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微血管病变是糖尿病合并肢瑞环谊的重要原因。作者对我种收治的120例糖尿病肢端坏疽患者,在采用山英若碱治疗的前后均做了甲皱微循环观测。报道如下:对象与方法对象:本组男性67例,女性53例,年龄最大者75岁,最小者28岁,平均年龄59.1岁。50岁以上者102例,占85.0%。糖尿病病程3个月~35年,并发肢端坏疽时间3天~6年,下肢坏疽116例,上肢坏疽4例;其中湿性坏疽87例,占72.5%,干性坏疽8例,占6.7%,混合坏疽25例,占20.8%;重度坏疽55例,占45.8%,中度坏疽27例,占22.5%,轻度坏疽38例,占31.7%。方法:甲皱微循环检…  相似文献   

2.
糖尿病性肢端坏疽与单纯糖尿病甲皱微循环改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血管并发症是糖尿病患者的主要并发症之一,而糖尿病的微血管病变引起微循环障碍已被人们所证实。作者对单纯糖尿病102例和糖尿病性肢端坏疽120例患者进行了甲皱微循环各项指标的观察和比较,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
臧巧利  冉秀莉 《西南军医》2009,11(2):226-226
糖尿病足又称肢端坏疽,是糖尿病慢性并发症之一,往往久治不愈,严重者需截肢治疗,亦是糖尿病患者住院的主要原因之一。近期我们采用新磺粉处理老年糖尿病足溃疡创面2例,疗效满意,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糖尿病足是因为糖尿病神经病变和微循环障碍或并发感染的足部病变,它是糖尿病重要的慢性并发症之一,经过多年不断改进治疗方法,糖尿病足致死率已明显下降,但致残率依然较高,糖尿病足一旦感染,恢复时间相对一般患者切口恢复要长,且感染不易控制,控制不当发展成坏疽,接受截肢手术,更容易加剧糖尿病其他并发症,也会增加截肢手术后并发症。据统计,糖尿病患者接受外科手术,其手术病死率和并发症发生率较非糖尿病者高5倍左右。因此,做好手术后护理是截肢手术后患者生活保障的前提。  相似文献   

5.
自1987年2月至1987年4月对中老年糖尿病36例采用经皮血氧测定仪进行血氧检测,简称Tcpo_2。其结果发现,糖尿病人血氧较正常人为低,尤其糖尿病肢端坏疽病人远较非肢端坏疽病人血氧更为低下P<0.01。根据36例检测结果显示,经皮血氧检测可以做为糖尿病人肢端坏疽发生的预测讯号。本文主要对中老年糖尿病Tcpo_2进行检测,旨在研究糖尿病肢端坏疽发生早期进行预报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6.
施春连  栾琰  张海艳 《西南军医》2009,11(5):998-998
糖尿病足是糖尿病周围血管神经病变的严重并发症之一,主要因为下肢中小血管病变以及微循环障碍,周围神经病变并发感染所致,早期以双足感受麻木、发凉、疼痛为主要表现。常致足部溃疡坏疽甚至截肢,严重危胁着糖尿病患者的健康,通过临床治疗及护理,可控制坏疽的发生发展,降低截肢率,减轻病人的痛苦。现将我们收治的12例急性糖尿病足患者的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地震伤并发气性坏疽18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院多学科综合治疗汶川地震伤并发气性坏疽18例,截肢后愈合16例,行清创及肢体局部切开减压,保肢成功2例.说明该方法能尽可能地缩小组织坏死范围,降低病死率,已行截肢者可避免再次截肢.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四肢火器伤并发气性坏疽的病例特点及其诱发原因。方法回顾性研究我院1968~2006年收治的13例四肢火器伤并发气性坏疽患者的发病及诊断治疗情况,分析并发气性坏疽的临床特点,探讨其诱发原因。结果主要治疗方式为清创、常规抗感染、换药及抗生素应用,其中10例接受截肢,3例行保肢治疗;5例残愈,8例死亡。分析气性坏疽发生的诱因主要为:创伤伤情重、后送过晚、诊断不及时、清创不彻底以及治疗不规范。结论四肢火器伤继发气性坏疽发病急、进展快、伤情危重,及时诊断并彻底清创是治疗的关键,截肢是晚期减少气性坏疽病死率的最好办法。  相似文献   

9.
糖尿病足是因神经、血管病变及感染等综合因素作用导致的足部疼痛、皮肤溃疡、肢端坏疽等病变的总称,是糖尿病常见并发症之一,严重者可导致截肢,是糖尿病致残、致死的重要原因。既往较多文献[1-4]报道  相似文献   

10.
介入治疗糖尿病足的护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糖尿病的病程长,尤以病情重的2型糖尿病患者多伴有周围动脉硬化,且难以治愈尤其是下肢动肢硬化,影响末梢血液供应,严重时可引起坏疽.足部的溃疡常是糖尿病患者截肢的主要原因.我科利用介入治疗糖尿病足并发局部皮肤感染,通过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加速溃疡愈合,保全了患者的躯体完整性.现将其治疗中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1.
齐静淑 《武警医学》1997,8(5):265-266
综合疗法治疗糖尿病肢端坏疽18例北京市石景山医院中医科齐静淑(北京100043)关键词糖尿病,坏疽,消渴,综合疗法糖尿病肢端坏疽为糖尿病慢性并发症之一,很难治愈。早在宋代《卫生宝鉴》一书中记载:“消渴病人足膝发恶疮,至死不救”。近年来随着糖尿病人发病...  相似文献   

12.
糖尿病足患者血流变学异常的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糖尿病的中小血管病变、神经病变和感染是引起糖尿病足的主要原因。多年来观察证明血小板粘附率、红细胞变形指数、纤维蛋白原及全血粘度等导致的血流变学改变,对末稍神经病变和肢端坏疽的发生和疗效具有明显的影响。现介绍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资料: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患者63例,其中并发末梢神经病变者30例,男性14例,女性16例,年龄50~73岁;糖尿病足坏疽33例,男性14例,女性19例,年龄37~74岁,全部存在中、重度甲襞微循环障碍。正常人50例,男性22例,女性28例,年龄40~65岁。1.2…  相似文献   

13.
血管闭塞性脉管炎临床表现为间歇性跛行(Ⅰ期)、静息痛(Ⅱ期)和肢端出现溃疡坏疽(Ⅲ期)的渐进过程,其相应的病理改变为始于肢体远端的动脉痉挛、增生和闭塞。动脉病变这种由远及近的特点,使缺血肢体无可资利用的主干血管和动脉网,因而不能实施动脉间架桥和动脉再通的手术,尤其晚期出现溃疡坏疽时,往往需逐段或高位截肢。截肢后残端可能仍会愈合不良。我科试行静脉动脉化加大网膜移植治疗2例Ⅲ期脉管炎,获得良好疗效,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例1:男,41岁。脉管炎病史15年,左足坏疽半年入院。查体见左下肢苍白、皮温低,…  相似文献   

14.
14例糖尿病足坏疽的综合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糖尿病足坏疽又称糖尿病肢端坏疽 ,是糖尿病常见的慢性致残性并发症之一。 1998~ 2 0 0 0年我们对收治的 14例糖尿病足坏疽患者进行了内科综合治疗 ,取得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情况 :本组男 10例 ,女 4例 ;年龄 41~ 76岁 ,平均6 3.5岁。病程 4~ 2 3年 ,平均 9.2年。本组同时合并眼、心、肾、神经病变者 5例 ,另合并高血压、高粘滞血症者 9例。本组均系 2型糖尿病。湿性坏疽 4例 ,干性坏疽 3例 ,混合性坏疽 7例。1.2 治疗方法 :①全部病人均严格控制饮食 ,强化胰岛素治疗 (三餐前普通胰岛素皮下注射 ,睡前中效胰岛…  相似文献   

15.
糖尿病足又称糖尿病肢端坏疽,1999年WHO将糖尿病足定义为:糖尿病患者由于合并神经病变和各种不同程度末梢血管病变而致下肢感染、溃疡和(或)深部组织破坏[1].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无论在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糖尿病足的患病率逐年上升[2],全球约1.5亿糖尿病患者中15%以上将发生足溃疡或坏疽,我国12%~25%糖尿病患者并发糖尿病足[3].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神经断端肌肉内埋入法治疗地震伤截肢残端痛性神经瘤的临床疗效.方法:应用神经断端肌肉内埋入法治疗汶川地震伤截肢伤员痛性神经瘤12例27处,观察术后症状、体征及患肢功能改变情况.结果:12例全部获随访12~26个月,平均16个月.随访时患者主诉肢体残端疼痛和触电感消失;局部无压痛、叩击痛和Tinel征,残端软组织内未触及硬性结节或包块;患肢功能较术前明显改善.结论:采用神经断端肌肉内埋入法治疗地震伤截肢残端痛性神经瘤,可减轻痛苦,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7.
地震伤截肢患者的围手术期治疗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地震伤截肢的围手术期治疗方法。方法:2008年5月12日18时~2008年5月30日共行地震伤截肢手术治疗37例,31例单侧下肢截肢,6例单侧上肢截肢;膝上截肢18肢,膝下截肢10肢,半足截肢3例;按Waganer分类:Ⅳ级23例,Ⅴ级14例。结果:37例中愈合34例,伤口感染4例,死亡0例。其中甲级愈合31例,甲级愈合率83%。术后再截肢2例,残端修整2例。结论:地震截肢存在多种并发症,合理的围手术期治疗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目的应用DEEP球囊导管膝下动脉成形术治疗严重下肢缺血的疗效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8月至2008年4月采用膝下动脉成形术治疗11例患者17条严重缺血患肢的结果。所有患者均有静息痛,其中6条患肢合并溃疡(2条)或坏疽(3条)或两者同时存在(1条)。12条患肢踝肱指数(ABI)为0.2~0.5,5条患肢为0.51~0.7,平均0.47。结果手术技术成功率为100%,13条患肢疼痛明显缓解,2条肢体减轻,2条患肢疼痛无缓解而行膝关节以上截肢;有溃疡的2条患肢,溃疡愈合。有足趾坏疽的3条患肢,1条干性坏疽无变化,1条坏疽足趾脱落,1条行半足截除术后,创面愈合,同时伴有溃疡和坏疽的1条患肢,溃疡愈合,坏疽足趾脱落。10条患肢ABI增加超过0.5,5条增加0.3~0.5,2条无改变,平均值为0.83。10例患者16条患肢得到随访,平均随访时间4.3个月(1~9个月)。15条患肢疼痛明显缓解,其中12条无复发,3条复发,3条中2条再次行下肢动脉PTA后疼痛缓解,1条未行PTA治疗而行截肢。ABI平均值为0.70。结论应用DEEP球囊导管行膝关节以下动脉成形术治疗严重下肢缺血具有较高的成功率,短期随访有较好疗效,中长期疗效有待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19.
战伤截肢残端并发症的处理及预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截肢残端无痛,耐磨、适于安装假肢是截肢外科最基本的要求。但由于战时条件差,伤情复杂,为挽救生命,却常常忽视了截肢残端的正确处理,因而并发症多。1979~1989年我们共收治截肢伤员316例,发生截肢残端并发症206例,占65.2%。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截肢伤员316例,其中有30例为双侧,共346个伤肢,全部为男性,年龄17~35岁,平均21.5岁。炸伤295例,枪伤21例。截肢原因:毁损伤282例,血管伤11例,止血带使用不当致肢体坏死6例,错扎髂外动脉致下肢坏死1例,气性坏疽14例,筋膜间隙综合征2例。截肢平  相似文献   

20.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截肢术后并发症的防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讨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截肢术后常见并发症的防治,对1996年1月至1998年12月严重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14例(15条肢体)所施行的18次截肢术进行了回顾性分析。患者平均年龄72岁,术前并发症率为冠心病78.6%、高血压69.9%、糖尿病78.6%、血管重建术史43.4%。其中膝上截肢6次,膝下截肢7次,半足截肢1次,截趾术4次。术后并发心梗2例,残端坏死3例,创面感染1例,总并发症率33%。死亡2例。提示下肢截肢手术虽操作并不复杂,但临床上需行截肢术的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多为高龄,且多合并症,常伴有肢体坏疽和脓毒症,手术耐受力极差; 术前应积极治疗并存病,准确判断截肢平面,术后注意心、脑功能维护,以及适当的心理指导是减少后并发症,改善患者生存质量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