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脊髓型颈椎病(cervical spondylotic myelopathy,CSM)是颈椎退行性改变导致脊髓受压或(和)脊髓供血障碍引起的脊髓功能障碍性疾病,其发病机制以椎间盘变性、颈椎力学性能异常为始发因素[1].CSM发病是一个连续的过程[2],从病理学角度可分为颈椎间盘或椎间关节退变、颈椎骨与软组织的继发性病理改变、脊髓及其血管的慢性压迫性病理改变3个阶段[3].其中颈椎间盘在维持颈椎关节稳定、充分发挥顺应性、缓冲及吸振、防止脆性等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颈椎MRI对脊髓型颈椎病(cervical spondylotic myelopathy,CSM)诊断价值毋庸置疑,但是不少学者发现:多数CSM患者脊髓压迫重,临床症状也重,但有些患者脊髓压迫程度较轻而临床症状较重,也有些患者脊髓压迫程度较重而临床症状较轻.为何出现CSM患者的临床表现和影像学检查不一致的现象?纵观国内常规拍摄的颈椎MRI不难发现:传统的仰卧位颈椎MRI不能全面地、彻底的评估脊柱及其内部脊髓正常或异常状态.人类的自然状态包括承重状态下的躯体状态和复杂的动态姿势,目前,常规颈椎MRI的检查设备没有考虑这些因素.而动态或承重颈椎MRI技术能很好的观察颈椎的退行性变:隐蔽的负重性疾病(例如,局灶性椎间盘突出、脊柱椎管狭窄)以及运动依赖性疾病(例如椎间盘突出、椎管狭窄、动力性不稳定).因此,动态颈椎MRI相对常规颈椎MRI能较早发现CSM病理性改变,就此,查阅国内外近期相关文献,将动态颈椎MRI对CSM的早期诊断和治疗价值的研究进展作如下综述.  相似文献   

3.
脊髓型颈椎病动物模型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脊髓型颈椎病(cervical spondylotic myelopathy,CSM)是由于预椎间盘突出,颈椎椎体骨赘形成,后纵韧带带骨化,黄韧带肥厚,颈椎管狭窄以及颈椎失稳等原历导致颈部脊髓、血管等组织受压迫、刺激而出现的综合征.由于无法依靠临床病理开展系统的病理学及病理机制的基础研究,其病理机制至今尚未完全阐明,因此通过建立CSM的动物模型进行实验研究就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4.
颈椎椎间盘在成年以后开始发生退行性改变,从而引起一系列的继发改变,相继出现椎间盘膨出或突出、节段性不稳定、椎体边缘牵拉性骨赘、椎间隙狭窄、椎间隙骨桥形成等病理表现。在这些病理变化的发展进程中可能对颈椎椎间盘以及椎间关节周围的重要结构,如脊髓、神经根、椎动脉以及交感神经  相似文献   

5.
脊髓型颈椎病(cervical spondylotic myelopathy,CSM)是脊柱外科常见的颈椎退变性疾病,是颈髓长期受压变性所引发的一系列脊髓功能受损的临床症候群.磁共振(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因可清楚地显示脊髓受压程度和髓内信号改变,已广泛应用于CSM的临床影像诊断.CSM脊髓MRI信号改变是指CSM患者颈椎MRI中,在颈髓受压部位和(或)相邻部位,T2WI出现一个或多个边缘模糊或清晰的高信号区(increased signal intensity,ISI),可同时伴有T1WI低信号(low signal intensity,LSI).自Takahashi等[1]于1987年首先报道CSM患者颈椎MRI出现髓内ISI至今,CSM脊髓MRI信号改变得到越来越多学者的关注和研究,但其临床意义尚存在较大争议,尤其体现在脊髓MRI信号改变与临床预后关系方面.现将近年来关于此方面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6.
脊髓型颈椎病(cervical spondylotic myelopathy,CSM)是颈椎退行性变最严重的一类疾患。它以椎间盘退变为病理基础,继发椎间关节退行性变,对脊髓及其附属结构、血管产生压迫,导致不同程度的脊髓功能障碍,是严重危害中老年人健康的常见疾病之一。本研究1994年8月~2005年6月,共收治脊髓型颈椎病52例,其中15例采用椎间盘摘除或椎体次全切除取髂骨植骨或钛网植骨钛板内固定。24例采用颈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13例采用前后路联合手术。52例均获得随访,取得了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脊髓型颈椎病发病机制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脊髓型颈椎病(CSM)是颈椎退行性变中最严重的一类疾患,其发病机制目前尚未完全明确,主要有压迫理论、缺血理论、不稳定理论等.CSM与椎管狭窄、脊髓压迫相关,但压迫理论并不能解释全部临床症状,压迫程度也不能预测减压术效果;同样,多种研究未发现有意义的局部缺血证据.在神经损伤实验模型、脊髓栓系综合征、弥散性轴索损伤等脊髓病中,牵张性损伤被公认为是主要制病因素,而骨赘增生、椎间盘突出、韧带增生肥厚或钙化及椎管狭窄可导致脊髓所受张力和剪切力增加,反复严重的牵拉伤时钙进入轴突,高浓集可导致细胞支架塌陷,引起局限和广泛的轴突损伤.牵张性损伤、张力和剪切力的产生可能是CSM发病机制中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8.
福嘉欣  江汉 《实用骨科杂志》2014,(12):1107-1111
<正>脊髓型颈椎病(cervical spondylotic myelopathy,CSM)是由于颈椎骨质或其相邻软组织出现退行性改变,突出的椎间盘髓核组织或椎体后缘的骨赘引起的脊髓及血管的压迫,进而出现四肢感觉、运动及括约肌功能障碍。脊髓型颈椎病占全部颈椎病的10%~15%[1],好发于中老年人,发病年龄多在40~60岁。随着影像医学的发展,MRI技术广泛应用于对脊髓型颈椎病的诊断,该病一旦确诊,应立即考虑手术治  相似文献   

9.
颈椎病的命名与分型应与病理损害相结合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颈椎椎间盘在成年以后开始发生退行性改变,从而引起一系列的继发改变,相继出现椎间盘膨出或突出、节段性不稳定、椎体边缘牵拉性骨赘、椎间隙狭窄、椎间隙骨桥形成等病理表现.在这些病理变化的发展进程中可能对颈椎椎间盘以及椎间关节周围的重要结构,如脊髓、神经根、椎动脉以及交感神经等造成刺激或压迫,从而产生相关的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10.
脊髓型颈椎病的治疗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脊髓型颈椎病(cervical spondylotic myelopathy,CSM)是在颈椎间盘退变的基础上,引起周围骨与软组织的继发改变,造成颈椎管狭窄,压迫颈脊髓,从而出现一系列的症状与体征。该病复杂,起病缓慢,脊髓受损后往往出现不可逆的改变,治疗难度大,效果较差。早期的正确诊断,及时合理的治疗可显著增加疗效,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现就近年来脊髓型颈椎病的治疗现状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1.
无骨折脱位型颈髓损伤(附17例报告)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17例无骨折脱位型颈髓损伤患者均为颈椎过伸性损伤,X线片示颈椎无骨折,脱位。受伤前患有颈椎病6例,强直性脊柱炎2例,17例中12例行脊髓造影,CT检查,4例椎间盘突退变,3例后纵韧带骨化,1例椎体后缘骨刺,3例存在发育性椎管狭窄,2例MRI检查可见脊髓病理改变,发现伤前存在发育性或退行或性颈椎管狭窄者,虽受伤外力轻,但脊髓损伤重,脊髓功能也恢复差。  相似文献   

12.
颈椎病又称颈椎综合征,是临床上中老年人的常见病和多发病。本病是由于颈椎椎间盘组织退行性改变及其继发病理改变,累及其周围组织结构(神经根、脊髓、椎动脉、交感神经等)而出现的一系列临床综合征侯群。笔者自1992年以来,运用中药离子导入法配合针刺治疗颈椎病...  相似文献   

13.
脊髓型颈椎病患者椎间隙狭窄程度与颈椎不稳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脊髓型颈椎病(cervicalspondyloticmyelopathy,CSM)患者椎间隙狭窄程度与颈椎不稳和脊髓压迫部位的关系及其对术式选择的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35例伴有椎间隙明显狭窄的CSM患者的动态X线和MRI表现,观察颈椎不稳和脊髓压迫部位与狭窄椎间隙的关系,并与同期75例椎间隙接近正常的CSM患者比较。结果伴有椎间隙明显狭窄的CSM患者组中,25例狭窄椎间隙上方的邻近椎体出现不稳(71.4%),21例上方邻近椎间盘明显退变(60%)。椎间隙接近正常的CSM患者组,17例存在节段性颈椎不稳(22.7%)。结论CSM患者明显狭窄椎间隙的上方邻近椎体有失稳倾向,上方邻近椎间盘有加速退变的趋势。手术时应注意对邻近节段的处理。  相似文献   

14.
<正>脊髓型颈椎病(cervical spondylotic myelopathy,CSM)是由于颈椎退行性改变(如椎间盘突出、椎体后缘骨赘形成、黄韧带肥厚等)导致的颈脊髓压迫症[1],是最常见的导致颈脊髓功能障碍的病因[2]。手术干预被认为是目前最有效的治疗方式[3、4],但CSM临床表现与术后恢复情况个体差异较大。有研究表明手术疗效受较多因素影响,临床预后评估存在一定难度[5~7]。体感诱发电位(somatosen-  相似文献   

15.
目的基于影像学角度进行脊髓型颈椎病(Cervical spondylotic myelopathy,CSM)发病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为CSM的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纳入2015年12月~2017年12月收治的72例CSM患者,选择同期72例无症状颈椎退变性脊髓压迫(asymptomatic spondylotic cervical cord compression,A-SCCC)患者,设为CSM组与A-SCCC组。收集两组患者X线、CT、MRI等影像资料,并进行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以确定CSM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两组患者颈椎不稳、MRI T2WI高信号、脊髓压迫物类型、发育性颈椎管狭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颈椎不稳(OR=2.766)、混合型压迫物(OR=2.542)、MRI T2WI高信号(OR=2.986)是CSM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CSM与A-SCCC影像学表现存在明显差异,包括颈椎不稳、混合型压迫物、MRI T2WI高信号等均可增加CSM的发病风险。  相似文献   

16.
颈椎病外科治疗中的若干问题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孙宇 《中华外科杂志》2004,42(23):1438-1440
“颈椎病”一词具有非常明确的定义,1992年召开的第二届全国颈椎病专题座谈会将颈椎病定义为:颈椎椎间盘组织退行性改变及其继发病理改变累及周围组织结构(神经根、脊髓、椎动脉、交感神经等),出现相应的临床表现。仅有颈椎的退行性改变而无相应的临床表现者则称为颈椎退行性改变。必须注意避免单纯依赖CT、MRI检查而忽视临床体检,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究脊髓型颈椎病(CSM)患者颈椎动态MRI(DMRI)检查的价值与安全性。方法 2019年1月—2021年9月,87例CSM患者于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行颈椎DMRI检查。在矢状面前屈、后伸和中立位MRI T2加权像上观察是否存在脊髓隐匿性压迫。记录患者在DMRI检查前后的症状及体征、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以DMRI检查后原有症状或体征加重或出现新的症状与体征考虑为短期内脊髓损伤加重。结果 87例患者中17例(19.5%)存在脊髓隐匿性压迫,其中2例在前屈位MRI检查中发现,15例在后伸位MRI检查中发现。DMRI检查后73例患者无明显不适,出现颈肩部不适5例,轻度头晕4例,呼吸不畅、轻度胸闷3例,恶心2例,DMRI检查后VAS评分无下降。85例患者无脊髓神经损伤加重,2例脊髓钳夹伴MRI T2加权像高信号改变患者检查后症状、体征加重。结论 颈椎DMRI是一种相对安全的补充检查,19.5%(17/87)的CSM患者在屈、伸位MRI检查中可发现脊髓隐匿压迫,脊髓钳夹损伤伴MRI T2加权像高信号改变的CSM患者应慎行DMRI检查。  相似文献   

18.
脊髓慢性损害模型的研究历史和现状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髓型颈椎病的主要病理变化是慢性压迫引起的脊髓功能障碍,颈椎病理形态的改变包括颈椎间盘退变、骨赘的形成、黄韧带肥厚、颈椎管狭窄、颈椎失稳等。然而,由于缺乏理想的慢性压迫模型,脊髓病理改变及病理生理机制目前仍不明确。1911年Allen首次报道了脊髓损伤的模型,此后多种动物模型和方法用于脊髓损伤的研究,但主要是直接打击或钳夹致急性损伤,慢性脊髓压迫模型相当少。为更好研究慢性压迫引起脊髓的损伤,建立更为理想的模型,对脊髓慢性压迫模型的研究历史和现状综述如下。1 螺钉直接压迫模型  Schramm等[1] 通过后路椎板钻孔,拧入合…  相似文献   

19.
<正>随着人口老龄化加剧,颈椎退行性改变及其导致的一系列疾病变得越来越普遍。颈椎退变起源于椎间盘,随着椎间盘退变的进展,颈椎生物力学发生改变,继发骨赘形成、韧带肥厚,最终影响脊髓、神经根等,引发相应的临床症状~([1])。MRI不仅能清楚显示椎间盘、韧带等软组织结构的退行性改变,还能反映脊髓、神经等受压情况,是检查颈  相似文献   

20.
尽管颈椎脊髓病(mgetopathy)是属于压迫脊髓病,但病理机制仍不清楚。脊髓的白质或灰质易受机械性压迫还未确定,脊 椎突出的病理生理范围,压迫脊髓病发病于椎管狭窄,继发于颈椎关节病已是明确的。 本组九例颈椎脊髓病临床复诊为题,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