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偏瘫患者上肢运动疗法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和总结近年来运动疗法在脑卒中患者上肢功能康复的发展现状,以期为脑卒中患者制定合理的上肢康复计划提供参考,使患者在最短时间内达到满意的治疗效果。查阅近年来国内外康复医学的有关文献研究资料显示,大脑的同侧支配理论、大脑两个半球之间即存关系的理论、以及神经再生和大脑可塑性理论和大量的临床实践说明:早期、科学、合理的康复训练能提高中枢神经系统的可塑性,挖掘损伤的修复潜力,促使末端突触再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强制性运动疗法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6月至2013年6月在我院及广医二院就诊的6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的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采取传统康复治疗方法,观察组患者采取强制性运动疗法;经训练四个星期后,采用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法与改良巴氏指数对两组患者上肢运动功能进行评定和比较。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值与改良巴氏指数分别为(45.49±3.36)和(75.52±6.81);对照组分别为(36.41±3.81)和(66.25±5.1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卒中偏瘫患者使用强制性运动疗法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改善患者的上肢运动功能,使患者早日恢复康复,值得在临床中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3.
强制性运动疗法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运动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强制性运动疗法(CIMT)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ADL)的影响。方法:选择40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平均分为强制性运动疗法(CIMT)治疗组和常规康复(RRT)治疗组,CIMT组采用强制性运动疗法治疗4周,RRT组采用常规康复治疗方法治疗4周。所有病人采用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法(FMA)和改良巴氏指数(MBI)评定患者的上肢运动功能和ADL。结果:同组间治疗前后比较,FMA和MBI均有明显改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CIMT组的FMA和MBI值比RRT组显著升高(P〈0.01)。结论:CIMT对于脑卒中患者偏瘫上肢功能是较常规康复疗法更有效的康复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运动再学习疗法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ADL)的影响。方法本研究采用随机病例对照研究方法。39例脑梗死偏瘫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常规康复干预(20例)和治疗组:常规康复干预+运动再学习疗法(21例)。每组患者入选时和治疗8周后,分别用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法(FMA)和改良巴氏指数(MBI)评定患者的上肢运动功能和ADL。结果同组间治疗前后比较,FMA和MBI均有明显改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治疗组的FMA和MBI值比对照组显著升高(P〈0.01)。结论运动再学习疗法可明显的促进脑卒中偏瘫患者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5.
目的:针对脑卒中后偏瘫患者上肢功能障碍,应用运动想象疗法联合针刺运动疗法,分析其对上肢功能恢复的作用。方法:选取2019年7月—2022年7月常州市武进中医医院康复科收治的80例脑卒中后偏瘫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与入院时间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方法,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取运动想象疗法联合针刺运动疗法。对比两组上肢功能具体恢复情况及生活质量。结果:治疗前,两组上肢近端、上肢远端评分及总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上肢近端、上肢远端评分及总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治疗前,两组社会、心理、躯体、物质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社会、心理、躯体、物质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结论:运动想象疗法、针刺运动疗法联合运用于脑卒中后偏瘫患者中,对上肢功能改善作用较好,且能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6.
为探讨早期康复治疗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运动功能的影响,随机将82例脑卒中患者分为康复组(41例),对照组(41例),康复组综合应用以促进技术为主的早期康复治疗。采用Brunnstrom分级法进行上肢运动功能的评价。经治疗后,Ⅳ级以上运动水平康复组由治疗前的2%上升到了34%,对照组由治疗前的2%上升到12%,两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提示早期康复治疗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运动功能的恢复具有重大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改良强制性使用运动疗法(CIMT)对急性期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功能的康复疗效。方法选择自2009年4月~2010年2月住院的急性期脑卒中伴上肢功能障碍患者25例,随机分为改良强制性使用运动治疗组(改良组,13例)及常规康复治疗组(常规组,12例)。改良组给予改良强制性使用运动疗法治疗,仅在治疗时间内给予健侧上肢配带限制性手套限制,同时给予集中强化的塑形训练;常规组给予主被动关节活动、神经发育疗法及功能性电刺激等治疗,两组均每天治疗4 h,每周5 d,连续2周。两组在治疗前后采用简式Fugl-M eyer运动评价表(FMA)、上肢动作研究量表(ARAT)及改良Barthel指数(MB I)进行评分。结果常规组治疗后FMA、ARAT及MB I评分较治疗前有明显提高(P〈0.05或P〈0.01),改良组治疗后ARAT、FMA及MB I评分较治疗前显著提高(P〈0.01);改良组治疗后各项评分较常规组明显提高(P〈0.05)。结论改良强制性使用运动疗法对急性期脑卒中患者上肢功能恢复具有积极的治疗作用,可提高患者偏瘫上肢运动功能,改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8.
强制性使用运动疗法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运动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强制性使用运动疗法(CIMT)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60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平均分为强制性使用运动疗法(CIMT)治疗组和常规康复(RRT)治疗组。CIMT组采用强制性运动疗法治疗4周,RRT组采用常规康复治疗方法治疗4周。采用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法(FMA)和改良巴氏指数(MBI)评定患者的上肢运动功能。结果:同组间治疗前后比较,FMA和MBI均有明显改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CIMT组的FMA和MBI值比RRT组显著升高(P<0.01)。结论:CIMT对于脑卒中患者偏瘫上肢功能是较常规康复疗法更有效的康复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运动想象结合针刺疗法对脑卒中后偏瘫患者上肢功能康复的疗效.方法 将2017年1月—2019年4月红河州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102例脑卒中后偏瘫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51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药物及康复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运动想象结合针刺疗法.观察2组治疗前后上肢运动功能评分及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前,2组患者... 相似文献
10.
脑卒中在神经病学中是常见的多发病之一,致残率极高。运动疗法在脑卒中早期康复中的作用已得到普遍认可,现在国际上运用的有Bobath技术、Carr-Shepherd技术、B runnstrom技术、Rood技术、Kabort-Knott-Ross技术及PNF疗法等,但在促进瘫痪肢体运动或功能恢复方面很难说明哪种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脑卒中偏瘫患者采取高压氧联合上肢康复机器人训练对上肢运功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2月-2018年12月本院接收的脑卒中偏瘫患者72例,对照组实施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进行高压氧联合上肢康复机器人训练,比较2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观察组上臂、手Brunnstrom分期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 05);在MBI评分及FMA评分方面,观察组较对照组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 05).结论:脑卒中偏瘫疾病治疗期间,采取高压氧联合上肢康复机器人训练,有助于患者上肢运动功能及早恢复. 相似文献
12.
目的:强制性使用运动疗法(CI MT)对亚急性期脑卒中患者上肢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将符合入选条件的36例亚急性期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18例)和治疗组(n=1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Bobath方法为主,配合Rood法、Brunnstrom促进法,进行上肢和手功能训练,2h/d,5次/周,连续2周。治疗组采用强制性使用运动疗法治疗:限制健侧肢体动作,在治疗期间要求患者穿戴吊带和夹板1整天,每天清醒时固定时间不少于90%,根的据制定塑形任务进行患侧肢体的反复训练,6h/d,5次/周,连续2周。治疗前后用上肢功能测验(UEFT)和简易上肢功能检查(STEF)来评价患者的上肢运动功能。结果:治疗组治疗后上肢功能测验和简上肢功能评分较治疗前均有显著提高,差异有显著性意(P相似文献
13.
14.
《中国现代医生》2018,56(29):107-111
目的观察虚拟现实Wii游戏训练方案结合常规物理治疗对脑卒中患者偏瘫上肢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10月~2015年12月我院神经内科、康复医学科住院治疗的脑卒中偏瘫患者57例,随机分成实验1组(n=19)、实验2组(n=19)和对照组(n=19)。三组患者均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及物理治疗,实验1组另外增加虚拟现实Wii游戏训练;实验2组增加常规作业疗法,共2周。分别于治疗前后采用Fugl-Meyer评定量表(FMA-UE)和Brunnstrom分期评定上肢及手的运动功能,表面肌电图测定患者肱二、三头肌的积分肌电值,并计算相应的共同收缩率(CR),比较三组的疗效。结果治疗前,三组患者FMA-UE评分、Brunnstrom评分及患肘屈曲肱二头肌CR、伸展肱三头肌CR组间比较,均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2周后,三组患者Brunnstrom评分、患肘屈曲肱二头肌CR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1组、实验2组与对照组FMA-UE评分、患肘伸展肱三头肌CR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1组、实验2组均高于对照组,实验1组、实验2组FMA-UE评分、患肘伸展肱三头肌CR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虚拟现实Wii游戏训练结合常规物理治疗能更好地提高脑卒中患者偏瘫上肢运动功能以及改善患肘屈伸运动协调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镜像疗法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运动功能恢复的疗效.方法:脑卒中患者90例,按照住院号的单双号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实施常规康复护理措施,观察组则在常规康复护理基础上加用镜像疗法.两组均连续干预4周,比较两组患者干预4周后上肢运动功能及自理能力的改善情况.结果:(1)上肢运动功能恢复程度:Fugl-M...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研究作业疗法在偏瘫上肢功能恢复中的作用。方法 对67例偏瘫患者作系统的作业治疗,在治疗前后均用Fugl-Meyer法及ADL方法评价。结果 经治疗后,上肢及手功能改善的达78%,ADL能力提高的达87%。结论 采用作业疗法强化偏竣患者的上肢及手功能训练,能有效地改善和恢复手和上肢的各种精细协调动作,提高偏瘫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改进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运动处方对提高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运动功能,改善其上肢功能活动能力的作用.方法选择脑卒中偏瘫上肢功能障碍患者120例,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0例,治疗组设计运动处方并按运动处方进行活动,对照组自选运动,观察并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4周后,治疗组和对照组运动后上肢的运动功能和功能活动能力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效果优于对照组.结论运动处方有助于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运动功能的提高和功能活动能力的改善,利用运动处方进行科学、合理的锻炼,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18.
19.
随着康复医学的发展,很多脑卒中患者能在医院中得到及时而系统的康复治疗,但多数患者的继续康复是出院后在家中实现。针对这一情况,我们为需要继续康复的中青年脑卒中患者制定家庭康复计划,除进行运动疗法外,着重于作业疗法以改善患侧上肢的精细动作,使患者的生活能力有很大提高,为以后重返工作岗位奠定了基础。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经治疗后从我科出院回家的脑卒中偏瘫患者30例,男21例、女9例;年龄20~45岁;其中,脑梗塞4例、脑出血26例;左侧偏瘫16例、右侧偏瘫14例。患者均系首次发病,均符合全国第4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修订的脑血管病诊断…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作业疗法和运动疗法对脑卒中患者上肢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方法 将62例急性脑卒中分为观察组(运动疗法加作业疗法)和对照组(运动疗法),两组患者入院后均接受神经内科常规药物治疗.训练3个月后,应用Fugl-Meyer量表(FMA)评定患者上肢运动功能,Barthel指数(BI)评定日常生活能力.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的FMA评分和BI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 作业疗法联合运动疗法可明显改善脑卒中患者的上肢运动功能,提高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