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例临床诊断为肠套叠的半岁男婴,入院后因无粗钡改用口服用的细钡灌肠。确诊为回结型套叠,复位未能成功。剖腹后见套入的回肠段约4cm,小肠、升结肠、横结肠均有轻度扩张。先将套叠部手法复位,进一步探查,发现降结肠、乙状结肠内充满大小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成人肠套叠的的MDCT影像特征。方法回顾分析手术证实为成人肠套叠的CT影像资料共48例。观察内容主要包括肠套叠部位、数目、套叠类型及CT征象、套叠处肠壁是否增厚或肿块形成、肠壁是否水肿与坏死等。结果本组48例50处肠套叠均为顺行套入,单处肠套叠46例(位于回盲部22例、回肠10例、空肠8例、升结肠4例、十二指肠空肠交界处、降结肠型及直肠各2例),多处肠套叠2例。MDCT示肠套叠3层肠壁结构及肠管内脂肪48例50处、杯口征及靶形征42例44处,彗星尾征32例34处,漩涡征24例26处。肠壁均匀增厚并水肿12例,其中考虑合并肠壁坏死4例;肠壁不均匀增厚或和肿块形成、不均匀强化14例;肠壁均匀增厚并轻中度均匀强化6例。套叠处见多发囊状低密度灶并囊壁均匀强化4例;套入远端圆形脂肪瘤合并肠壁坏死2例;小肠冗长2例;肠壁正常8例;其中合并肠梗阻12例,合并腹壁疝2例。结论成人肠套叠MDCT影像表现有一定特征,三期增强扫描结合多平面重组技术,对其诊断及选择治疗方法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3.
肠套叠的大肠镜诊断及处理5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普外科临床工作中,肠套叠并不少见,但经大肠镜检查明确诊断者不多。作者所在医院从1990~1999年大肠镜检查7625例,发现肠套叠5例,检出率仅为0.66 。其中:女性3例,男性2例,年龄42~75岁。5例均为回肠结肠型套叠,其中4例因回肠末端肿瘤为诱因导致继发性肠套叠,大肠镜检查病理诊断为回肠腺癌,与手术切除后全瘤送病检诊断一致;1例75岁老年患者为原发性肠套叠,大肠镜检查时在升结肠肠腔内可见套入的小肠,套入长度在10~30cm不等,粘膜较结肠粘膜红润,可见环行粘膜皱襞,在电子肠镜下还可见小肠…  相似文献   

4.
谈谈肠套叠     
肠套叠是婴幼儿比较常见、且能在短期致命的急腹症之一,临床所占的比例最高。若能早期发现,治疗简单,疗效很好。一旦延误诊断,往往在十几小时或几十小时内引起肠坏死,甚至死亡。肠套叠的本质是一部分肠管套入邻近肠管之中,常是近端肠管套入远端肠管。远端肠管也可套入近端肠管,称为逆行套叠,但较为少见。大多数是单发套叠,偶然也有多处肠管同时发生套叠的,称为多发性肠套叠,亦较为罕见。肠套叠的外管部分称为鞘,  相似文献   

5.
1病例资料女患,43岁,腹痛1个月,伴腹胀、恶心、呕吐1周入院。查体右中下腹可触及10.0cm×8.0cm包块,活动差,边界触痛阳性,局部轻度紧张,反跳痛阳性,肠鸣音活跃CT提示肠梗阻,彩超,符合肠套叠,CT提示考虑升结肠套叠。术中所见,回肠末端套入升结肠内几乎达肝曲近端肠管扩张,水肿,行右半结肠切除术,切开标本见套入回肠末段长约30cm,已变黑,坏死,距回盲部20cm处,肠腔内见长约3.0cm椭圆形肿瘤、长滑、肠粘膜不完整。2讨论小肠肿瘤约占胃肠道肿瘤的2%左右,在小肠肿瘤中恶性肿瘤约占3/4,变性肿瘤又以腺瘤,平滑肌瘤为多见。血管瘤,脂肪瘤,纤维瘤较…  相似文献   

6.
患儿,男,4月。因拒乳,呕吐5天,排血便一次入院。体查:体温不升,脉搏不清,精神萎糜,皮肤弹性差,四肢冰凉,左下腹隆起见肠型、局部压痛,肌紧张,无包块、肠鸣音消失。肛查:指套有血迹。紧急处理后以肠套叠并肠坏死,中毒性休克急诊剖腹探查:全部肠管位于左侧腹部,大部分小肠及部分结肠顺时针方向扭转720°。复位后发现回肠末端约10cm套入升结肠,将套叠肠管复位见:大部分小肠及结肠起始部已坏死,十二指肠垂直向下延续为空肠,回肠  相似文献   

7.
直肠内脱垂的中西医诊治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直肠内脱垂(internal rectal prolapse,IRP),又称直肠内套叠、隐性直肠脱垂,是指在排便过程中近侧直肠黏膜层或全层向远侧肠腔内折入,形成套叠,套入部分不超出肛门缘.  相似文献   

8.
肠套叠有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类。原发性肠套叠多发生于婴幼儿,继发性肠套叠则多见于成人。本文主要研究小儿肠套叠的护理。肠套叠是婴幼儿常见急腹症之一,其发病机理为一部分肠管及其附着的肠系膜蠕动紊乱,环肌持续痉挛而套入邻近肠腔内引起的肠梗阻,并导致肠内容物通过障碍,绝大数肠套叠是近端肠管向远端肠管内套入,逆性套叠较罕见,不及总例数的10%。该病多发生于2岁以内幼儿,男孩发病率高于女孩,据报道男女比例为2∽3:1。其治疗方法主要有空气灌肠、彩超下水压灌肠及手术治疗,笔者总结我科收治的120例灌肠法不能复位或怀疑有肠坏死患儿给予手术治疗,现将围手术期间的护理措施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一)适应证 1.右半结肠良性肿瘤:如密集生长性息肉及巨大的绒毛状息肉. 2.盲肠、升结肠或结肠肝曲恶性肿瘤. 3.右半结肠憩室. 4.回盲部及升结肠炎症性疾病,如克罗恩病等. 5.右半结肠动静脉畸形出血.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解决长段型或继发病变较重的普通巨结肠,因结肠切除过多,无法拖入盆腔与直肠吻合.方法 采用升结肠转位术治疗长段型巨结肠26例,并进行了随访观察.结果 26例患儿,男19例,女7例,长段型巨结肠17例,普通型7例,巨结肠横结肠造瘘术后2例.手术均获成功,术后随访效果满意,患儿生长发育良好.结论 升结肠转位术解决了长段型或普通型巨结肠继发病变较重,须切除横结肠、乙状结肠,升结肠无法经左侧腹拖入盆腔与直肠吻合这一难题,避免了全结肠切除.同时保证了患儿营养吸收及水电解质平衡,减少了术后并发症.  相似文献   

11.
直肠内脱垂又称直肠内套叠.指直肠粘膜松弛、脱垂,排便时形成套叠、填塞肛管上口,引起排便困难.本病是临床上较为常见、多发的肛肠疾患.  相似文献   

12.
(急腹症的影像学诊断(一)见本卷第6期第454页) 三、肠套叠 肠套叠指肠管向远端或近端的肠腔内套入。大多数婴儿肠套叠属于急性原发性,腹腔内无任何器质性病变因素。由肠壁器质性病变而引发的肠套叠多见于成人,可由憩室、息肉或肿瘤等所致。套叠处由内向外分别称内筒、中筒及外筒。内筒与中筒合称套入部,外简又称套鞘。  相似文献   

13.
直肠内脱垂又称直肠内套叠.指直肠粘膜松弛、脱垂,排便时形成套叠、填塞肛管上口,引起排便困难.本病是临床上较为常见、多发的肛肠疾患.……  相似文献   

14.
患者,女,49岁.因腹胀、右腹部不适、黑便3个月,近期症状加重而入院.体检:右下腹轻压痛,未及包块,大便潜血(++),行结肠双对比造影示:回盲部正常结构消失,末段回肠见多发圆形(3mm)的充盈缺损,边界清晰、锐利;部分中心可见点状致密影,即"脐征",升结肠及右半横结肠轮廓不规则、缩短,肠壁僵硬,结肠袋消失,粘膜皱襞不规则.诊断为回肠多发息肉,结肠克隆病.  相似文献   

15.
1.病例报告 患者男,69岁,因乏力、食欲减退伴消瘦4月,发热3月入院.患者4个月前出现乏力、食欲不振,厌油腻,伴消瘦,近3月出现发热,多于午后发生,不定期发作,未测体温,口服”扑热息痛片”后体温可恢复正常,无盗汗,无咳嗽、咳痰.辅助检查:PPD试验阴性;结肠镜:回盲部及结肠肝曲溃疡增生性病变:克罗恩病?肠结核?(见图1);小肠造影:1.十二指肠多发憩室2.回肠末端及盲肠改变:肠克罗恩病可能大,肠结核不除外.诊断考虑:克罗恩病或肠结核,给予诊断性抗痨治疗3个月,复查结肠镜:1.回肠末端、回盲瓣、升结肠溃疡性病变2.结肠多发息肉(见图2);病理:回肠、升结肠:粘膜炎性溃疡(见图3).复查结肠镜所见病变较前改善不明显,治疗上给予美沙拉嗪缓释颗粒剂口服半年.再次复查结肠镜:结直肠多发息肉高频电切术,建议定期复查直肠炎症(见图4);病理:升结肠:炎性息肉降结肠:腺管状腺瘤并轻度不典型性增生直肠:腺管状腺瘤并中度不典型性增生(见图5).  相似文献   

16.
结肠憩室伴憩室炎的双对比造影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双对比造影对结肠憩室伴憩室炎的诊断价值。方法 采用双对比造影共明确诊断结肠憩室10例,伴有憩室炎6例。结果 位于盲肠、升结肠憩室4例,位于升结肠、全横结肠、降结肠2例,位于左半横结肠及降结肠上段2例,位于升结肠1例,位于盲肠1例,憩室直径为2~20mm,数目单发2例,多发8例,10例结肠憩室中有6例伴有憩室炎。对其中2例憩室内钡剂排空进行观察。结论 双对比造影在显示结肠憩室的位置、形态、大小及有无炎症上有很高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7.
介绍一种改良的直径为2.0mm左右的小血管吻合方法——4针套叠吻合法,顺血流方向套入,其套入的深度与血管直径相等,只需缝合4针,此法简易、快速、可靠。报道3例游离前臂皮瓣和肩胛皮瓣移植小血管采用4针套叠吻合方法获得成功。  相似文献   

18.
大肠起于盲肠止于直肠,全长约1.5m,绕行于腹腔四周,分为盲肠、阑尾、结肠、直肠和肛管.结肠又分为升结肠、横结肠、降结肠、乙状结肠.升结肠与横结肠交界处称为肝曲,降结肠与横结肠交界处称为脾曲.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急性阑尾炎术中发现右侧结肠病变的处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笔者遇到的22例急性阑尾炎术中发现右侧结肠病变的临床资料。结果除1例肝区结肠癌、1例盲肠癌并盲肠升结肠套叠和4例盲、结肠炎症反应病人外,余均行术中快速病理检查,确诊结肠癌6例,盲肠良性肿瘤1例,疑诊腹膜间皮瘤1例,余8例均为结肠炎症。行单纯阑尾切除4例,回盲部切除6例,回盲部、升结肠部分切除加大网膜大部切除1例,右半结肠切除11例。术后病理结果:1例盲肠炎性假瘤,3例盲肠癌,4例升结肠癌,1例肝区结肠癌,余均为盲、结肠炎症。切口感染2例,无肠瘘及死亡病例。结论急性阑尾炎术中发现右侧结肠病变时行术中快速病理检查可协助明确诊断,进而指导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20.
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小儿肠套叠12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应用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小儿肠套叠的临床价值.方法 采用GE公司Vivid-3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探头频率2 0~5 5MHz和6 0~10 0MHz高频线阵探头常规扫查腹腔实质性脏器,探查肝前、盆腔明确有无腹腔积气、积液,多切面沿结肠走向重点探查回盲部、肝曲、中上腹部及脾曲处肠管,发现套叠部位后取长轴切面,观察、测量套入部长度、内容,取短轴切面测量鞘部及套入部直径,观察套入部肠壁水肿状况,利用CDFI观察肠壁及肠系膜血运状况,并测量肠系膜动脉峰值流速及阻力指数.结果 120例中有95例(79 2%)横断面呈"同心圆"征,轴切面呈多层高低相间的回声带,呈"套筒样",肠腔含气可呈"假肾"征,CDFI检查85例(占70 8%)套入部肠壁及肠系膜可探及较丰富血流信号,PD为动脉频谱.12例(10 0%)套入部肠壁及肠系膜探及少量血流信号,70例鞘部肠壁血流信号均正常.18例(15 0%)于盆腔或两侧髂窝探及少量积液.结论 小儿肠套叠典型病例依靠临床表现及症状即可诊断,发病早期或症状不典型者可采用超声协助诊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