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了解成都市金牛区0~24个月龄婴幼儿的生长发育和营养状况。方法选择出生于2004~2009年,在成都大学附属医院建卡进行儿童保健的0~24个月龄866例的婴幼儿的体检报表数据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婴儿出生平均体质量3.3kg,身长45.55cm,低体质量婴儿占3.8%,不同月龄婴幼儿体格测量值与WHO均数接近,6~12个月龄婴幼儿中的超重、肥胖和营养不良患病率最高。结论成都市金牛区0~24月龄多数婴幼儿的生长发育及营养情况较好,但超重、肥胖与营养不良状况有待进一步改进。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析骨龄评价-环境干预促进儿童身高的临床价值。方法42例生长发育迟缓儿童,给予骨龄评价后采取对应的环境干预措施,比较干预前后3~6岁、6~9岁、9~12岁儿童的身高年增长量。结果干预后,3~6岁、6~9岁、9~2岁儿童的身高年增长量分别为(5.04±0.73)、(5.85±0.49)、(5.22±0.71)cm,均高于干预前的(3.42±0.58)、(3.61±0.74)、(2.91±0.68)cm,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骨龄评价-环境干预对生长发育迟缓儿童的身高增长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 了解早产和足月两种不同类型低出生体质量儿在0~24月龄间体格发育状况和营养状况,探讨不同类型新生儿低出生体质量对婴幼儿生长发育的影响.方法 采用出生队列方法,以上海市嘉定区2016年1月至12月建立的出生队列中126名低出生体质量儿(出生体质量≤2500 g)作为研究对象,选择同年龄、同社区,出生体质量在2500...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新冠肺炎)疫情居家健康监测期间滨州市0~3岁婴幼儿的发育情况。方法采用横截面研究方法, 收集新冠肺炎疫情前(2019年4月1日至5月31日)、疫情后(2020年4月1日至5月31日)各2个月, 在滨州医学院附属医院儿保科健康体检的婴幼儿, 共计2 282人。统计其《0~6岁儿童神经心理发育量表》发育商及各功能区得分。比较全年龄组发育商及各功能区得分;疫情前后分别按月龄不同分成5个小组, 分别为0~4月龄组(<5月龄)、5~8月龄组(≥5月龄且<9月龄)、9~12月龄组(≥9月龄且≤12月龄)、1~2岁组(>12月龄且≤24月龄)、2~3岁组(>24月龄且≤36月龄), 分别评估不同年龄阶段各功能区的受影响情况。两组比较进行χ2、t检验。结果疫情后, 0~3岁全年龄组婴幼儿在发育商、粗大运动、精细运动、适应能力、语言及社交行为方面的得分分别为(96.7±9.1)、(95.5±14.3)、(92.0±12.9)、(94.6±12.8)、(102.5±18.2)、(98.8±16.5)分, 均高于疫情前[(93.6±8.7)、(93.7±14...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恩施山区6~24月龄婴幼儿血红蛋白(Hb)水平,为婴幼儿贫血的控制提供基线资料和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氰化高铁血红蛋白(Hi CN)法,利用XF-1C血红蛋白仪测定该地区儿童血红蛋白水平,并采用SPSS统计软件进行分析。结果恩施山区6~24月龄婴幼儿血红蛋白水平为(113.43±16.00)g/L,男童为(113.48±16.41)g/L,女童为(113.38±15.58)g/L。血红蛋白水平随月龄变化明显,6~11月龄婴幼儿血红蛋白水平最低,随后逐渐升高。结论恩施山区婴幼儿血红蛋白水平较低,应开展健康教育和营养干预,降低当地贫血患病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索婴幼儿生长发育与家庭喂养行为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对所选的516例研究对象按一般人口统计学信息调查,并在18、24月龄进行身高、体质量、头围、胸围的测量和对喂养行为进行评价。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1)喂养行为得分与婴幼儿体格发育指标呈正相关,(2)婴幼儿18月龄时体质量、头围、24月龄时身长与喂养行为评分呈显著相关(P<0.05)。(3)食物的制备与婴幼儿18月龄时体质量具有显著相关性( P<0.05);婴幼儿行为在18月龄时与婴幼儿本身的身长、体质量、头围、胸围均显著相关;24月龄时与其胸围显著相关(P<0.05);婴幼儿的喂养环境在18月龄时与其身长、体质量、头围均具有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良好的家庭喂养行为对婴幼儿的体格发育具有一定程度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早期营养对婴幼儿生长发育的的影响。方法将出生体质量<2.5kg的56名婴儿设为Ⅰ组,出生体质量≥2.5kg的204名婴儿设为Ⅱ组,分别在1个月、6个月、12个月、24个月测定身高、体质量、CDCC智能分和动作分。结果两组婴儿身高、体质量、CDCC智能分和动作分在1个月、6个月、12个月、24个月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早期营养对婴幼儿的体格、智力发育有一定的影响。应加强早期营养以减少对婴幼儿发育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谢联花 《中国当代医药》2012,19(21):204-205
目的 了解0~36月龄婴幼儿超声骨密度的状况及影响婴幼儿骨密度的因素.方法 选取2010年1月~2012年1月,来本院儿科门诊进行体检的500名婴幼儿作为测定对象,采用TM7000超声骨密度仪对声波在受检婴幼儿左腿胫骨中段的传播速度(SOS值)进行测定,同时测量受检者的体重、身高情况,并作出发育情况评价.结果 (1)0~36月龄的男女童骨密度阳性率无明显差异;(2)0~24月龄婴幼儿随年龄的增长,骨密度阳性率明显下降;(3)婴幼儿的生长发育水平与骨密度阳性率密切相关.结论 0~36月龄的婴幼儿加强合理喂养、搭配膳食并适当进行户外活动,使儿童良好发育,能够降低骨密度阳性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随着人口的老龄化、饮食多样性选择,造成高血压的发病率逐年增肌,本文通过选择临床上常用的降压药物,试图探讨氨氯地平和贝那普利对老年高血压的治疗价值。方法收集我院高血压的老年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取氨氯地平降压,研究组加用贝那普利。对比两组治疗前后清晨、站位、立位血压水平;两组治疗前后体质量指数、左室射血分数;两组药物服用期间药物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治疗前清晨、站位、立位血压比较无差异(P>0.05);两组治疗后清晨、站位、立位血压比较有差异(P<0.05);研究组和对照组治疗前体质量指数、左室射血分数分别为[(26.3±2.4)kg/m2、(58.6±2.5)%]、[(26.2±2.7)kg/m2、(59.1±3.1)%]比较无差异(P>0.05);研究组和对照组治疗后体质量指数、左室射血分数分别为[(25.3±2.5)kg/m2、(62.2±2.7)%]、[(25.9±2.6)kg/m2、(60.2±3.2)%]比较有差异(P<0.05);研究组和对照组药物服用期间药物不良反应比较无差异(P>0.05)。结论氨氯地平联合贝那普利用于治疗高血压老年患者,降压效果肯定,安全性好,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患者体质量及左室射血分数。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和分析缺铁性贫血对儿童生长发育的影响。方法本次临床实践研究主要选取了2014年2月至2014年8月,在本院儿科、儿童保健科就诊确诊为的缺血性贫血儿童130例作为观察组,同时选取同一时期在儿童保健科健康体检正常的儿童130例作为对照组,对比两组儿童的身高、体质量情况以及感冒、腹泻等疾病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儿童身高(73.63±10.31)cm,体质量(12.33±2.35)kg,患病82例;对照组儿童身高(75.24±11.25)cm,体质量(13.27±3.01)kg,患病41例。观察组儿童和对照组儿童在身高、体质量方面均存在显著的差异,观察组儿童患病数量明显高于对照组的儿童,两组之间的差异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缺铁性贫血对儿童生长发育的会带来一定的消极影响,直接威胁儿童的正常生长和发育,需要积极做好缺铁性贫血的预防工作,加强对缺铁性贫血儿童的筛查力度,并为儿童进行及时的临床治疗,从而减少儿童疾病发生,保证儿童的正常成长和发展。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分析宫外生长迟缓早产儿出院后不同的强化营养强度及时间对其生后1~6月龄体质量、身长、头围等体格生长发育指标的影响,为进一步优化宫外生长迟缓早产儿出院后的营养方案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连云港市第一人民医院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期间住院好转出院的宫外生长迟缓早产儿共178例,随机分为A、B两组,A组给予足量强化营养至校正胎龄40周后改半量强化营养至校正月龄6月龄,B组给予足量强化营养至体质量达同校正胎龄平均体质量的第10百分位(P10)后改半量强化营养至体质量达同校正胎龄平均体质量的第25百分位(P25).分别在校正胎龄40周、校正月龄1~6月龄进行体格发育指标测定并比较两组的差异.结果 A、B两组早产儿在校正月龄6月龄体质量[(7643±359)g、(7452±305)g]、身长[(66.1±1.3)cm、(65.7±1.0)cm]、头围[(42.2±0.7)cm、(42.0±0.6)cm]均达同校正月龄平均体质量、身长、头围的第10百分位(P10)以上;A、B两组早产儿在校正胎龄40周、校正月龄1月的体格发育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早产儿在校正月龄2~6月龄体质量、身长、头围均超过B组早产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中严重宫外生长受限(出院时体质量小于同校正胎龄平均体质量的第3百分位)的早产儿,B组在校正胎龄40周、校正月龄1~6月龄体质量、身长、头围略大于A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足量强化营养至校正胎龄40周后改半量强化营养至校正月龄6月龄及足量强化营养至体重达同校正胎龄体重的P10后改半量强化营养至体重达同校正胎龄体重的P25这两种营养策略均能帮助宫外生长迟缓早产儿实现追赶生长,前者较后者总体有优势,但对于严重宫外生长受限的早产儿采用后者效果可能更好.  相似文献   

12.
我院引进安桃乐 (5 0 %氧化亚氮和 5 0 %氧气的混合气体 )用于分娩镇痛 ,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现将观察结果分析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 :2 0 0 2年 2月至 2 0 0 3年 4月妊娠足月头位初产妇 ,要求分娩镇痛且无产科合并症者 12 0例作为观察组 ,年龄 (2 7 8± 2 9)岁 ,体重 (6 9 9± 2 7)kg,身高 (15 9 3± 2 .7)cm ,孕周 (39.4± 1.8)周 ;另外同期同样条件的产妇 10 0例作为对照组 ,年龄 (2 7 9± 3 5 )岁 ,体重 (71 0± 3 2 )kg ,身高 (15 8 3± 2 0 )cm ,孕周 (39 5± 1 8)周。两组年龄、体重、身高、孕周等相关因素差异无…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究长期雾化吸入糖皮质激素治疗支气管哮喘对患儿生长发育的影响。方法选取行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雾化治疗的50例支气管哮喘患儿作为研究组,另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5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入组时和入组2年后的身高、体重以及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骨声波速度(SOS)水平。结果入组时,两组身高、体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入组2年后,研究组身高(104.34±2.67)cm、体重(17.85±1.24)kg均优于入组时的(97.83±2.15)cm、(15.64±1.34)kg,对照组身高(104.76±2.58)cm、体重(17.95±1.34)kg均优于入组时的(97.67±2.09)cm、(15.83±1.56)kg,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入组2年后身高、体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入组时和入组2年后IGF-1、SOS水平组间组内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支气管哮喘患儿使用糖皮质激素长期雾化吸入治疗,不会影响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小儿大叶性肺炎预后评估采用肺功能检查的临床效果。方法纳入本院2014年5月至2016年8月收治的146例大叶性肺炎患者作为观察组,并选取同期到本院体检的146例健康儿童或非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作为对照组。用头孢曲松联合氨溴索治疗,治疗1周;并用肺功能仪对肺功能指标予以检测。并和对照组肺功能指标予以比较,分析肺功能指标和临床预后相关性。结果对照组患者治疗前每千克体质量潮气量、达峰时间比、达峰容积比分别为(9.91±1.23)mL/kg、(49.01±7.24)%、(51.76±10.35)%,观察组患者治疗前每千克体质量潮气量、达峰时间比、达峰容积比分别为(5.92±1.12)mL/kg、(19.26±5.30)%、(21.21±7.37)%,观察组治疗前每千克体质量潮气量、达峰时间比、达峰容积比明显比对照组低(P<0.05);治疗7 d后,观察组患者痊愈39例,每千克体质量潮气量、达峰时间比、达峰容积比分别为(8.52±1.01)mL/kg、(39.54±6.11)%、(44.63±8.44)%,显效63例,每千克体质量潮气量、达峰时间比、达峰容积比分别为(7.70±0.99)mL/kg、(33.92±5.20)%、(35.41±8.27)%,进步33例,每千克体质量潮气量、达峰时间比、达峰容积比分别为(6.82±0.83)mL/kg、(25.51±3.73)%、(22.24±6.56)%,无效11例,每千克体质量潮气量、达峰时间比、达峰容积比分别为(5.30±0.75)mL/kg、(17.36±3.64)%、(13.92±6.25)%,总有效率92.47%。观察组患者治疗后每千克体质量潮气量、达峰时间比、达峰容积比分别为(8.94±1.32)mL/kg、(43.13±5.47)%、(48.59±7.44)%,和治疗前相比(P<0.05)。通过有关分析显示:每千克体质量潮气量、达峰时间比、达峰容积比和预后评分具有负相关性,(r1=-0.322,r2=-0.296,r3=-0.314)。结论肺功能检查对小儿大叶性肺炎的预后判定效果显著,每千克体质量潮气量、达峰时间比、达峰容积比越低,患儿预后效果越差。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家长参与式护理在早产儿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2017年1月~2018年4月收治的早产儿120例进行研究。经重症监护病房治疗病情稳定后,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均继续进行常规医学治疗,对照组于重症监护病房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于母婴同室病房接受家长参与式护理。记录患儿出生时、出生6个月时体质量、身长、头围变化,比较母乳喂养率、住院时间、再次入院率以及总满意率。结果出生6个月后,两组早产儿体质量、身长、头围等指标均明显增加,观察组[(6827.45±352.47)g、(58.12±5.17)cm、(43.78±3.98)cm]上述各指标均高于对照组[(5982.57±358.89)g、(53.28±4.87)cm、(40.18±3.87)c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母乳喂养率(91.67%)明显高于对照组(76.67%),住院天数(9.17±2.24)d短于对照组(11.70±2.31)d,再入院率(5.00%)低于对照组(18.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的总满意率(95.00%)明显高于对照组(78.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家长参与式护理对早产儿生长发育有积极促进作用,可提高母乳喂养率,缩短住院时间,降低再次入院率,提高家属对护理功能的满意率,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统计分析江门市0~6岁各年龄段患儿阴茎长度95%的正常值范围,作为衡量患儿生长发育正常与否的参考指标。方法分别选择0岁、1~2岁、3~6岁小儿各2000例作为研究对象,0岁小儿为无明显畸形的患儿,于出生后5 d内非勃起时测量阴茎长度,1~2岁为各岁段无明显畸形的患儿,在非勃起时测量阴茎长度,3~6岁20所幼儿园体检各岁段无明显畸形的患儿,在非勃起时测量阴茎长度,采用直尺测量阴茎上方的耻骨联合处到阴茎头顶部的长度,将数据录入SPSS17.0进行各年龄段阴茎长度的描述分析,确定各年龄段阴茎长度的均数。结果新生儿阴茎长度为1.43~2.35(1.88±0.23)cm,95%可信区间为(1.46,2.33)cm,1~2岁为1.50~3.22(2.26±0.45)cm,95%可信区间为(1.55,3.20)cm,3~6岁1.92~4.05(3.07±0.48)cm,95%可信区间为(1.98,4.02)cm。结论本市正常儿童的正常阴茎长度范围为新生儿1.46~2.33 cm,1~2岁1.55~3.20 cm,3~6岁1.98~4.02 cm,可以做为本市儿童生长发育提供重要评价指标,为临床婴幼儿期疾病的诊断和保健研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2014年~2016年内蒙古自治区兴安盟6~24个月龄婴幼儿贫血患病率、营养不良患病率(低体质量率、生长迟缓率、消瘦率),探讨喂养方式、户外活动等对儿童生长发育状况的影响。方法按照6~11个月龄、12~17个月龄和18~24个月龄儿童各占1/3和男女各占一半的原则,2014年~2016年每年分别抽取600名、600名、1500名婴幼儿,进行身长体质量测量、末梢血的血红蛋白检测和问卷调查。结果通过对2700名6~24个月龄婴幼儿身长、体质量、血红蛋白等相关数据整理分析,贫血患病率33.48%,低体质量患病率为4.26%,生长迟缓患病率2.59%,消瘦患病率2.33%。结论及时补充辅食、纠正不良生活方式以及加强户外活动是预防6~24个月龄婴幼儿贫血、低体质量、生长迟缓和消瘦的必要途径。  相似文献   

18.
《临床医药实践》2017,(9):666-668
目的:探讨孕前体重及孕期体重增长对巨大儿发生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3月-2016年3月100例出生体重≥4 000 g的新生儿足月单胎产妇为观察组,另选取100例出生体重在2 500~4 000 g之间的新生儿足月单胎产妇为对照组,比较两组产妇孕前体质量指数(BMI)及体重增长情况,并用Logistic回归分析孕前体质量指数及孕期体重增长对巨大儿发生的预测价值。结果:观察组孕前BMI为(23.27±0.64)kg/m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21.35±0.58)kg/m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孕期体重增长(16.64±4.24)kg,明显高于对照组的(13.52±4.25)kg,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孕前BMI(β=0.564,OR=1.728,95%CI=0.513~3.713,P<0.05)及孕期体重增长(β=0.496,OR=1.257,95%CI=0.213~1.914,P<0.05)为巨大儿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孕前BMI≥25 kg/m2对巨大儿发生的特异性和敏感性分别为80.16%和89.65%;孕期体重增长过多对巨大儿发生的特异性和敏感性分别为79.42%和91.05%。结论:孕前BMI及孕期体重增长对巨大儿的发生具有预测价值,根据孕前BMI,科学控制孕期体重变化,可使巨大儿发生率有效降低。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慢性肾脏病患者临床营养评估及膳食的结构特点。方法60例慢性肾脏病患者,采用随机序列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行常规控制,观察组行膳食结构控制。5个月后,比较两组患者膳食结构控制后的体质量指数、体质量、体质量改善率,同时比较组内膳食结构控制前后的BMI、体质量。结果慢性肾脏病患者临床营养评估结果表明,患者普遍存在BMI不佳、体质量偏轻问题。膳食结构控制后,观察组BMI为(21.7±1.7)kg/m^2、平均体质量为(65.5±8.3)kg,体质量改善率36.67%(11/30);对照组BMI为(19.4±1.4)kg/m^2、平均体质量为(61.5±5.2)kg、体质量改善率23.33%(7/30)。观察组BMI、体质量、体质量改善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膳食结构控制前BMI为(17.7±1.4)kg/m^2、平均体质量为(58.2±6.3)kg,膳食结构控制后分别为(21.7±1.7)kg/m^2、(65.5±8.3)kg;对照组膳食结构控制前BMI为(17.6±1.5)kg/m^2、平均体质量为(58.1±6.5)kg,膳食结构控制后分别为(19.4±1.4)kg/m^2、(61.5±5.2)kg。膳食结构控制后,两组BMI、平均体质量均高于膳食结构控制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膳食结构的调整和膳食结构控制,有助于慢性肾脏病患者体质量和体质量指数等指标的改善。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健康查体者体质量指数(BMI)与糖代谢指标的关系。方法选取笔者所在医院2014年1月至2014年5月107例健康查体者。测量他们身高、体质量、空腹血糖(GLU)、空腹胰岛素(FINS)。根据身高体质量计算出查体者的BMI,BMI进行分组,对每组的GLU、FINS、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胰岛素敏感指数(ISI)、胰岛β细胞功能(HOMA-β)情况进行分析与比较。并比较体质量指数与各指标的相关性。结果正常组、超重组、肥胖组的FINS分别为(3.88±1.35)、(6.39±2.42)、(8.72±4.30),HOMA-IR分别为(0.90±0.68)、(1.59±1.48)、(2.22±1.69),ISI分别为(0.050±0.021)、(0.030±0.024)、(0.020±0.027),三组间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超重组、肥胖组的GLU[(6.02±0.82)、(6.42±1.21)]、HOMA-β[(55.18±30.76)、(65.89±31.89)]与正常组[(5.52±0.46)、(39.50±13.88)]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BMI与FINS、HOMA-IR、ISI、HOMA-β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60、0.63、-0.63、0.64。结论超重组和肥胖组GLU高于正常组,HOMA-IR、ISI三组间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随着体质量指数的增加,胰岛素抵抗指数越来越高,胰岛素敏感指数越来越低。BMI与FINS、HOMA-IR、HOMA-β呈正相关,与ISI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