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孕中晚期胎儿主静脉系统畸形漏误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胎儿超声心动图对孕中晚期胎儿主静脉系统漏误诊原因,以提高产前诊断率。方法:连续入选2010年8月至2013年12月间,于北京安贞医院行产前胎儿超声心动图检查并对引产或出生后死亡胎儿行病理解剖,产后存活婴幼儿行超声心动图随访胎儿共718例,最终确诊主静脉系统畸形121例。结果:1经病理解剖或出生后随访确诊主静脉系统畸形胎儿121例,其中永存左上腔静脉占78.4%,复杂型主静脉系统畸形占11.2%,下腔静脉近心段缺如占8%,永存左下腔静脉占0.8%,而文献所报道的双下腔静脉在本研究中未得到证实。2根据各种类型主静脉系统畸形的解剖变异不同,各种畸形误诊内容差异较大。3产前诊断对永存左上腔静脉和下腔静脉近心段缺如的误诊率较高,而复杂型主静脉系统畸形和永存左上腔静脉约登指数相对较高。结论:提高各种类型主静脉畸形的病理解剖及血流动力学改变,熟悉常见主静脉系统常规及非常规切面,并掌握各类主静脉畸形超声诊断要点是提高产前诊断率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2.
目的:从脐动脉生理解剖方面探讨脐动脉作为冠状动脉血管移植材料的可行性。方法:采用血管超声检测35例孕龄约37~40周的胎儿在体脐动脉的内径;血管物理性能检测观察血管的顺应性及耐压性能;观察液压扩张技术对脐动脉解剖结构的影响。结果:在体脐动脉的内径为(3.47±0.36)mm,血流流速为(54.64±8.36)cm/s。血管物理性能检测发现脐动脉有良好的顺应性,而且具有良好的耐压性能(爆破压>300 mmHg)(1 mmHg=0.133 kPa)。由于脐动脉肌层发达,有自闭趋向,遂采用液压扩张技术增大脐动脉口径,使血管失去回缩作用;而且该实验发现液压扩张不引起血管解剖结构的明显损伤。结论:1.脐动脉从生理解剖方面具备作为冠状动脉搭桥血管材料的基本条件;2.液压扩张可增大脐动脉口径,预防痉挛发生,且不引起血管结构的明显损伤。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分析多普勒超声对妊娠期糖尿病胎儿静脉血流测定效果。方法随机抽取血糖控制良好的妊娠糖尿病孕妇35例作为观察组,并选择同期正常孕妇35例作为对照组,运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测定胎儿肺静脉、静脉导管和下腔静脉心室收缩期峰值流速(S)、心室舒张期峰值李素(D)与心房收缩期流速(A)。结果观察组孕妇胎儿的各项监测指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能够清晰显示妊娠期糖尿病孕妇胎儿肺静脉、静脉导管和下腔静脉的血流频谱,对评估围产儿的生长情况具有重要意义,为妊娠期糖尿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4.
脐动脉用于冠状动脉架桥血管移植材料的可行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机采样分离37~40周人胎儿脐动脉75条,通过检测观察离体人胎儿脐动脉的顺应性、耐压性及液压扩张技术对其解剖结构的影响,以了解离体人胎儿脐动脉的物理性能.结果显示离体人胎儿脐动脉有良好的顺应性良好的耐压性.采用液压扩张技术可增大脐动脉口径,使血管失去回缩作用,且不引起血管解剖结构的明显损伤.认为离体人胎儿脐动脉物理性能具备冠状动脉搭桥血管材料的基本条件.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分析使用多普勒超声进行妊娠期胎儿静脉血流测定的临床效果。方法根据该院2015年1—9月接收的35例血糖控制良好妊娠糖尿病孕妇来进行观察,同期选取35例正常孕妇作为对照组,两组都接受了彩色多普勒超声测定胎儿肺静脉、静脉导管和下腔静脉心室收缩期峰值流速(S)、心室舒张期峰值李素(D)与心房收缩期流速(A)等检查项目。结果观察组胎儿的各项监测指标和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可以清晰显示妊娠期糖尿病孕妇胎儿的肺静脉、静脉导管和下腔静脉的血流频谱,临床中可以使用该种检查方式来评估围产儿生长情况,为妊娠期糖尿病治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
目的:在双向腔静脉肺动脉吻合术辅助下,完成双心室解剖矫治术的右心室容积最低限度值,观察血流动力学特点,为右心室发育不良的先天性心脏病双心室矫治术,提供理论基础及实验数据。方法:游离右上腔静脉,奇静脉结扎、切断;近右心房部位横行切断右上腔静脉,其远心端与右肺动脉端侧吻合,近心端缝闭,建立犬的双向腔静脉肺动脉吻合术的模型(n=17);采用介入性治疗二尖瓣狭窄的球囊导管(容积30ml)作为材料,将球囊放置实验犬的右心室的心尖部,通过球囊体积的改变,形成右心室容积大小改变,建立右心室容积发育不良动物实验模型。结果:双向腔静脉肺动脉吻合术建立之后,右心室容积为正常的25%以下时,主要血流动力学指标出现明显改变,如:血压、心率、心输出量等。结论:如果右心室容积是正常的25%以上,则可以在双向腔静脉肺动脉吻合术辅助下完成双心室解剖矫治术。  相似文献   

7.
给9例常规复苏术无效以经皮穿刺心肺循环支持(CPS)使血流动力学保持稳定。通过逐级扩张血管,按Seldinger氏改良法建立血管途径后,将18—F套管插入股动、静脉,动脉导管尖端置于髂总动脉,静脉导管置于下腔静脉与右房交界处。体外循环连接热交换器、膜式氧合器和涡流泵。心肺循环支持以50ml/kg体重/min开始,并按个体需要而调整。4例为心源性休克,4例心脏停搏,1例心脏骤停后持续性心室颤动的患者。心源性休克组CPS期间的流速均值为3.9(3~  相似文献   

8.
<正>先天性结核病是一种临床罕见的高致死率疾病。孕妇和新生儿是结核分枝杆菌的易感人群,当患有结核病的孕妇分娩时,结核分枝杆菌可通过胎盘、脐带到达胎儿肝脏,先形成原发综合征再血行播散至全身;也可由脐静脉经静脉导管直接进入下腔静脉引起全身血行播散;母亲子宫、羊水、产道内的结核分枝杆菌在宫内或分娩时被胎儿吸入吞咽可引起肺结核或肠结核[1]。  相似文献   

9.
中心静脉导管是广泛应用于危重医学临床的血管内置管技术,尤其在重症监护室的血流动力学监测、肠外营养、液体复苏等方面,中心静脉导管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血管内置管也会发生一些并发症,如血管破损、血栓形成及感染等,其中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问题最严重,占所有血管内置管相关性感染的90%。研究发现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可影响患者的治疗成效,包括住院时间增多,  相似文献   

10.
目的:总结胎儿期发现的下腔静脉(IVC)回流异常且不伴其他心脏结构畸形(孤立性IVC回流异常)的产前超声图像特点,探讨胎儿超声心动图诊断切面,提高诊断准确性。方法:2010年1月至2015年12月,产前共检出孤立性IVC回流异常15例,孕周23~34周,平均(27.9±3.3)周。总结孤立性IVC异常回流的类型及胎儿超声心动图诊断技巧。结果:11 724例胎儿中,共检出15例孤立性IVC异常回流,发生率约0.12%。其中IVC肝段缺如(IVC离断)11例,左位IVC 3例,双IVC 1例。1例IVC离断伴奇静脉扩张引产尸检证实诊断,余出生后超声心动图证实诊断。IVC离断时,血流通过扩张的奇静脉回流入上腔静脉,观察切面为上腹部横切面、四腔心切面、三血管切面、上腔静脉长轴及降主动脉-奇静脉长轴切面。左位IVC及双IVC时,下腹部横切面及降主动脉-IVC长轴切面为主要诊断切面,其他切面未见异常表现。结论:孤立性IVC回流异常并不引起血流动力学改变,预后良好。但是发生率低,诊断困难。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彩色多谱勒超声(CDFI)测定的门脉系统血流动力学与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出血的关系。方法 我们采用CDFI对84例肝硬化(ChildA、B、C)和24例正常对照者进行了门脉系统血流动力学的对比研究;36例有脐静脉开放患者均于2个月内同时或先后进行了电子胃镜检查,以便对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程度及出血危险进行研究。结果 ①肝硬化患者(ChildA、B、C)与正常对照组门脉系统血管内径和血流速度有显著性差异(P<0.01),且血流速度测定对估价肝功能损害较血管内径测定为优;②36例伴脐静脉开放的肝硬化患者,门静脉血流速度与食管静脉曲张程度和出血有关。结论 门脉系统血管内径(Dpv、Dsv)和血流速度(Vpv、Vsv)测定与肝硬化严重程度(Child-分级)有关。当门脉系统血流速度减慢时,不仅食管静脉曲张程度加重,且出血的危险性增高。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上腔静脉电位指导定位技术在中心静脉置管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进行研究,选取2016年3月—2018年9月成功植入中心静脉置管测中心静脉压病人160例。观察组采用上腔静脉电位指导定位技术进行中心静脉导管置管,在普通心电机上连接胸前导联V1实时观察P-QRS波形的动态变化,直接引出并检测锁骨下静脉、上腔静脉、颈内、颈外静脉、右心耳/右心房等不同部位特征性形态改变判断中心静脉导管前端位置;对照组采用早期老式置入流程,术后床头透视定位法。观察比较两组置入方法的差异。结果 160例病人成功置管后,通过1个月带管期追踪病人体检胸部CT薄扫影像收集,分析解剖结构对比手术操作记录,发现观察组导管前端到达上腔静脉准确率为100%;两组均经过临床后期胸部CT检查证实导管尖端位于理想位置,观察组置管后病人无须二次调整导管头端位置。结论上腔静脉电位定位技术在中心静脉置管操作中,具有实时、快捷、安全、操作简单等优点,并可精准到达最佳位置。  相似文献   

13.
肝圆韧带的解剖学特点及临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程刚  徐安书  孙志为  唐建中 《山东医药》2009,49(26):113-114
脐带是连接于胎儿脐部与胎盘之间的一条索状物,脐带中有两条脐动脉和一条脐静脉,肝圆韧带是由胚胎时期的左脐静脉闭锁而成,位于脐部和门静脉左支囊部之间,通过静脉韧带连通肝左静脉或下腔静脉。随着对脐静脉研究的不断深入,临床上对肝圆韧带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  相似文献   

14.
非转流经典原位肝移植术中肾功能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亮  杜洪印  李津源 《山东医药》2008,48(19):87-88
选择26例行经典式非转流原位肝移植患者,采用气管内插管静吸复合麻醉,经右颈内静脉和右股静脉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于开腹前(T0)、无肝期前5 min(T1)、新肝期前5 min(T2)、新肝期15 min(T3)、新肝期30 min(T4)分别经右颈内静脉、右股静脉导管测量上、下腔静脉压力,并抽血测定肾功能,同时记录无肝期尿量.发现与T0比较,T2时上腔静脉压力下降而下腔静脉压力升高;血清肌酐(Cr)自无肝期明显上升,新肝开放后继续维持较高水平.认为Cr自无肝期开始显著上升,结合尿量和阻断远端下腔静脉压力变化,提示存在肾功能影响.  相似文献   

15.
本实验通过建立扑热息痛致狗急性肝功能衰竭模型,观察了肝脏血流动力学改变和外周及内脏血管床血浆儿茶酚胺浓度的变化。结果为:急性肝功能衰竭时门静脉阻力明显增加,肝动脉血管阻力下降;门静脉血流量明显减少,总肝血流量亦明显降低,肝动脉血流量、门静脉压力及嵌塞静脉压力均无明显变化;门静脉、肝静脉、腹主动脉、下腔静脉血浆去甲肾上腺素浓度均明显增加。后者可能收缩门脉血管床,增加门静脉阻力、参与和/或加重肝循环障碍,本研究支持用酚妥拉明等α受体阻滞剂治疗急性肝功能衰竭时肝脏血流动力学障碍。  相似文献   

16.
吴泰璜 《山东医药》2001,41(21):54-55
转流术是将人工血管 (涤纶 Dacron,聚四氟乙烯 PTFE)吻合在肠系膜上静脉或下腔静脉与右心房之间 ,以恢复肝静脉和下腔静脉血流 ,解除肝脏和下肢淤血 ,降低门脉压力 ,防治消化道出血和治疗顽固性腹水的一种手术方法。1 肝前腔房转流术手术目的是解除下腔静脉阻塞 ,恢复下腔静脉血流 ,同时使肝脏淤血改善、门静脉压力降低。其适应症为 :1下腔静脉阻塞而肝静脉通畅者 ,或肝静脉在肝内形成丰富的侧支血管、相互交通与阻塞远端下腔静脉交通者。 2下腔静脉阻塞位于膈肌裂孔水平者。其手术禁忌症为下腔静脉广泛阻塞、狭窄或肝静脉完全阻塞者。手…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下腔静脉滤器预防肺栓塞的作用 ,以及经导管血栓内溶栓治疗深静脉血栓 (DVT)的疗效。方法 对 2 4例确诊为DVT患者均置放下腔静脉滤器 ,其中 11例患者指引导丝经健侧髂总静脉置入患侧髂总静脉 ,并置入溶栓导管 ;13例经患侧股静脉置入溶栓导管。 2 4例均经溶栓导管注入尿激酶 ,4 0~ 6 0万u/d ,连续 3~ 5d ,每例患者结束溶栓前均行造影。结果 无 1例发生肺栓塞。 2 1例造影显示小血管壁光滑 ,血流通畅 ,3例造影显示血管壁光滑 ,血流较缓慢 ;2 4例患者下肢肿胀明显消退 ,无脑出血、消化道出血等严重并发症。结论 下腔静脉滤器能有效预防肺栓塞 ,经导管血栓内溶栓治疗DVT安全、高效 ,尿激酶用量少 ,出血少。  相似文献   

18.
下腔静脉中断又称下腔静脉肝静脉下段中断由奇静脉连接,属罕见先天性血管畸形.近10年来,我们在心导管检查过程中曾遇4例,现予报道.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使用CT成像评估肝细粒棘球蚴病病灶与下腔静脉、肝静脉关系的准确性。 方法 100例肝细粒棘球蚴病患者行腹部CT三期扫描,得到下腔静脉、肝静脉三维重建图像,观察棘球蚴病病变与下腔静脉、肝静脉的关系,将结果与术中结果对比,分析使用CT成像评估肝细粒棘球蚴病病灶侵犯下腔静脉、肝静脉的可靠性。结果 CT成像评估血管推移、伴抱球征、界限不清楚、血管狭窄等与术中所见一致。有4例患者CT成像判断为病灶与下腔静脉界限清楚,而术中示病灶与血管有一定黏连。对于有血管狭窄判断为受侵犯的结果中,有3例为过度诊断。结论 肝静脉、下腔静脉CT成像能清晰显示肝棘球蚴囊肿与肝静脉、下腔静脉的空间位置关系。  相似文献   

20.
右锁骨下静脉(RSV)导管插入术于1952年由Aubaniac首次报道[1],右侧穿刺较左侧到达上腔静脉的途径更短,且较左侧更安全有效,不易损伤胸导管,因此受到临床医师的青睐.中央静脉导管是血管通路的重要组成部分,可用于快速补液、肠外营养、血液动力学监测,减少外周用药导致的静脉炎,放置临时心脏起搏器和血液透析等[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