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头孢曲松钠引发尿路结石的理化性质. 方法 2012年4月收检头孢曲松钠引发的儿童尿路结石2例.其中1例于2012年3月行头孢曲松钠治疗,过程中突发尿路结石,经治疗后自行排出沙粒状结石.另一例于2012年4月行头孢曲松钠治疗5d后突发下腹痛、呕吐,B超检查示右输尿管结石,KUB检查未见结石影,CT检查示右输尿管上段结石伴积水.保守治疗3d后结石排出,复查B超和IVU未见结石影.采用红外光谱、扫描电子显微镜及能谱仪分析2例尿路结石的成分. 结果 2例尿路结石样本均由头孢曲松和钙离子构成,摩尔比为1∶1. 结论 头孢曲松钠可引发尿石症,该结石具有X线下不显影的影像学特征,尿路结石成分为头孢曲松钙盐.  相似文献   

2.
输尿管结石除少数特殊成分结石(如尿酸结石和胱氨酸结石)和小结石可以用药物保守治疗外,许多输尿管结石仍需外科治疗。目前在手术治疗上,随着现代科学的进步和医疗器械的发展,已取得突出进展。体外冲击波碎石和腔道技术在尿石症治疗中的应用彻底改变了传统开放手术的外科治疗方式,被誉为“上尿路结石治疗上的革命”,已使得90%以上的尿石症患者免除开刀之苦,  相似文献   

3.
《临床泌尿外科杂志》2021,36(10):776-781,784
目的:分析扬州地区泌尿系结石成分构成及分布特征,探讨尿路结石的高发因素及临床防治措施。方法:采用红外光谱自动分析仪,对本院2018年9月—2020年9月收治的838例患者的泌尿系结石标本进行成分分析,并结合临床资料研究其分布特征。结果:本组838例尿石症患者中男女比例为3.23∶1,年龄16~95岁,平均(53.5±14.3)岁,其中中年(41~65岁)患者最多,共499例(59.6%);上、下尿路结石比为2.92∶1,男性上尿路结石占比67.5%,女性上尿路结石占比97.0%。单纯性结石469例,以草酸钙为主,在所有结石成分中占34.7%,其次为尿酸结石(15.8%);混合性结石369例,以草酸钙+磷酸钙结石为主,占全部结石的33.5%。可获取CT影像资料患者604例,尿酸结石平均CT值为(492.16±144.46) HU,草酸钙、草酸钙+磷酸钙、磷酸钙结石平均CT值均在900~1000 HU;青年患者多见草酸钙+磷酸钙结石(51.3%),中年患者以草酸钙结石(37.5%)为主,老年患者多发尿酸(36.1%)结石。结论:扬州地区泌尿系结石成分分布有其自身特点,根据本研究对扬州地区结石成分分布及相关因素的分析,可为防治扬州地区尿石症及预测患者结石成分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四川南充地区尿石症患者尿石成分,并与国内其他地区进行比较,为临床预防、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结石红外光谱自动分析系统对2011年3月至2012年9月255例南充市尿路结石患者结石标本进行成分测定,结合临床资料进行研究,并收集国内其他地区报道的结石成分文献进行分析研究.结果 南充地区尿路结石以草酸钙(91.37%)、碳酸磷灰石(62.35%)为主要成分,结石患者男女比为1.90∶1,上尿路结石占87.84%(224/255),下尿路结石占12.16%(31/255),上、下尿路结石比为7.23∶1,上尿路结石患者男女比例为1.60:1,下尿路结石患者男女比例为14.5∶1.结论南充地区泌尿系结石成分和国内其他地区结石成分无明显差异,但下尿路结石患者男性所占比例明显高于其他地区.  相似文献   

5.
尿石症是泌尿外科的常见病,是人体异常矿化在泌尿系统的一种表现.根据结石在泌尿系统停留的部位不同,临床上分为包括肾和输尿管的上尿路结石和包括膀胱和尿道的下尿路结石.尿石症的防治以保护肾功能为首要目的,尽量祛除结石、治疗并发症、明确病因,预防复发.中医学将尿石症隶属于"石淋"、"腰痛"范畴,其病因病机是肾虚、膀胱气化不利、湿热蕴结于下焦.为了更好地提高尿石症中西医结合诊治水平,依据<吴阶平泌尿外科学>、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并参考中华泌尿外科学会制定的尿石症诊断治疗指南,整理出尿石症中西医结合诊疗规范.  相似文献   

6.
泌尿系结石诊疗指南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中华医学会泌尿外科学分会组织泌尿外科各个领域专家编写《中国泌尿外科疾病诊断治疗指南》,规范泌尿外科疾病的诊断和治疗。结石学组在组长叶章群教授带领下,已编写出版《中国尿石症诊断治疗指南》和《鹿角形结石诊断治疗指南》。  相似文献   

7.
会议收到有关泌尿系统结石文章共 162篇 ,大会发言 1篇 ,为广州吴开俊教授经皮肾镜手术的经验报告。分组发言 4 0篇 ,其中尿石症基础研究 10篇 ,开放取石手术 3篇 ,ESWL 17篇 ,腔镜 (输尿管镜、肾镜、腹腔镜 ) 6篇 ,磁共振在输尿管结石诊断中的价值 1篇 ,儿童尿路结石 1篇 ,中药预防结石 1篇 ,甲状旁腺手术 1篇。论文交流 12 1篇 ,其中尿石症基础研究 5篇 ,开放取石手术 37篇 ,ESWL 50篇 ,腔镜 (输尿管镜、肾镜、腹腔镜 )治疗 2 3篇 ,结石诊断 5篇 ,儿童尿路结石 1篇。ESWL仍是研究的重点 ,共有 67篇 ( 4 1.4 % ) ,并有相关的基…  相似文献   

8.
小儿上尿路结石286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目的:进一步探讨新疆地区小儿泌尿系结石的临床特征.方法:对收治的286例小儿上尿路结石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其有明显的区域、族群分布和结石成分特征;均经影像学确诊;239例行开放手术取石治疗.结果:开放手术取石239例,一次取尽结石率89.0%,术后2~12年复发41(14.3%)例,术中术后未发现严重并发症.结论:影像学检查是诊断小儿泌尿系结石的主要手段,磁共振尿路成像对小儿尿路结石形态诊断,具有较好的实用性和优越性;开放手术适应证广、技术成熟,仍是目前小儿泌尿系结石的主要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泌尿系结石患者各项血脂指标与泌尿系结石形成及其成分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 年4 月—2019 年10 月住院的430 例泌尿系结石患者(尿石症组)和500 例同期体检患者的(对照组)胆固醇(TC)、血三酰甘油(TG)、血浆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收集尿石症组的结石并检测其成分。通过统计学方法分析对比尿石症组和对照组血脂各项指标,采用多因素Logistic 回归分析上述哪几种血脂异常是引起尿路结石的独立危险因素。按结石成分不同分组,对比各组患者的这几种血脂指标,分析这些指标是哪种特定结石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两组受检者血清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 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而两组血三酰甘油(TG) 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Logistic 回归分析结果进入模型的变量为高脂血症[OR=1.321,95% CI(1.145,1.467)],家族史[OR=2.234,95% (1.768,2.814)]。结石组中430 例行结石成分分析,包括血脂异常者163 例(37.9%),其中尿酸结石82 例(50.3%);血脂正常者267 例(62.1%),尿酸结石82 例(30.7%),两者尿酸结石所占比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相关性分析显示血脂异常与高血尿酸水平密切相关(r = 0.226、r = – 0.597,P < 0.001)。多因素校正的Logistic 回归分析显示总胆固醇为泌尿系结石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P = 0.001)。结论:血脂异常尤其是高TC、高LDL-C、低HDL-C 血症与泌尿系结石发生密切相关。血脂异常者较血脂正常者患尿酸结石的概率大。  相似文献   

10.
《临床泌尿外科杂志》2021,36(8):657-662,667
尿路结石病是一种高发病率、高复发率及高花费性疾病,其中含钙结石占80%以上。目前对于尿石症的流行病学、发病基础及临床治疗的研究探讨已有巨大进展,近些年随着高通量基因测序技术的出现及推广,结石病变异基因的检出率日益增高。本文通过总结含钙尿路结石病在单核苷酸多态性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希望有助于人们全面而深入地认识和理解泌尿系结石病,进而有益于精准而高效地诊断、治疗以及预防尿石症。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桂北地区泌尿系结石的发病情况、成分以及分布特征,为其预防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6月~2014年7月桂林医学院附属医院997例泌尿系结石标本的化学成分,按患者的性别、年龄、结石部位等分组,并结合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本研究男患者多于女患者,二者的比例为2.04∶1;发病的年龄段以中年为主,尤其是56~65岁年龄段,构成比最高,约为27.6%;男患者上尿路结石构成比为74.6%,下尿路结石构成比为25.4%,女患者上尿路结石构成比为97.6%,下尿路结石构成比仅为2.4%。混合成分结石以一水草酸钙+二水草酸钙+碳酸磷灰石为主(20.1%),其次为一水草酸钙+碳酸磷灰石(14.5%),单一成分结石以无水尿酸(19.1%)及一水草酸钙(18.2%)为主。结论:根据桂北地区泌尿系结石分布特点及成分分析结果,针对性采取相应的预防、治疗措施,对临床泌尿系结石的治疗、预防及减少复发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纤维胆道镜在上尿路结石手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纤维胆道镜在上尿路结石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为31例复杂上尿路结石(多发肾结石、输尿管多发结石、输尿管结石并肾结石)患者施行手术,5例输尿管切开取石术中结石移位时应用纤维胆道镜协助取石。结果:35例取石成功,1例多发肾结石患者有2颗结石残留于肾盏内,术后2个月体外冲击波碎石术(extracorporeal shock wave lithotripsy,ESWL)治疗后排出,2例输尿管粘膜和1例肾盂粘膜损伤出血。结论:纤维胆道镜用于上尿路结石手术,尤其是复杂性上尿路结石手术,有助于取尽结石,对患者损伤小,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青海地区581例泌尿系结石化学构成,为临床预防、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化学反应测定581例泌尿系结石标本,研究其成分,并结合临床资料进行比较。结果:在581例尿石中混合结石占70.56%(410/581),其中草酸盐结石59.89%,磷酸盐结石34.59%,碳酸盐结石24.61%,尿酸结石26.33%;单纯结石17.42%。上尿路结石473例,下尿路结石108例,上、下尿路结石之比为4.36:1,肾、输尿管结石主要以草酸钙和磷酸钙混合结石及单纯草酸钙结石为主,膀胱结石主要以尿酸结石为主,尿路结石部位和化学成份构成密切相关,肾、膀胱结石与其化学成份构成经统计学检验差异有显著性(P<0.05),提示上、下尿路结石的发病机理不同。结论:结石成分分析对于了解结石成因、预防结石形成和复发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以术前泌尿系CT三维成像、术中B超与X射线联合引导为主要特点的多重影像学手段在多通道经皮肾镜取石术(PCNL)治疗鹿角形结石中的价值,并研究其适用条件。方法:对2011年9月~2013年9月在我院进行多通道PCNL治疗的鹿角形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采用的影像学方法的区别而分成不同的观察组:多重影像学组、B超X射线联合组和B超组,并且对手术时间、出血量、结石清除率等指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采用多重影像学检查的患者手术时间、出血量、结石清除率等指标均优于其他各组(P0.05)。结论:通过多重影像学手段可以更全面地反应此类患者的病情,包括结石大小、位置、形态等,并可以提高穿刺定位的准确性,最终改善手术效果,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湖北十堰地区泌尿系结石病人的结石成分及特征。方法泌尿系结石标本999例,采用红外光谱分析法对其进行结石成分进行分析。结果湖北十堰地区结石成分以草酸钙(89.79%)及碳酸磷灰石(50.95%)为主,且多为混合型结石(64.86%)。结石病人男女比例为2.41∶1,上下尿路结石比例为13.27∶1。上尿路结石发病高峰为40~59岁年龄段,下尿路结石发病高峰为年龄59岁。男性草酸钙、碳酸磷灰石、无水尿酸为主的结石多于女性(P0.05),以六水磷酸铵镁及胱氨酸为主的结石病人无性别差异。结论湖北十堰地区以草酸钙及碳酸磷灰石为主。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湖北省天门地区泌尿系结石患者的结石成分成分及特征。方法 泌尿系结石患者516例,采用红外光谱自动分析系统对患者结石标本的成分进行分析,并比较不同性别、年龄、结石部位的泌尿系结石的成分特征。结果天门地区结石成分以草酸钙(83.9%)、碳酸磷灰石(56.2%)为主要成分,结石患者男女比例为1.7:1,其中上尿路结石患者男女比例为1.34:1,下尿路结石患者男女为24.3:1。结石发病年龄高峰在40~70岁(占比83.1%)之间,其中50~60岁为最高(占比33.7%)。男女结石成分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天门地区泌尿系结石成分以草酸钙及碳酸磷灰石为主,男女性别之间的结石成分差异明显。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豫南地区尿路结石的成分,为该地区泌尿系结石的临床治疗和预防提供基本理论依据和指导。方法:收集2014年1月~2016年9月在我院治疗并取得结石标本的249例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红外线光谱法对结石的成分进行分析,并对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收集的249例泌尿系结石患者男女比例1.96∶1,18~59岁年龄段是结石发病的主要人群。上尿路结石200例,下尿路结石7例,混合尿路结石42例。左、右、双侧结石分别是98例、107例、44例。结石成分分析显示,225例(90.4%)含草酸钙的结石。单一成分结石以草酸钙结石(98例)最为常见,混合成分结石以草酸钙+碳酸磷灰石(106例)最为常见。草酸钙结石除了在膀胱中发生率低外,在其他部位发生率均较高。磷酸钙结石在全尿路各个部位出现的情况无差异。尿酸类结石在膀胱中发生率较高。驻马店市及周边地区结石成分均以草酸钙结石为主,磷酸钙类结石在各个地区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豫南地区泌尿系结石各年龄段均有发生,通过对该地区结石的成分分析进而提出针对性的防治方案,对降低结石的复发具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ESWL治疗复杂上尿路结石的效果。方法总结自1993年以来行ESWL治疗的所有上尿路结石,对其中较大的肾、输尿管结石、肾鹿角形结石及多发性结石的碎石效果进行分析。结合文献对石街的防治和双“J”管的应用进行讨论。结果ESWL治疗上尿路结石总有效率96.4%。治愈率92.1%。较大肾结石有效率93.9%,治愈率84.8%,石街形成率63.6%。鹿角形结石治愈率40%。较大输尿管结石有效率96.6%,治愈率91.5%,石街形成率23.7%。单侧多发结石治愈率95.7%。双侧多发结石治愈率100%。结论ESEL治疗较大的上尿路结石及多发性结石均有很好的效果。对鹿角形结石应与其它治疗方法联合应用。应及时发现并治疗碎石后形成的石街,双“J”管的应用并非必要。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尿路结石术后复发结石的原因及治疗。方法1988年~1999年应用ESWL治疗尿路结石取石术后复发性结石88例。结果结石粉碎率为100%,三个月结石排净率为93.1%。结石残留、梗阻因素、尿路感染和代谢紊乱是尿路结石术后复发的主要因素。结论ESWL是治疗尿路结石术后复发性结石的有效方法,提出首次治疗结石应以消除结石,解除梗阻,防治感染,纠正代谢紊乱为原则。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胰管结石的诊断、分型及治疗方法选择。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9年12月间上海健康医学院附属周浦医院收治的32例胰管结石临床资料,总结不同类型胰管结石的处理方法。结果32例患者术前均通过超声、CT及磁共振胰胆管造影(MRCP)等明确诊断。其中超声诊断正确率81.3%(26/32),CT诊断正确率86.2%(25/29),MRCP诊断正确率90.4%(19/21),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诊断正确率100%(8/8)。根据结石的位置及术中探查将胰管结石分为3型:I型17例,结石位于主胰管;Ⅱ型11例,结石位于主胰管和分支胰管;Ⅲ型4例,结石位于分支胰管。依据不同类型采用不同的治疗方式。全组围术期无死亡病例。术后共有并发症11例(34.3%),术后残石率为9.3%(3/32)。32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60个月不等,术后腹痛、脂肪泻等症状消失或明显减轻。2例合并胰腺癌者于术后12~35个月后因胰腺癌复发转移死亡。结论胰管结石处理复杂,影像学检查是确诊胰管结石的主要方法。胰管结石分型对其个体化治疗方法选择具有重要意义。外科手术是治疗胰管结石常用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