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8 毫秒
1.
目的 总结原发性腹膜后肿瘤的临床特点,诊断和治疗原则.方法 回顾1995-2009年41例手术切除病理证实为原发性腹膜后肿瘤的病例的临床资料,结合文献对原发性腹膜后肿瘤患者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点以及治疗结果进行总结分析.结果 2例为单位体检时发现,其余首发症状及体征为腹部肿块、腹痛、腹胀.全部病例均经B超检查,诊断符合率为90.2%(37/41).CT检查32例,MRI检查5例,阳性率100%.完全切除36例(87.8%),部分切除5例(12.2%),5例患者行联合脏器切除(12.2%).良恶性肿瘤完整切除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1,P>0.05).结论 原发性腹膜后肿瘤早期诊断困难.B超和CT,MRI对原发性腹膜后肿瘤的诊断有重要的价值.手术切除是治疗原发性腹膜后肿瘤主要手段,完整切除是治疗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原发性腹膜后肿瘤的诊断和手术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999年至2008年间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86例原发性腹膜后肿瘤临床资料。结果 B超、CT、MRI、DSA对腹膜后肿瘤诊断的正确率分别为73.08%、90.31%、100%1、00%;86例患者均行手术治疗,肿瘤全切66例(76.74%),全切者术后2、5、10年的平均存活率分别为84.23%、62.56%、51.45%,部分切除者术后2、5、10年的平均存活率分别为37.21%、21.58%、11.34%;86例病理结果为良性肿瘤34例(39.53%),恶性肿瘤52例(60.47%)。结论 B超和CT可以作为诊断原发性腹膜后肿瘤的主要检查方法 ,手术切除仍是原发性腹膜后肿瘤的首选治疗手段,手术效果与肿瘤能否全切直接相关,完全切除者术后的平均存活率明显高于部分切除者。  相似文献   

3.
目的总结原发性腹膜后肿瘤的临床特点,诊断和治疗原则。方法回顾1995-2009年41例手术切除病理证实为原发性腹膜后肿瘤的病例的临床资料,结合文献对原发性腹膜后肿瘤患者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点以及治疗结果进行总结分析。结果 2例为单位体检时发现,其余首发症状及体征为腹部肿块、腹痛、腹胀。全部病例均经B超检查,诊断符合率为90.2%(37/41)。CT检查32例,MRI检查5例,阳性率100%。完全切除36例(87.8%),部分切除5例(12.2%),5例患者行联合脏器切除(12.2%)。良恶性肿瘤完整切除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1,P〉0.05)。结论原发性腹膜后肿瘤早期诊断困难。B超和CT、MRI对原发性腹膜后肿瘤的诊断有重要的价值。手术切除是治疗原发性腹膜后肿瘤主要手段,完整切除是治疗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目的总结原发性腹膜后肿瘤(PRT)诊断和治疗经验。方法对我院2003年1月—2009年3月经手术治疗的51例原发性腹膜后肿瘤的临床资料、随访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PRT临床表现多为腹部包块、腹痛、消化道症状;B超、CT及MRI诊断率较高;病理检查示良性25例,恶性26例;手术完整切除32例,联合脏器切除15例,姑息切除3例,不能切除1例;随访39例,复发11例。结论B超、CT及MRI是早期诊断原发性腹膜后肿瘤的影像学检查手段;肿瘤完整切除,必要时行联合脏器切除是主要的治疗方法,对复发性的腹膜后肿瘤仍应争取手术切除。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腹膜后肿瘤的诊断与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982年1月~2011年10月收治的原发性腹膜后肿瘤32例的诊治情况.结果手术及术后病理检查证实为腹膜后肿瘤,21例为恶性(65.6%),11例为良性(34.4%).CT诊断腹膜后肿瘤准确率达81%以上,B超诊断准确率为50%左右.完整切除率为78.1%(25/32),其中良性肿瘤完整切除率为81.8%(9/11),恶性肿瘤完整切除率为71.4%(15/21).联合脏器切除3例,姑息性切除3例,不能切除2例.随访26例,复发2例.结论影像学检查有利于术前诊断及手术切除范围的确定.肿瘤完整切除,必要时联合脏器切除是主要的治疗方法,对复发性的腹膜后肿瘤仍应争取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6.
原发性腹膜后肿瘤的临床诊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原发性腹膜后肿瘤的诊治及治疗。方法:回顾1995年至2007年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原发性腹膜后肿瘤142例,分析其年龄、临床表现、辅助检查、病理类型及外科治疗等治疗等临床资料。结果:首发症状及体征多数为腹块及腹痛。良性肿瘤49例,占39.5%,恶性肿瘤75例,占60.5%。B超及CT的诊断率分别为87.6%,94.8%。本组良性肿瘤切除率93.9%,恶性肿瘤51.6%。术后良性肿瘤复发3例,行根治术:恶性肿瘤复发39例,34例行根治术,5例行部分切除术。结论:本病早期缺乏典型症状,B超、CT等影像学检查是本病诊断的重要手段。完整切除肿瘤是治疗的关键和影响预后的重要因素。对侵犯脏器者采用累及脏器一并切除,不能切除和切除后再发的主张探查活组织检查和再次手术切除。  相似文献   

7.
分析手术治疗的原发性腹膜后肿瘤20例,重点探讨 B超、CT、DSA等的诊断价值及手术要点.结果20例中18例为恶性肿瘤, 2例为良性肿瘤.全切除19例,仅1例恶性淋巴瘤作姑息性减瘤切除术.无手术死亡 .认为B超可作为基本的诊断方法,CT有助于对肿瘤与邻近脏器关系及血供的判断,DSA不但提示肿瘤的血供并可在术前进行动脉栓塞而有助于术中控制出血.肿瘤完整切除是治疗原发性腹膜后肿瘤的关键,联合脏器切除术应在术前有充分的准备.  相似文献   

8.
原发性腹膜后肿瘤55例诊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定刚 《中国全科医学》2010,13(12):1314-1316
目的 探讨原发性腹膜后肿瘤的诊断和治疗. 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3-2008年手术治疗的原发性腹膜后肿瘤患者55例的临床资料. 结果 本组患者的临床表现依次为:腹盆腔肿块32例(58.2%);腰背部酸痛不适14例(25.5%);腹痛11例(20%);腹胀3例(5.5%).术前B超和CT检查的诊断率分别为95.5%和100.0%.恶性腹膜后肿瘤切除率为74.2%(23/31).4例因肿瘤复发再次手术,再次手术切除率为3/4.良性肿瘤切除率为95.8%(23/24). 结论 CT是最有效的检查方法.手术完整切除肿瘤是提高预后的关键,对复发性肿瘤应争取再次手术切除.  相似文献   

9.
原发性腹膜后肿瘤34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建都  王泰岳  王绍闯 《四川医学》2011,32(8):1240-1241
目的探讨原发性腹膜后肿瘤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0~2009年间收治的34例原发性腹膜后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B超和CT的诊断率分别为76.5%和94.1%;肿瘤完全切除20例(58.8%),其中联合脏器切除5例(14.7%)。结论 B型超声和CT是主要的诊断手段,完全切除肿瘤是治疗的关键和影响预后的重要因素,对复发者应争取再次手术。  相似文献   

10.
李卫  温海燕  蒋又新 《重庆医学》2006,35(11):1033-1034
目的探讨原发性腹膜后肿瘤(PRN)的诊断与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36例原发性腹膜后肿瘤的诊断方法和手术方式的临床资料.结果 36例中良性5例,恶性31例.5例良性肿瘤全部完整切除,31例恶性肿瘤中19例完整切除,2例部分切除,10例切取活检.联合脏器切除5例.结论 B型超声和CT是诊断原发性腹膜后肿瘤较好的影像学检查方法.外科手术治疗及肿瘤完整切除是治疗和预后的关键,复发性肿瘤应积极再次手术探查.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原发性腹膜后肿瘤的诊断及治疗。方法:回顾分析原发性腹膜后肿瘤101例,就其病情、临床表现和治疗特点进行比较。结果:主要症状及体征以腹痛、腹胀(48.5%),腹部包块(43.6%)为主。肿瘤部位以上、下腹为主(64.3%)。中位病程为3月。恶性占60%,以平滑肌肉瘤和脂肪瘤为主,良性占40%,以神经鞘膜瘤和成熟畸胎瘤为主。初治病人的术前确诊率为74.2%,恶性肿瘤切除率为45.8%,良性为71.9%,联合脏器切除有9例。结论:PRT早期诊断困难,B超和CT是检查PRT的重要手段。PRT应尽可能手术完整切除,如有邻近脏器受累, 亦可一并行联合脏器切除,对提高治愈率及延长患者生存期有利。  相似文献   

12.
小儿先天性胆管扩张症97例诊治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小儿先天性胆管扩张症的诊治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1年3月至2010年3月收治的97例先天性胆管扩张症的诊治资料。结果 94例以腹痛、黄疸及腹部肿块等临床症状结合B超、CT、MRCP等检查而确诊,3例急腹症患者术中确诊。4例行二期手术,均行囊肿切除、肝管空肠Roux-en-Y吻合术而痊愈。结论 B超、CT和MRCP等检查是诊断先天性胆管扩张症的主要方法,囊肿彻底切除、肝管空肠Roux-en-Y吻合术是标准的手术方式,微创手术材料与微创理念是保证手术疗效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目的:总结探讨原发性腹膜后肿瘤的临床表现、诊断及外科治疗经验。方法:回顾分析1983~2001年病理证实的40例原发性腹膜后肿瘤;观察腹膜后肿瘤的临床表现、病理类型及手术切除等方面的特点。结果:腹痛和腹块是主要症状和体征,B超、CT及MRI的诊断率分别为52.6%、80%和100%。第一次肿瘤切除率59%,其中良性肿瘤为65.2%,恶性肿瘤为34.8%。第二次手术7例,5例完全切除肿瘤。结论:B超、CT及MRI对本病的确诊有重要意义,但必须紧密结合临床。手术全切除及整块切除是治疗的重要手段,对复发肿瘤亦应争取再次手术。  相似文献   

14.
原发性腹膜后肿瘤的诊治(附56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腹膜后肿瘤的诊断和治疗,提高其早期诊断及手术切除率。方法 分析我院56例原发性腹膜后肿瘤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点及外科处理。结果 56例中良性肿瘤21例,完全切除15例(71.4%),合并脏器切除2例,大部切除4例,恶性肿瘤为35例,完全切除14例(40%),合并脏器切除12例,大部切除6例,手术探查活检3例,完全切除42例中术后复发22例(52.4%),再手术20例中13例肿瘤完全切除。结论 原发性腹膜后肿瘤早期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诊断目前主要靠影像学检查,B超可作为首选检查手段,手术完整切除仍是治疗的主要手段,对复发性肿瘤应争取再次手术。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先天性胆管囊肿的病因、分型、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回顾1986至1996年10年间收治的先天性胆管囊肿28例进行分析。结果:28例中Ⅰ型19例(6785%),IVA型8例(286%),IVB型1例(36%)。B超检查26例,24例手术证实;CT9例7例手术证实。手术治疗为最佳手段,以囊肿切除为首选。本组25例手术治疗,囊肿切除13例(占52%)。结论:B超为主要诊断手段。先天性胆管囊肿癌变率随病程延长而逐渐上升,故切除囊肿为首选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原发性腹膜后肿瘤(primary retroperitoneal tumor,PRT)的临床诊治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8年1月至2012年12月间收治的132例PRT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PRT主要症状包括腹部包块和腹痛、腹胀,超声、CT、MRI等影像学检查可有效检出肿瘤并指导临床治疗方案。132例患者中行肿瘤完全切除术99例,其中联合脏器切除术14例,肿瘤部分切除术17例,因患者个人原因拒绝手术16例。PRT患者术后1年、3年和5年生存率分别为93.97%、79.09%、53.96%。结论:综合运用各种影像学检查并尽可能完整切除肿瘤是PRT诊治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纵隔肿瘤的临床特点和诊疗方法。方法分析1994年1月~2005年9月期间我科收治的174例纵隔肿瘤外科诊治的临床资料。结果174例中胸腺肿瘤89例,神经原性类肿瘤43例,畸胎瘤21例,纵隔囊肿9例,胸骨后甲状腺6例,淋巴瘤5例,血管瘤1例。其中恶性肿瘤共23例。手术切除166例(95.4%),姑息性切除2例,剖胸探查6例。随访3个月~3年。良性肿瘤无复发,恶性肿瘤出现远处转移7例,3年死亡6例,3年存活率73.9%。结论胸部X线和CT检查是诊断本病的主要手段,充分的围术期处理,认真选择切口,手术中防止重要组织器官损伤是保证手术安全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