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目的观察普通干扰素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肝的临床效果及其预测因素。方法选择近年收治的未应用过抗病毒药物的HBeAg阳性慢性乙肝患者,给予普通干扰素抗病毒治疗48周,随访24周,观察其临床疗效及其预测因素。结果持续应答率为23.28%,HBeAg血清转换率为34.48%,持续应答组HBeAg血清转换率为63.04%。性别、是否母婴传播与抗病毒效果无关,基线HBV-DNA、ALT、AST、TBIL、GGT水平与抗病毒效果相关。基线HBV-DNA、ALT、GGT水平可以作为普通干扰素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肝患者抗病毒效果的预测因素。结论普通干扰素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肝疗效确切。持续应答的患者能够获得较高的HBeAg血清转换率。根据患者基线HBV-DNA水平及肝功能情况选择合适的患者是提高应答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曹雪霞 《中原医刊》2005,32(19):28-29
目的 观察拉米夫定联合干扰素和单用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肝的抗病毒效果。方法 38例HB-sAg、HBeAg和HBV DNA均阳性的慢性乙肝患者,随机分为2组:联合组(拉米夫定联合干扰素)和拉米夫定组。联合组给予拉米夫定100mg,每日1次口服,干扰素5Mu,隔日1次,肌肉注射;拉米夫定组给予拉米夫定100mg,每日1次口服,疗程均为6个月。结果 治疗结束时两组血清HBV DNA阴转率相似,但血清HBeAg转换率与阴转率,联合组明显高于拉米夫定组。结论 拉米夫定联合干扰素治疗慢性乙肝抗病毒疗效优于单用拉米夫定。  相似文献   

3.
丁宁玲  朱翔  王勇平 《吉林医学》2010,(30):5272-5273
目的:观察拉米夫定与干扰素联合用药治疗慢性乙肝的疗效。方法:将150例慢性乙肝患者随机分为三组,每组50例。联合组予拉米夫定和重组人干扰素α-2b治疗,拉米夫定组单予拉米夫定治疗;干扰素组单予干扰素治疗,疗程均为1年。结果:治疗1年后,联合组HBV-DNA转阴率为86%,血清HBeAg/抗HBe转换率为48%,均优于拉米夫定组和干扰素组(P<0.05)。联合组仅出现1例YMDD变异(2%),而拉米夫定组出现8例YMDD变异(16%)。结论:拉米夫定联合干扰素应用的治疗效果优于单独应用组,并且能减少病毒YMDD变异,防止耐药发生。  相似文献   

4.
耿丹 《基层医学论坛》2014,(31):4287-4287
目的:探讨抗病毒西药剂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05年8月-2009年8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慢性乙肝患者478例,将其分为阿糖腺苷组、苦参素组、拉米夫定组、α-干扰素组以及对照组,分别给予相应的治疗。结果治疗结束时,拉米夫定组的乙肝病毒的脱氧核糖核酸(HBV-DNA)转阴率为82.4%,与其他各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α-干扰素组以53.4%的转阴率位居第二,但以35.9%的乙型肝炎E抗原(HBeAg)转阴率以及32.0%的HBeAg血清转换率方面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结论α-干扰素等抗病毒治疗可以有效提高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5.
杨兴祥  雷秉钧 《四川医学》2003,24(9):964-966
慢性乙型肝炎是全球性最常见和最严重的感染性疾病之一。据目前估计全球约 3 5亿人为慢性乙肝病毒携带者 ,75 %分布在亚太地区 ,约 10 %左右为慢性乙肝患者 ,慢性乙肝患者 2 5 %可死于肝硬化和肝癌。乙型肝炎在我国亦为常见病、多发病。抗病毒治疗是慢性乙型肝炎治疗中最重要的环节 ,目前认为有效的抗病毒药物是α 干扰素和拉米夫定。尽管α 干扰素被认为是最有价值的抗HBV制剂 ,但α 干扰素总有效率不超过 4 0 % ,并且对母婴传播引起的HBV感染效果甚差[1] ;拉米夫定 (3TC)是新一代抗病毒的核苷类似物 ,在临床应用中显示较强的抗病毒活…  相似文献   

6.
拉米夫定、干扰素联合与单独使用治疗乙肝疗效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抗乙肝病毒治疗 ,国内比较肯定且常用的有两种 ,一种是化学治疗性抗病毒药物 ,代表药物如拉米夫定 ,第二种是免疫调节性抗病毒药物 ,代表药物如干扰素。由于两种药物的HBeAg血清转换率都未超过 5 0 %,因此有不少学者主张采用二者联合治疗乙肝以提高HBeAg的血清转换率。本文就拉米夫定、干扰素联合治疗乙肝的疗效及其单独用药的效果比较分析 ,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病例选择 选择 1999年 10月— 2 0 0 1年 5月我院门诊及住院的患者。符合以下条件 :慢性乙肝患者 ,病程 5~ 10年 ,年龄 16周岁以上 ,性别不限 ,肝功能总胆…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阿德福韦酯与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联合用药对服用拉米夫定治疗后出现YMDD变异的慢性乙肝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分析.方法 选择拉米夫定治疗后出现YMDD变异的慢性乙肝患者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治疗组用拉米夫定、阿德福韦酯与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联合治疗12周,然后停用拉米夫定,用阿德福韦酯与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联合治疗36周,对照组继续用拉米夫定治疗48周.观察治疗48周后两组患者HBV-DNA阴转事,HBeAg阴转率,HBeAg/抗-HBe血清转换率,ALT复常率的变化以及不良反应的发生.结果 治疗结束后,两组患者(治疗组在前,对照组在后)HBV-DNA阴转率分别为70%和33.3%;HBeAg阴转率分别为36.7%和13.3%;HBeAg/抗-HBe血清转换率分别为26.7%和6.7%,ALT复常率分别为60.0%和23.3%.以上指标两组之间比较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事分别为13.3%(4/30)和10.0%(3/30),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阿德福韦酯与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联合治疗对于接受拉米夫定治疗而出现YMDD变异患者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8.
吕铁锋  王飞 《浙江医学》2005,27(2):150-151
拉米夫定与干扰素是目前公认的治疗慢性乙型肝炎(乙肝)有效的抗病毒药物,两者因作用环节不同,联合应用能否提高疗效是临床上关注的热点.本文对单用拉米夫定与联合α-2b干扰素治疗慢性乙肝进行对比观察,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 比较单用a-干扰素治疗高水平病毒载量慢性乙肝与拉米夫定联合a-干扰素抗病毒治疗疗效差异.方法 回顾性分析80例高水平病毒载量慢性乙肝患者采用两种方法抗病毒治疗临床资料,进行疗效比较.结果 80例患者中采用拉米夫定联合a-干扰素抗病毒治疗患者30例,单用a-干扰素治疗患者50例,采用统计学处理采用方差分析和X2检验,联合用药组与单用药组相比较P<0.05,具统计学意义.结论 a-干扰素与拉米夫定联用治疗高水平病毒载量慢性乙肝疗效优于单独应用a-干扰素,可增强抗HBV效应.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阿德福韦酯与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联合用药对服用拉米夫定治疗后出现YMDD变异的慢性乙肝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分析.方法 选择拉米夫定治疗后出现YMDD变异的慢性乙肝患者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治疗组用拉米夫定、阿德福韦酯与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联合治疗12周,然后停用拉米夫定,用阿德福韦酯与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联合治疗36周,对照组继续用拉米夫定治疗48周.观察治疗48周后两组患者HBV-DNA阴转率,HBeAg阴转率,HBeAg/抗-HBe血清转换率,ALT复常率的变化以及不良反应的发生.结果 治疗结束后,两组患者(治疗组在前,对照组在后)HBV-DNA阴转率分别为70%和33.3%,HBeAg阴转率分别为36.7%和13.3%;HBeAg/抗-HBe血清转换率分别为26.7%和6.7%,ALT复常事分别为60 0%和23.3%.以上指标两组之问比较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事分别为13.3%(4/30)和10.0%(3/30),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阿德福韦酯与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联合治疗对于接受拉米夫定治疗而出现YMDD变异患者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1.
拉米夫定治疗e抗原阴性慢性乙型肝炎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卫敏  高文军  高齐明  冯健华  魏环 《广东医学》2006,27(8):1127-1128
目的观察拉米夫定治疗e抗原阴性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方法对32例e抗原阴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用拉米夫定治疗,4l例患者用护肝药作对照,疗程2年以上,疗效评估包括肝功能和HBV复制指标。结果拉米夫定治疗24个月后,肝功能的复常率明显优于护肝治疗组(84.3%对58.54%,P〈0.05),HBV DNA转阴率显著优于护肝治疗组(81.25%对14.63%,P〈0.01)。拉米夫定治疗9个月开始出现YMDD变异,24个月时YMDD变异率为15.63%,YMDD变异后2例肝功能再次出现异常。护肝治疗组3个月后,随着疗程的延长肝功能的复常率无明显增加。结论拉米夫定对e抗原阴性慢性乙型肝炎有较好的治疗作用,出现变异耐药后需要更换其他抗病毒药物。护肝治疗3个月无效者需要进行抗病毒治疗。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不同抗病毒和抗肝纤维化联合方案治疗慢性乙型肝炎(CHB)-肝纤维化的疗效、安全性及肝细胞癌(HCC)的发 生率。方法2010年6月~2018年6月在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接受抗病毒治疗的CHB肝纤维化患者840例构成随访队列。性 别、年龄(相差≤5岁)、HBeAg状态、肝脏硬度值测定(LSM)基本匹配后按1∶1分别进入3个队列的单用抗病毒药组(恩替卡韦、 替诺福韦酯及阿德福韦酯3个抗病毒药,为对照组)和联合用药组(3个抗病毒药分别与复方鳖甲软肝片组联合,为观察组)。比 较3 个队列6 组患者各随访时间点HBV DNA累积转阴率、丙氨酸转氨酶复常率、肝纤维化逆转程度及HCC的发生率等。结 果随访满144周纳入分析的病例共749例。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与基线时比较,6组患者的HBV DNA累积转阴率均逐渐增 加(均P<0.001);丙氨酸转氨酶复常率也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而逐渐升高(均P<0.001)。联合用药组均比单用药组显示出更好 的逆转肝纤维化效果(χ2 ETV队列=11.345,χ2 TDF队列=10.160,χ2 ADV队列=6.358,均P<0.05)。观察到144周访视点,单用恩替卡韦组、恩替卡 韦联合复方鳖甲软肝片组、单用阿德福韦酯组以及阿德福韦酯联合复方鳖甲软肝片组的HCC发生率分别为2.2%、1.7%、1.7%、 3.3%,替诺福韦酯队列的2组均无HCC病例发生,各组间的差别无统计学意义(χ2=6.813,P=0.138);与文献报道的未抗病毒治疗 的CHB随访3年7.2%的HCC发生率比较,本研究3年积累HCC发生率(1.3%,P<0.05)明显较低。结论抗病毒联合抗纤维化 治疗能有效逆转CHB-肝纤维化,降低HCC发生率;替诺福韦酯可能在降低HCC发生方面更有优势。  相似文献   

13.
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是一个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世界每年约有100万人死于HBV感染所致的肝衰竭、肝硬化和原发性肝细胞癌(HCC)。我国慢性HBV感染者可能超过1.2亿人。到目前为止,慢性乙型肝炎的治疗效果不能令人满意。无论应用何种抗病毒药物,只有不到半数的病人获得疗效,还有半数病人疾病未能控制,可进展到肝硬化,甚至肝癌。许多影响疗效的问题如病毒学、免疫学、药物开发等有待解决;因此,需要大力加强基础、药物及临床创新性研究,乙型肝炎防治工作可谓任重道远。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抗病毒治疗对慢性重型乙型肝炎转归的近期影响.方法 收集慢性重型乙型肝炎病例.选取54例患者为抗病毒治疗组,选取历史病例67例为对照组.抗病毒治疗组在常规内科治疗基础上加用抗病毒药物治疗(拉米夫定、恩替卡韦、替比夫定),对照组仅使用内科常规治疗.分析两组患者在不同时间点病死率、HBV-DNA水平、PT及肝功能结果.结果 治疗1个月后,2组死亡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个月后,抗病毒治疗组死亡15例(27.8%),对照组死亡32例(47.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出院患者治疗1个月时ALT、AST、TBIL、P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抗病毒治疗组HBV DNA水平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个月后抗病毒治疗组ALT、AST、TBIL、PT、HBV DNA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抗病毒治疗可降低慢性重型乙型肝炎患者的死亡率,促进肝功能好转,有效抑制病毒复制,能改善慢性重型乙型肝炎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对比观察替比夫定及恩替卡韦在非霍奇金淋巴瘤(NHL)合并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患者化疗期间抗病毒作用及不良反应。方法:NHL合并HBV感染患者50例,化疗前HBV DNA水平2×103~2×104 IU/mL,6周期环磷酰胺、多柔比星、长春新碱及强的松方案化疗同时服用替比夫定600 mg/d或恩替卡韦500 mg/d抗病毒治疗,对2种抗病毒药物间HBV再激活、病毒突破相关性肝炎突发、原发性无应答、肝衰竭、不良反应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服用替比夫定或恩替卡韦均有轻微不良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均无原发性无应答与肝衰竭发生;2周期化疗及4周期化疗后2组HBV再激活率及肝炎突发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6周期化疗后,服用替比夫定组HBV再激活率为28.0%,肝炎突发率为32.0%,服用恩替卡韦组HBV再激活率为4.0%,肝炎突发率为8.0%,2组肝炎突发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NHL合并HBV感染化疗前HBV DNA水平2×103~2×104 IU/mL的患者,口服替比夫定及恩替卡韦对预防原发性无应答及肝衰竭都有很好的效果,并且都有较好的药物安全性,但多次化疗后恩替卡韦比替比夫定有更低的肝炎突发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应用普通干扰素(IFN)诱导HBV基因突变后的再次抗病毒疗效。方法:选择44例持续接受IFN治疗无效者检测出HBV-C区[C基因启动子(CP)/前C/C基因]突变的CHB患者,根据其再次抗病毒治疗药物的选择,分为聚乙二醇干扰素(PEG-IFN)组(A组)和拉米夫定组(B组),分析治疗6个月后HBV-DNA及ALT的变化。结果:抗病毒治疗6个月后,A组的ALT复常率及HBV-DNA阴转率分别为31.25%和37.50%,B组分别为75.00%和82.14%,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FN诱导HBV-C区基因突变后,拉米夫定较PEG-IFN抗病毒疗效好。  相似文献   

17.
贾杰  林锋  邱平 《中国热带医学》2004,4(2):153-155
目的 评价拉米夫定或联用α 干扰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终点后的效果。 方法 对 10 2 0例接受拉米夫定或联用α 干扰素治疗病人终点后 6个月进行随访 ,并作统计分析。 结果  (1)拉米夫定治疗组完全应答率为44 94% ,拉米夫定加α 干扰素治疗组为 5 0 78% ,P <0 0 1;(2 )拉米夫定治疗HBVDNA高含量效果明显 ,拉米夫定加α 干扰素治疗HBVDNA低含量效果好 ;(3 )短病程治疗效果优于长病程 ;(4 )治疗后加重病例多为长病程、HBVDNA高含量及单用拉米夫定的男性病人 ,发生严重急性恶化病例 5例 ,仅占总病例 0 49%。 结论  (1)抗病毒药物拉米夫定与α 干扰素联合应用较单一拉米夫定治疗效果好 ,发生治疗后加重反应和较少 ,但需个体化 ;(2 )为避免发生严重急性恶化病例 ,停用拉米夫定后应严密随访ALT及HBVDNA ,特别是停药后 2个月内。一旦发生严重急性恶化 ,除积极护肝治疗外 ,改用其他抗病毒药可望收效  相似文献   

18.
干扰灵联合免疫核糖核酸治疗慢性乙肝疗效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干扰灵联合抗乙肝免疫核糖核酸治疗慢性乙肝26例,并与18例对照组比较。结果表明:治疗结束时,HBsAg转阴率154%(4/26),HBeAg转阴率772%(17/22),HBVDNA转阴率577%(15/26),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随访一年1例患者HBeAg、HBVDNA转阴,2例患者HBsAg、HBeAg、HBVDNA转阴后变阳,其有效率仍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上述结果表明:干扰灵联合抗乙肝免疫核糖核酸疗法能明显抑制HBV复制,提高抗病毒疗效。本文并对影响抗病毒疗效的诸多因素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察中医药辨证治疗抗精神病药物引起药源性闭经的中远期疗效。方法选择服用抗精神病药物导致月经中断达3个月以上的女性精神病患者100例,随机分为两组,分别给予中医药辨证治疗(研究组)与人工周期治疗(对照组),连续观察6个月后评定疗效。结果两组近期疗效相当(P〉0.05),但研究组远期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医药辨证治疗抗精神病药物引起的药源性闭经疗效肯定,与人工周期治疗效果相当,但由于中医药的副作用较少,远期疗效好,故能增强患者服药的依从性,减少疾病的复发,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HBV RNA在乙肝抗病毒治疗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预测价值。方法 研究59例恩替卡韦(ETV)治疗96月(或108月)的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的血清样本。在基线、3月、6月、9月、12月、36月、72月和96月(或108月)时检测HBV RNA水平、HBV DNA水平和血清学指标(HBeAg)。结果 在接受ETV抗病毒治疗12月、36月后,HBV RNA虽然有所下降,但HBV RNA转阴率变化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72月后,甚至96(或108)月时,有33例患者的HBV RNA水平低于100 copies/mL,其中29例患者的HBV RNA低于检测下限,HBV RNA转阴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BV RNA水平越低,HBeAg转阴率越高(P<0.05),年龄、HBV RNA与HBeAg转阴率呈正相关(P<0.05)。结论 随着ETV抗病毒治疗时间延长,HBV RNA的清除越彻底,其转阴率越高。本研究证实抗病毒时间、年龄与HBV RNA转阴率呈正相关,越早抗病毒治疗效果越好。HBV RNA可作为ETV治疗预测HBeAg是否转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