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探讨O型血孕妇IgG血型抗体效价与新生儿溶血病(HDN)发生率的关系及药物干预作用。方法:200例O型血RhD阳性孕妇从妊娠16周开始检测其血清中IgG抗A(B)效价,≥1∶64者给予茵栀黄口服液治疗,≥1∶256者加用静脉推注高渗糖和复合维生素,4周后复查抗体效价,观察孕妇效价变化及足月顺产儿HDN的发生情况,分析孕期IgG抗A(B)效价与HDN发生率的相关性及药物干预效果。结果:200例孕妇末次IgG抗A(B)效价1∶64、1∶64、1∶128、1∶256、≥1∶512占比分别为46.00%(92例)、20.50%(41例)、18.50%(37例)、9.50%(19例)、5.50%(11例)。效价≥1∶64的108例孕妇分娩的新生儿中,有24例发生HDN,发生率为22.2%,抗体效价升高与HDN发生率明显正相关(r=0.577,P0.01),药物干预可使IgG抗A(B)效价明显降低。结论:O型血孕妇血清IgG抗A(B)抗体效价越高,HDN的发生率也越高;药物干预能显著降低IgG抗A(B)效价。  相似文献   

2.
新生儿溶血病是一种血型抗原免疫后产生的溶血性贫血,在胎儿、新生儿都可以发病。目前在每个人体内已发现的14个血型系统79个血型抗原中发生新生儿溶血病的,以ABO系统为最多,其次为Rh系统,其他如MN系统等少见的血型不合也可以引起本病。产前夫妇血型不合的抗体检查是及早发现和  相似文献   

3.
新生儿溶血病(HDN)是指胎母血型不合引起的胎儿或新生儿免疫性溶血性疾病。临床上以ABO系统引起的溶血病最常见,ABO HDN症状一般较轻,但其发病率却高达11.9%。在我国Rh系统引起的HDN较ABO HDN要少得多,但其症状较ABO HDN重的多,严重者可导致胎儿和新生儿死亡。我们对2654例孕产妇及部分患儿进行了血型免疫性抗体检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夫妇血型不合的孕妇产前免疫性抗体检测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夫妇血型不合的孕妇免疫性IgG抗体效价异常率及临床意义, 观察凝聚胺法(MPT)检测孕妇血清中IgG抗A(B)及Rh血型抗D抗体的灵敏度和特异性.方法:常规检测夫妇ABO及RhD血型, 对夫妇ABO及Rh血型不合的孕妇血清进行不规则抗体筛选及特异性鉴定;用MPT法检测孕妇血清中IgG抗A(B)及Rh抗D抗体效价.结果:在986例夫妇ABO血型不合的孕妇血清中, MPT法检出IgG抗A(B)效价≥1∶ 64者528例(53.5%), 传统试管法检出512例(51.9%), 两者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15例RhD阴性孕妇中检出抗D抗体11例(73%).结论:产前对夫妇进行ABO、 RhD血型及IgG抗A(B)和抗D效价检测, 发现异常及时进行治疗, 可减少母婴血型不合新生儿溶血病的发生率;MPT法检测IgG抗A(B)及抗D抗体效价, 操作简便, 结果准确.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母亲孕期血型血清学的IgG抗体效价与新生儿ABO溶血病(HDN)的关系。方法选取2005年1月~2009年12月在我院分娩的2168例ABO血型不合孕妇及其新生儿为研究对象。以分娩前孕妇最后一次IgG抗A(B)效价值为标准,效价≥1∶64者列为研究范围。新生儿HDN则观察溶血3项筛查指标及其红细胞、血红蛋白、网织红细胞等。结果 2168例ABO血型不合孕妇中血清IgG抗体效价1∶64有710例,1∶128有800例,1∶256有519例,效价≥1∶512有171例。HDN发病患儿共529例。2次及以上妊娠孕妇的抗A、抗B抗体效价值大于1次妊娠者,差异有显著性,P<0.05;年龄30-40岁组孕妇的抗A和抗B抗体效价高于21-29岁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母亲IgG抗A或抗B抗体效价与新生儿ABO溶血的发生率相关,r=0.8119,P<0.05。结论孕妇血清中血型免疫性抗体IgG是引起HDN的主要原因,且随着IgG抗体效价的增高,HDN的发病率也增高,但不是HDN发病的唯一因素,妊娠次数的增多、年龄增大、不良生育史等因素可加重IgG抗体效价对HDN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新生儿溶血病ABO血型免疫性抗体检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血型免疫性IgG抗体对母婴ABO血型不合新生儿溶血病的影响.方法:采用抗人球蛋白法、微柱凝胶法对临床有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患儿进行血型血清学检测,对母婴ABO血型不合的患儿血标本进行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抗体游离试验和抗体放散试验,检测免疫性IgG抗体的特异性.结果:在476例临床有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患儿中,由母婴ABO血型不合引起的新生儿溶血病为59.5%(283/476).其中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阳性率为31.4%(89/283),抗体游离试验阳性率为79.5%(225/283),抗体放散试验阳性率为100%(283/283);在283例ABO新生儿溶血病中,由IgG抗A引起者占48.1%(136/283),由IgG抗B引起者占51.9%(147/283).结论:ABO血型为A型或B型的分布与新生儿溶血病的发病率无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7.
目的 检测O型孕妇ABO血型IgG抗体效价方法 用微柱凝胶法抗人球蛋白试验测定O型孕妇IgG抗体效价结果 266例O型孕妇总阳性率80.5%(214∕266).在O-A组中,其中IgG抗A效价>64者占68.5%(63∕92).在O-B组中,IgG抗B效价>64者占65.9%(58∕88),在O-AB组中,IgG抗A、抗B效价>64者均占74.4%(32∕43),各组均有发生新生儿溶血病的可能讨论通过微柱凝胶免疫检测法孕妇血清血型抗体IgG效价有助于诊断新生儿溶血病,指导临床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新生儿溶血病与孕妇血型抗体的相关性,为今后临床诊治提供参考和借鉴。方法本研究选取我院2012年1月~2013年6月174对夫妻血型不合的"O"型孕妇以及新生儿作为研究对象,对新生儿溶血病溶血3项指标及孕妇IgG效价行微柱凝胶反应卡检测。结果174例孕妇接受检查,103例IgG抗体效价位于1:128~1:256,新生儿溶血病发病率为10%;54例IgG抗体效价位于1:256~1:1024,新生儿溶血病发病率为24%;17例IgG抗体效价大于1:1024,新生儿溶血病发病率为63%;孕妇不同的IgG抗体效价和新生儿溶血病的发病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生儿溶血病主要是由孕妇IgG抗体所引发,孕妇IgG抗体增高,新生儿溶血病的发病率也会随之增高。  相似文献   

9.
新生儿溶血病患儿母亲血清中IgG亚类水平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目的:探讨IgG抗体亚类与新生儿溶血病发病的关系。方法:用ELISA法对89例有无新生儿溶血病新生儿母亲的血清及22例献血员的血清中IgG亚类进行定量分析。结果:发病患儿与不发病新生儿的血型及其母亲血清IgG抗体的效价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IgG各亚类的水平在发病组、未发病组的母体及正常对照组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ABO血型系统中,母体血清中IgG1和IgG3的水平与新生儿溶血病的发病有关。  相似文献   

10.
回顾性分析行产检的214例孕妇(均为单胎)临床资料,将104例不接受血型不规则抗体检测孕妇设为对照组,110例接受血型不规则抗体检测孕妇设为研究组。结果发现研究组围生儿黄疸出现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总胆红素指标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且溶血病发生率5.45%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2.12%,均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孕妇产前行血型不规则抗体检测具有重要临床应用价值,可有效防控围生儿发生溶血病,并降低其发病率,提高围生儿生命质量。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母儿ABO血型不合的孕期治疗以及分娩前母体血清抗体效价与新生儿黄疸程度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62例母儿ABO血型不合患者的孕期治疗资料。62例患者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分为口服茵枝黄、静脉注射茵枝黄、静脉注射茵枝黄 免疫治疗组。测定治疗前后血清抗体效价下降以及新生儿血清胆红素值,采用SPSS10.0的Mann-Whitney检验。对3组治疗前后的抗体效价变化值进行两两比较的统计分析,采用SPSS10.0的直线回归(1inear regression)对分娩前母体血清抗体效价与新生儿血清胆红素值进行相关分析。结果 免疫治疗组分别与口服组(P值:抗A0.010,抗B0.024)、静脉组(P值:抗A0.027,抗B0.011)相比,治疗前后抗体效价下降具有显著性差异;分娩前母体血清抗体效价与新生儿血清胆红素值无显著相关关系,[TBILr=0.082,P=0.812;DBTLr=0.300,P=0.370]。结论 母儿ABO血型不合患者。一旦发生溶血,其严重程度并不像其发病率一般与分娩前母体血清抗体效价显著相关。为降低发病率,宜在孕期积极治疗,可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必要时加用免疫治疗。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O型血孕妇产前IgG抗-A(B)血型抗体的效价对新生儿红细胞致敏情况,以预防新生儿溶血病的发生。方法采用抗人球蛋白法检测723例丈夫为非O型的O型血孕妇IgG抗-A或抗-B的ABO血型抗体效价,分娩时取脐静脉血做红细胞四项试验:血型、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游离抗体检测、释放试验。结果 723份血清中IgG抗-A(B)效价≥1∶64者有168例,异常检出率为23.24%;丈夫为A型、B型、AB型者,IgG抗-A(B)异常检出率分别为26.01%、20.13%、23.53%。当孕妇IgG抗-A(B)效价≤32时,新生儿血清学检验结果均为阴性,而效价为64、128、256、≥512新生儿脐血血清学检验结果阳性率分别为7.69%、64.29%、94.12%、100.00%。结论孕妇IgG抗-A(B)效价与新生儿红细胞致敏呈正相关,是产前预报母子血型不合而引起HDN的有效方法。可及早发现,及时治疗,减少由于母婴血型不合引起的溶血病发生。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血型物质与载体固相化及其对人血浆中特异性IgG的吸收。为母婴血型不合的自然流产或死胎的早期治疗奠定实验基础。方法:用加热煮沸法分离人血型物质,用sephedex-200纯化后使其与载体固相化,用无水酒精固定、生理盐水洗涤后制成免疫吸附物。用卡斯法和免疫浊度法检测吸收前后IsG抗体效价及蛋白质分子各组分含量。结果:高效价孕妇血浆经免疫吸附物吸收5分钟后,IgG平均由627.2降至35(P〈0.05);10分钟降至19.4,IgM可完全吸收,12小时后降至11(P〈0.05),更换吸附物经5分钟再次吸收,IgG可完全吸收。而血浆白蛋白、球蛋白和补体成分经不同的时间吸收后,其含量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血型物质经固相化后对特异性IgG有很强的吸收作用,可为母婴血型不合的自然流产或死胎者开辟治疗新途径。  相似文献   

14.
抗人红细胞血型A抗原单链抗体原核表达及活性测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构建并表达抗人红细胞血型A抗原单链小分子抗体(single-chain Fv)蛋白。方法 设计合成抗重、轻链可变区引物,通过重叠延伸拼接PCR技术,在50A mAb VH和VL基因间引入连结短肽,体外构建50A ScFv基因并进行序列分析;将克隆入表达载体pET-28a中,在大肠杆菌中诱导表达;并以免疫印迹测定重组蛋白的生物学活性。结果 序列分析表明,50A ScFv基因全长747bp,编码249个氨基酸;重组体表达产物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显示,融合蛋白的相对分子质量(Mr)为29000左右,与预期的结果一致,表达产物主要以不溶性包涵体形式存在;光密度扫描结果表明,重组蛋白占菌体总蛋白的16.2%,免疫印迹试验显示,重组小分子抗体保留了亲本mAb的特异性亲和力。结论 成功地构建50A ScFv基因,并在原核细胞中获得较高水平的表达,为进一步研制基因工程血型检定抗体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AB0血型抗体效价异常与不良孕产史的关系及治疗效果。方法采用盐水试管凝集法,进行IgG抗A或抗B的ABO血型抗体效价检测;对抗体效价异常者进行中西医结合治疗。结果 228例孕妇中,血清效价≥1:128者有183例,异常检出率为80.26%;通过治疗三个疗程治愈175例,治愈率95.63%;三个疗程显效5例,占2.73%;总有效率为98.36%,效果满意。结论对有自然流产、死胎、早产、死产及新生儿溶血等不良孕产史的、女方为O型血的夫妇,开展ABO血型抗体效价检测对预防和治疗母婴血型不合溶血病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从含抗-D抗体的IgG中纯化抗D抗体的方法。方法:抗D含量为0.814μg/ml的健康人血浆,经柱层析法分离获得含抗D的IgG后,用遗传表现型CCDee的RhD阳性"O"型红细胞经亲和层析法从IgG中纯化抗-D抗体。检测相关指标。结果:经过亲和层析法纯化后去除了近90%的非目的IgG,使产物可以进一步浓缩以提高单位体积制剂中抗-D抗体浓度。所得制剂经检测各项指标均符合中国生物制品规程的要求。结论:本方法可从含抗D的IgG制剂中进一步纯化抗D抗体,为血浆综合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甲亢与ABO血型的关系。方法①用玻片法随机检测初诊组1 900例,治疗后复诊组(以下间称复诊组)904例甲亢病人的ABO血型。②用YZ9眼球突出计检测两组甲亢病人的突眼度。③用放射免疫法检测两组病人的TT3、TT4、TSH、TGA、TMA并且按血型分组计算出它们的平均值,再列表比较。结果初诊组浸润性突眼的发病率为A血型8.8%、B血型3.4%、O血型4.8%、AB血型1.3%;复诊组浸润性突眼的发病率是A血型15.9%、B血型2.2%、O血型3.1%;AB血型0.9%。结论A型血甲亢病人的发生率最高,停药后复发率亦居首位。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对1个Bw亚型血型家系的分子机制进行研究,并探讨该亚型的临床输血情况.方法 对1名ABO血型正反定型不符的无偿献血者及其家人的血型进行血清学鉴定,并应用聚合酶链反应-序列特异性引物法、ABO基因直接测序、TA克隆单倍型分析及相关软件对该突变引起的酶结构及功能变化进行分析等方法,同时对该献血者以往3次所献的血样的临床输血情况进行回顾.结果 在该家系中发现了3例较为罕见的Bw亚型.该亚型是由于ABO基因第7外显子存在721C/T杂合,导致R241W氨基酸改变所致.临床回顾提示3次输血均未发现明显异常.结论 ABO基因721C>T突变是导致Bw亚型的分子遗传基础之一,该亚型在临床输血中的意义尚需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19.
以果蝇唾腺作为基质,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血清抗果蝇唾腺染色体抗体[简称抗染色体抗体(Anti—chromosome antibody AchrA)]。正常人及其它风湿性疾病患者共151例,均为阴性,而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44例,AchrA阳性者占16例(36.4%)。揭示AchrA对SLE有高度特异性及一定的敏感性。对比SLE患者的AchrA及抗核抗体(ANA),双阳性占15例(34.1%),提示与两种抗体起反应的核成分不尽相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