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五味的理论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姜开运 《北京中医药》2008,27(9):722-724
五味是中药药性理论中重要的一部分,本文从五昧理论的产生、作用及其局限性三个方面探讨五味理论,分析药物真实滋味与作用标志--"五味"的关系,五味对五脏调节作用及作用的规律,正确认识五味理论的局限性.为完善五味理论,探讨五味的本质,更好地指导临床实践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2.
《黄帝内经.素问》中提到与五昧理论相关的零散存在于十余篇文章中,看似繁芜复杂,其实总分两大体系:药物五味和五性。  相似文献   

3.
古人在长期的生活实践中,不但知道食物具有五种不同的味道,并且认识到五昧各有不同的作用,与五脏有着密切的关系,有五味归五脏之说。  相似文献   

4.
本文从中药五味理论形成的认识方法论入手,对造成五味混乱的原因进行初步探讨。提出五行学说(原始普通系统论的泛化使用;取类比象的局限性以及简单归纳法在五味理论中的运用是导致五味混乱的主要原因。认为运用现代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科学的辨证思维方法,找到中药五味实质和内在规律性,才是五味理论进一步发展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目的经过临床观察治疗甲型病毒性肝炎90例的对比。方法90例病员随机分为3组,一组口服治黄五味饮;一组用清开灵注射液静脉滴注;一组用治黄五味饮口服加清开灵注射液静脉滴注。结果口服治黄五味饮有效率为83%;静脉滴注清开灵注射液组有效率为83%;口服治黄五昧饮加静脉滴注清开灵注射液联合治疗有效率为100%。结论单用治黄五味饮和清开灵注射液治疗黄疸型甲型肝炎固然有效,但二者联合使用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6.
《黄帝内经》“甘味”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五味,指中药药味中的辛、甘、酸、苦、咸。五味基于口尝,确定于临床,是药物真实滋味与功效相结合的归纳。中药五味不仅反映中药自身的功效属性,更在临床配伍中发挥重要作用。本文主要对"甘味"的药性、功效及临证应用进行论述及探讨。1甘之概述《黄帝内经·素问》最早记载了"五味"理论并将五味归属于五脏,《素问·宣明五气》以五脏为中心,确定了五味与五方、五色、五体、五志等的对应关系。以甘为例,  相似文献   

7.
杨玉红 《中医研究》2010,23(8):23-24
五味是药物产生作用的物质基础,五味可视为五类基本性质。药物主要是通过五味——五类基本性质而发生作用的。四气不是药物本身固有的性质,而是用药之后的4种效应,即药物作用的4种属性.因此,四气是在药物的五味作用于机体之后才产生的。五味是性质,四气是效应,五味与四气的关系是药物与效应的关系,是一种因果关系,因此,五味与四气之间就应有其内在联系和一定的规律性。  相似文献   

8.
中药自古有五味,即辛、甘、酸、苦、咸之说,是中药理论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中医临床用药规范,它在数千年的传统医学史上有着一定的地位和作用。于当今亦为我们有益的经验与借鉴。然由于历史的原因,难免有其不足之处,今就几个问题抒之管见。一、五味学说的局限性五味学乃五行学说的派生与变态。五行学说以“五”为准,不容多与少,然而作为标志药物效能的五味则远未能完善地标志,致只得增加淡味、涩味、润燥、芳香等性能。就每味药物作用的标志也缺乏固定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五味牵牛胶囊的利尿作用并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im睾丸酮和前列腺注射消痔灵方法将SD大鼠分别造成前列腺增生和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模型,60只大鼠随机分成对照,模型,小、中、大荆量五昧牵牛胶囊及阳性对照共6组,分别于造模后ig给药,每天1次,连续给药6周,每隔2周采用代谢笼在水负荷条件下测定各组大鼠5小时和/或24小时排尿量,以观察其利尿作用并测定尿中Na^+、K^+浓度。结果:对前列腺增生水负荷大鼠3剂量五味牵牛胶囊能显著增加24小时排尿量,与模型纽比较差异非常显著(P〈0.01);对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模型水负荷大鼠,中、高荆量五味牵牛胶囊能显著增加5小时和24小时排尿总量,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或P〈0.01);各给药组尿Na^+、K^+浓度明显升高。结论:五味牵牛胶囊对前列腺增生和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模型大鼠具有显著的利尿作用,利尿作用的机理可能与钾盐渗透或影响钠的重吸收有关。  相似文献   

10.
1 方剂来源及其演变 “五味甘露药浴”,最早记载于公元8世纪著成藏医经典著作《四部医典》,该书后续医典第23章械浸浴法,曰:“浸浴疗法有水浴、缚浴之分,水浴通常则为热水浸之,适宜治疗肢体僵直、疮疡……等疾患。若此法无效,则用五味甘褥煎之”。首次提出了五昧甘露药浴及其用途。但对其药物组成、刺量、制法等书中并未详细记载。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五味消毒饮治疗骨科术后感染的疗效。方法:骨科术后感染30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以五昧消毒饮治疗,疗程15-70天。结果:治愈22例,好转5例,未愈3例,总有效率90.67%。结论:五味消毒饮是治疗骨科术后感染的有效方剂之一。  相似文献   

12.
《陕西中医》2017,(6):783-784
目的:探讨五味消渴方治疗糖尿病立方机理。方法:从五味消渴方的由来、组成及配伍特点、药物五味五性理论、五味补泻理论等方面归纳总结。结果:《灵枢》言:"五脏皆柔弱者,善病消瘅",指出"五脏柔弱"为消渴(糖尿病)的重要病机。《素问》云:"天食人以五气,地食人以五味",五脏精气不足,故当以五味养之。据此在《内经》五行理论指导下,紧密联系"五味"、"五脏",以五味消渴方论治糖尿病,为中医药防治糖尿病提出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3.
浅论中药五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文萍  王茂良 《陕西中医》1992,13(6):276-277
作者认为中药理论中五味学说从口尝到推理,形成抽象五味与具体五味两种含义。但由于历史条件关系,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从而需要我们今后更一步研究、确定,揭示五味与化学成分及功能三者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
试析《内经》有关的“五味学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邓云 《江西中医药》1997,28(2):39-40
试析《内经》有关的“五味学说”邓云指导:谢文光(江西中医学院94级研究生南昌330006)关键词《内经》五味学说五欲五过五伤五宜基本概念临床运用《内经》中有关五味学说的论述颇多,特别是在五味的产生、性质、生理病理作用以及在治疗中的应用等方面都有整套的...  相似文献   

15.
五味茶、七昧茶是福建省长汀县民间流传治疗小儿感冒的经验方,五味茶由荆芥、防风、连翘、蝉蜕、钩藤五味中药组成,在此基础上加麦冬、僵蚕二味则组成七味茶,我们运用五味茶、七味茶治疗小儿感冒,疗效肯定,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6.
《黄帝内经》多篇涉及到五谷五果五畜五菜的五味分类,存在不统一的五行分类的同时,五谷五果五畜五菜也不能完全是酸苦甘辛咸的代表。经过多篇的分析发现,《内经》中五味的典型酸苦甘辛咸的代表应该是日常生活饮食物及其烹饪的集中体现;分析过食这些五味所产生的症状也是酸苦甘辛咸部分功效的体现。通过《内经》过食五味探寻五味功效,不仅可以体会到五味部分功效由经验向理论的形成过程,而且还防止运用五行演绎而限制医学理论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本文结合《黄帝内经》中五味理论的相关内容,论述了五味的作用即“辛散,酸收,甘缓,苦坚,成软”;阐述了如何划分其阴阳五行属性;还探讨了五味学说的临床应用情况。五味学说的临床应用情况主要体现在五脏苦欲补泻理论的应用和饮食五味的调养这两个方面。最后指出养生之道:只有“谨和五味”,才能“长有天命”。  相似文献   

18.
五味理论作为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指导临床治疗及调护相关疾病中发挥重要作用。本文通过对相关古籍文献进行梳理与总结,将五味理论与药、食、四季、脏腑盛衰等各个方面联系起来,初步探讨五味理论在肾脏疾病遣方用药及调护方面的运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通过对五味甘露浴治疗坐骨神经痛的相关著作和文献进行分析与探讨,以期为五味甘露浴在临床中治疗坐骨神经痛提供理论思路和更多选择.方法:本研究应用文献检索和医书典籍查阅从藏医学的理论角度对坐骨神经痛以及五味甘露浴散的组成和性效、作用原理进行探讨.结果:五味甘露浴治疗坐骨神经痛不仅有理论的支撑而且有一定的临床疗效.结论:...  相似文献   

20.
中药基本理论包括四气、五味、归经、七情、毒性、作用趋势、十八反、十九畏等内容,这些基本理论的形成,是以古代的哲学思想阴阳五行学说为指导的。按阴阳的属性把药物分为寒热温凉四气,温热者属阳,寒凉者属阴;按着木火土金水自然之常性,把药物分类为酸苦甘辛成五大类;又按五行之规律把五味、五包与五脏对应起来,总结出五味五色入五脏的归经理论;根据阴阳的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