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由于婴幼儿易哭闹的特点 ,为静脉输液造成一定困难 ,治疗护士通常采用头皮静脉穿刺 ,因为头皮静脉表浅、易固定 ,且方便患儿活动及家属护理。笔者就此谈谈多年的体会。1 前额正中静脉此静脉特点比较深、弹性好、易护理 ,为首选。选 4 5~5 5号头皮针 ,穿刺时 ,由另一护士协助固定患儿头部 ,操作护士左食指、拇指分别固定被穿刺静脉上下端 ,右手拇食指捏住针柄 ,其余 3指伸开 ,紧贴患儿穿刺处上方的皮肤 ,由侧位或血管上位直接进针 ,进针角度为 30度 ,入皮后沿静脉向心方向平行刺入 ,当感觉无阻力或有空虚感并可见回血 ,常规固定 ,最好用一…  相似文献   

2.
笔者通过大量临床实践发现 ,小儿静脉穿刺与老年人静脉穿刺存在着一定的不同之处 ,现总结如下。1 客观条件不同小儿皮肤弹性好 ,比较紧 ,固定好针柄后针头不易滑出血管外 ;老年人的皮肤弹性差 ,比较松 ,固定好针柄后针头容易随皮肤的牵拉而滑出血管外。小儿的血管比较柔韧 ,弹性大 ,固定性好 ,不易滑动 ;老年人的血管比较硬 ,弹性差 ,不固定 ,容易滑动。2 穿刺时进针部位不同为小儿静脉穿刺时宜从血管上方进针 ,而为老年人穿刺时宜从血管侧方进针。3 分析小儿静脉穿刺时从血管上方进针 ,穿刺完毕后针头在血管内与管腔平行 (如图 1所示 ) …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护理专业学生易掌握且患者较满意的外周浅静脉穿刺法,提高外周浅静脉一次性穿刺成功率,减轻穿刺时的疼痛感,提高护理质量。方法将我校2008级本科护理专业120名学生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0名。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外周浅静脉穿刺法,即传统持针柄法(拇指上、示指下,针柄与手背皮肤平行的持针柄法)与传统进针角度(针头与皮肤呈20°~30°角度进针);观察组采用增大角度持针柄法(拇指上、示指下,针柄与手背皮肤呈45°角)与增大角度进针法(针头与皮肤呈30°~45°角,并保持该角度将整个针尖斜面快速穿刺入血管,进针深度为2~3 mm,然后放平针头沿血管走向平行进针0.5~1.0 cm)。比较两组学生外周浅静脉一次性穿刺成功率及穿刺时的疼痛程度。结果观察组外周浅静脉一次性穿刺成功率高于对照组(P〈0.01),且疼痛感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外周浅静脉穿刺教学中采用增大角度持针柄法与增大角度进针法实用性和可行性较好,能提高外周浅静脉一次性穿刺成功率,减轻穿刺时的疼痛感。  相似文献   

4.
1 临床资料 1.1 对象本院急诊科抢救轻、中、重度休克的成人病人241例。改良法病例选自1997年12月~1999年12月急诊休克病人126例,其中轻、中、重度休克各为63例、38例、25例。传统法病例选自1995年1月~1997年11月,休克病人115例,其中轻、中、重度休克各为61例、31例、23例。 1.2 材料采用美国进口BD公司生产静脉留置针,型号为18G、20G。 1.3 方法传统法:病人去枕平卧,头偏向一侧,穿刺者立于病人对侧或头顶侧〔1〕。常规消毒后,助手用手指按压颈静脉三角处,使颈外静脉充盈。穿刺点选在下颌角和锁骨上缘中点联线上1/3处。穿刺者左手绷紧皮肤,右手持留置针柄与皮肤呈45°角斜刺入皮肤后25°角沿颈外静脉方向穿刺,见回血后置管并固定。改良法:病人卧位及穿刺者站立位置及穿刺点与传统法相同,常规消毒后,穿刺者,左手放在下颌骨处轻轻绷紧颈部皮肤,右手持接上5 ml空针筒的留置针,针杆与皮肤30°~45°刺入皮肤后停止进针,待呼气时颈外静脉显形,看清静脉走向,调整进针深度及角度,待第二次呼气静脉显形时针头伺机刺入血管,进针同时略加负压,见回血后置管。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二种进针方式在头皮静脉穿刺中的穿刺成功率。探讨小儿头皮静脉穿刺的最佳方法。方法:将门诊输液室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200例和研究组200例,对照组患儿采用沿静脉向心方向平行刺入,研究组采用在拟进血管处的后0.3厘米皮肤处进针,角度5~15度左右,进针后再压平角度挑血管,稍上抬针柄,见回血后平推针梗使针梗沿静脉向心方向平行刺入。探讨二种进针方式在穿刺中血管穿破情况的比较。结果:研究组在穿刺中成功率较对照组高,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研究组的进针方式,可有效地减少头皮静脉穿刺中的血管的穿破率,提升成功率。  相似文献   

6.
吴惠玲  余日霞 《海南医学》2010,21(10):150-151
目的观察比较老年患者外周静脉穿刺时两种不同进针方法的效果。方法将300例门诊输液老年患者随机分为A组和B组。A组选择患者血管上方为进针点穿刺,进针角度视病人皮肤情况及血管深浅而定,针头穿过皮肤直刺血管;B组选择患者血管的侧面为进针点穿刺,针头穿过皮下后,再对血管进行穿刺。观察两组患者一次穿刺成功率、穿刺时疼痛评价、脱针及液体渗漏情况。结果 A组患者一次穿刺成功率、穿刺时疼痛发生率、脱针及液体渗漏、局部出血、瘀血情况与B组对比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老年患者选择血管上方为进针点进行静脉穿刺,可明显提高老年患者穿刺成功率,提高静脉利用率,降低皮下瘀血发生率,减轻患者穿刺时的痛苦,减少输液并发症,是理想的静脉输液方法 ,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相似文献   

7.
静脉留置针临床已获得广泛应用,成为临床输液的主要工具。它的主要优点在于:减轻了病人由于反复穿刺而造成的痛苦,保护了血管,有利于临床用药和紧急抢救,而且还减轻了护士的工作量。1操作程序与方法备齐用物,包括静脉留置针、输液消毒盘,并备好将输入的药物。连接一次性输液器,并排尽空气备用。选择好静脉,手指探明静脉走向及深浅,确定穿刺部位,结扎止血带,做皮肤常规消毒,左手固定穿刺点远端皮肤使静脉固定,右手拇指、食指持针翼和针柄,针头斜面朝上,以15o~30o角进针,进针速度宜慢,且应直接刺入血管,见有血液回流时降低穿刺角度,将留置针…  相似文献   

8.
介绍负压进针法在静脉输液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本文介绍负压进针法在静脉输液中的应用如下:1 用物同传统静脉输液法。2 方法2 .1 按传统静脉输液前准备。2 .2 选择穿刺血管和进针部位,排尽输液管及头皮针内气体后,关好调节器。2 .3 左手术将输液管前端2 0~3 0cm处管壁反折,挤去前端液体约0 .2ml,左手紧捏反折处,并迅速交于右手(捏管处不可放松)。2 .4 左手绷紧进针处皮肤,右手紧捏反折处输液管,并使头皮针与皮肤呈3 0~40度角快速刺入皮下,然后松开反折处。2 .5 按传统的静脉穿刺法进入血管,当刺入血管内,可见快速回血,表明穿刺成功。2 .6 按传统法固定。3 讨论静脉输液时,操…  相似文献   

9.
1 方 法1.1 传统方法 :进行静脉穿刺时 ,先排除输液皮管内空气 ,套上针帽 ,放置好针头。然后扎止血带 ,嘱病人握拳 ,选择静脉 ,消毒 ,待稀碘溶液充分挥发 ,见静脉充盈 ,右手持头皮针从血管一侧先刺入皮肤 ,再挑起皮肤向前刺入血管。1.2 改进方法 :静脉穿刺时 ,嘱病人的手自然放置 ,先扎止血带 ,选择静脉消毒 ,然后进行排气 ,一次性排尽皮管及头皮针管内空气 ,穿刺者左手将病人被穿刺的手固定成背隆掌空五指并拢状 ,右手持头皮针与皮肤呈现 2 0度至 30度角 ,快速刺入 ,有突空感 ,针尾再向下压使角度小于 15度向前送针 ,见回血后沿血管方…  相似文献   

10.
徐英  安庆洲 《右江医学》2002,30(2):169-169
静脉穿刺术是临床护理工作中最常用的护理操作技术之一。根据多年临床护理经验将静脉穿刺术分为以下几种方法 ,现分述如下 :一、常用静脉穿刺手法1.下压穿刺法 (压刺法 ) 选择弹性好无瘢痕、走向直的远端静脉扎紧止血带、经无菌消毒以后 ,左手拇指下压绷紧皮肤 ,右手持针使针尖与静脉处于同一直线上 ,如用眼睛瞄视针头尖在静脉上方。以 2 0°~ 2 5°角度迅速进针 ,见有回血再略进针 1~ 1.5cm ,然后固定。使用此方法可使针尖直接刺入血管 ,较少刺激皮层中痛觉纤维 ,患者仅感短暂疼痛。另外此法进针时针尖走行方向下肌纤维、静脉血管走向…  相似文献   

11.
静脉穿刺术及失败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艳霞 《黑龙江医学》2002,26(7):550-550
静脉穿刺术是护士最基本的护理技术操作之一 ,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我们必须提高静脉穿刺成功率 ,以减轻病人的痛苦 ,为病人得到积极有效的治疗提供可靠的保证。1 选择血管及静穿术的方法1 1 正常清晰 ,粗大弹性好的血管穿刺时 ,以左手拇指绷紧静脉下端皮肤 ,针头斜面向上 ,针头与皮肤成 2 0°角 ,在静脉上方或侧方刺入皮下 ,再沿静脉方向潜行刺入 ,见回血后再顺静脉进针少许。1 2 较细小的静脉穿刺时 ,止血带通常扎在穿刺点近心端 5~ 7cm ,左手固定静脉时不要用力太大 ,针头进皮角度要小 ,采用直刺或旁刺进皮 ,针在…  相似文献   

12.
小儿头皮静脉穿刺、固定及拔针方法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曹芳 《基层医学论坛》2005,9(5):448-448
头皮静脉输液是1岁左右患儿治疗和抢救的主要途径,临床应用广泛。为提高穿刺成功率,减轻患儿痛苦,保证输液质量,我们根据基础护理结合临床实际,自2002年2月,对小儿头皮静脉穿刺手法,进针角度,固定拔针的方法进行研究总结如下。1方法随机将800例1周岁以内患儿分为照组与观察组,每组40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法,按《基础护理学》中操作规程进行。观察组采用改进方法,穿刺时左手绷紧皮肤,右手拇指、食指持针前后面,针头与皮肤成5°,快速进入皮肤后,针头与血管平行直刺入血管。见回血后用5条胶布,固定针柄应宽一些(0.7cm×6.0cm),第5条应短些。固定…  相似文献   

13.
我们从1988年以来,改用腰椎穿刺术,采集20人次的脑脊液均1次成功。现将此法介绍如下:方法:1.患者侧卧床上。2.选第2、3、4腰椎间隙近床侧旁开1.5至2cm处为穿刺点,局部常规消毒、铺无菌洞巾,局部麻醉。3.左手固定穿刺点皮肤,右手持针,针尖向椎管方向,进针角度60~75°,慢慢刺入。4.穿刺中途,如触及骨质可将针头稍稍退出,调整进针方向,穿过黄韧带及硬脊膜时常有阻力消失的落空感,此时拔出针芯,即可见脑脊液流出。5.测压,收集脑脊液送检。6.插入针芯,拔出穿刺针,覆以无菌纱布。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对献血员静脉穿刺进针方法的研究,寻找适合献血员无痛、微创、快速、准确无误的静脉穿刺方法。方法分剐用传统的三段式进针法和直接刺入血管法为50名定期献血员进行采血.了解两种不同穿刺方法进针速度及对献血员的疼痛感受、穿刺对献血员局部组织的损伤程度及一针率情况。结果两种进针方法的进针速度比较,经U检验,u=14.13,P〈0.05,差异有显著意义,穿刺的疼痛感觉,经X^2检验,X^2=6.43,P〈0.05,有显著性差异,两种方法进针穿刺一针率分别为100%、95.8%.经x。检验,X^2=1.11,P〉0.05,无显著性差异。说明直接刺入法进针速度快,准确无误,有利于减轻献血员的局部疼痛。直接刺入法对局部组织的损伤范围局限在皮肤、皮下组织及血管壁穿刺点的损伤,而三段式进针法除对皮肤、血管壁穿刺点的损伤外,对皮下组织的损伤为隧道式损伤和撕裂伤.损伤面积大。结论.直接刺入法可减少局部损伤、减轻疼痛、且进针速度快、准确无误,明显优于传统的三段式进针法。  相似文献   

15.
1997年本院儿科在新生儿监护室推广使用了套管针静脉输液法,收到了良好的效果。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患者共100例,其中男婴60例,女婴40例,体重1.2~2.5 kg之间,年龄为生后30 min至2 d。入院时多生命垂危,体温不升,部分患儿伴有呼吸困难,不能主动吸吮,所有患者均需持续静脉输液,进行监护治疗。随机选择50例患儿采用套管针静脉输液,另50例使用常规静脉穿刺法。1.2 套管针使用方法参照张家荣等[1]报道的方法并结合低体重儿的实际情况,一般选择24G的套管针。首先准备欲输注的药液,使套管针与一次性输液器或微量泵连接,排尽空气备用。根据不同情况可选择下列穿刺部位:①头皮:在无产瘤或产伤的情况下,应首选头皮静脉。因此处易于长期固定,易观察。②四肢末端:尽量选择较粗直的血管,避开关节处。穿刺部位的皮肤消毒面的直径不小于8 cm,皮肤消毒后,在血管上方直接进针,进针角度为15°~30°,穿刺的速度不能过快,见回血后再进针0.2 cm,然后退出针芯。穿刺成功后,局部固定并接通输液器或微量泵,适当调节滴速后进行连续输液。当日静脉输液结束后,可将套管针保留于静脉之中,为防止针内凝血,输液结束后均用无菌生理盐水2ml正压封管,并每隔6~8 h用无菌生理盐水冲管1次,以保持套管针通畅。  相似文献   

16.
静脉穿刺是最常见的一种临床护理操作 ,笔者在长期工作中 ,发现静脉穿刺时进针角度的大小等因素对产生疼痛的轻重有着直接影响。现作简单介绍 :1操作要点(1)穿刺时适当掌握进针角度 ,一般成人进针角度为30~40°,小儿头皮静脉酌减 ,一般为15~20°。(2)不必用手拍打病人手背 ,嘱病人放松 ,术者用手适当固定穿刺点周围皮肤(以握杯式为最佳)。2体会成功的静脉穿剌一般为两个针眼 ,第一是皮肤针眼 ,第二是血管针眼 ,因皮肤表面感觉神经分布较多 ,所以当针头进入皮肤至血管时即引起痛觉 ,如果进针角度大 ,皮肤针眼与血管针眼…  相似文献   

17.
静脉穿刺是临床上最常见的护理操作 ,穿刺和拔针都可引起疼痛 ,为减轻疼痛 ,我们对穿刺与拔针方法进行了改进 ,介绍如下。1 方法1.1 传统法穿刺时嘱患者握拳 ,以 2 0°角自静脉上方或侧方刺入皮下 ,沿静脉潜行刺入见回血 ,再顺静脉进针少许 ;改进法穿刺时让患者手自然放松 ,护士左手拇指固定血管并绷紧皮肤 ,以 30°角从血管正中快速刺入血管 ,以 15°角平行向前送针。1.2 传统拔针法以干棉签按压穿刺点 ,迅速拔出针头 ;改进法拔针时让患者放松 ,关闭输液器 ,左手食指在针眼上约 3cm处绷紧皮肤 ,以 2 0°角迅速拔出针头 ,左手拇指纵向…  相似文献   

18.
(l)做好穿刺准备工作:检查一次性输液管是否漏气,使病儿避免不必要的疼痛。 (2)选择穿刺部位:选择穿刺部位是重要环节,如果选择部位和固定不妥当易刺破静脉,一般采用额静脉、颞浅静脉、耳后静脉穿刺,必要时取特殊解剖部位的血管. (3)选择静脉时,首先应与动脉鉴别,避免不必要的疼痛。静脉外观呈微蓝色,无搏动,管壁薄,易被压瘪,较易固定不易滑动;而动脉外观呈正常肤色或浅红色,有搏动,管壁厚,血管易滑动。 (4)选好静脉后,再剃去局部头发,由助手固定病儿肢体及头部,常规消毒局部皮肤,待干,用右手持头皮针,…  相似文献   

19.
目的对比肾内科静脉穿刺困难病人使用留置针开放静脉时常规送管方法与固定针芯方法的成功率。方法入选成年首次静脉穿刺失败患者60例,随机分为常规组和固定组,每组各30例。常规组病人在针芯回血后压低穿刺角度继续进针约3-5 mm后退针芯,再继续将套管连针芯完全推进血管内;改良组病人在留置针针芯回血后压低针芯继续进针约1-2 mm后保持针芯相对固定,将套管向前推进血管内。记录两组患者穿刺成功率、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改良组一次穿刺成功率明显高于常规组(P=0.024),套管留置期间并发症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 0.05)。结论固定针芯法用于静脉穿刺困难患者可明显提高穿刺置管成功率。  相似文献   

20.
笔者对静脉穿刺、保护及中药防治静脉炎有一些体会,现介绍如下。1临床资料2004年6月~2005年3月,在我院输液室用1次性输液器采用无痛穿刺法对800例患者经手背、足背和头皮进行静脉穿刺。其中男483例,女317例,平均年龄24.6岁。患者疼痛感明显减轻,报道如下。2穿刺方法2.1减轻进针疼痛①选择适当血管,绷紧皮肤,掌握穿刺适宜角度,减少穿刺阻力;②选择税利针头,迅速进针,缩短进针时间。2.2“无痛性”拔针①心理疏导,分散注意力;②将针头保持适宜的方向,迅速拔针。3血管保护对长期输液的患者、危重患者及婴幼儿,保护血管尤为重要。应努力做到从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