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某医科大学新生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了解医科大学新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为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大学生人格问卷(UPI)对某医科大学2007级2545名新生进行调查,并进行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医科大学生第一类心理问题和第二类心理问题的检出率分别为5.9和24.6。通过对性别、家庭结构、专业满意度和家庭经济状况等相关变量的比较,新生UPI筛选分类结果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完整的家庭结构和良好的社会支持是大学生心理健康的保护因素,而家庭经济状况差是大学生心理问题形成的促进因素。结论该校新生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应对新生中存在心理问题的学生进行心理咨询和治疗,同时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实习期临床医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应对方式及个体相关因素。方法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应对方式问卷、心身压力测试量表(PSTRI)及自设情况问卷对山东省某高校新进入临床医院实习的临床医学生532人进行调查。结果实习期临床医学生的心理问题的检出率为35.59%。有心理问题者解决问题分、求助因子分显著低于心理健康者(P<0.05),而自责、幻想、退避、合理化因子分显著高于心理健康者(P<0.05)。有心理问题者在心理压力、健康状况、师生关系、同学关系、自信心、对心理知识了解程度等方面的构成比显著高于心理健康者(P<0.05)。结论实习期临床医学生心理问题的检出率较高。实习期临床医学生的心理问题与应对方式及个体因素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 了解护生岗前培训前后手卫生知识认知状况.方法 自行设计调查表,对176名护生岗前培训前后手卫生知识认知状况进行了问卷调查,并采用内容分类评分及配对t检验进行分析及对比.结果 实习护生经岗前培训后,手卫生知识认知调查评分较培训前明显提高,洗手指征、习惯、步骤得分由培训前的(8.21±1.21)、(2.46±1.07)、(3.35±0.66)分,升至培训后的(11.11±1.06)、(4.48±0.60)、(4.91±0.28)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岗前培训前护生手卫生知识认知状况较差,岗前培训可明显提高护生手卫生知识;各教学医院应重视开展护生实习前手卫生知识的培训,提高护生手卫生知识认知水平;自觉培养防范和控制医院感染的意识.  相似文献   

4.
刘素花  刘桂萍 《现代预防医学》2013,40(13):2488-2491
目的 探讨护理硕士研究生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社会支持量表(SSRS)和应对方式量表,对273名护理学硕士研究生进行调查.结果 (1)护理硕士生SCL-90阳性检出率为12.45%.(2) 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学费来源(OR=2.982)、自责(OR=2.731)是护理学硕士研究生心理健康的危险因素,年龄(OR=0.242)、解决问题(OR=0.357)是保护因素,以上4项可预测护理硕士生心理健康变异量的36.9%.结论 护理学硕士研究生心理健康状况较好,但仍存在一些心理问题;教育者应关注年龄较小、自费的学生群体,在护理学硕士研究生教育中,需注重培养其成熟的应对方式.  相似文献   

5.
刘寒  赵必华 《现代预防医学》2011,38(22):4660-4662
[目的]探讨实习护生应对方式特点及其对心理健康的影响,为实习护生心理健康教育与管理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应对方式问卷和SCL-90心理健康量表对187名实习护生进行调查。[结果]实习护生使用最多的应对方式是解决问题,其次是求助,最少采用的是自责。在本、专科护生间、城镇组与农村组护生间应对方式无统计学差异。应对方式对实习护生的心理健康有显著影响,其中自责、解决问题对实习护生心理影响最为显著。[结论]应重视对实习护生应对方式的教育,以提高护生的心理健康。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护理专业男生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艾森克人格问卷(EPQ)、特质应对问卷(TCSQ)及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对132名男护生进行测评并与男医学生相比较。[结果]①男护生SCL-90总分及各因子得分均高于男医学生,尤其在偏执、人际敏感、焦虑、抑郁及精神病性因子上尤为显著(P﹤0.001),②男护生SCL-90各因子分与神经质、精神质维度呈正相关,与内外向、掩饰性维度负相关。③男护生SCL-90各因子与积极应对呈负相关(P﹤0.05),与消极应对呈显著正相关(P﹤0.01)。④男护生社会支持各维度与SCL-90各因子呈负相关。[结论]人格特征、应对方式和社会支持影响护理专业男生心理健康,高等护理院校应重视男护生心理健康,有针对性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着重塑造其健全的人格,培养积极应对方式,加强社会支持,促进身心健康发。  相似文献   

7.
农村留守中学生应对方式家庭社会支持与心理健康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目的探索农村留守中学生心理卫生问题及应对方式、家庭支持和社会支持对其影响,为制定相应的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安徽省某市方便抽取6所农村中学,使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简易应对方式问卷(SCSQ)、家庭支持量表(PSS-Fa)和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对农村留守中学生进行调查,共获得有效问卷1 214份。结果农村留守中学生心理卫生问题总检出率为24.8%;社会支持、家庭支持得分与SCL-90各因子得分均呈显著相关(P值均0.01);经Logistic回归分析,家庭支持和主观支持是留守中学生心理卫生问题的保护因素,而年龄、学习压力、消极应对是留守中学生心理卫生问题的危险因素。结论家庭支持、社会支持及应对方式对农村留守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有影响作用。  相似文献   

8.
卫校护生心理健康状况与对策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了解护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方法 采用精神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348名护生进行测量,分别与全国青年常模修订(常模组)比较,并对各年级护生进行比较。结果 SCL-90各因子项得分,护生组较常模组高,有显著性差异(P≤0.05)。主要心理问题为抑郁、人际关系敏感、强迫、焦虑。结论 护生心理健康状况较差,应加强其心理健康教育和应对技能训练,完善社会支持系统。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高职院校护生实习前心理健康状况,以便采取针对性措施,帮助学生从学校到社会、从理论到实践的心理顺利过渡。方法采用精神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高职学院233名护生在临近实习1个月前进行问卷调查和分析,并将结果与全国青年常模进行比较。结果护生的9个因子分都显著高于全国青年常模,除焦虑外,其他8个因子五年制均显著高于三年制高职护生。结论五年制和三年制高职护生的心理问题显著高于同龄人,学校应重视和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尤其对五年制护生,应给予更多关注和重视。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索不同层次护理专科生考试心理健康状况,便于有针对性地做好心理指导。方法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我院05级三年制和03级五年制护生进行心理调查,于干预前对341例护生进行考试前的调查(其中三年制护生173例,五年制护生168例),并于干预后再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考试前护生主要心理问题为躯体化、抑郁、恐怖、偏执和焦虑等。五年制和三年制护生在考试前的心理状况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干预措施实施后护生心理健康水平有明显提高。结论护生与其他学校学生一样也存在考试焦虑现象,有必要根据不同层次护生的实际情况,加强对护生考试前心理辅导。  相似文献   

11.
贫困大学生社会支持和应对方式与心理健康的相关研究   总被引:30,自引:0,他引:30  
陈琴 《中国学校卫生》2005,26(8):637-639
目的了解贫困大学生社会支持状况、应对方式特点及其与心理健康状况的关系,为高校贫困大学生心理卫生工作提供依据。方法采用SCL-90、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应对方式问卷(CSQ)对梅州地区2所高校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对306份有效问卷进行分析。结果贫困生SCL-90各症状因子分均高于普通大学生;贫困大学生的社会支持状况更差,在主观支持、支持总分上差异有显著性;贫困大学生更多地采用消极的应对方式,自责因子与普通大学生比较差异有显著性。社会支持、应对方式与身心健康水平显著相关,自责、幻想应对方式和对支持的利用度可进入回归方程。结论贫困生的心理健康水平较差。需改善贫困大学生的社会支持,引导他们采用积极的应对方式,有针对性地加强对贫困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和咨询。  相似文献   

12.
谢春梨  黄琪淋  黄映  石柳春 《职业与健康》2009,25(21):2318-2319
目的了解艾滋病科实习护生心理健康状况与应对方式的相关性,为改善其心理健康、提高社会应对能力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和应对方式问卷对66名在艾滋病科实习的护生进行问卷调查,并与常模对比。结果SCL-90测试结果,艾滋病科实习护生各因子分明显高于中国青年常模,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其心理健康状况与求助、解决问题、合理化应对方式成正相关(r值分别为0.36、0.23和0.22),与自责、幻想、退避消极的应对方式成负相关(r值分别为-0.39,-0.21,-0.10,)。结论教育者和护理管理者应注意护生心理健康与应对方式的关系,有针对性地进行干预,使其保持良好的心理状况,提高社会适应能力。  相似文献   

13.
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与应对方式的相关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与应对方式之间的相关关系,为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分层随机整群抽样方法,对1584名中学生进行中国中学生心理健康量表和中学生应对方式量表测试,以典型相关分析探讨两组变量之间的关系。结果心理健康状况与应对方式的第一典型相关系数为0.648(P0.01),累积贡献率为71.826%。典型变量U1主要反映情绪应对维度的发泄情绪(-0.866)、幻想/否认(-0.794)、忍耐(-0.545)、逃避(-0.552)4个因子;典型变量V1在心理健康量表的10个因子上的负荷较均匀,可以综合概括心理健康状况。结论中学生越是采用情绪应对的方式,心理健康状况越差。针对性的心理健康教育应以改变情绪应对的方式为主。  相似文献   

14.
目的 了解应对方式对藏族初中生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方法 采用自编的一般资料,中学生心理健康评定量表、简易应对方式问卷对786名藏族初中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分层回归分析显示,第一层人口变量中上学方式、年级、家庭人均月收入、是否留守、学习成绩进入藏族初中生心理健康状况的回归方程(F=8.526,P=0.000),控制人口变量后,应对方式能独立解释心理健康状况21.70%的方差变异。结论 住校、初一、留守、学习成绩差、家庭收入低的藏族初中生心理健康状况差;管理者加强应对技巧的培训,能改善藏族初中生的心理健康状况。  相似文献   

15.
大学生抑郁影响因素的多元线性回归和路径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以多元线性回归和路径分析方法深入探讨大学生抑郁影响因素及作用机制。方法利用多级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对1 490名大学生进行调查和量表评测,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和路径分析进行生活事件、应对方式和社会支持等因素与抑郁间关系及作用模式的分析。结果9.2%的大学生有自杀意念,55.1%的大学生存在抑郁情绪。标准化回归系数显示积极应对、主观支持、受惩罚和客观支持为抑郁的保护因素;学习压力、其他事件、消极应对和健康适应问题为抑郁的危险因素。路径分析发现学习压力可直接导致抑郁,路径系数为0.195,人际关系仅通过间接途径作用于抑郁,路径系数为-0.005,积极应对和社会支持对抑郁有直接的缓解作用,路径系数分别为-0.244和-0.159。结论抑郁的发生与生物、心理和社会等多因素有关,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和路径分析在探讨抑郁的发生机制过程中各有侧重,相互补充。  相似文献   

16.
BACKGROUND: Mental health is a central determinant of quality of life. While psychiatric morbidity of populations has been studied extensively, the role of perceived stress, social support, and internal resources as determinant of health is still poorly understood. METHODS: We surveyed 2000 randomly selected university students. Perceived stress was measured by the Brief Encounter Psychosocial Instrument, social support by the Duke-UNC Functional Social Support Questionnaire, internal resources (mastery and self-esteem) by a brief version of the Pearlin coping questionnaire. Linear regression models were used to explore the relationships between these variables and mental health, based on the SF-12 health survey. RESULTS: After two reminders, 1257 students answered the questionnaire. In bivariate analysis, mental health was negatively associated with stress and positively associated with internal resources and social support (all p-values < 0.001). In multiple regression analysis, internal resources were positively associated with mental health, and buffered the negative impact of stress on mental health. Internal resources and stress mediated the positive impact of social support on mental health. CONCLUSIONS: Our data confirm that perceived stress is an important risk factor for low mental health and suggest that mastery and self-esteem are important protective factors of mental health among young adults.  相似文献   

17.
摘要:目的 探讨自我效能感、应对方式和社会支持等应激中介变量与高校民族预科生行为问题的关系。方法 采用大学生行为问题量表、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简易应对方式问卷(SCSQ)、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分别对347位高校民族预科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自我效能感、积极应对、客观支持、支持利用度均与高校民族预科生行为问题各项得分相关(P<0.05)。自我效能感、积极应对、客观支持3项均进入各回归方程,能分别解释学习问题、社会适应、健康情绪、恋爱与性问题变异的42.5%、34.5%、36.2%、30.7%。结论 应激中介变量与高校民族预科生行为问题相关,高自我效能感、积极应对方式及获取较多客观支持利于减少高校民族预科生行为问题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赵君英 《中国校医》2014,(6):401-403,407
目的研究中职护生心理健康现状及气质类型与特质应对方式的关系。方法采用陈会昌气质测验量表、特质应对方式问卷和SCL-90量袁对474名中职护生进行调查。结果除躯体化因子外,SCL-90其余8个因子分均显著高于全国中学生常模(P〈0.01),胆汁质和抑郁质与心理健康显著负相关(P〈0.01)。积极应对方式和心理健康显著正相关(P〈0.01),消极应对方式和心理健康显著负相关(P〈0.01)。特质应对方式在气质类型和心理健康之间起到了中介作用。结论不同的气质类型、特质应对方式和心理健康显著相关,应针对不同的气质类型引导护生采用积极的应对方式,避免使用消极的应对方式,以提高心理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19.
赵凤 《中国健康教育》2006,22(11):853-855
目的研究分析青海高职护生心理健康状况与社会支持的相关性。方法采用精神症状自评量表(SCL-90)、社会支持量表(SSRS)对427名高职护生进行测试,并分别与常模组进行比较。结果被试中至少有一个SCL-90因子的得分大于或等于3分的学生占4.45%。SCL-90中9个因子的得分均低于女性常模组(P<0.001);一年级学生、少数民族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相对较为突出。心理健康与社会支持有相关性。结论应加强高职护生心理健康教育及完善社会支持系统,尤其是加强新生、少数民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20.
大学生心理健康与应对方式及社会支持的相关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探讨大学生应对方式及社会支持与心理健康的关系,以便更好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方法对临沂师范学院的216名大学生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应对方式问卷和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进行调查。结果主观支持与抑郁、焦虑、恐怖及精神病性呈显著负相关(P<0.05),自责与焦虑、抑郁,幻想与强迫、人际关系敏感,合理化与躯体化、人际关系敏感呈显著相关(P值均<0.05),幻想与焦虑、抑郁、敌对及精神病性,合理化与敌对、焦虑、精神病性呈非常显著正相关(P值均<0.01)。结论大学生存有较多的心理问题,更多使用不成熟或混合型应对方式,其心理健康状况与社会支持及应对方式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