在治疗恶性肿瘤患者部分伴随证中具有一定的临床疗效。结论 :以中医基本理论为指导 ,运用西医的超声雾化法 ,开展多途径的综合疗法 ,对恶性肿瘤患者的部分伴随证的治疗具有协同提高疗效的作用 ,值得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20.
周为  张婷 《光明中医》2013,28(3):597-598
后循环缺血(PCI)是指供应脑部的椎基底动脉缺血引起的病变[1],是临床常见的缺血性脑血管病。其症状包括:头昏、眩晕、头痛、恶心、呕吐等[1、2],眩晕是后循环缺血的常见症状。后循环缺血性眩晕属于中医学中"眩晕"的范畴,因本病在多年的临床治疗中疗效不佳,而笔者运用益气养阴法治疗疗效确切,故将该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