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 探讨锐器伤专项微型培训方法的效果,以提高职业防护的执行力、降低锐器伤的发生。方法 2015年6月对481名医务人员进行锐器伤基线调查,确定针剂开启、针头处理、锐器传递、锐器盒的使用为专项微型培训内容,采取制定锐器使用标准操作规程、骨干培训、现场培训、固化培训的流程组织实施,对比培训前与培训后第一个月和第六个月锐器使用标准操作正确率和培训后1年锐器伤发生率。结果 发放调查问卷501份,回收481份,应答率96.01%;基线调查锐器伤的发生率为53.85%,发生密度为0.11次/人·月;不同类别医务人员中护士锐器伤发生率最高,发生率为59.83%;针头和玻璃是造成医务人员锐器伤的主要刺伤器具;锐器伤发生时机排前3位的分别是掰安瓿时、回套针头帽时和分离针头与注射器时;其中污染锐器伤218例次,占41.60%,血源性疾病暴露55例次,血源性疾病暴露率为11.07%;锐器伤专项微型培训后针剂开启、针头处理、锐器传递、锐器盒的使用操作正确率分别由20.13%、61.93%、69.15%、75.93%提高到72.43%、88.84%、90.81%、93.8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培训前相比,培训后一年内医师、护士锐器伤的发生率显著降低(P<0.001)。结论 锐器伤专项微型培训有效弥补了大课培训的不足,培训灵活机动,医务人员参与性强,锐器使用操作更加规范、高效,可有效降低职业暴露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锐器伤基线调查来了解医务人员锐器伤现状,为制定相应的预防措施减少锐器伤的发生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山东省感染控制中心发布的医务人员锐器伤调查问卷,对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3个院区的3 365名医务人员在2012年10月1-31日发生的锐器伤情况进行调查。结果 218名医务人员发生了锐器伤,锐器伤发生率6.48%,其中护士135名,占61.93%;锐器伤发生最多的场所为普通病房和口腔科,分别占26.01%和15.54%;锐器伤发生的主要操作为回套针帽、医疗废物处置和静脉注射;发生锐器伤的主要器具为头皮钢针和一次性注射器;参与调查的医务人员中有61.58%参加过培训,然而上报率仅为8.45%。结论提供安全的工作环境、减少不必要注射、执行标准预防对预防锐器伤的发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1320名医务人员锐器伤现状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对医务人员锐器伤情况进行回顾性调查,以期对锐器伤的预防和处理提供指导.方法 采用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设计的调查问卷,对1320名医务人员在2011年8月1 -31日的锐器伤发生情况进行调查.结果 共发放1320份问卷,均为有效问卷;27名医务人员发生锐器伤,其中护士22人,占81.48%,为锐器伤发生的主要人群,锐器伤发生场地主要在普通病房,占45.71%,造成锐器伤发生的医疗器械主要是一次性注射器,占54.29%,造成锐器伤的发生时机主要为补液配置,占51.43%;有68.86%的被调查者参加过培训,仅有8.57%的伤者报告了锐器伤.结论护士是锐器伤发生的高危人群,应加强重点部门锐器伤的防护培训;锐器伤的发生率较高,但是上报率较低;发布与宣传血源性职业暴露的防护指南十分关键.  相似文献   

4.
目的 了解医院清洁工职业防护知识的知晓情况及对职业危害产生因素进行调查,为降低医院清洁工职业危害、提高个人防护意识、预防医院感染的发生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对33名清洁工进行调查,现场发放问卷并收回.对采集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调查的33人中参加岗前培训的29人(88%),未参加过培训的4人(12%);调查显示清洁工中对含氯消毒剂的常用浓度及监测方法只有9%的人熟知;锐器损伤后的处理方法仅有21%的人知晓;六步洗手法的标准操作仅有12%的人熟练掌握;仅有27%的人每年进行常规健康检查;半年中23人发生锐器损伤(70%),未发生10人(30%);锐器损伤共发生48人次,人均受伤1.45次,受伤次数最多的1人发生5次;初中以下文化程度的17人中15人发生锐器伤(88%);初中毕业及以上文化程度的16人中8人发生锐器伤(50%);发生锐器伤的均为女性,占女性人数的79.31%;发生锐器伤者平均工龄3a,未发生者平均工龄8a.结论 目前医院不能做到对全体清洁工进行岗前培训,清洁工的个人卫生防护知识缺乏,清洁工锐器损伤发生率较高,医院清洁工是高风险职业.建议医疗管理部门应重视清洁工的医疗知识培训,强化其职业防护意识,降低职业暴露,预防院内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 了解医务人员锐器伤职业暴露的真实情况与特点,为完善职业防护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医院内有机会接触锐器的所有医务人员采用浙江省医院感染管理质控中心统一设计的调查问卷,调查2011年5月1-31日锐器伤职业暴露发生情况.结果 调查的1257名医务人员共发生锐器伤128人,锐器伤发生率10.18%,发生182人次,人均0.14次;护士发生最高,有106人次,占58.24%,其次为医师54人次,占29.67%;锐器伤发生地点主要在普通病房和手术室;导致锐器伤的锐器以注射器针头最多见,其次为真空采血针;发生锐器伤危险因素在医疗废物处置中最多,其次为抽血和补液配制;发生锐器损伤后报告医院感染管理科有3例.结论 医院感染管理部门应加强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相关知识培训,提高医务人员职业防护意识,针对高危人群、科室、环节等采取切实可行的预防措施,改进职业暴露报告监控系统,提高职业暴露后的上报率,降低职业暴露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调查我国三级甲等医院急诊医务人员锐器伤发生的现状,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网络问卷,对全国29个省、市、自治区共114家三级甲等医院急诊医务人员2015年3-5月至2016年3-5月内锐器伤发生的情况进行调查。结果 1 212名调查对象中,383人在过去12个月内发生过锐器伤,平均发生密度为0.88次(人·年);不同职业、年龄、地区医务人员锐器伤的发生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安瓿瓶、头皮钢针、注射器针头、采血针是造成医务人员锐器伤的主要器具,发生率分别为51.2%、49.3%、33.7%、25.3%;发生锐器伤后,94.3%的医务人员能够正确做好即时处理措施;锐器伤上报率为2.8%;发生锐器伤的医务人员中有25.8%的人暴露前未注射过乙肝疫苗。结论应该加强急诊护士、年轻急诊医务人员、中部急诊医务人员的管理及培训,加大危险环节的监督及管理;提高安全器具的普及率;健全职业暴露上报体系。  相似文献   

7.
目的 调查分析锐器伤环节,为进一步预防锐器伤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对2008-2010年80例医务人员锐器伤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80例锐器伤中护士占52.5%、医师占18.8%;工作年限中5~10年占47.5%;发生场所病房占41.3%、手术室占32.5%;暴露源HBV占57.5%、苍白密螺旋体占17.5%;各类穿刺及手术过程中锐器伤发生率为44.3%,操作后锐器处置时锐器伤发生率为38.8%.结论 医护人员是锐器伤的高危人群,手术及穿刺过程中的不规范行为、操作后锐器的不当处置,是锐器伤的主要环节;加强医务人员职业防护知识培训,普及预防接种,落实标准预防措施,能有效预防医务人员血源性感染.  相似文献   

8.
目的 了解广西医疗机构医务人员锐器伤发生情况,为制定锐器伤防护措施及向卫生行政部门提供决策依据.方法 2011年9月以问卷形式对接触锐器的医务人员发生锐器伤进行调查,全部数据输入锐器伤基线调查系统.结果 96所医院参与调查,共调查40842名医务人员,其中2522人报告锐器伤,发生率6.18%,其中护士的发生率达到8.08%;发生锐器伤工作年限以21~25年的人群最高,发生率达到8.71%;注射器和输液器针头是引起锐器伤的最常见器具,构成比分别达到27.24%和23.71%;发生锐器伤的环节中拔除静脉输液针头的构成比达到14.54%;而在3331人次的锐器伤中,仅有479人次按处置流程向相关主管部门报告,主动报告率为14.38%.结论 医院医务人员对锐器伤的重视程度不足,需加强宣传提高医务人员对锐器伤的正确认识,加强重点科室重点人群锐器伤防护和培训,并通过制定相关措施降低锐器伤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 了解医务人员在医疗工作中被锐器伤和经黏膜发生的职业暴露的危险因素,以探讨防范措施.方法 前瞻性研究,设计调查表,对2006-2010年在肿瘤中心工作中被锐器伤和经黏膜发生职业暴露的人员及原因逐一登记填表,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调查期间共出现锐器伤和经黏膜的职业暴露234人,包括锐器伤221人和黏膜暴露13人;人员构成中工龄<6年占绝大部分,共149人占63.68%,以护士最多,共119人占50.85%,其次是医师80人占34.19%和其他人员35人占14.96%;发生锐器伤的原因主要是注射针刺伤占38.03%,主要发生在输液注射结束及手术时;所有职业暴露后人员均按医院职业暴露处理流程处理,追踪半年,未发现感染个案.结论 临床一线医务人员,特别是临床低年资的临床护士较常发生职业暴露,减少其职业暴露关键在于加强医务人员岗前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范,增强职业暴露防范意识,暴露后及时采取正确的防护措施可以避免传染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临床护士锐器伤调查分析及预防对策   总被引:10,自引:7,他引:3  
目的 了解护士锐器伤的现状,为采取职业防护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医院临床192名护士采用自行设计问卷,调查2008年1月~2009年5月锐器伤情况.结果 72.92%护士发生过锐器伤;发生锐器伤的锐器主要是注射器针头(35.37%)、其次是玻璃(31.71%);护士主要在掰安瓿(32.11%)、处理使用后锐器(23.17%)、配药治疗时(21.14%)、治疗后拔针(10.57%)等环节容易发生锐器伤;有77.86%护士发生锐器伤时未戴手套;有63.57%护士没有规范处理锐器伤.结论 临床护士面临锐器伤职业危险,应强化"标准预防"理念的教育、提高职业防护意识、完善操作规程并规范操作行为、倡导并使用安全护理器具、减少临床护士锐器伤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文章分析了当前医院护理管理队伍存在的主要问题:知识结构不合理;专业思想不纯正;接受继续教育不足:工作效能低下。提出了建设高素质护理管理人才队伍的思路:严格标准,搞好选才;加强思想教育和引导;加大培养力度;建立科学考评和激励机制;完善人才合理流动措施;合理编制,突出效率。  相似文献   

12.
13.
14.
政府公共财政支出是社会再分配的一种形式,其目的是促进社会公平。因此,政府的公共财政支出应该具有较强的目标针对性,应该向社会贫困人群倾斜,使其从中受益。本文通过查阅国内外政府公共财政支出分配公平性的相关文献资料。阐述了相关研究的进展情况,井着重探讨了政府公共财政支出分配公平性的内涵、研究范围、测算方法和研究意义。以及实际研究中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我国政府公共财政支出分配公平性的研究方向和需要进一步完善的地方。  相似文献   

15.
长春新碱过量引起严重毒副反应1例的护理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报道1例霍奇金淋巴瘤患者因误用长春新碱(VCR)10mg一次性静脉推注后治疗护理情况。其出现间断性神志恍惚、眼睑闭合不全、言语不清、口腔黏膜糜烂、全身疼痛、麻痹性肠梗阻、尿潴留、手足麻木等症状,经积极解救,禁食,持续胃肠减压、胃管内注入麻油、开塞露、生理盐水灌肠,合理应用肠外营养,注重疼痛、心理护理,做好口腔、肛周护理,预防感染加重,患者病情得到控制好转出院。  相似文献   

16.
17.
对上海市某医院2003年-2007年骨科出院病人的住院日描述性分析.2003年-2007年骨科的床位利用指数与平均住院日相关性分析.2003年-2007年骨科床位与医护比例分析.2007年骨科前10大病种平均住院目影响因素分别进行单因素相关性分析和多因素逐步回归分析(STATA软件)。通过对骨科10大病种住院日影响因素分析,术前等待天数、手术类型、是否输血分别对10个、9个和8个病种的住院目有影响。输血因素和手术类型是医院不可控、由病人的病情决定的,术前等待天数是管理因素,是最值得医院重视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8.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