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报道一株抗淋巴母细胞白血病细胞系(CEM)刺激型单抗,称 C_(88),及其生物学特征的初步研究。C_(88)是用CEM细胞免疫BALB/c小鼠的脾细胞和P3×63骨髓瘤细胞(NS-  相似文献   

2.
本文采用体细胞杂交瘤技术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筛选技术,获得了6株持续分泌抗人甲状腺球蛋白 McAb 的杂交瘤细胞系。这6种 McAb 对人 T_3/T_4、及家兔、小牛、大鼠的甲状腺球蛋白均无交叉反应,但其中4种 McAb 对狗甲状腺球蛋白有不同程度的交叉反应,包括2种 McAb对人甲状腺微粒体也有交叉反应,余2种 McAb 均无交叉反应。将所得杂交瘤细胞接种 BALB/c鼠腹腔,获得高效价的腹水 McAb。本文还以这些 McAb 用免疫组化法,研究和检测病理甲状腺组织中甲状腺球蛋白的可能性进行了初步探索,并讨论了其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3.
应用针对人B淋巴母细胞的B159McAb和美洲商陆抗病毒蛋白(PAP)构建B159-PAP免疫毒素。所得免疫毒素在2.59×10-10M时,可使靶细胞(Raji)的蛋白质合成抑制率达50%;当其浓度为4.44×10-10M时,台盼蓝染料排斥法测得靶细胞产生50%的细胞毒作用;而对非靶细胞(K562、Sp2/0)产生上述效应所需的浓度均大于10-7M。同样,当B159-PAP的浓度为10-7M时,对Raji细胞的对数杀伤为3.78,而对K562和SP2/0的对数杀伤在0.7左右。说明新型B159-PAP免疫毒素对靶细胞有高效特异的杀伤作用,而对非靶细胞的杀伤作用很弱。  相似文献   

4.
5.
淋巴母细胞淋巴瘤及其分子遗传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Pan Y  Li GD  Liu WP 《中华病理学杂志》2005,34(4):236-239
淋巴母细胞淋巴瘤(lymphoblastic lymphoma,LBL)是一类少见的,来源于不成熟前体淋巴细胞的高侵袭性肿瘤,约占所有非霍奇金淋巴瘤(Non—Hodgkin Lymphomas,NHL)的2%~8.5%,被列入Rappaport分类的分化不良淋巴细胞淋巴瘤,Lukes和Collins分类的曲形核T细胞淋巴瘤,Steinberg肉瘤。随着对淋巴瘤以及急性白血病的进一步认识,发现LBL和急性淋巴母细胞白血病(acute lymphoblastic leukemia,ALL)是一组临床和实验室特征共同界定的同一肿瘤实体,  相似文献   

6.
本文采用的人B淋巴母细胞株(Ramos,6-TG~(?))由上海细胞生物研究所惠赠,其EB病毒核抗原(EBNA)阴性。我们将该株用N-基-N-硝基-亚硝基胍(MNNG)(2μg/ml)诱变,和6-硫代鸟嘌呤(6-TG)(20μg/ml)筛选,获得抗高浓度6  相似文献   

7.
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包括Graves病(甲亢)、桥本氏甲状腺炎(桥病)与特发性粘液水肿(甲低)。它们共同的特征是甲状腺内有大量淋巴细胞浸润,甲状腺细胞程度不等的变性和体内存在有针对甲状腺细胞或其成份的细胞免疫反应与自身抗体。对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的发病机制,近年来已进行了广泛的研究。1974年Galder报告桥病病人血中循环免疫复合物(CIC)的检出率较高,江藤澄哉(Eto,s)等有类似的发现,  相似文献   

8.
抗心肌球蛋白抗体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抗心肌球蛋白抗体 (ACMA)与许多疾病密切相关[1] 。近年来 ,国内外关于其产生、作用及影响因素等方面的研究较多。本文就其产生机制、致病性、分型、疾病特异性、遗传相关性及其对相关疾病的诊疗价值等方面的研究成果进行回顾和总结 ,以期为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Yu B  Du JR  Xie JL  Yu R  Zheng XD  Zhu H  Zhou XG 《中华病理学杂志》2010,39(7):452-457
目的 分析和总结T淋巴母细胞淋巴瘤/白血病(T-LBL/ALL)的临床、组织学、免疫表型特征,以提高对T-LBL/ALL的认识和诊断水平.方法 采用HE、免疫组织化学(EliVision法)、原位杂交及聚合酶链反应等方法结合临床资料对128例T-LBL/ALL进行了分析.结果 男94例,女34例.男女比2.8:1.年龄4-88岁,平均27岁,中位年龄22岁.58例病变累及淋巴结,27例累及淋巴结外,43例淋巴结内外均有累及.其中73.3%(74/101)累及颈部淋巴结,42.6%(43/101)累及纵隔.病变以弥漫为主,少数呈结节状.多数病例的瘤细胞为中小细胞,少数瘤细胞较大.瘤细胞表达末端脱氧核苷酸转移酶(TdT,94.5%,121/128)、CD34(49.0%,48/98)、CD3(72.2%,78/108)、CD7(96.3%,104/108)、CD43(88.9%,56/63)、CD79a(7.1%,5/70)、CD10(32.9%,25/76)、CD99(96.7%,58/60)、Pax-5(4.4%,4/91);128例髓过氧化物酶(MPO)均为阴性.共随访51例(39.8%),随访时间1~53个月.总体存活率68.6%;总体中位生存时间12个月.不同年龄组中CD3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0岁以上的病例CD3阳性率显著降低.CD10阳性患者的生存时间较阴性患者的生存时间短.5例T细胞受体(TCR)基因重排检测结果显示,4例有TCR基因克隆性重排.结论 T-LBL/ALL主要发生于青少年,以颈部淋巴结肿大和(或)纵隔肿物为主要临床表现.多数病例的肿瘤细胞以中小细胞为主,弥漫分布,但是也应注意到少数病例细胞较大,或结节状生长.免疫组织化学CD7、Pax-5、TdT、CD34、Ki-67五项抗体的联合应用有助于大多数病例确诊.对极少数病例可辅以TCR基因重排检测.  相似文献   

10.
抗心肌球蛋白抗体(ACMA)与许多疾病密切相关^[1]。近年来,国内外关于其产生、作用及影响因素等方面的研究较多。本文就其产生机制、致病性、分型、疾病特异性、遗传相关性及其对相关疾病的诊疗价值等方面的研究成果进行回顾和总结,以期为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联合应用乙肝疫苗和HBIG阻断母婴传播效果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母亲HBsAg和HBeAg均阳性者所生婴儿为观察对象。分10μg×3、20μg×3和30μg×3三组,每组又分联合组(乙肝疫苗加HBIG)和单苗组(单用乙肝疫苗),按0、1、6月程序肌内注射。20μg和30μg两组12月龄时联合组和单苗组HBsAg阳性率差别无显著性,但联合组抗-HBs阳性率和GMT均较单苗组为高。10μg×3联合组12月龄时HBsAs感染率和30μg×3单苗组相仿,用此法免疫,价格低廉,建议采用。  相似文献   

12.
13.
14.
During metamorphosis, the collagen layer (basement lamella) of the resorbing tail fin of bullfrog tadpole was markedly disintegrated, and was invaded by mesenchymal cells from below, which contained cytoplasmic vacuoles enclosing collagen fibrils. Participation of the locally produced collagenase in the process was discussed.
By use of the tissue incubation method, collagenolytlc activity was found In the wound tissues of the rabbit dorsal skin, and its significance In the wound healing process was discussed. Some of the repairing tissues after incubation were histologically examined.
In the human stomach, high degree of collagenolytlc activity was observed in the mucosa affected by gastritis after Incubation, and there were several evidences that some kinds of cancerous tissues possessed a certain degree of the activity. The collagenolytlc enzyme from the mucosa of gastritis was proved to have the characteristics of animal collagenase, previously obtained from tadpoles or other mammalian tissues.  相似文献   

15.
16.
17.
18.
微循环灌流状态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确切地认识血液微循环灌注方式和影响灌流状态的主要因素,对于阐明微循环调控机理及临床应用是很有意义的。本文介绍采用国内外先进的显微高速动态分析技术研究毛细血管前括约肌的舒缩运动;细胞流变性征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动态耦合关系。测定了毛细血管管径的变化和血细胞流速,分析了毛细血流状态。从而对血液微循环灌注方式和特征提出了新观点,并认为“海涛式灌注”理论是不确切的。  相似文献   

19.
作者采用解剖标本的方法对我国大锥蚤属 (Macrostylophora) 4种雄性第Ⅷ腹板腹面标本的结构和形态进行了比较和研究 ,结果发现各蚤种的特征颇为特异和种间差异较为显著 ,因此认为大锥蚤属雄性第Ⅷ腹板形态在分类学上作为种的鉴别特征具有重要价值。此外 ,从二刺形大锥蚤 (M .bispiniforma) ,茅形大锥蚤勐海亚种 (M .hastatusmenghaiensis) ,无值大锥蚤 (M .euteles)到保山大锥蚤 (M .paoshanensis)的该腹板发育情况看出 ,它呈发展渐变的过程 ,反应了一定的进化趋势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