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后部裂孔性视网膜脱离手术方式选择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我们收集了我院 1996年 1月~ 1998年 8月对后部裂孔性视网膜脱离手术治疗的连续病例 72例 (72只眼 )进行回顾性分析 ,现报告如下。1 病例和方法1.1 病例未经选择的后部裂孔性视网膜脱离 (黄斑裂孔除外 )的连续病例 72例 (72只眼 )。男 47例 ,女 2 5例 ,年龄 17~ 73岁 ,平均 5 0岁。无晶状体眼、后房型人工晶状体眼各 2例 ,外院视网膜脱离巩膜扣带术失败者 10例。病程 2~ 2 40 d,平均 40 d。而 6 0例我院首诊为视网膜脱离者 ,病程为 2~ 90 d,平均 2 7d。第 1组 :采取常规视网膜脱离手术 31只眼 ;第 2组 :玻璃体视网膜显微手术并混合气…  相似文献   

2.
目的回顾性分析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视网膜脱离患者的临床特征及手术疗效。方法2000年10月~2005年11月接诊11例(11只眼)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视网膜脱离患者。老年性白内障9只眼,均植入后房型人工晶状体,其中1只眼后囊膜破裂。外伤性白内障2只眼,1只眼后囊膜破裂植入悬吊型人工晶状体,1只眼为玻璃体切除术后,植入前房型人工晶状体。术后出现视网膜脱离的时间:后房型人工晶状体为术后1~48月,外伤者分别为术后36~48月。对6只眼裂孔较小未出现明显PVR的患者行外路视网膜脱离手术,冷凝裂孔,巩膜外环扎加外垫压。5只眼作玻璃体切除术,其中1只眼联合环扎术,4只眼注入硅油,2只眼取出人工晶状体。结果术后随访2月~5年,视网膜均复位。结论对于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视网膜脱离应散瞳详细查找裂孔,并根据裂孔大小、数量及PVR程度分别采用外路和内路手术,可获得良好的手术效果。  相似文献   

3.
玻璃体切割术治疗人工晶状体眼的视网膜脱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工晶状体眼视网膜脱离具有瞳孔不易散大 ,周边囊膜混浊 ,裂孔检出率低 ,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 (PVR)发展迅速、严重 ,手术成功率较低的特点 [1 ]。我院近年来采用玻璃体切割术治疗人工晶状体眼视网膜脱离 ,疗效较为满意 ,现报道如下。1 对象和方法对象 :选取 1999年 3月~ 2 0 0 3年 1月人工晶状体眼视网膜脱离 4 2例 (42只眼 ) ,其中男 32例 ,女 10例 ;年龄 2 8~ 75岁 ,平均年龄 5 5 .2岁。术前视力 :0 .2者 2只眼 ,0 .1~ 0 .2者 4只眼 ,0 .0 5~ 0 .1者 11只眼 ,光感至指数者 2 5只眼。扩瞳后 ,瞳孔直径小于 4 mm者 7只眼 ,4~ 5…  相似文献   

4.
目的 评价晶状体囊袋张力环(CTR)在高度近视白内障人工晶状体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将827例(1081只眼)高度近视白内障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A组427例(549只眼),B组400例(532只眼),其中A组患者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出术及后房型人工晶状体和CTR植入,B组患者仅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出术及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结果 A组术后一过性高眼压179只眼,其中1例取出CTR;随访18个月中有2例2只眼发生视网膜脱离,5例5只眼因发生后发障而行激光治疗.B组术后随访18个月中有9例9只眼发生视网膜脱离、35例35只眼因发生后发障而行激光治疗.两组的视网膜脱离发生率及后发障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晶状体囊袋张力环在高度近视白内障手术中的应用能防止晶状体悬韧带离断,使人工晶体居中,并进而能有效防止后发障和视网膜脱离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 回顾性总结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继发视网膜脱离病例,分析其致病因素、临床特征及治疗效果.方法 选择人工晶状体眼继发视网膜脱离病例24例25只眼.其临床体征表现为晶状体后囊膜破裂、人工晶状体偏位、晶状体皮质残留、瞳孔不易散大和眼轴长等特征;视网膜脱离范围2象限至全脱离;3只眼行外路视网膜脱离手术,22只眼行玻璃体手术.结果 24只手术眼视网膜复位良好,术后矫正视力较术前明显提高,未出现严重并发症,1只眼视网膜脱离复发,再次手术并硅油填充.结论 白内障术后致玻璃体活动度增加是造成人工晶状体眼继发视网膜脱离的主要原因,高度近视、晶状体囊膜破裂、玻璃体脱出及人工晶状体偏位等是继发视网膜脱离发生的高危因素,及早明确诊断,合理的手术治疗,会取得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6.
目的 回顾性总结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继发视网膜脱离病例,分析其致病因素、临床特征及治疗效果.方法 选择人工晶状体眼继发视网膜脱离病例24例25只眼.其临床体征表现为晶状体后囊膜破裂、人工晶状体偏位、晶状体皮质残留、瞳孔不易散大和眼轴长等特征;视网膜脱离范围2象限至全脱离;3只眼行外路视网膜脱离手术,22只眼行玻璃体手术.结果 24只手术眼视网膜复位良好,术后矫正视力较术前明显提高,未出现严重并发症,1只眼视网膜脱离复发,再次手术并硅油填充.结论 白内障术后致玻璃体活动度增加是造成人工晶状体眼继发视网膜脱离的主要原因,高度近视、晶状体囊膜破裂、玻璃体脱出及人工晶状体偏位等是继发视网膜脱离发生的高危因素,及早明确诊断,合理的手术治疗,会取得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比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术中后囊膜破裂一期植入前房型人工晶状体与后房型人工晶状体的治疗效果。方法收集2012年11月至2014年12月在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眼科行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术中后囊膜破裂一期的100例(100只眼)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对照研究。将全部患者分为两组,即前房型人工晶状体组和后房型人工晶状体组。前房型人工晶状体组患者共50例(50只眼),在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术中后囊膜破裂一期植入前房型人工晶状体;后房型人工晶状体组患者共50例(50只眼),在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术中后囊膜破裂一期植入后房型人工晶状体。前房型人工晶状体组和后房型人工晶状体组患者治疗后的平均裸眼视力以均数±标准差(x珋±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前房型人工晶状体组和后房型人工晶状体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以例数和百分数(%)表示,采用χ2检验进行组间比较。结果后房型人工晶状体组和前房型人工晶状体组患者在治疗1个月后的平均裸眼视力分别为0.5±0.1和0.8±0.2。将两组患者的术后裸眼视力进行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49,P<0.05)。其中,有2例(2只眼)前房型人工晶状体组患者在治疗后出现并发症,分别为视网膜脱离1例(1只眼)和玻璃体积血1例(1只眼)。该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为4.0%(2/50)。有8例(8只眼)后房型人工晶状体组患者在治疗后出现并发症,分别为视网膜脱离3例(3只眼)、青光眼3例(3只眼)及玻璃体积血2例(2只眼)。该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为16.0%(8/50)。将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进行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00,P<0.05)。结论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术中后囊膜破裂一期植入前房型人工晶状体较植入后房型人工晶状体的短期治疗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8.
囊袋张力环在马凡综合征超声乳化手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目的 探讨囊袋张力环在马凡综合征合并白内障晶状体半脱位手术中的作用。方法  18例 ( 2 9眼 )马凡综合征合并白内障晶状体半脱位接受超声乳化吸出术 ,将囊袋张力环植入晶状体囊袋后 ,再植入后房型人工晶状体。结果 术后随访 6~ 18月 ,2 7眼 ( 93 .1% )保持了良好的居中性。术后 1月最佳矫正视力≥ 0 .7者 2眼 ,0 .3~ 0 .6者 2 2眼 ,<0 .3者 5眼。未发生视网膜脱离等严重并发症。结论 囊袋张力环应用于马凡综合征合并晶状体半脱位超声乳化手术 ,不仅可以提高手术的安全性 ,防止人工晶状体偏位 ,而且保留了完整的晶状体后囊 ,避免或减少玻璃体脱出 ,有效地减少了马凡综合征患者视网膜脱离的危险性  相似文献   

9.
外伤性白内障保留前囊的晶状体玻璃体切除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眼外伤时晶状体玻璃体切除术中保留晶状体前囊的作用。方法:对27例(27眼)外伤性白内障合并玻璃体浑浊或积血及眼内异物者,行经平坦部保留晶状体前囊的晶状体玻璃体切除术,后房型人工晶状体睫状沟内固定I期植入13眼,Ⅱ期植入14眼;玻璃体腔内C3F8气体充填12眼,硅油充填2眼,观察手术疗效及并发症。结果:术后随访3-29月(平均8.4月),矫正视力>0.3者23眼(85.2%),>0.5者9眼(33.3%),1.0以上者2眼(7.4%),视网膜复位,术后并发症:前囊浑浊23眼(85.2%),脉络膜脱离2眼,视网膜脱离1眼。结论:眼外伤时保留晶状体前囊的晶状体玻璃体切除术,有利于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手术中对眼前段组织损伤轻,并为眼外伤其它并发症治疗创造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10.
视网膜脱离是白内障摘除后房人工晶体植入术的严重并发症。我院收治后房人工晶体植入术后视网膜脱离患者 5例 5只眼 ,根据不同情况 ,采取相应的手术治疗方法 ,取得较好疗效 ,现将资料报告如下。后房型人工晶体视网膜脱离眼 5例 5只眼 ,男性 4例 ,女性 1例 ,年龄 5 6~ 81岁 ,平均 65 4岁。 5只眼中全部为老年性白内障 ,(其中 ,老年性白内障合并高度近视 2只眼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Ⅵ期 1支眼 )术中后囊破裂者 2只眼。 5只眼均为后房型人工晶体 1期植入 ,其中 1例下襻位于囊袋外 ,与虹膜粘连 ,并穿过悬韧带位于睫状沟后。人工晶体植入后发生视…  相似文献   

11.
前房型人工晶状体的创制构思合理 ,生物相容性好、操作方便、并发症少。取代了繁琐的后房型人工晶状体襻悬吊术式 ,为不能植入后房型人工晶状体的很好补救办法。现将我院自 1997年以来总结结果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病例总共 18例 ,2 0眼 ;男 8例 10眼 ;女 10例 10眼。年龄 18~ 85岁 ,平均年龄 5 1 1岁。 3眼为外伤性晶状体半脱位 ,3眼为眼球穿孔伤白内障致后囊破裂者 ,10眼为老年性白内障 ,4眼为二期植入术 ,距二期手术间隔时间最短 1月 ,最长 8年。手术方法行常规白内障囊外摘出加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 ,在娩核及注吸晶状体残留皮质过程中…  相似文献   

12.
晶状体玻璃体切除联合硅油填充术中晶状体囊的处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晶状体玻璃体切除联合眼内硅油填充术中保留前囊或后囊的作用。方法用晶状体玻璃体切除联合硅油填充治疗30例30眼伴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的视网膜脱离患者,根据白内障手术方式不同分2组。保留后囊组:13眼术前检查为非外伤性白内障行超声乳化吸出保留后囊;保留前囊组:17眼采用经睫状体平坦部晶状体切除,并保留前囊。8眼行二期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结果保留后囊组:13眼均保留了完整的晶状体后囊;保留前囊组:17眼中除3眼原有晶状体前囊小破口外,14眼保留了完整的晶状体前囊。术后随访6~24月,平均9月,无1眼发生角膜变性,近期一过性高眼压3眼,8眼二期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位置良好。结论晶状体玻璃体切除联合硅油填充术中保留前囊或后囊可减少角膜变性、继发青光眼的发生率,并有利于二期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眼科新进展2005;25(5):442—443]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后房型人工晶状体眼视网膜脱离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对我院1996年至1998年3年间经常规视网膜脱离复位术及显微玻璃体视网膜联合术治疗的12例(12只眼)后房型人工晶状体眼视网膜脱离的临床资料作回顾性分析。结果:行常规视网膜脱离复位术(巩膜外加压术、巩膜环扎术、巩膜环扎加外加压术)7只眼;玻璃体切除、眼内真充联合巩膜环扎术5只眼。随肪半年至3年,视网膜完全复位10只眼(均为一次手术复位,占83.3%),部分复位1只眼,总复位率达91.7%。术后视力提高9只眼,不变2只眼,下降1只眼。12只眼均未行人工晶状体取出。结论:人工晶状体眼视网膜脱离具有发病早、发展迅速、眼内病变复杂、易致严重PVR、诊断及治疗难度加大等特点。一旦发现视网膜脱离,即根据不同的情况转择相应的手术方式、施行手术治疗,仍可取得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14.
白内障术后无晶状体眼易发生砚网膜脱离,且手术难度大,手术效果也较差。我院自1986年~1996年收治78例80眼,现将手术情况报告如下:一般资料78例80眼白内障术后无晶状体眼视网膜脱离占同期原发性视网膜脱离(3700例)的2。16%。其中男64例,女14例。年龄11~68岁,平均42.3岁。右46眼,左34眼(双眼2例)。(1)白内障类型及术中情况:老年性白内障32眼(40%),行白内障囊内搞出术13眼,行囊外摘出术19眼(其中3例植入后房型人工晶状体),7眼玻璃体溢出;先天性白内障6眼(7.5%),行线状搞出术2眼,囊外搞出术4眼,1眼玻璃体溢出…  相似文献   

15.
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晶状体表面细胞反应及前膜形成 ,是白内障囊外摘出联合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的严重并发症之一。近年来 ,我院对 3 9例人工晶状体前膜进行了Nd∶YAG激光切开 ,取得了较好的疗效 ,现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3 9例中男 2 4例 ,女 15例 ,年龄 2~ 71岁 ,2~ 2 0岁14例 ,2 1~ 3 9岁 8例 ,40~ 49岁 14例 ,5 0~ 5 9岁 2例 ,>60岁 1例。外伤性白内障 2 3例 ,老年性白内障 16例 ,术式均采用晶体针吸或囊外摘除联合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 ,采用美国进口PM MA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激光治疗时间为术后 10天至 3年。治…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高度近视有晶状体眼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的临床特征及预后.方法:回顾分析2012年4月至2021年6月中山眼科中心收治的9例(9只眼)行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患者的临床特征、手术方式及疗效,随访(4.96±4.78)个月.结果:患者年龄(30.44±20.11)岁,屈光手术...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晶状体超声乳化、囊袋内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玻璃体切割术治疗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了33例(41眼)行晶状体超声乳化、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玻璃体切割联合手术治疗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的病程、视力及手术并发症等临床资料。结果:41眼均为囊袋内植入人工晶状体,后囊膜完整。41眼中36眼(88%)视力提高,视力>0.05者占73%(30/41),>0.2者占46%(19/41),平均随访时间9mo。31眼术前未接受过眼内激光治疗,术中行全视网膜光凝。5眼术后玻璃体再次出血,1眼术后视网膜脱离复发,其中4眼再次行玻璃体视网膜手术。结论:晶状体超声乳化、囊袋内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玻璃体切割术治疗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是安全有效的,有利于保持血—房水屏障,减少术后虹膜红变,早期恢复患者视力,避免再次白内障手术或二期人工晶状体植入。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价晶状体囊袋张力环(CTR)植入在高度近视眼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联合低度数人工晶状体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827例(1081只眼)高度近视眼白内障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A组427例(549只眼),B组400例(532只眼),其中A组患者行白内障超声乳化吸出术及后房型人工晶状体和CTR植入,B组患者仅行白内障超声乳化吸出术及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所有患眼术后均随访18个月,测视力、眼压,散大瞳孔进行眼前节裂隙灯观察照像。结果所有植入的人工晶状体均位于正位,A组术后3个月矫正视力〉0.8者43只眼,0.6~0.8者118只眼,0.5者89只眼,0.4者101只眼,0.3者66只眼,0.2者80只眼,〈0.2者52只眼;术后第1天眼压为3~47mmHg,一过性高眼压179只眼,其中有1只眼因术后高眼压无法药物控制而取出CTR;随访18个月中有2只眼发生视网膜脱离。B组术后3个月矫正视力〉0.8者40只眼,0.6~0.8者110只眼,0.5者83只眼,0.4者95只眼,0.3者69只眼,0.2者83只眼,〈0.2者52只眼;随访18个月中有9只眼发生视网膜脱离。两组的视网膜脱离发生率比较差异均统计学意义。结论 CTR在高度近视眼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联合低度数人工晶状体手术中的应用能防止晶状体悬韧带离断,使人工晶状体居中性更佳,并能有效防止视网膜脱离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价晶状体囊袋张力环在高度近视白内障联合低度数人工晶状体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427例549眼高度近视白内障患者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出术及后房型人工晶状体和囊袋张力环植入,术后随访3~18mo,测视力、眼压、散大瞳孔进行眼前节裂隙灯观察照像。结果:所有植入的人工晶状体均位于正位,术后3mo矫正视力>0.8者43眼,0.6~0.8者118眼,0.5者89眼,0.4者101眼,0.3者66眼,0.2者80眼,<0.2者52眼;术后1d眼压为3~47mmHg,一过性高眼压179眼,其中有1例患眼因术后高眼压无法药物控制而不得不取出CTR;随访18mo中有2例患眼发生视网膜脱离、5例患眼因发生后发性白内障而行激光治疗。结论:晶状体囊袋张力环在高度近视白内障联合低度数人工晶状体手术中的应用能防止晶状体悬韧带离断,使人工晶状体居中性更佳,并进而能有效防止后发性白内障和视网膜脱离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万超  赵宁  刘宁宁  才娜  陈蕾 《国际眼科杂志》2011,11(12):2094-2096
目的:比较经睫状体平坦部三切口硅油取出联合人工晶状体囊袋内或睫状沟植入术与既往二切口硅油取出联合人工晶状体睫状沟缝合术治疗玻璃体切割术后硅油填充无晶状体眼的疗效及并发症。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01/2006-12及2007-01/2009-12于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眼科分别行上述两种硅油取出联合人工晶状体Ⅱ期植入术共计698例713眼,其中二切口组305例314眼,三切口组393例399眼,比较两组视力提高、术中及围手术期并发症、术后1a内玻璃体再出血、视网膜脱离复发、视网膜前膜发生率。结果:二切口组术后视力提高2行及以上98眼(31.2%),术后发生角膜内皮失代偿6眼(1.9%),术后发生低眼压13眼(4.1%),高眼压者11眼(3.5%),人工晶状体严重偏位者17眼(5.4%),术后1a内玻璃体再出血37眼(11.8%),视网膜脱离复发24眼(7.6%),视网膜前膜者45眼(14.3%);三切口组术后视力提高2行及以上者217眼(54.4%),术后角膜内皮失代偿及术后高眼压者均为0,术后低眼压5眼(1.3%),人工晶状体严重偏位者6眼(1.6%),术后1a内玻璃体再出血9眼(2.3%),视网膜脱离复发7眼(1.8%),视网膜前膜者3眼(0.8%),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既往二切口硅油取出联合人工晶状体睫状沟缝合术比较,经睫状体平坦部三切口硅油取出联合人工晶状体囊袋内或睫状沟植入术疗效更好,并发症少,适宜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