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心经经脉与心脏相关联系的电生理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荣培晶  朱兵 《针刺研究》2005,30(4):238-242,245
目的:探讨心源性牵涉痛区(沿上肢内侧面分布)和心经与心相关的神经科学机制。方法:采用电生理学方法,观察刺激心经和肺经穴位对心交感神经诱发反应及刺激大鼠心交感神经,在心经的“青灵”“少海”和肺经的“侠白”“尺泽”穴位上记录的反射性肌电反应。结果:左心经穴位刺激诱发心交感神经发放的阈值低于右侧心经引起心交感神经反应的阈值,且有统计学差异(P<0.05)。用相同强度的串脉冲分别刺激心经和肺经穴位,可诱发心交感神经不同强度的激活反应。在左侧和右侧心经穴位上刺激诱发心交感神经放电高于同样强度刺激肺经穴位上诱发的心交感神经放电(P<0.05)。刺激心交感神经引起同侧心经反射性肌电反应的阈值低于引起肺经反射性肌电的阈值(P<0.02)。刺激左心交感神经,不同强度的刺激可引起心经穴位明显的肌电反应,而肺经穴位的诱发肌电反应则很弱。随着刺激强度的增加,两经穴位肌电活动都呈上升趋势。结论:和肺经穴位相比,相同强度的电针刺激心经穴位可引起更大的心交感神经兴奋;反之,心交感神经刺激可引起心经穴位最大的肌电反应。  相似文献   

2.
胃经和心包经穴位对多器官功能调节的实验观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 观察和比较心包经和胃经对胃和心脏机能的调节。方法:用药物(盐酸消旋山莨菪碱)制作胃和心脏机能偏态的背景。分别针刺分属心包经的3个穴位和胃经的4个穴位.同步观察针刺后心脏和胃的机能变化,比较不同穴住针刺后的调节效应。结果:(1)心包经和胃经的不同穴住针刺效应基本一致。(2)各个穴位刺后基本完奎克服药物对胃电节律的影响。(3)各个穴位针刺后可部分消除药物对胃电波幅和心率的影响。结论:(1)胃经和心包经的穴位对胃和心脏的调节无明显差异。(2)针刺对胃电节肆的调控效果优于对胃电波幅和心率的调控效果,  相似文献   

3.
电针对Roux-en-Y吻合术后空肠袢肌电活动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探讨Roux-en-Y吻合术后空肠袢肌电活动的变化及电针对它的影响。方法将自然条件基本相同的14只幼猪,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全胃切除、Roux-en-Y食管空肠吻合)和对照组(留置电极后关腹)各7只。实验组电针“足三里”。观察其肌电图的变化。结果食管空肠Roux-en-Y吻合组Roux空肠袢平滑肌肌电慢波振幅、慢波频率、峰电振幅及峰电发生率较对照组均有明显改变,移行性综合肌电(MMC)Ⅲ相时程为(2·6±0·7)min,较对照组的(7·1±1·1)min明显缩短。电针刺激后,对慢波振幅及慢波频率影响不大,但可明显刺激峰电的发生及提高峰电的振幅,电针后MMCⅢ相时程为(5·7±0·9)min,较电针前的(2·6±0·7)min明显延长(P<0·01)。结论电针“足三里”可通过影响空肠的肌电活动而减轻Roux-en-Y滞留综合征。  相似文献   

4.
不同频率电针对家兔胃电节律紊乱调整效应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贾萍  陈日新  刘金香  田宁 《中国针灸》2006,26(11):801-803
目的:观察不同频率电针对红霉素诱导的家兔胃电节律亢进的调整效应,为针灸临床选择合适频率参数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将40只家兔做耳缘静脉注射红霉素复制胃电节律紊乱模型后,随机分为模型组、3Hz电针组、20Hz电针组、100Hz电针组,后3组分别用3Hz、20Hz、100Hz3种频率电针刺激“足三里”穴位,应用IEGG谱分析仪检测不同时间段的主频功率(PDP)和总功率(PTP)。结果:红霉素可使家兔胃电PDP和PTP明显增高(P<0·001);3种频率电针对家兔胃电PDP及PTP均有显著的降低作用(P<0·05),对PDP的影响3种频率之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对PTP的影响20Hz电针疗效明显优于3Hz电针组(P<0·05),但与100Hz电针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结论:3种频率电针对家兔胃电节律紊乱有显著的调整作用,可使亢进的胃肠运动降低,而且不同频率电针对胃电的调整效应不同。  相似文献   

5.
穴位电刺激对大鼠骨骼肌能量代谢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以32只SD大鼠随机分成4组:空白对照组、肢体组(“足三里”“承山”)、躯干组(“大椎”“命门”)、综合组(“足三里”“承山”“大椎”“命门”)进行穴位电刺激,观察大鼠骨骼肌ATP酶(AT-Pase)、乳酸脱氢酶(LDH)和磷酸肌酸激酶(CPK)活性的变化。实验结果表明,穴位电刺激使大鼠骨骼机ATPase、LDH和CPK活性显著升高(P<0.05),肢体组优于躯干组,以综合组效果最好。并对协调发展磷酸肌酸(CP)供能,酵解供能能力有明显效果。显示了穴位刺激能改善大鼠骨骼肌的能量代谢。  相似文献   

6.
穴位电刺激增强运动员快速力量的作用观察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杨华元  刘堂义  蒯乐  高明 《中国针灸》2006,26(5):313-315
目的:寻找提高运动员成绩的有效刺激方法。方法:将150名运动员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75人。以多盲的试验方法,通过音频脉冲调制波刺激穴位(大推、命门、足三里、承山),并观察穴位电刺激对运动员的30m跑、站立式跳远、Cybex等动测试指标的影响。结果:穴位电刺激方法可以显著提高运动员的运动成绩(P〈0.05)及最大峰力矩(P〈0.05)、力矩加速能(P〈0.05)和平均功率(P〈0.05)的生物力学指标。结论:穴位电刺激的方法可增强运动员快速力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针刺配合经颅神经电刺激疗法治疗原发性失眠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0例原发性失眠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25例。治疗组采用针刺配合经颅神经电刺激疗法,对照组仅采用经颅神经电刺激疗法治疗。观察两组疗效及治疗前后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2.0%,对照组为8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2、4星期后PSQI评分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治疗4星期后PSQI评分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治疗2、4星期后PSQI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配合经颅神经电刺激是一种治疗原发性失眠症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经皮神经肌电刺激中选择合适的电参数以促进周围神经再生及肢体功能恢复.方法:采用TERESA-神经肌体仪(低频脉冲治疗仪)对23例周围神经损伤患者进行经皮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治疗中选择合适的刺激参数,观察受损神经功能恢复情况并进行治疗前、后肌电图对比分析.结果:23例桡神经、正中神经、尺神经、腓总神经及胫神经损伤患者,经1~2个疗程治疗后受损神经功能有明显恢复.肌电图检查亦支持上述结果.结论:在合适电参数范围内经皮神经肌电刺激治疗可有效促进周围神经再生,改善受损的神经功能.  相似文献   

9.
本实验以大鼠痛阈的时值变化观察分析了经皮神经电刺激疗法(TENS)的镇痛效应,并与电针进行比较。结果表明:TENS具有较强的镇痛效应,在镇痛作用上与电针无明显差异,但经皮神经电刺激具有更明显的后效应。不同刺激点连接方式的TENS刺激有着相似的镇痛效应。TENS疗法存在与电针相同的镇痛个体差异性,其产生镇病效应的刺激频率和强度也与电针基本一致。本研究为临床上科学地使用经皮神经电刺激疗法提供了确凿的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0.
经皮穴位电刺激治疗不同时期肩周炎疗效观察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目的:观察经皮穴位电刺激对不同时期肩周炎的治疗作用及与电针治疗的效应差异。方法:将360例不同时期肩周炎患者分成经皮穴位电刺激治疗组(186例)和电针治疗组(174例),各组采用相同经穴分别治疗。结果:经皮穴位电刺激对粘连前期和粘连期肩周炎的总有效率分别达到96.6%和96.9%,电针刺激对粘连前期和粘连期肩周炎的总有效率分别达到93.5%和97.9%,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经皮穴位电刺激疗法不仅能有效止痛,对粘连期的肩关节活动障碍也有明显的改善作用。结论:经皮穴位电刺激为治疗肩周炎有效、简便的疗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足阳明经对大鼠胃肌电穴位特异性影响及其传出途径研究.方法:选用足阳明经头面部四白、地仓穴,以及手太阳经颧髎穴及非经非穴四白旁开点,比较观察电针对禁食24h麻醉状态下大鼠胃肌电的影响;并通过腹注阿托品、六烃季胺、利血平神经阻断剂,观察传出途径阻断后电针四白穴对大鼠胃肌电的影响.结果:电针四白、地仓穴对胃电振幅、时程及峰簇数的发放具有一定的兴奋效应,其效应以四白穴作用最为明显,地仓次之,与针刺前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电针颧髎、四白旁开点,对胃电活动则无明显作用,与针刺前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针刺四白穴能部分取消阿托品、六烃季胺对大鼠胃电的抑制效应,部分增强利血平后大鼠胃电的兴奋效应.结论:电针足阳明经对大鼠胃肌电具有一定的兴奋效应,其调整作用具有经脉、穴位的相对特异性.而电针对胃电的调整作用,与胆碱能神经、交感神经、肾上腺素能神经的参与有关.  相似文献   

12.
宗涛 《辽宁中医杂志》2012,(7):1391-1393
目的:观察电刺激督脉穴位对脑梗死患者肢体痉挛和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将80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电刺激治疗组(40例)和普通治疗组(40例),两组患者均进行常规的药物治疗和基本的康复训练,电刺激治疗组加用督脉穴位(大椎、筋缩、腰阳关和命门)调制中频电刺激,普通治疗组不加任何电刺激,两组均治疗1个月,疗程结束后比较两组临床总有效率及采用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FMA)、改良Ashworth评级及改良Barthel指数(MBI)进行运动功能、痉挛程度和生活能力的评定。结果:电刺激治疗组和普通治疗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5.0%和75.0%,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电刺激治疗组和普通治疗组治疗后改良Ashworth评级、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及改良Barthel指数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治疗前后比较有差异(P<0.05);电刺激治疗组上述各指标改善幅度比较显著,与普通治疗组比较,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督脉穴位电刺激可降低肢体的肢体肌张力,改善痉挛状态,提高肢体的运动功能及改善日常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13.
<正> 在38只家兔上应用电刺激穴位诱发躯体内脏反射的方法研究电针刺激参数、穴位与这种反射的关系,以及延脑中枢机能状态对这种反射的影响。在清醒、肌松、人工呼吸的动物上,于左侧腹膜外分离出内脏神经节后支,引导传出放电,在“足三里”穴区插入一对毫针,应用不同强度、频率、串长的方波刺激穴位,应用生理记录仪记录血压、神经反射放电及其积分脉冲数,同时触发双线示波器摄影,根据记录测定反射的潜伏期、兴奋期反应、抑制期,结果如下: 1.电刺激穴位引起内脏神经反射电活动是由兴奋期及抑制期二相组成,反射潜伏期在  相似文献   

14.
电针心包经经穴及非经穴对家兔缺血心肌电活动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在44只麻醉兔上观察了电针"内关"、"中冲-劳宫-大陵"与。心包经上非穴点对缺血心肌电活动的影响。结果电针上述心包经穴位与非穴位点均可明显地:(1)促进缺血后心电图ST段及动脉平均压的恢复;(2)抑制MAPA的衰减;(3)加快MAPD5*及MAPD90的恢复过程。表明电针心包经经穴及非经穴点都能维持缺血心肌电活动的相对稳定,改善泵血功能,促进血压的恢复。说明心包经经穴与非经穴均与心脏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5.
〔摘 要〕 目的:探讨肌电诱发神经肌肉电刺激在上肢偏瘫康复中的应用。方法:选取 2018 年 4 月至 2019 年 4 月南阳 张仲景医院收治的上肢偏瘫患者 124 例,根据随机数字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各 62 例,对照组应用常规康复治疗, 观察组应用肌电诱发的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恢复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肌电值都有明显升高, 且观察组患者的肌电值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治疗前,两组患者 Fugl–Meyer 运动评价表分值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 Fugl–Meyer 运动评价表分值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结论:使用肌电诱发的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上肢偏瘫患者,不仅能改善患者肌肉的肌电值,还能够提高患 者的肢体运动能力。  相似文献   

16.
通过文献检索,总结经皮穴位电刺激在围麻醉期的作用。发现经皮穴位电刺激可减少术中麻醉药用量、降低手术应激反应、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减轻手术并发症、提高患者免疫功能和术后恢复质量,且对心、脑、肝、胃肠等器官具有保护作用,而假穴位电刺激和经皮神经电刺激除具有一定镇痛作用外,并不具备经皮穴位电刺激的其他作用。经皮穴位电刺激辅助麻醉在穴位选择、刺激参数等方面尚需改进和统一。  相似文献   

17.
陈婷  余小夏  刘旭光 《中医药学刊》2010,(10):2054-2057
目的:观察针刺不同经穴对健康人胃电面积的影响,探讨经脉穴位与脏腑的相关性。方法:针刺健康人胃经、脾经、胆经的不同穴位及非经非穴,观察针刺前后胃电面积的变化,比较分析针刺不同经脉穴位对胃功能影响的差异。结果:(1)不同经穴与非经穴比较,针刺对健康人胃电面积变化率的影响有显著性差异(P〈0.05);(2)不同经脉(穴位)与非经穴比较,针刺对健康人胃电面积变化率的影响有显著性差异(P〈0.05);(3)胃经不同穴位之间比较,针刺对健康人胃电面积变化率的影响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针刺对健康人胃功能的影响具有一定的经脉穴位相对特异性。  相似文献   

18.
心包经“天泉”穴区与心脏相关联系途径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 :本研究采用电生理学与形态学相结合的方法 ,探讨了猫心包经“天泉”穴区与心脏联系的途径。方法 :电生理学部分共用健康猫 3 4只 ,乌拉坦 ( 50 0mg/kg)与氯醛糖 ( 50mg/kg,i.p .)混合麻醉 ,用双极铂金丝电极和针灸针分别记录“天泉”穴区的皮神经放电和肌电。形态学部分 :共用健康猫 1 0只 ,1 %戊巴比妥钠 ( 40mg/kg,i.p .)麻醉 ,在左侧“天泉”穴区皮神经、肌肉和左侧心下神经、星状神经节分别注射PI(PropidiumIodide)和bB(bisBenzimide)。结果 :依次分别切断脊髓T2 ~C7节段的背根腹根后 ,电刺激猫左心下神经诱发“天泉”穴区肌电和肌皮神经放电反应所需阈值逐渐增大 ,尤以T1 、C8和C7为甚 ;左侧“天泉”穴区皮神经、肌肉内和心下神经、星状神经节内分别注射微量PI与bB后 ,单标及双标神经元也以C7、C8和T1 节段背根节内居多 ,其中C8最多。结论 :心包经与心脏之间的相互联系主要发生在C7~T1节段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经皮(穴位)神经电刺激疗法治疗慢性骨盆疼痛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116例慢性骨盆疼痛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60例)和对照组(56例),分别采用经皮(穴位)神经电刺激疗法和口服药物疗法,观察治疗前后两组患者慢性前列腺炎症状评分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治疗前后慢性前列腺炎症状评分分别为(22.5±4.3)和(12.0±4.3);对照组治疗前后分别为(21.1±5.4)和(17.3±4.1);治疗前两组慢性前列腺炎症状评分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在治疗后两组慢性前列腺炎症状评分存在显著性差异(P<0.001),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经皮(穴位)神经电刺激疗法治疗慢性骨盆疼痛综合征无创伤性,疗效显著,为可选择性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20.
贺必梅  杨博 《中国针灸》2008,28(3):219-221
目的:探讨经皮穴位电刺激复合靶控输注(TCI)在全麻中镇痛效应及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方法:选择择期行乳腺手术的患者60例,随机分为2组,经皮穴位电刺激复合TCI组(简称复合组)和单纯TCI组(简称TCI组),每组30例。复合组患者先行经皮穴位电刺激麻醉诱导30min,然后行TCI静脉全身麻醉,经皮穴位电刺激持续刺激至手术结束;TCI组单纯行TCI静脉全身麻醉。通过对全麻药血浆靶控浓度的影响,评价经皮穴位电刺激的镇痛效应。同时观察经皮穴位电刺激在术中对患者心血管系统的影响。结果:复合组及TCI组患者术中平均所需的丙泊酚量分别为226.67mg及272.22mg,平均所需的芬太尼量分别为0.11mg及0.14mg,组间差异具有显著性或非常显著性意义(P〈0.05,P〈0.01);复合组切皮前后心率、血压的波动均较TCI组小,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复合组患者苏醒时间明显缩短。结论:经皮穴位电刺激在术中具有一定的麻醉镇痛作用,可相对减少17%丙泊酚用量及14%芬太尼用量;同时,经皮穴位电刺激可以减轻手术切皮对患者所致的心血管系统的应激反应,并可加快患者的苏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