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医学的人文与人文的医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孙超 《卫生软科学》2003,17(1):21-23
从医学的人文属性和人文价值出发,结合现代医学发展变化的新特征。研究了人文医学观建立的科学基础和现实基础。提出了人文医学观存在的必然性和对于医学发展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人文医学的着重点在于把人文嫁接到医学里,而不是把医学放到人文中。它的重点是突出医学中的人文精神。”依循这一理念,中国医师协会已经自觉展开行动。  相似文献   

3.
经过七年的准备,奥运正向我们走来。奥运会带给医疗行业的是什么?那就是人文理念的变化。与绿色奥运和科技奥运相比,人文奥运显得更加深奥。“人文”的内涵十分丰富。作为“技术与艺术”结合的医学科学,“人文”的内涵可以表现为:医护人员的精神面貌、对病人及家属的尊重程度、“以人为本”措施的设置、为病人提供服务场所的景观建设等。无数医学前辈都把医学“人文”视为医学有别与其他学科的重要特点,也是医护人员受人尊重的原因之一。然而,随着科学的发展和现代技术的应用,医学人文的特点在退化。  相似文献   

4.
医学科学的人文价值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医学的人文视野中,医学关注的对象是生命、人性、精神、心理、环境,提倡对人的理解和关心。提倡以人为中心的医学道德观和价值观,注重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多种关系的协调,尊重人的生命的完整性。医学在发展中始终渗透着人文精神,始终关注着人的生活质量、生存意义,并且围绕人文价值去实现医学价值。  相似文献   

5.
初探循证医学之人文医学观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循证医学已成为当前医学界研究的热点,从循证医学的核心思想、基本要素分析,它不但变革了传统的医学行为方式,而且也顺应了新旧医学模式转换的需要,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人文医学观。现就循证医学中所蕴含的人文医学观加以探讨。  相似文献   

6.
医学人文教育行之维艰——访医学人文学者张大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医学人文学科在医学中的重要作用已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但令人遗憾的是,我国医学人文学科的水平离它应当承担的责任还相距甚远,目前在我国推行医学人文教育尚面临一些问题,可谓“知之不易,行之维艰”。  相似文献   

7.
论人文医学与医学的人文精神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医学是人类与大自然长期斗争中发展起来的,医学从一开始就具有深刻的人文内涵,人文医学成为现代医学的一个重要特性。本文阐述了医学的人文属性、医务人员的人文品格、人文医学存在的现实基础,强调在现代医学中,必须注重和发扬医学的人文精神。  相似文献   

8.
人文医学和医学人文学引论   总被引:19,自引:5,他引:14  
作者首先阐述人文医学的提出背景,并作了较为详细描述,接着论述了人文医学的内涵,具全为人文和人文精神,人文医学即包含的3个方面的含义,作者主张将作为仁学的人文医学要把病人看作生理,心理和社会三方面的统一体,医学人文学,即人生物医学发展到人文学离开医学人文学,至于医学人文学涉及到哪些学科,目前尚无定论。  相似文献   

9.
杨敬 《中国卫生》2012,(9):80-81
医学是研究人类生命过程以及人类与疾病斗争的一门学科体系,它的对象是人。因此,医学的目的是解释人体的现象、减轻人类的痛苦。医学价值的集中体现就是以人为本。由此可见,医学在本质上应该是人文的,医学领域应该是人文精神最集中、最鲜明的体现。  相似文献   

10.
医学伦理学课程思政具有天然的价值内蕴,彰显课程育人本然属性的价值引领,契合以人民健康为中心的价值取向,承载医学优秀人才培养的价值担当;医学伦理学课程思政要处理好“隐性思政”与“显性思政”“知识导向”与“价值引领”“碎片化”与“整体化”的关系;高水平的课程教师团队、优质的课程思政内容、浸润式课程思政实践活动、多维度的课程思政考核评价是医学伦理学课程思政实施的有效举措。  相似文献   

11.
加强人文素质教育培养新世纪合格医学人才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3  
中国医科院院长刘德培院士提出:人文精神是医学的核心,医学的使命就是对人从生到死的全过程的关爱和尊重。医学教育作为培养医学人才的基础和重要途径,不仅需要向学生传授医学理论知识、培养基本技能,更应该加强人文素质教育,培养他们具有良好的人文素养和人文精神,学会如何尊重人、关爱人,这是医学教育的本质要求。正像希波克拉底所说:知道患者是什么样的人,比知道他患有什么样的病更为重要。反思我国现行的医学教育,更多的注重专才教育,而忽视了对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从而造成医学生人文精神的缺失,这不仅偏离了医学的本质要求和医学教育的根本目的,也与时代越来越重视“以人为本”的发展要求不相适应。因此,转变医学教育理念,改革传统的医学人才培养模式,深刻认识加强医学生人文素质培养的重要意义,努力构建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相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是培养新世纪合格医学人才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12.
医学一直是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的统一,是一门以有生命、有心理、有情感的人为对象的自然学科与人文学科交叉渗透的综合科学。现代医学正在朝着由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方向转变,医务人员面对的不仅是病人的“病”,更是要面对所有病的“人”,除了了解和掌握患者的生理功能外,还必须了解患者的社会处境和心理需求。现代医院管理者提出“以病人为本”、“以病人为中心”等服务理念,这就要求医护人员在关注医学科学进步,解除患者肉体病痛的同时,应关注心理、社会因素对疾病的作用,关注医学活动中的道德、责任、诚信、仁慈等,从而解除患者伴随病痛而至的精神压力。鉴于此,长期以来,社会公众要求医护人员在医疗活动中融入更多的人文情怀,这也是我们医务工作者无可回避的现实。因此继承传统文化理念,加强自身素质培养,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是创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3.
医疗既是高技术、高风险、高责任的职业,也是高情感、高奉献的工作。在医疗服务工作中,将道德价值认同纳入医学人文教育之中,正确处理医学人文精神与医学科学精神,发扬医学人文精神,实现医学与人文的融合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医学科学研究是探索医学领域客观事物发生机制,演变规律和结局现象的过程。正值“十二五”医学科研选题立项的前期阶段,选题是研究工作的起点,不仅决定着研究的目标和重点,也决定了研究成果的价值,甚至从某种程度上决定了研究工作将采用的方法、步骤。  相似文献   

15.
如何在医疗服务中践行医学人文,是医学人文学科的根本问题和最终价值所在,也是优质医疗服务发展的迫切需求。梳理医学人文实践措施是医学人文的理论向度和实践向度相结合,以及医学人文理论融入、引领医疗服务实践的必要准备。当下我国医学人文实践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有温度的医学”需要和医学人文服务供给内容和供给水平不足之间的矛盾,而在这一主要矛盾中,供给侧是矛盾的主要方面。因此,医学人文实践的理论起始点为供给理论,与协同理论、渐进理论以及客户关系管理理论共同构成医学人文实践的整体理论框架。供给理论明确了供给侧是医学人文实践的主要方面,指明了焦点为供给侧。协同理论解决的就是供给方的范围和组织原则,而渐进理论解决的是供给方决策尺度的指导原则。客户关系管理理论适用于医方和患方之间的关系,诠释了供给方和需求方的关系,把供给和需求链接起来。对医学人文实践措施的分析应该从以下10个维度展开:类型、特点、应用场景、环节、成本、操作的难易程度、考核的难易程度、可复制性、与医学人文结合的深度以及实施周期。  相似文献   

16.
高金声 《社区卫生保健》2009,8(4):229-230,232
“使命”,这是一个久远的,耳熟能详的话题,在当今世界越来越缤纷多彩,人们价值取向越来越多元化的时候,我们医疗卫生系统的同志,都应该深刻地去思考医学的使命,思考怎样才能让医学事业得到健康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把握医学模式转变与卫生服务的新特点加强医学人文教育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1992年,WHO卫生人力开发教育处Boelen.c博士提出了“五星级医生”概念,这种新概念激起国际医学教育界的强烈反响。面对与世界接轨的医学教育大改革浪潮,我国在医学人才培养模式上应该如何变革,是一个值得认真研究的课题。科技发展的新特点呼唤人才培养新式,现代生物、心理和社会医学模式的建立,要求医学教育要遵循这种医学模式组织教学、设置课程和培养未来的医生;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卫生服务发展的特点以及未来医生应具备的能力,赋予医学教育新的任务与内涵,对高等医学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医学科学的人文社会属性和国外的经验表明,加强医学教育中的人文教育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18.
在医患关系日益紧张和医疗市场竞争渐趋激烈的今天,如何呼唤医学人文精神回归,是现代医学健康发展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深入分析了医学人文学内涵、形势要求、国内外差距,并总结了国内部分医学院校的有效教育实践。  相似文献   

19.
本文通过分析医学人才培育目标,确定医学人文教育为英语教育的助推对象。同时,对比分析医学人文教育和英语教育的教学目标、课程设置和教学形式,发现二者有契合点,有整合的可行性。鉴于此,探讨了“医学人文+英语教学”课程整合的可操作途径。“医学人文+英语教学”课程整合可以优化教学资源,突破传统学科边界,促进学术交流和创新,利于培养全球化时代复合型高素质人才。  相似文献   

20.
医学人文素养涵盖了德性修养、规范遵守以及伦理实践等诸多方面。医学道德教育着重德性修养的教育过程,所以医学人文素养的提高贵在医学道德教育的加强,从而更好地推动医学科学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