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探讨肩胛骨骨折的损伤特点与治疗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07—09--2012-09收治的138例肩胛骨骨折,包括24例采用非手术治疗,114例采用手术治疗。结果138例获平均16.2个月(12—24个月)的随访。术后X线片显示骨折全部愈合,愈合时间平均11.8周(10-14周)。末次随访时肩关节Constant-Mudey评分平均85.6分(54~100分);术后疗效按Hardegger疗效评价标准判定:优87例,良32例,可15例,差4例,优良率86.2%。结论肩胛骨骨折患者应全面评估损伤情况,完善影像学检查,明确骨折类型和手术指征,选择最佳的治疗方案,争取肩关节功能最大程度的恢复。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多发伤合并不稳定肩胛骨骨折的外科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至2012年12月福建医科大学省立临床学院收治的21例行手术治疗的多发伤合并不稳定肩胛骨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后观察骨折愈合及并发症发生情况;根据Hardegger肩关节功能评定标准进行疗效评价。结果21例患者均获得有效随访,随访时间4~24个月,平均随访时间(14±3)个月。骨折愈合良好,未见骨折再移位、骨折不愈合及内固定失效等。Hardegger肩关节功能评定:优12例、良7例、可2例,优良率90%(19/21)。2例患者术后关节疼痛,活动略受限,主动肩关节功能锻炼4个月恢复;另1例患者肩关节不稳定,外展架保护及理疗配合下康复锻炼3个月后恢复。结论手术治疗多发伤合并不稳定肩胛骨骨折具有骨折愈合好、并发症少、肩关节优良率高等优点,但要结合患者个体情况,选择合适的内固定方式。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肩胛骨不稳定骨折手术治疗的指证、手术入路及功能疗效。方法对21例肩胛骨骨折患者采用肩胛骨后方手术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结果所有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4个月~3年8个月,平均13.2个月,骨折愈合时间8~12周,根据Hardegger功能评分,优12例,良6例,可2例,差1例,优良率85.7%。结论肩胛骨不稳定骨折经肩胛骨后方入路治疗疗效肯定,最大限度保留了肩袖的完整性,肩关节功能满意。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不稳定性肩胛骨骨折经改良Judet入路的手术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01—2014-05经改良Judet入路治疗21例不稳定性肩胛骨骨折。结果 21例患者均得到随访,随访时间3~43个月,平均15个月,采用Hardegger肩关节功能评定标准:优7例,良11例,可3例。平均骨折愈合时间8.7周。结论不稳定性肩胛骨骨折,如果治疗不当,很容易发生畸形愈合,严重影响患肩功能;术前全面的X线检查及CT三维重建,对判断骨折的稳定性、手术指征、选择手术入路和内固定物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而对有手术指征的不稳定性肩胛骨骨折根据骨折的部位和形态,选择经改良Judet入路应用桡骨远端斜T形钛钢板+重建钛钢板内固定,治疗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5.
不稳定性肩胛骨骨折的内固定治疗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汪卫忠  张海明  韩雷 《中国骨伤》2012,25(8):687-689
目的:探讨不稳定性肩胛骨骨折的手术治疗方法及疗效。方法:自2008年10月至2011年8月收治不稳定性肩胛骨骨折14例,其中男12例,女2例;年龄21~55岁,平均38.7岁;伤后至就诊时间1h~10d,平均3d。肩胛体骨折3例,肩胛颈及肩胛体骨折4例,肩胛颈及肩峰端骨折4例,关节盂及喙突部骨折2例,肩胛冈及喙突部骨折1例。14例均采用手术治疗,术后采用Hardegger标准进行功能评定。结果:14例均获得随访,时间2~36个月,平均12.4个月。骨折临床愈合时间6~8周,无切口感染、内固定失败。根据Hardegger标准进行功能评定,优9例,良3例,可2例。结论:手术治疗不稳定性肩胛骨骨折可重建肩关节稳定,促进关节功能早期康复,最大限度地恢复肩关节功能。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肩胛骨骨折的手术适应证与手术复位内固定的临床效果。方法自1998年2月至2003年6月,对一组26例经手术复位内固定治疗的肩胛骨骨折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骨折按Hardegger分型,肩胛体部骨折14处,肩胛颈部骨折12处,其中解剖颈骨折1处,外科颈骨折11处,肩胛冈骨折5处,肩峰骨折4处,肩胛盂窝骨折5处。手术入路采用肩胛骨外侧缘入路17例,肩关节后方入路9例。术后早期行功能锻炼。结果本组26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为12~56个月,平均30.5个月。X线片显示,所有患者均在8~12周达到骨性愈合,平均9周。根据Hardeg—ger功能评定标准评定,优16例,良7例,可2例,差1例,优良率为88.5%。术后创伤性关节炎2例,异位骨化1例,无伤口感染和骨不连。结论手术治疗肩胛骨骨折恢复了肩关节的动力平衡和稳定性,是一种安全可靠的治疗方法.合理的运用手术入路和内固定方式,早期行功能锻炼,可取得满意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7.
肩胛颈及体部骨折的不同手术显露方法及疗效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肩胛颈及体部骨折的不同手术显露方法并分析其疗效。[方法]回顾分析自1996年1月-2006年12月收治的32例肩胛颈及体部骨折病例,男21例,女11例。年龄18—56岁,平均29岁。针对不同骨折类型,分别采用肩胛骨外缘直切口、肩关节后侧入路、Judet入路进行切开复位钢板或拉力螺钉内固定。[结果]所有病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8—22个月,平均12.6个月。骨折平均愈合时间在6—8周。功能预后按Hardegger等疗效评价标准:优22例,良7例,可2例,差1例,优良率为90%。[结论]移位严重的肩胛颈骨折、肩胛骨体部骨折应强调手术复位及内固定,肩关节才能获得良好的功能恢复。视骨折类型不同可分别采用肩胛骨外缘直切口、肩关节后侧入路、Judet入路。肩胛骨外缘的直切口可解决绝大多数肩胛颈及体部骨折,切口短、创伤小,软组织剥离范围小,暴露直接,节约手术时间,可以使骨折获得满意的复位以及牢靠的固定。  相似文献   

8.
肩后入路内固定治疗不稳定性肩胛骨骨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不稳定性肩胛骨系列骨折的手术适应证与开放复位内固定的治疗效果。方法:22例肩胛骨骨折,男18例,女4例,年龄25~65岁,平均35.5岁。根据术前X线片与CT扫描对骨折进行分型,确定手术指征,经肩后入路行切开复位,采用重建钢板、微型钢板、拉力螺钉内固定,术后早期功能锻炼。结果:22例均获9~28个月随访,平均17.5个月,疗效优14例,良5例,可2例,差1例,优良率86.4%。所有骨折平均在术后8.5周骨性愈合。结论:对不稳定性肩胛骨骨折行开放复位内固定、早期功能锻炼可恢复较好的肩关节功能。  相似文献   

9.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5,(24):2300-2302
[目的]探讨手术治疗多发伤中肩胛骨骨折的内固定方式及其疗效。[方法]14例患者肩胛骨骨折行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其中合并胸部外伤9例,肱骨外科颈骨折2例,锁骨骨折或肩锁关节脱位6例,脑外伤2例,胫腓骨骨折1例,股骨颈骨折1例,臂丛神经损伤1例。单纯肩胛岗骨折2例,肩胛盂骨折1例,肩胛骨体部骨折11例。[结果]14例获得随访,门诊随访6~48个月,平均愈合时间10.3周(8~14周)。无内固定松动或感染病例。均达到骨性愈合。根据Hardegger功能评定标准评定疗效:优9例,良4例,可1例。[结论]对于达到手术指征的多发伤中的肩胛骨骨折,恰当的术前诊断及评估,适合的手术入路及内固定可以达到满意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0.
目的总结旋前-外展、外旋型踝关节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的手术指征、手术方法和疗效。方法回顾自1998年1月-2003年12月获得随访的踝关节骨折中,根据Lauge-Hansen分类,旋前-外展、外旋型骨折共26例获手术治疗,21例于伤后8h内手术,5例因皮肤条件差延迟手术。标准内踝切口处理内踝骨折,外前或外后切口处理后踝和外踝,均做相应内固定。结果随访时间6—32个月。骨折愈合时间12—18周,疗效评定依据Baild—Jackson评分系统评定:优18例,良5例,可2例,差1例,优良率90%。术后除1例因过早负重行走致外踝骨不连外,无畸形愈合、感染和创伤性关节炎发生。结论大多数旋前-外展、外旋型踝关节骨折属不稳定骨折,具有手术指征。切开复位内固定可使骨折解剖复位,最大可能地恢复踝穴的解剖关系,术后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1.
浮肩损伤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手术治疗浮肩损伤的方法和疗效.方法 2001年1月-2007年12月收治24例浮肩损伤患者.按黄长明等的分类:A型(同侧肩胛颈骨折+锁骨干骨折)14例;B型(同侧肩胛颈骨折+锁骨外侧端骨折)6例;C型(同侧肩胛颈骨折+肩锁关节脱位)4例.均行手术治疗,其中锁骨或肩锁关节固定7例,锁骨或肩锁关节和肩胛颈部固定17例.并对手术前后孟极角(GPA)进行测量.结果 术前GPA≥30°5例,GPA 20°~29°8例,GPA<20°11例.术后GPA≥30°19例;GPA20°~29°5例,均为单纯固定锁骨者;术后GPA较术前有明显改善.随访时间为3个月至4年,平均16个月;骨折愈合时间为11~27周,平均15周.肩关节功能采用Hardegger功能评定标准评定:优13例,良9例,可2例.结论 浮肩损伤为肩关节悬吊复合体结构的严重损伤,积极切开复位内固定为早期功能锻炼提供基础,有利于肩关节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2.
浮肩损伤手术治疗的内固定策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手术治疗浮肩损伤的适应证、复位顺序、内固定方法及其疗效.方法 2000年1月至2008年1月.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浮肩损伤患者19例,男13例,女6例,平均年龄31.6(18~62)岁;肩胛颈骨折合并锁骨骨折18例,肩胛颈骨折合并肩锁关节脱位1例.全部采用内固定治疗.取浮动侧卧位,先将患者体位向后浮动,变为侧仰卧位,复位固定锁骨后,X线透视检查锁骨及肩胛骨,如果此时肩胛骨也已复位,可以考虑仅固定锁骨即可而不必再内固定肩胛骨.如果肩胛骨未复位,或复位后不稳定,则将体位向前旋转变为侧俯卧位,取后路复位并固定肩胛颁,若存在肩胛骨等其他部位的肩胛骨骨折,应考虑同时复位固定.如果锁骨骨折无明显移位,则仅采用后入路复位固定肩胛骨.本组中肩胛骨与锁骨同时固定13例,单纯肩胛骨同定2例,单纯锁骨固定3例,1例合并肩锁关节脱位者采用张力带固定并行韧带修复.结果 17例患者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0个月~4年,平均26个月.骨折均获得临床愈合,平均愈合时间11.8(8~16)周.肩关节功能根据Rowe疗效评价标准,优11例,良4例,可2例,优良牢为88.2%.结论 切开复位内固定是治疗浮肩损伤的有效方法,但应根据骨折类型及移位程度选择复位顺序与固定方法.浮肩损伤大多须将两处骨折同时固定,以便于早期进行功能锻炼.手术时先复位固定锁骨后复位固定肩胛骨有利于手术完成,减小手术创伤.  相似文献   

13.
肩胛骨颈部骨折合并肱骨头脱位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肩胛骨颈部骨折合并肱骨头脱位或半脱位的解剖学基础及外科治疗方法。方法  1 992年 7月~ 2 0 0 1年 1 1月收治肩胛骨颈部骨折合并肱骨头脱位或半脱位 7例。骨折部位 :解剖颈骨折 2例 ,其中 1例合并喙突骨折 ;外科颈骨折 5例 ,合并肩胛冈骨折 2例 ,合并体部骨折 1例。 7例中合并肱骨头脱位 1例 ,合并肱骨头半脱位 6例 ,7例均行切开复位 ,钢板螺丝钉内固定术。结果 本组随访时间为 1个月~ 8年 ,7例肩胛骨颈部骨折愈合时间在 6~ 9周。 6例术后功能恢复优良。结论肩胛骨颈部构造特殊 ,手术切开复位内固定适用于不稳定性骨折 ,钢板螺丝钉可有效地对骨折进行固定  相似文献   

14.
异形钢板的研制及其在肩胛骨骨折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陈敏  白龙  马灿泽  陈秀文 《中国骨伤》2005,18(11):658-660
目的:设计一种用于治疗不稳定肩胛骨骨折的新型内固定钢板,并评价其近期疗效。方法:根据肩胛骨解剖特点以及对18例不稳定肩胛骨骨折患者的X线片和CT扫描及其手术观察,设计出适用于肩胛骨骨折内固定治疗的异形钢板。所有患者按Hardegger的骨折分型:肩胛骨体部骨折9例,外科颈骨折3例,解剖颈骨折1例,盂缘骨折3例,肩胛岗骨折2例。均行新型内固定钢板内固定。结果:18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18个月,平均12个月。按Rowe评分系统评价术后功能:优14例,良3例,可1例。结论:本钢板设计合理,生物力学性能良好,适用于各型不稳定肩胛骨骨折。  相似文献   

15.
手术治疗肩胛骨骨折23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肩胛骨骨折的手术适应证与手术复位内固定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11月-2006年10月手术治疗23例肩胛骨骨折患者临床资料,骨折位于肩胛冈6处,肩峰3处,肩胛盂6处,体部12处,颈部11处。采用肩胛骨腋窝缘入路15例,后入路8例。术后早期功能锻炼。结果本组均获随访,平均29.6(12-48)个月,X线片显示所有患者均于11(10-12)周达到临床愈合。肩关节功能评定:优15例,良5例,可2例,差1例,优良率为86.96%。发生创伤性关节炎1例,无切口感染和骨不连。结论手术治疗肩胛骨骨折能及时恢复肩关节的动力平衡和稳定性,是一种安全可靠的治疗方法;合理的运用手术入路和内固定方式,早期行功能锻炼,可取得满意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6.

Purpose

Fractures of the scapular, or glenoid, neck are strongly debated in the relevant literature. Analysis of the respective studies, however, revealed a considerable confusion in terms of definition, terminology and diagnosis. In addition, there are few studies, primarily case reviews, dealing in detail with these fractures. The aim of this article is to present detailed information about fractures of the scapular neck,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our own experience and of the published literature.

Material and methods

Our group of 17 fractures of the scapular neck comprised 14 men and three women, with a mean age of 38 years (range, 24–55). The authors diagnosed four fractures of the anatomical neck, nine fractures of the surgical neck and five trans-spinous fractures of the neck. Of these 17 scapular neck fractures, six fractures were treated non-operatively, and 11 fractures were operated on via the posterior Judet approach. The mean follow-up was 4.9 years (range, 1–11).

Results

Fractures in all six non-operatively treated patients healed without complications in the anatomical position and with full function of the shoulder. In 11 operatively treated patients, all fractures of the scapula and clavicle healed within three months. In nine cases the function of the shoulder was subjectively and objectively assessed as normal, and in the remaining two cases as fair.

Conclusion

The term “scapular, or glenoid, neck” covers three different types of fractures, i.e., fracture of the anatomical neck, fracture of the surgical neck and trans-spinous neck fracture. Fractures of the surgical neck are divided into stable, fractures with rotational instability and fully unstable fractures, depending on the integrity of the coracocacromial and coracoclavicular ligaments. Accurate diagnosis of fractures of the scapular neck requires 3D CT reconstructions. Undisplaced or minimally displaced fractures may be treated non-operatively, markedly displaced fractures constitute an indication for osteosynthesis via the Judet approach.  相似文献   

17.
肩胛颈骨折手术与非手术治疗的临床对比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目的探讨肩胛颈骨折有效的治疗方法。方法对1994年5月~2003年5月收治的30例肩胛颈骨折进行回顾性对比分析。其中轻度移位(分离移位<10mm)9例,明显移位(分离移位>10mm)21例;解剖颈骨折6例,外科颈骨折24例;非手术治疗12例,手术治疗18例。随访时进行临床检查,采用Herscovici功能评估方法;影像学检查主要在肩胛骨正位X线片上测量盂极角(glenopolarangle,GPA)。结果28例获随访14d~9年。其中非手术治疗组:随访11例,Herscivici评估:优4例,良2例,可2例,差3例,6例GPA>20°,5例GPA<20°;手术治疗组:随访17例,Herscivici评估:优11例,良5例,可1例,16例GPA>20°,1例GPA<20°。结论轻度移位的外科颈骨折适合保守治疗;而移位明显或伴有同侧锁骨骨折的外科颈骨折,以及解剖颈骨折应采用手术治疗,重建肩关节稳定,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应用桡骨远端斜T形接骨板治疗肩胛骨颈部骨折的经验及临床疗效。方法 自2005-03-2013-05对15例肩胛骨颈部骨折采用后外侧入路切开复位桡骨远端斜T形接骨板内固定治疗,其中13例颈部骨折,2例颈部合并上体部骨折,15例中6例合并其他损伤。结果 15例获得随访6-36个月,平均18.2个月,术后8-12周15例均达到临床愈合。按Constant和Murley评分标准评价:优11例,良2例,可2例。结论 采用桡骨远端斜T形接骨板固定肩胛骨颈部骨折贴合紧密,能到达骨折线两端有效牢固固定,为早期活动提供稳定性,利于肩关节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9.
非手术与手术治疗肩胛骨骨折的临床对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非手术与手术治疗肩胛骨骨折的疗效并进行分析比较。方法:肩胛骨骨折患者52例,男37例,女15例;年龄20~48岁,平均31岁。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对比分析。根据Hardegger分型:肩胛骨体部骨折24例,外科颈骨折12例,解剖颈骨折3例,盂缘骨折6例,肩胛冈骨折7例。其中17例采用保守治疗;35例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随访时进行临床检查,摄肩胛骨正位X线片,测量盂极角(glenopolarangle,GPA)。并采用Hardegger功能评定标准对两种治疗方法的疗效进行统计学比较分析。结果:52例均经9~48周随访。Hardegger功能评定:非手术治疗组17例,优7例,良6例,可2例,差2例;GPA〉20°14例,〈20°3例。手术组35例,优20例,良12例,可3例;GPA〉20°33例,〈20°2例。非手术组与手术组的治疗结果预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7)。结论:处理肩胛骨骨折之前,首先行CT三维重建,全面了解骨折移位情况,正确掌握手术适应证,并进行早期功能锻炼,两种方法均可获得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