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胡云华 《医学理论与实践》2003,16(12):1460-1461
老年开胸术后发生低氧血症的机率非常高,护理此类患者要保持呼吸道通畅,保证有效给氧,密切监测生命 体征变化,早期发现低氧血症的存在,处理及时,可大大减少老年开胸术后肺部并发症的发生。现报告我科2001~ 2002年老年开胸术后发生低氧血症87例患者的护理体会。  相似文献   

2.
振动排痰机辅助排痰对开胸术后患者血气分析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开胸术后肺部并发症的发生率为20%~75%,主要有低氧血症、肺不张、肺炎、呼吸衰竭等,因呼吸衰竭而死亡的老年患者达24.60%。有效排痰是预防开胸术后肺部并发症的基本途径之一。临床常用的手工叩背排痰效果有限,同时护士体力消耗较大,而患者须更换体位而牵拉切口引起疼痛,难以有效实施。我们采用振动排痰机对开胸术后患者进行辅助排痰取得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食管癌、贲门癌术中、术后液体平衡规律及其与术后并发症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1998年1月~2005年11月住院手术的99例食管癌、贲门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术后早期液体平衡规律,将患者术后并发症与术后早期液体平衡做统计学分析。结果术中患者均为液体正平衡,术后当天大部分患者出现液体负平衡(62.6%);术后当天和术后2d内总液体平衡为负平衡的患者术后心肺并发症或死亡发生率低于液体正平衡的患者(P值分别为0.017和0.002);出现心肺并发症和死亡的患者术后2d内总液体平衡量明显高于无并发症患者[(959.4±1430.5)mL、(1690.1±1128.6)mLVS(-83.8±1403.7)mL,P值均为O.004]。结论食管癌、贲门癌患者术中、术后有明显的液体正平衡和随后的液体负平衡的变化规律;术后早期的液体平衡情况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具有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4.
王敏  王京兰 《河北医学》2004,10(5):462-463
老年患者开胸术后,肺部并发症比较常见。据报道,麻醉、体外循环、手术是引起肺部并发症的主要原因之一。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adult respimtonry distress syndrome,ARDS)是开胸术后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是一种难以用一般氧疗纠正的以进行性低氧血症和呼吸极度困难为主要表现的急性呼吸衰竭,死亡率高,护理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65岁以上老年患者行电视胸腔镜手术(VATS)和传统开胸手术后心、肺并发症的发生情况。方法:将776例行胸外科手术的高龄患者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VATS组和传统开胸组。VATS组140例,平均年龄75.2岁;传统开胸组636例,平均年龄73.1岁,(P〉0.05)。结果:VATS组手术后心肺并发症总发生率18.6%。传统开胸组31.5%(P〈0.05)。VATS组术后肺部并发症发生率61.5%,传统开胸组68.0%(P〉0.05)。术后两组心脏并发症总发生率47.8%,肺并发症总发生率67.3%(P〈0.01)。结论:因胸部疾患行胸外科手术的高龄患者,VATS组术后心肺并发症的总发生率明显低于传统开胸组。全组术后肺部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高于心脏并发症。因此,为了手术安全,对高龄患者应提倡采用创伤小的VATS,以减少术后心肺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该院1998年至2004年麻醉恢复室(PACU)9623例成年患者资料的回顾性分析,探讨PACU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结果显示:术后各种并发症的总发生率为14.9%,其中循环系统为6.6%,呼吸系统为4.3%。老年(年龄≥65岁)组各种并发症的发生率(23.7%)显著高于非老年组(10.4%,P<0.01)。成人未发生并发症组在恢复室平均留置时间为67±27 min,发生并发症组平均留置时间为124±21 min,两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果表明:循环系统、呼吸系统异常在PACU内较常见,老年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高。  相似文献   

7.
简晓敏  佘守章  许立新 《广东医学》2007,28(10):1648-1650
目的 探讨全麻插管术后患者在麻醉后恢复室(PACU)的并发症处理和护理特点.方法 统计PACU收治的全麻插管术后1 511例患者的一般情况及并发症情况.结果 术后各种并发症的总发生率为11.3%,循环系统并发症的发生率为7.1%;其中ASA Ⅲ~Ⅳ级患者(17.3%)高于ASA Ⅰ~Ⅱ级患者(2.9%),而老年患者的发生率(15.6%)高于成年患者(4.0%)及小儿患者(8.7%).呼吸系统并发症的发生率为1.7%,其中老年患者的发生率最高(3.3%)(P<0.05).结论 ASA分级Ⅲ~Ⅳ级,老年患者,小儿患者是PACU患者中出现并发症的高危因素.  相似文献   

8.
老年肺癌患者术后并发症的预见性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江滢莉  汪广秀 《实用医技杂志》2007,14(14):1929-1930
目的:总结心胸外科80例老年肺癌手术治疗患者护理的经验。方法:分析老年肺癌术后患者常见并发症如肺不张、肺部感染、心律失常、肺水肿、呼吸衰竭等的原因,通过加强肺部物理治疗、做好胸腔闭式引流的护理,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变化及监测血氧饱和度、血气分析,积极抗感染治疗,控制液体入量,保证有效吸氧等预见性护理措施。结果:本组住院期间患者发生肺不张有3例,肺部感染2例,心律失常4例,呼吸衰竭3例。结论:针对老年肺癌术后患者容易出现的并发症采取预见性护理,可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手术治疗效果,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9.
老年患者全麻开胸术后发生低氧血症的原因及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胸部手术对患者呼吸功能影响很大,特别是老年患者,极易发生肺部并发症,导致低氧血症。2003年1月~2005年1月,在我科监护的全麻开胸术后老年患者349例中,及时发现低氧血症者35例,对其发生原因进行了分析,及时采取了护理措施,效果较好.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不同护理模式在开胸手术后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将62例开胸手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给予常规临床护理干预,实验组使用振动排痰机器对患者进行辅助的排痰。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治疗费用和排痰感受。结果实验组低氧血症、肺不张等发生率较低,患者舒适度更高,与对照组比较(P<0.05);实验组治疗费用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开胸手术后实施振动排痰机可以更好地预防开胸手术后的并发症,值得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老年患者在开胸术后发生急性呼吸衰竭后常规气管插管与气管切开两种治疗方案的优劣性。方法:选取开胸术后发生急性呼吸衰竭的老年患者41例,按常规气管插管与气管切开分为两组,其中气管插管组患者24例,气管切开组患者17例,两组患者均予Drager4呼吸机辅助机械通气,同时予原发疾病治疗、抗感染治疗和营养支持治疗等。观察两组患者氧分压(PaO2)变化、人机对抗和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及死亡率。结果:气管切开较气管插管更能有效地改善急性呼吸衰竭患者的氧分压,且人机对抗和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及死亡率低于气管插管组。结论:对于术前合并异常肺功能的老年患者术后发生呼吸衰竭时应积极行气管切开,行机械通气治疗,并积极治疗原发疾病,采用有效抗生素和营养支持。  相似文献   

12.
刘治元  吴东信  欧斌  蓝远敏 《河北医学》2010,16(9):1084-1086
目的:总结重症心脏瓣膜病的外科治疗结果,探讨提高早期生存率的措施。方法:2005年1月至2009年12月我院共对41例重症心脏瓣膜病患者进行了换瓣手术。结果:术后早期死亡3例,1例死于低心排。1例于术后第9天突发室颤,抢救无效死亡。1例死于肾功能衰竭,余病例全部治愈出院。死亡率7.32%。随访35例,心功能Ⅰ级10例,Ⅱ级28例,Ⅲ级3例。结论:对重症心脏瓣膜病患者,充分的术前心功能调整,恰当选择手术时机,术中良好的心肌保护,尽量保留二尖瓣部分装置,术后严密的监护,加强术后并发症的防治,是提高手术成功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罗哌卡因与左旋布比卡因治疗乳腺癌根治术后创面积液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07年1月~2010年6月我院经过乳腺癌根治术治疗并在手术后有创面积液的患者99例按照治疗的先后顺序随机分为三组,Ⅰ组患者31例,不给予神经阻滞,Ⅱ组患者34例,给予罗哌卡因进行神经阻滞,Ⅲ组患者34例,给予左旋布比卡因进行神经阻滞,比较三组患者术后第5天、第10天的引流液量、患者创面愈合情况及患者拔除引流管的时间。结果Ⅱ组患者和Ⅲ组患者术后引流液体量均小于Ⅰ组患者(P〈0.05);术后第5天,Ⅰ组患者拔管8例,Ⅱ组患者拔管20例,Ⅲ组患者拔管19例;第10天,Ⅰ组拔管16例,Ⅱ组拔管32例,Ⅲ组拔管33例,Ⅱ组和Ⅲ组患者明显优于Ⅰ组患者(P〈0.05);Ⅲ组患者和Ⅱ组患者术后创面愈合情况优于Ⅰ组患者(P〈0.05)。结论采用罗哌卡因与左旋布比卡因治疗乳腺癌根治术后创面积液具有较好的疗效,患者术后创面愈合较好,可早期拔管,值得在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4.
Ⅲ型食道闭锁围术期呼吸道护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总结Ⅲ型食道闭锁围术期患儿呼吸道的护理体会。方法:通过围术期的呼吸道护理,保障肺部正常的气体交换,减少肺部并发症的发生。结果:38例患儿,2例死亡,5例放弃治疗,其余均痊愈。结论:Ⅲ型食道闭锁患儿围术期的监护尤其是呼吸道的管理对提高术后存活率和减少术后并发症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低氧血症和低钾血症对急性肺血栓栓塞症(PTE)患者心电图的影响,寻找低氧与低钾血症改变心电图波型的演变规律,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47例急性肺血栓栓塞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心电图、血气分析及生化指标进行剖分析并总结其临床特征,生化及血气分析检查的内在联系及其规律性。结果:心电图改变呈ST段抬高、QⅢ宽大、T波倒置34例,完右及不完右11例,窦性心动过速32例,房颤3例,sT—T改变19例。V1—4导联T波倒置24例,电轴右偏43例,36例发生损害正常生命活动的低氧血症,其中发生呼衰23例,急性肺损伤11例。结论:PTE患者的心电图与动脉血气分析指标之间有相关性;肺泡动脉血氧分差增大,结合心电图SⅠQⅡTⅢ征及D—Dimer等检查可提高急诊早期肺栓塞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不同质量浓度的甲磺酸罗哌卡因腰麻用于高龄患者下肢手术时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将108例行下肢手术的高龄患者随机分为低质量浓度重相对密度组(Ⅰ组)、低质量浓度轻相对密度组(Ⅱ组)和高质量浓度重相对密度组(Ⅲ组),每组36例。3组患者均行腰—硬联合麻醉,并给予同等剂量的腰麻液甲磺酸罗哌卡因8.94 mg。监测记录3组患者的阻滞平面,运动阻滞程度,麻醉效果,麻醉前和麻醉后5 min、15 min、30 min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并发症以及不良反应等。结果:3组患者感觉阻滞效果优良率均达到100%;运动阻滞Bromage评分达3分的例数分别为26、25、36,3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流动力学组间比较:注药后15 min 3组MAP分别为(114.86±13.65)、(113.56±16.54)、(75.21±15.65)mmHg;HR分别为(94.51±16.53)、(94.65±16.12)、(112.65±23.56)次·min-1,Ⅰ、Ⅱ组与Ⅲ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Ⅰ、Ⅱ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流动力学组内比较:Ⅰ、Ⅱ组与相应麻醉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Ⅲ组注药前与注药15 min后MAP分别为(116.53±15.32)和(75.21±15.65)mmH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Ⅲ组的不良反应明显多于Ⅰ、Ⅱ组(P〈0.05)。结论:低质量浓度甲磺酸罗哌卡因腰—硬联合麻醉应用于高龄患者下肢手术,血流动力学平稳,麻醉效果满意,副作用少,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几种不同手术方式在甲状腺切除术中的的应用及其相应的临床疗设。方法:选取我院120例具有手术指征且需择期行甲状腺切除术患者,随机分为超声刀开放手术组(Ⅰ组)、经腔镜手术组(Ⅱ组)、和常规开放手术组(Ⅲ组),各40例。比较3组手术方式的可行性、安全性及其临床疗效。结果:3组甲状腺切除术均获成功,Ⅰ组选择胸骨切迹上小切口,具有较好的美容效果、而Ⅱ组美容效果最好;Ⅰ组手术所需时间显著短于Ⅱ组和Ⅲ组;Ⅰ组、Ⅱ组的术中出血量和术后切口引流量均显著少于Ⅲ组;其中Ⅱ组有8例转为开放性切口完成手术,术后随访6个月,Ⅱ组和Ⅲ组均各有1例复发。3组均未发生术后大出血,喉上神经、喉返神经及甲状旁腺等周围组织损伤等并发症。Ⅰ组手术效果显著优于Ⅱ组和Ⅲ组。结论:超声刀小切口甲状腺开放手术改良了以往开放式和腔镜下甲状腺手术的不足,简单易行、创伤小、止血确切、出血少、手术野清晰,术后引流量少、并发症危险低、时间短,不影响患者美容效果。  相似文献   

18.
目的对比帕瑞昔布钠与布托菲诺在耳鼻喉手术后镇痛的临床效果与安全性。方法60例ASAI~Ⅱ级耳鼻喉手术患者,随机分为Ⅰ组(术后静注帕瑞昔布钠40mg)、Ⅱ组(术后静注布托菲诺1mg)、Ⅲ组(术后静注5mL生理盐水),观察三组不同用药患者术后2、4、8、12、24h时的PPI、BCS、OAA/S评分。结果Ⅰ、Ⅱ组各时点的PPI评分明显低于Ⅲ组(P〈O.05);Ⅰ、Ⅱ组各时点的BCS评分明显高于Ⅲ组(P〈0.05);Ⅰ、Ⅲ组各时点的OAA/S评分明显高于Ⅱ组(P〈0.05)。结论在耳鼻喉手术后镇痛中,帕瑞昔布钠与布托菲诺均有较好的临床效果,但帕瑞昔布钠较布托菲诺更为安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乳腺癌Ⅲ组淋巴结清扫的价值和手术技巧。方法:78例乳腺癌患者中,38例通过Kodama法(经肌间沟法)行Ⅰ~Ⅲ组淋巴结清扫,40例通过Auchincloss法(改良根治术法)行Ⅰ~Ⅱ组淋巴结清扫,对两组术后并发症进行比较性分析。结果:Kodama手术的Ⅰ~Ⅱ组腋窝淋巴结阳性中Ⅲ组淋巴结阳性率为25%;两种手术方法除手术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外,皮瓣坏死、淋巴瘘和胸大肌萎缩等术后并发症均无明显不同(P>0.05)。结论:对于Ⅰ~Ⅱ组腋窝有淋巴结转移者Ⅲ组淋巴结清扫是合理的;Kodama法清扫Ⅲ组淋巴结是一种值得推荐的术式。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舒芬太尼复合布托啡诺的镇痛效果及不良反应,以寻求一种安全有效的开胸术后静脉镇痛配方。方法:将80例行择期开胸手术术后应用静脉自控镇痛治疗的患者,随机分为4组,每组20例。Ⅰ组舒芬太尼150μg,Ⅱ组布托啡诺12mg,Ⅲ组舒芬太尼100μg+布托啡诺4mg,Ⅳ组舒芬太尼50μg+布托啡诺8mg。4组分别加生理盐水至100ml。在PCIA开始后4、8、16、24、48h观察并记录镇痛(VAS评分)和镇静(Ramsay评分)效果,并观察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Ⅱ组各时点VAS评分和PCA需求次数普遍高于其它3组(P〈0.05),Ⅰ、Ⅲ、Ⅳ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Ⅱ组16h内Ramsay评分显著高于其它3组(P〈0.05),Ⅰ、Ⅲ、Ⅳ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4h后,4组Ramsay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Ⅰ组在8~16h恶心评分和呕吐评分显著高于其它3组(P〈0.05)。结论:舒芬太尼与布托啡诺联合应用是一种理想的术后镇痛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