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急性心肌梗死伴糖尿病患者溶栓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急性心肌梗死 (心梗 )静脉溶栓治疗 ,已被公认为疗效肯定且安全的再灌注疗法 ,可使患者病死率和心力衰竭 (心衰 )的发生率明显降低。急性心梗静脉溶栓早期再灌注的建立对患者的预后有重要影响。我们观察了尿激酶静脉溶栓对急性心梗伴糖尿病的临床疗效 ,并与不伴糖尿病患者进行比较。对象与方法1.对象 :选择 1999年 6月~ 2 0 0 2年 2月在我院心内科住院并于发病 12小时之内接受静脉溶栓治疗的急性心梗患者10 6例 ,其中合并糖尿病者 3 0例 ,年龄 49~ 78岁 ,平均年龄62 .0 0岁± 8.88岁 ,前壁梗死 10例 ,下壁梗死 4例 ,其它及复合壁 16例 ,平…  相似文献   

2.
在伴有严重左室功能受损和室性心律失常的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中,动态监测出现ST段压低者的1年病死率增加3倍。本文对203例AMI患者进行动态ST段监测的前瞻性研究,旨在确定短暂心肌缺血的预后意义。病人和方法非选择性203例AMI患者,其中男152例,女51例,平均年龄58岁(34~76岁)。前壁梗死93例(46%),下壁梗死110例(54%),无Q波心梗47例(23%)。36例(18%)接受溶栓疗法,46例(23%)有陈旧性心梗。早期(3~15天,平均6.4天)动态ST段监测201例,晚期(22~93天,平均38  相似文献   

3.
近 3年来 ,我们在院前抢救中 ,尽力采取早期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 ,争取冠状动脉完全或部分再通 ,缩小梗死面积 ,以改善预后。据文献报道 ,3小时以内尿激酶溶栓再通率为5 3 % ,而 3~ 6小时仅为 3 7% ,这被称为溶栓治疗中的时间依赖性。 1997年 12月~ 2 0 0 0年 12月 ,我们为 2 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行院前就地溶栓治疗 ,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 :本观察组 2 0例均为急性心肌梗死 ( AMI)患者 ,男 14例 ,女 6例 ;年龄 5 3~ 67岁 ,平均 5 8.5岁 ;梗死部位 :广泛前壁心梗 9例 ,前间壁心梗 5例 ,下壁心梗 6例。另设同期住院治疗的另 …  相似文献   

4.
高纤维蛋白原血症是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之一,为观察血浆纤维蛋白原在急性心梗溶栓治疗前后的变化,对1996年6月~1998年4月急性心梗溶栓治疗患者进行了血浆纤维蛋白原的动态观察,现报告如下: 材料与方法 一、临床资料: 观察对象为急性心梗静脉溶栓治疗的患者30例,均为Q波性心梗,男27例,女3例,平均年龄55.83±9.55岁,前壁心梗18例(广泛前壁6例,前  相似文献   

5.
急性心梗早期心电图出现对应性 ST 段压低究竟提示多支冠脉病变预后不佳,还是一种良性的电现象,众说不一。本文研究接受溶栓治疗的258例急性心梗患者,再评价心梗伴对应性 ST 段压低的临床意义。方法:将所有病例根据急性心梗入院心电图分成二组。组Ⅰ:心梗不伴有对应性 ST 段压低;组Ⅱ:心梗伴对应性 ST 段压低(即下壁梗死伴 I、aVL、V_1~V_4导联S-T 段压低,前壁梗死伴Ⅱ、Ⅲ、avF 导联 ST 段压低)。观察记录:1.发病至入院时间;2.发病10天左右症状限制性平板运动试验(修正的 Bruce 标准)心电图 ST 段的变化;3.200例<70岁、发病30天左右行冠脉造影所测  相似文献   

6.
作者前瞻性研究溶栓治疗后左室血栓的发生率。连续114例急性心梗病人在发病后2.1±0.8小时接受治疗。溶栓治疗方案为:头6小时内给予rt-PA 120mg,同时给予肝素5000IU(随后每 24小时连续给予25000IU,至少5天),每天服用阿司匹林250mg。入院后1~8天接受超声心动图检查。本组中,前壁心梗76例(A组),下壁心便68例(B组)。在心动超声图检查,2例前壁心便和2例下壁心梗的病人死亡,均未形  相似文献   

7.
在急性下壁心梗并发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CAVB)的患者中,心梗面积较大,则住院死亡率较高。然而迄今尚未阐明接受再灌注治疗的患者并发 CAVB 的临床意义。本研究包括373例患者,其中50例(13%)下壁心梗并发 CAVB,且在症状发作6小时内给予溶栓治疗。并发或未并发 CAVB 的患者,溶栓治疗后梗塞区供血冠脉的即刻畅通率相近。在对照和出院前测定心室功能,CAVB  相似文献   

8.
溶栓治疗急性心梗(AMI)与脑出血的关系密切,但作为危险因素,尚有不同看法。本文研讨这一问题。方法与结果有107例AMI患者进入了研究,年龄为 63±11岁,男性 83例(78%),女性24例(22%)。其中,前壁心梗37例(35%),下壁心梗69例(65%),均接受了溶栓治疗。有4例分别给予链激酶(SK)和组  相似文献   

9.
对象为31例症状出现后4小时内就诊的患者,连续记录12导联心电图,历时571±326分钟,以期确定急性心梗患者经静脉溶栓治疗后早期 ST 段再次抬高的发生率。本组中,男性22例,女性9例,年龄53±12岁。初次心电图示有前壁(15例)或下壁(16例)  相似文献   

10.
对象为60.6±8.7岁的连续61(男45、女16)例急性心梗患者。24例前壁心梗,37例下壁心梗。29例接受溶栓治疗,其中19例获得成功。发病后第4天记录标准12导联心电图并作超声心动图检查。从QRS波起始部至T波结束处的时间,再按Bazett公式校正,计算QTc间期。左室分为13个节段,每段计分-1~+4(活动增强~室壁瘤形成),取总和。 全组的室壁活动计分同QTc间期正相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美托洛尔在急性心梗早期溶栓治疗中的疗效。方法选取本院2013年9月~2014年10月收治的急性心梗患者233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治疗组117例和对照组116例。对照组患者给予临床常规对症治疗,治疗组患者则在对照组患者的基础上加用美托洛尔治疗,治疗4个疗程后观察两组患者的疗效。结果治疗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4.87%,高于对照组的76.7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的并发症发生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美托洛尔在急性心梗的早期溶栓中具有显著的疗效,大大的缩小了发生心梗的面积,对恢复心肌功能有显著的功效,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与应用。  相似文献   

12.
急性心肌梗塞溶栓再灌注对QTc离散度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QTc离散度(QTcd)对评估心肌缺血程度,预测危险心律失常的发生有重要价值。为此,我们观察了AMI溶栓再灌注对QTcd的影响。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组病例:选择发病6小时以内的AMI患者48例,男26例,女22例,年龄38~65岁,平均53.6岁。梗塞部位:广泛前壁18例,急性前间壁12例,单纯急性下壁5例,前间壁并高侧壁6例,急性下壁及右室心梗3例,再发急性前壁并局限前侧壁心梗4例,其中26例给予静脉尿激酶溶栓,22例以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静脉溶栓。所有患者均未服抗心律失常药物,无电解质、酸碱平衡紊乱。以同期因心悸、胸痛、临床疑…  相似文献   

13.
董剑  韩雪  苗伟力 《临床内科杂志》2007,24(12):844-845
对急性心肌梗死(心梗)患者早期心电图运动试验(Exer-cise test,ET)国内尚未普及。近几年报道的为数不多,且多在介入治疗(PCI)后所行。我们对2003年6月~2006年6月住我院的90例心梗患者,使用PCI术和单纯药物(单药)两种疗法并进行早期ET,观察两种疗法的效果和预后,以期指导病人心梗后的康复治疗,提高生活质量。对象与方法1.一般资料:入选的90例患者临床诊断符合WHO的急性心肌梗死的诊断标准,分组进行观察。(1)单纯药物组(单药组):42例行单纯药物治疗,男39例,女3例,年龄37~71岁,平均年龄(56.1±8.7)岁,ET距心梗时间19~53天,平均为(32.…  相似文献   

14.
利用SelvesterQRS计分系统,比较ST段测量与QRS终末变形对急性前壁心肌梗死(简称心梗)患者最后梗死面积和溶栓治疗效果的影响。选择644例第一次急性前壁心梗患者,其中398例接受溶栓治疗,246例未接受溶栓治疗。从入院时首次稳定心电图上估计ST段抬高的导联数目、ST段抬高的幅度(∑ST)及QRS终末形态。根据QRS终末变形存在与否将患者分为两组:QRS终末变形(QRS+)组,QRS终末无变形(QRS-)组。利用修改的SelvesterQRS计分系统,从出院前心电图上估计最后梗死面积。结果:接受与未接受溶栓治疗者QRS+组∑ST、ST段抬高导联数大于QRS-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在QRS-和QRS+者,溶栓治疗均能减少Selvester计分;但最后梗死面积的减少仅在QRS-的患者有意义(P<0.01)。ST段抬高的幅度与最后梗死面积之间无相关性;ST段抬高导联数仅与溶栓治疗者的最后梗死面积有关(r=0.25141,P≤0.05)。溶栓组QRS+者无复灌流率较QRS-者高。结论:QRS终末变形较ST段测量能更好地估测急性前壁心梗患者的最后梗死面积和溶栓治疗的效果。  相似文献   

15.
58.1±8.6(40~75)岁的连续75(男63,女12)例首次急性心梗患者在发病后6小时内接受溶栓治疗(静脉推注尿激酶原20mg,然后在60分钟内静脉输入60mg)。其中前壁心梗33例,下壁心梗42例;单支、双支和叁支冠脉病变者分别有35例、27例和13例。各例均为窦性心律、束支传导阻滞者已除外。溶栓治疗后6~12小时进行冠脉造影。A组53例梗塞区供血冠脉示有再灌注(TIMI2~3级)。B组22例梗塞区供血冠脉未见再灌  相似文献   

16.
荷兰的JorinR Timmer医生在最近召开的ACC年会上,报道了他们关于"糖尿病患者急性心肌梗死后早期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与溶栓治疗的比较"的研究,在入选的6315例患者中,有947例(15%)合并糖尿病,结果不管患者是否合并糖尿病,早期介入治疗均比溶栓治疗能更有效地降低心梗患者的死亡率,其中糖尿病组获益更优于非糖尿病,提示在合并糖尿病的伴ST段指高的心梗患者中,早期介入治疗应作为有指证的病者的首选方法,即发生急性心梗的糖尿病患者,更应积极采用介入治疗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急性下壁心肌梗死(心梗)不伴或伴右室心梗患者的临床特征、治疗和预后。方法回顾既往6年住我院的103例急性下壁心梗患者,比较下壁心梗不伴右室心梗(65例)和伴右室心梗(38例)两组患者的临床特征和院内死亡率。结果发生低血压、心源性休克、快速心律失常(阵发性心房颤动,非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缓慢心律失常(包括窦性心动过缓,Ⅲ度房室传导阻滞)在下壁伴右室心梗组高于下壁心梗组,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及经皮冠脉介入(PCI)治疗患者的院内病死率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血流动力学障碍和心律失常是右室心梗住院并发症高的主要因素,右室心梗是独立于左室功能损害的危险因素,早期介入治疗能改善住院死亡率。  相似文献   

18.
本研究由华盛顿州西区心肌梗塞登记处和急诊部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治疗试验组成。在一年内,1028例病人确诊为急性心梗,用来评估溶栓治疗的可行性。在全组中,221例(22%)符合现行的溶栓治疗标准。其中175例由急诊部医师正确给予溶栓治疗,160例列入试验。仅3例(2%)由急诊部医师决定列入试验,但是事后并未形成急性心梗。在全组中,807例(78%)不符合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 ,我们对 8例急性心肌梗死 (AMI)患者进行了早期溶栓治疗 ,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分析如下。一、临床资料 :1 一般资料 :8例患者 ,男 5例 ,女 3例 ,年龄 4 2岁~ 6 8岁 ,平均年龄 6 0岁 ,既往高血压病史 4例 ,糖尿病史 1例。 8例患者均胸痛持续时间 >30分钟 ,舌下含服硝酸甘油疼痛不缓解。心电图示急性下壁心梗 4例 ,前间壁心梗 3例 ,高侧壁心梗 1例 ,发病时间均 <6小时。 8例患者均无溶栓禁忌症。 2 治疗方法及疗效判定 :入院后 ,均立即予以吸氧、卧位 ,心电监护 ,嚼服阿司匹林 0 3g ,在距起病时间 <6小时予以国产尿激酶 10 0万单…  相似文献   

20.
随着人口老龄化,老年急性心肌梗死(AMI)明显增多。2000年6月~2001年12月,我院急症科共收治70岁以上AMI患者30例,应用静脉内溶栓治疗,取得较好疗效。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本组30例均符合AMI诊断且无溶栓禁忌症,发病在6小时内。其中男18例,女12例;年龄70~81岁。梗死部位:前壁心梗13例,下后壁心梗8例(其中2例合并右心室梗死),前壁加下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