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手背静脉穿刺输液后两种拔针及按压方法对减轻患者疼痛、减少回血出血及皮下淤血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0例手背静脉穿刺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0例.在输液结束后拔针和按压时,对照组采取手持针柄拔针及按压棉签杆法,观察组采取反折头皮针软管拔针及指压棉签头法.比较两组患者拔针时疼痛、静脉回血及拔针后出血、皮下淤血情况.结果对照组患者输液结束后拔针时疼痛、静脉回血及拔针后出血、皮下淤血发生例数均多于观察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反折头皮针软管拔针法及指压棉签头按压法是静脉输液后理想的拔针及按压方法,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外周浅静脉输液后拔针及按压方法的改进对患者疼痛反应的影响以及拔针后对皮下出血、淤血发生率的影响.方法 选择内科首次住院静脉输液的患者20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常规组各100例,实验组采用顺进针角度中速拔针后再纵向大面积按压(大拇指按压法),按压力度中等,按压时间在5-10min;常规组采用在横向小面积按压的同时用传统的快速拔针后再按压,时间﹤5min.结果 两种拔针方法及按压方法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 通过改进静脉输液后拔针及按压方法,实验组明显减轻了患者拔针时的疼痛,减少了皮肤出血及皮下淤血,保护了静脉血管.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关注输液过程中细节管理,提高老年输液病人的穿刺成功率、输液安全性,减少拔针出血淤血率,改善护患关系,从而提高病人满意度。方法选择2014年10月至12月在我科住院输液病人500例,随机分250例作为一般护理组,250例作为细节护理组,一般护理组采取常规护理,细节护理组实施安全管理措施,比较两组病人的穿刺成功率、输液过程中出现的不良情况、病人对护士工作的满意度等。结果两组病人的的穿刺成功率、输液过程中出现的不良情况、病人对护士工作的满意度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细节护理提高了穿刺成功率;减少了拔针出血淤血率,提高了病人满意度,改善了护患关系,神经内科输液病人进行细节护理很重要。  相似文献   

4.
周华 《黑龙江医学》2013,37(1):48-49
目的探究一种新的静脉输液拔针按压法。方法将300例需要进行静脉输液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150例),采用改良式拔针按压法:先拔针,后以食指、中指、无名指三指并排横向将针眼前后1~2 cm全部按压,按压时间3~5 min。对照组(150例),采用传统拔针按压法:先用棉签按压穿刺针眼,后拔针,按压时间同实验组。结果改良式拔针按压方法的疼痛、针眼出血及皮下淤血发生率显著低于传统拔针按压方法(P<0.05)。结论改良式拔针按压法效果确切,减轻了患者的痛苦,提高了患者的依从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静脉输液后最佳拔针方法。方法将200例外周静脉输液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实验组采取改良拔针法,对照组采取传统拔针法,对比两组方法所得结果及患者对改良方法的满意度。结果改良组穿刺部位出血、皮下淤血、针管回血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患者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改良后拔针方法可以有效地保护血管.提高病人满意度。  相似文献   

6.
目的:自制加压止血带应用于静脉输液拔针后按压,观察其止血效果。方法:将门诊输液患者612例随机分成实验组(318例)和对照组(294例)。实验组在输液拔针后采用加压止血带按压法,对照组采用传统手指按压法,观察两组拔针后按压止血效果。结果:两组患者发生出血、瘀血情况比较,差异有显著性(均P〈0.01)。结论:采用加压止血带按压法能有效降低拔针后出血、皮下瘀血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按压方法对静脉输液拔针后出血的影响。方法研究对象为2012年1月-2012年8月我院收治的98例静脉输液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每组49例,对照组(49例)采取先由护士按压后再由患者按压模式,观察组(49例)采取由患者自己按压模式,比较分析两组拔针后出血情况。结果观察组拔针后皮肤出血率及皮下出血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患者自己按压模式应用于静脉输液患者护理工作中,有助于减少出血,提高输液护理质量,值得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刘涛 《中外健康文摘》2012,(30):176-177
目的选择最优静脉输液后拔针方法,是为保护病人的每一根血管,以达到优质服务,避免医疗纠纷.方法随机将900例住院输液的病人分ABC三组,平均每组300人,护士采取ABC三种不同的静脉输液后拔针方法,对病人出现皮下淤血例数、病人满意度、护士所消耗时间进行比较.结果 A组拔针后皮下淤血0.67%,满意率99.3%,拔针总耗时26.3±2.9h.B组拔针后皮下淤血42%,满意率41.7%,拔针总耗时7.5±1.5h.C组拔针后皮下淤血0.67%,满意率99.3%,拔针总耗时5±0.5h.A组与B组比、C组与B组比拔针后皮下淤血、病人满意率差异极显著(p<0.01).拔针总耗时:A组>B组、A组>C组.结论 C组静脉输液后拔针方法,不仅拔针后皮下淤血发生率低,病人满意率高,而且护士耗时少,工作效率高,是最优静脉输液拔针方法.  相似文献   

9.
韦丽喜 《吉林医学》2014,(1):202-202
目的:观察门诊输液患者输液后的皮下淤血。方法:采取询问式方法对115例皮下淤血患者进行询问。结果:穿刺失败后,按压时间不足,急于穿刺32例,占27.8%;拔针后,按压部位、力度方法不对56例,占46.8%。结论:由于门诊输液患者过多,护理工作人员的忽略,不重视,而造成皮下淤血。建议在工作中加强易被忽略的拔针后按压问题,采取有效措施,保护好静脉,避免皮下淤血的发生,给患者增加痛苦,增加临床工作的穿刺难度,影响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10.
静脉输液患者拔针后出血原因的探讨及护理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杏芝 《卫生职业教育》2008,26(16):142-143
静脉输液拔针后由于按压不符合要求,常导致穿刺部位出血、皮下出血和皮下淤血的发生.根据奥瑞姆的自护理论,让患者实施自我护理,不仅可提高患者的自信心,还可减轻护士的工作量.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最佳的静脉输液拔针方法.方法:对258例病人1408次静脉输液分别采用传统按压拔针方法和不按压拔针方法.时间2分钟,观察皮下出血或皮下淤血的发生情况.结果:不按压法明显优干传统按压法,时间大于2分钟为宜.结论:静脉输液拨针采用不按压法能有效减少皮下出血或淤血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侯蓉 《吉林医学》2015,(5):1027
目的:对静脉输液拔针后的两种按压材料进行比较。方法:选择静脉输液患者106例,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每组53例。试验组采用明胶海绵加输液护贴制成的按压贴纵向按压,对照组采用输液护贴按压,比较两组患者的穿刺点出血及皮下淤血的发生率。结果:改良明胶海绵加输液护贴纵向按压与单纯输液护贴按压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建议在以后的临床护理工作中,可以选择此类材料,减少拔针后出血及皮下淤血的发生,以期减轻患者的痛苦。  相似文献   

13.
随着患者对护理要求的不断提高,不仅要求护士"一针见血",而且还要求达到无痛拔针及拔针后无针头滴血,皮下淤血的发生.我们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发现,静脉输液后拔针及按压方法不当,容易造成回血及皮肤针眼出血或皮下淤血,增加患者疼痛及不适,影响再次穿刺成功率.  相似文献   

14.
麦竹丹  任春菊 《吉林医学》2013,(35):7516-7517
目的:比较静脉输液拔针后不同按压方法的效果,以探求最佳的拔针方法。方法:将门诊静脉输液的57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设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85例,观察组采用小鱼际肌按压法,对照组采用拇指按压法。观察两组患者输液完毕拔针后局部发生疼痛、针眼出血和皮下淤血的情况。结果:观察组局部疼痛、针眼出血和皮下淤血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小鱼际肌按压法能减轻患者的痛苦,保护患者血管,提高再次静脉穿刺的成功率,和谐护患关系,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5.
郝晓东 《伤残医学杂志》2014,(2):274-274,285
目的:比较2种拔针方法在小儿静脉输液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将2012年1月~2013年1月在我院儿科进行住院治疗的118例静脉输液的患儿分成两组,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59例,观察组患者应用非按压抬高拔针法,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棉签按压拔针法,比较2组患者拔针后穿刺点止血的时间,出血率及皮下血肿形成率。结果:观察组患者穿刺点止血时间为56.4±1.3秒,对照组患者穿刺点止血时间为204.5±23.5秒,观察组明显少于对照组(P〈0.01),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拔针后有8例发生出血,出血率为8.99%,1例出现皮下出血,皮下出血率1.69%,对照组患者拔针后有22例发生出血,出血率为37.29%,7例发生皮下出血,皮下出血率为11.86%,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非按压抬高拔针法可明显缩短穿刺点出血时间,降低拔针后出血率及皮下血肿形成率,可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静脉穿刺是临床治疗的主要手段之一,也是护理操作的重要内容.正常人血小板凝集时间一般为2-5min[1],有学者认为拔针后4min左右较为合适.按压时间过短皮下淤血率高,至少应按3min.实际工作中不同科室的护理人员拔针后按压方法各不相同,如果按压方法不当,容易造成皮下淤血、穿刺点出血等并发症.现将几种常见的静脉穿刺拔针按压方法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7.
静脉输液拔针后两种按压方法止血效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丽荣  王红  张笑婷  肖玲  刘丽秀 《吉林医学》2010,31(29):5173-5173
目的:探讨静脉输液拔针后合适有效的按压方法。方法:采用自身对照的方法,对153例患者,486次静脉输液拔针后,同一患者分别采用拇指按压法和上举按压方法,按压力度中等,按压时间为4min,观察皮肤出血和皮下淤血的发生情况。结果:两种按压法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上举按压法优于拇指按压法,并能显著减少穿刺点的出血或皮下淤血。  相似文献   

18.
静脉输液拔针后按压时间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静脉输液拔针后需要按压的时间。方法:选择我科648例病人随机分为A、B、C三组,输液后分别按压3min、5min、10min,观察有无皮下淤血,用χ2检验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三组的淤血率有显著性差异(P<0.01),B组与A组差异有显著性,B组与C组差异无显著性。结论:静脉拔针后按压5min已能有效防止皮下淤血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健康教育对静脉输液拔针后按压的影响.方法 将2009年5月份入院病人按单、双日入院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取普通健康教育(一般常规宣教),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对患者静脉输液拔针后按压知识进行系统的教育.结果 观察组患者对静脉输液针后按压知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疼痛、淤血、出血)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 实施健康教育能提高患者静脉输液拔针后按压知识水平,减少静脉输液拔针后由于按压不当而产生的并发症,有利于保护病人血管,增加病人舒适度,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获得了良好的护理效果,促进了护患沟通.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病人对不同拔针方法的疼痛反应及针眼出血和皮下淤血情况。方法:对200例住院输液病人进行同体双侧手背部位静脉穿刺后拔针对比观察,专人操作。左侧采用旧拔针法(对照组,用无菌干棉签横向按压穿刺点皮肤针眼处,迅速拔出针头);右侧采用新拔针法(观察组,迅速拔出针头,用无菌干棉签按静脉血管方向同时按压静脉血管针眼和皮肤针眼两处)。结果:对照组疼痛反应及局部淤血发生率明显高于观察组P〈0.01。结论:新拔针法能显著减轻病人的疼痛,并能将静脉穿刺后局部淤血降低到最低限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