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玻珠柱法作为测定血小板粘附性已广泛用于临床,但此法实际上包括了血小板(PT)粘附及聚体作用,在粘附于玻珠表面的 PT 上形成许多 PT 聚集物,遮盖了 PT 对不同表面上粘附性的差异,影响了对人工聚合材料的选择及纯粘附性的测定。本文作者根据丙酮酸激酶(PK)能催化磷酸烯醇丙酮酸(PEP)中的磷酸根转移到 ADP中去形成的 ATP 能抑制 PT 聚集的原理,设计了一种使血标本暴露于 PK-PEP,以消除由于红细胞释放 ADP 而引起血小板聚集的粘附性测定方法.  相似文献   

2.
白细胞与血小板粘附试验质控中两个关键问题梁维岗(总后西安军工医院检验科,西安710077)国内白细胞粘附试验[1]和血小板粘附试验[2]多采用静脉血抗凝在体外以玻球法作试验或其他方法,但无论采用哪一种方法,要控制好检验质量,首先应把握住以下两点,现分...  相似文献   

3.
刘永春  史敏 《临床荟萃》1998,13(7):321-322
白细胞粘附试验近年来引起国内外学者广泛重视。梁维岗以球形粘附玻瓶法建立了体外白细胞粘附试验。苏樯等以特制粘附管测定白细胞粘附率.都取得了满意效果。我们在做血小板粘附试验的同时利用血小板粘附管测定白细胞粘附功能.并对方法学、健康人和心血管疾病进行实验观察.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
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是一种常见的免疫性血小板数减少性疾病,此病不仅血小板数目减少.生存时间缩短.而且血小板的粘附功能低下。本文对34例(男19名,女15名;年龄2-9岁)小儿ITP患者进行了血小板粘附功能的观察.并与正常儿童组作了对照。观察结果表明:ITP患者的血小板粘附功能明显下降.两组之间比较差异非常显著(P<0.01)。 笔者认为.粘附性是血小板生理特性中的一个重要部分.是血小板在止血和血栓形成过程中十分重要的开始步骤。1?回病人不仅血*帧数目有变化,而且伴有质量明显异常的改变,导致血Awl粘附功能的降低。34例小儿ITP的…  相似文献   

5.
血小板功能试验是临床实验诊断学新近发展的一个领域。在传统试验步骤之外,增加了聚集和粘附试验,以及测定血小板的释放产物。本文阐述了血小板的不同结构及组成,并讨论了它们各自对血小板活化的作用。血小板活化是按粘附、可逆性收缩、聚集和释放四个阶段来介绍的。还复习了血小板释放标志物的测定对临床的关系问题。除通常用的出血时间和血块收缩测定外,现已增加了不同制剂诱导的聚集试验、玻珠粘附试验以及用免疫方法测定血小板的释放产物。这些研究将各种病理情况(包括动脉硬化及高凝状态)与血小板活化联系起来。  相似文献   

6.
在生物医学工程中,血液流变学是不可忽视的一个至要分支并发展迅速,近年来国内外取得了不少进展。在细胞粘附功能方面,国内用于临床者以血小板粘附试验为多。白细胞粘附功能的研究,国外研究已从基础转入临床,引起极大关注,应用于临床有关疾病的报道日益增多””‘,国内尚未见报道。本文报告使用我们建立的检测白细胞粘附功能的玻球法白细胞粘附试验”‘,对131例心脑血管病患者的初步检测结果并与血小板粘附试验同时作了对比观察,现报告于下:l试验方法白细胞粘附试验方法接参考文献”’执行,白细胞粘附率参考值:(,;一52)24.…  相似文献   

7.
大量的工作已在分子水平和功能上增加了人们对血小板粘附于胶原的认识,并为此设计出了许多方法将血小板第二相聚集现象和粘附区分开来,而且可以重复定量测定血小板粘附胶原表面或血管内皮的数目。这些方法包括形态分析、同位素标记血小板、膜过滤、在不同介质中单体和多聚体胶原的亲和层析沉淀法以及复杂的灌注小室法。目前已知血小板和内皮的粘附特异地受到因子Ⅷ复合物的影响;在体外体系,因子Ⅷ复合物中相关抗原成份在血小板和胶原的相互作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采用二甲基亚砜(DMSO)冷冻保存血小板的制备技术以及制备效果。方法按常规进行DMSO富含血小板血浆悬液制备、冷冻保存与复温;抽样进行质控检测;作血小板粘附功能测定。结果质控检测结果:血小板计数≥2.5×1011个/袋,红细胞混入量≤8.0×109个/袋,白细胞混入量≤5.0×108个/袋。无细菌生长。抗丙型肝炎病毒(HCV)、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抗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 IV)、梅毒特异性抗体检测均为阴性。血小板粘附试验结果:加入DMSO血小板的粘附率低于未加DMSO的血小板(P<0.05);洗涤后的血小板粘附率与未加DMSO的血小板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小板的DMSO冷冻保存技术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激活的血小板间的互相粘附以及粘附于血管壁是血栓和止血研究的中心问题。对这一过程早期的研究表明,粘附蛋白如纤维蛋白原(Fg),von Willebrand因子(vWF)在这些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由于已进一步了解这些过程的分子细节,因此,目前已经清楚,血小板的粘附反应与其他细胞类型的粘附具有明显相似性。而且,似乎参与这些反应的3个血小板受体是广泛分布的粘附受体总科(Superfamily)成员。确认这种粘附受体总科的存在,对血小板领域的工作者提出了新颖的研究方向。一.血小板粘附受体与其他细胞类型粘附受体具有同一识别特性血小板粘附机制概念早期来自确定粘附蛋白内特异性识别位点的研究。纤维连接蛋白(Fn)是多种  相似文献   

10.
血小板粘附到暴露的血管内皮下基质是血栓形成的起始阶段,抗血小板粘附治疗已成为新的抗血栓治疗策略。本文就针对GP Ⅰ b/Ⅸ/Ⅴ-vWF-胶原轴和GP Ⅵ/α2β1-胶原轴为靶点的抗血小板粘附治疗研究作一综述,探讨其作用特点及其潜在的临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1.
抗血小板粘附治疗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血小板粘附到暴露的血管内皮下基质是血栓形成的起始阶段,抗血小板粘附治疗已成为新的抗血栓治疗策略。本文就针对GP Ib/Ⅸ/V—vWF-胶原轴和GPⅥ/α2β1-胶原轴为靶点的抗血小板粘附治疗研究作一综述,探讨其作用特点及其潜在的临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2.
何晓华  吕豪 《检验医学》2007,22(1):81-82
目的 研究采用二甲基亚砜(DMSO)冷冻保存血小板的制备技术以及制备效果.方法 按常规进行DMSO富含血小板血浆悬液制备、冷冻保存与复温;抽样进行质控检测;作血小板粘附功能测定.结果 质控检测结果血小板计数≥2.5×1011个/袋,红细胞混入量≤8.0×109个/袋,白细胞混入量≤5.0×108个/袋.无细菌生长.抗丙型肝炎病毒(HCV)、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抗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梅毒特异性抗体检测均为阴性.血小板粘附试验结果加入DMSO血小板的粘附率低于未加DMSO的血小板(P<0.05);洗涤后的血小板粘附率与未加DMSO的血小板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小板的DMSO冷冻保存技术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背景 单采血小板制品的制备和保存期间,血小板被激活。在单采过程中出现的变化之一是血小板胞质表面的P-选择素(CD62p)表达的增加。这一新的抗原决定簇表现为使得血小板与WBCs的配基粘附。这说明血小板的激活与输血后血小板被清除有关。在本次体内研究中,分析输注浓缩血小板(PCs)后血小板与WBCs的粘附。研究设计及方法 用2种不同的细胞分离机制备双份单采血小板制品。一份保存1到2天,另一个保  相似文献   

14.
血小板体积分布宽度及粘附率改变与脑梗塞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观察了85例脑梗塞患者的血小板数量、压积、体积、分布宽度及粘附 功能的变化,并与92例健康人对照比较。结果表明:脑梗塞患者的血小板体积及分 布宽度较健康人增大,血小板粘附功能较健康人增强差异显著(P<0.01,P<0. 05)而血小板数量与压积略低于健康人,但无显著差异(P>0.05)。说明动脉硬化 性脑梗塞患者的血小板消耗增加,数量相对减少。新生的血小板体积大,有较强的 粘附功能容易聚集成堆,在血栓的形成过程中有重要的作用,是脑梗塞发病的一个 重要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玉足海参糖胺聚糖(GAG)对血小板与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粘附,及血小板粘附分子表达的调节作用。方法:应用流动小室模型检测GAG对活化血小板与HUVECs粘附反应的干预作用,通过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获取图像。采用流式细胞仪测定药物干预后活化血小板表面粘附分子GPⅡb/Ⅲa、GPⅠb的表达。结果:在高、低切变率作用下,不同浓度组GAG均可以抑制活化血小板与HUVECs的粘附反应,GAG5mg/L组抑制作用最为明显,粘附率分别约为凝血酶组的35%和40%(P〈0.001,P〈0.001)。GAG可以显著抑制急性血栓形成小鼠血小板GPⅡb/Ⅲa的表达,虽然随着时间的延长GPⅡb/Ⅲa的表达呈上升趋势,但同对照组相比表达量仍低,有显著差异(P〈0.001)。同时GAG可以上调活化血小板GPL的表达,表达量约为对照组的3倍(P〈0.001)。结论:GAG通过调节血小板粘附分子表达,抑制活化血小板与内皮细胞的粘附反应,因而可能是一种有效的抗血小板粘附剂。  相似文献   

16.
报告一种比色法测定微孔板血小板粘附试验的方法,其原理为以适量的TritonX—100溶解粘附于微孔板上的血小板,使其释放出酸性磷酸酶,再以对—硝基酚磷酸盐为底物测定酸性磷酸酶活力,计算血小板粘附率。结果表明:血小板对微孔板的最佳粘附量为(0.25~2.0)×104/孔[最佳浓度(0.25~2.0)×107/ml],最佳粘附时间为37℃40~60min,血小板酸性磷酸酶在0.1%TritonX—100存在时,最佳反应时间为37℃60min,精密度试验批内CV4.07%~7.88%,与经典法比较,Y(经典法)=0.9633X(本法)+3.1534,r=0.9742。以该法测得66例成年男女血小板粘附率(%)(x±s)为28.04±12.5。此法操作简单、灵敏,适合有酶联免疫检测仪的单位开展。  相似文献   

17.
血小板的粘附与聚集在动脉血栓形成的初期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一个值得注意的“剪切依赖”机制通过一对受体与配体(血小板膜糖蛋白GpIb和vWF因子)诱导了血小板的粘附和聚集行为。本文综述了有关这些机制的最新认识,为防治动脉血栓性疾病提供了一条新思路。  相似文献   

18.
本文观察了中药丹参、川芎,对健康人白细胞、红细胞及血小板粘附实验的影响. 结果表明;丹参与川芎对男女性别组的影响是不同的,对白细胞粘附性的影响女性大于男性.对血小板粘附性的影响川芎的作用男女均良好;而丹参对血小板粘附的作用仅见于男性;川芎对红细胞粘附的影响仅见于女性。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国内外以血小板粘附试验临床应用较多,但对白细胞粘附功能的检测报道甚少.基于血小板粘附试验过程中,血小板前后两次计数受沉降时间和分布状态的影响,而白细胞在计数池中分布较均匀,并无需控制时间,其结果比较准确.我们利用体外白细胞粘附试验方法检测哈尔滨市52名正常人和心及血管患者白细胞粘附率,并与血小板粘附试验加以比较,现将结果报告如下:材料与方法一、材料仪器:使用SA—B型体外血栓形成及血小板粘附两用仪(江西新立技术开发公司产).试剂:抗凝剂为枸椽酸钠,浓度为109mmol/L;使用硅胶塑料试…  相似文献   

20.
血小板聚集是指血小板与血小板之间相互粘附形成血小板团的功能,这也是血小板的主要生理功能之一.血小板在执行生理止血作用的同时,在病理性血栓形成过程中起着先导而关键的作用,检测血小板聚集功能对早期发现是否有血栓形成的危险存在以及阐明相关疾病的机制等有重要意义.而比浊法测血小板聚集(PAg)功能由Born于1962年首先应用[1],也是近几十年来在临床和研究中最常用的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