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 毫秒
1.
冠心病冠状动脉造影结果与中医证型及血脂、脂蛋白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29,自引:3,他引:29
目的 探讨冠心病冠脉造影结构与中医证型及血脂、脂蛋白的关系。方法 对109例确诊为冠心病(CHD)的患者行冠状动脉造影(CAG),并进行了中医辨证分型,检测其血脂、脂蛋白的水平。结果 CHD患者甘渍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及动脉硬化指数高于正常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HDL2-C)则相反;CAG异常组的HDL-C、HDL2-C低于CAG正常组;CHD中医基本证型为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不同中医证型冠心病患者与血脂及脂蛋白水平的关系在冠心病患者中医辨证中的应用。方法:选取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心血管内科收治的120例确诊为冠心病的住院患者,气虚血瘀38例、气滞血瘀19例、痰浊瘀阻28例、痰浊血瘀35例。对TG、TC、HDL-C、LDL-C、APO-A1、APO-B、LPA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血脂及脂蛋白水平在不同中医辨证分型冠心病患者中的差异。结果:痰浊瘀阻、痰浊血瘀组TC、LDL-C、APO-A1水平方面明显高于气虚血瘀、气滞血瘀组(P 0. 05);与其他3类证型比较,痰浊血瘀组的TG水平上升最为显著,明显高于其他各组(P 0. 05)。结论:由冠心病患者血脂及脂蛋白水平与冠心病不同中医证型间的相关性,发现痰浊与血脂及脂蛋白异常存在一定的相关性,有助于冠心病患者中医证型的辨别,也可作为判断冠心病病情发展的一个监测指标。 相似文献
3.
冠脉狭窄程度与血脂脂蛋白及中医证型关系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对 1 0 9例确诊为冠心病的患者行冠状动脉造影术 ,判断冠脉狭窄程度 ,进行中医辨证分型 ,并检测血脂、脂蛋白的变化。结果表明 ,冠脉重度狭窄者甘油三酯均高于冠脉正常和轻度狭窄组 ,HDL -C、HDL2 -C、LDL -C/HDL -C、TC-HDL-C/HDL-C在各狭窄组均与正常组有显著性差异。在冠脉正常组 ,气证多于血证 ,重度狭窄组则相反。 HDL2 -C在各组间气证均高于血证 ,TC-HDL-C/HDL-C则相反。提示 :血瘀是导致冠脉狭窄的病理基础 ,HDL2 -C、TC-HDL-C/HDL-C值可作为冠心病中医辨证分型的客观指标 相似文献
4.
中风急性期血清血脂脂蛋白亚组分与辨证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观察55例急性期中风患者血清血脂及其亚组分胆固醇的变化,结果缺血性甘油三脂(TG)、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极密度脂蛋白胆固醇(VLDL-c)明显高于出血性中风(P<0.05~0.001);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则出血性高于缺血性中风;但HDL2-c降低则是两者的共同特点。HDL-c、HDL2-c、HDL2-c/HDL3-c呈风火上扰>痰瘀痹阻>气虚血瘀;LDL-c、TC/HDL-c、TC-HDL.c/HDL.c、LDL-c/HDL-c则呈气虚血瘀>痰瘀痹阻>风火上扰。提示中风患者的防治,在调升HDL-c过程中,提高HDL2-c的临床意义更大;中风虚证患者动脉粥样硬化程度较实证者重,补虚化瘀是防治中风的重要法则,调治血脂代谢异常是化瘀通络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5.
6.
目的探讨高血压病患者不同中医证型的血脂水平变化及观察不同证型高血压病患者脂质代谢紊乱程度。方法将100例高血压患者分为肝火亢盛、阴虚阳亢、痰湿壅盛、阴阳两虚4型,检测各个证型患者的血清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及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计算TC/HDL的比值。结果痰湿壅盛与肝火亢盛、阴虚阳亢、阴阳两虚三型相比,TG有显著差异(P0.05);阴阳两虚、痰湿壅盛型与肝火亢盛、阴虚阳亢型相比,TC/HDL明显升高,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阴阳两虚型及痰湿壅盛型高血压患者较肝火亢盛证、阴虚阳亢型有更高的发生动脉硬化的危险性和更多心血管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7.
8.
54例冠心病患者胆固醇增高率为33.33%。将本组分为胆固醇正常(Ⅰ)与增高(Ⅱ)组,通过15年观察:Ⅰ组胆固醇基本保持正常水平,甘油三酯仅略高于正常;而Ⅱ组虽经正规降脂药物治疗,但胆固醇及甘油三酯仍明显增高;与Ⅰ组比 P<0.05。与中医辨证联系,无论胆固醇、甘油三酯均以阳虚和阴阳两虚型为高,尤以甘油三酯明显(P<0.01)。甘油三酯以血瘀型为高(P<0.01)。两组除降脂药物外,均应用相同的中西医结合治疗。而15年的远期疗效,则Ⅰ组明显高于Ⅱ组,提示血脂增高的冠心病,治疗难度较大。 相似文献
9.
10.
冠状动脉造影和血脂在冠心病中医辨证分型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冠心病(CHD)常见中医证型与冠状动脉造影(CAG)、血脂等相关临床指标之间的关系。方法:对139例冠脉造影确诊为CHD的患者行冠心病中医辨证,观察冠心病中医证型的分布及各证型冠脉造影的病变程度。结果:CHD患者中医证型中痰阻心脉证比例最大33例,其次为心血瘀阻证28例,气虚血瘀证26例,阳气虚衰证最少仅占3.60%,其余证型分布较均匀,气阴两虚证、阴寒凝滞证以及气滞血瘀证分别占4.32%、10.79%和8.63%。气虚血瘀证、痰阻心脉证和心血瘀阻证多为三支病变,气阴两虚证多为双支病变,气滞血瘀证则多发单支病变。心血瘀阻型、痰阻心脉型血脂水平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结论:随冠脉病变部位不同,CHD的证型分布各有特点,CAG结果与中医证型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1.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中医证候要素与现代化指标相关性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循证医学理论的指导下,通过回顾性研究方法,对近年来有关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中医证候学的相关报道进行总结,探讨了冠心病中医证候要素血瘀、痰浊、气虚、阳虚、阴虚、内热、血虚、气滞与现代医学客观指标之间的相关性,为冠心病中医辨证论治标准化、疗效评价客观化提供初步理论基础,进一步提出现代冠心病中医证候研究应该在现有基础上,引入系统生物学的思路和方法,通过更新颖、更深层次以及更加具有综合性的研究,寻找到特异性更强的现代化客观指标,将之定量化、标准化,使冠心病的中医辨证论治更加有理有据,最终阐明其辨证本质,为疾病的治疗提供有力依据。 相似文献
12.
13.
冠心病痰证与超氧化物歧化酶及丙二醛关系的探析 总被引:22,自引:1,他引:22
通过对86例冠心病患者辨证分型后血清SOD及MDA水平检测分析表明,痰证组患者血清SOD水平显著低于非痰组(P<0.05)和正常对照组(P<0.01),而血清MDA含量显著高于非痰证组(P<0.05)和正常对照组(P<0.01)。提示SOD减少及自由基增高与冠心病痰证证型密切相关,自由基可能参与了痰浊的形成。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早发冠心病(Premature Coronary Heart Disease,PCHD)中医证型与纤维蛋白原及血尿酸的相关性。方法:196例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诊为冠心病的患者(男<55岁,女<65岁),中医辨证为心血瘀阻证(58例)、痰浊闭阻证(55例)、非痰瘀证(83例),另选健康对照组57例,检测三组Fg、UA含量。结果:①血浆Fg含量的比较:与健康对照组相比,PCHD组血浆Fg含量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心血瘀阻证及痰浊闭阻证组与非痰瘀证组比较血浆Fg含量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痰浊闭阻证组与心血瘀阻证组比较血浆Fg含量无差异(P>0.05)。②血尿酸含量比较:与健康对照组相比,PCHD组血浆UA含量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CHD三组之间UA含量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Fg含量变化可能与PCHD中医证型可存在相关性,PCHD心血瘀阻证及痰浊闭阻证的病理基础可能与血液高凝高粘状态有关。Fg、UA水平升高可能是PCHD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5.
孙淑华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3,22(4):351-352,355
目的探讨腰围身高比值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的关系。方法选择86例疑为冠心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入院2 d内,患者抽血完成相关的检查,以找出腰围身高比值与冠心病的关系。结果腰围身高比值>0.50的患者与腰围身高比值≤0.50的患者比较,TG、TC、HDL-C、LDL-C、TG/HDL-C、LDL-C/HDL-C和UA均有显著性差异(P均<0.05),多因素Logistic分析发现:男性、LDL-C/HDL-C高和异常腰身指数是冠心病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腰围身高比值可作为冠心病重要简易体表测量指标,同时外加简易生化指标能够更好地预测冠心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耳垂皱褶与冠心病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耳垂皱褶对冠心病的预测价值。方法分析125例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为冠心病患者的性别、年龄及耳垂皱褶深浅与冠心病的相关性。结果耳垂皱褶预测冠心病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0.00%和68.83%;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和临床准确度分别为80.65%、67.95%和75.74%;女性患者特异性高于男性;双侧耳垂皱褶显著的患者几乎全部提示前降支病变。结论把耳垂皱褶作为冠心病的一个皮肤表现是可行的,这将为临床提供一个便利的参考指征。 相似文献
17.
王新陆教授在长期的临床实践和理论研究中提出血浊理论,为中医治疗冠心病提供了新的辨证思路和理论支持,认为冠心病的发病机制当分为3个过程:即正气亏虚当为发病之本,血浊不清为致病之渐,痰瘀痹阻当为发病之标,而气滞、寒凝、过劳等多为病情加重的诱发因素。其病理性质当为本虚标实证。对于冠心病的治疗,提出了治本不忘其虚,治渐不离其浊,治标不外痰瘀的治疗大法,同时强调针对患者的体质、诱发因素等方面,辨证求因,审因论治。上述理论的提出,为中医治疗冠心病提供了新的辨证思路和理论支持,使疾病治疗的重心大大前移。 相似文献
18.
19.
目的:探讨冠心病(胸痹)痰瘀辨证与炎症标志物超敏C反应蛋白(high-sensitivity C-reactive protein,hsCRP)、可溶性CD40配体(soluble CD40 ligand,aCD40L)表达的关系.方法:入选60例冠心病患者,分为非痰非瘀组(n=20),痰凝心脉组(n=20),痰瘀互结组(n=20).另选健康志愿者作为正常对照(n=20),免疫透射比浊法测hsCRP,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测血清aCD40L水平.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非痰非瘀组、痰凝心脉组和痰瘀互结组患者血清ha-CRP和sCD40L水平均升高(P<0.05或P<0.01);与非痰非瘀组比较,痰凝心脉组及痰瘀互结组患者血清ha-CRP水平逐渐升高(P<0.05或P<0.01),且二者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血清sCD40L水平略高于非痰非瘀组(P>0.05),且两组间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性分析可见,血清hs-CRP水平与冠心病痰瘀辨证之间有相关性(P<0.05或P<0.01).结论:血清炎症标志物ha-CRP水平可为冠心病痰瘀辨证分型提供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