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观察前部视网膜冷凝联合丝裂霉素C浸润小梁切除术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前部视网膜冷凝联合丝裂霉素C浸润小梁切除术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37例(37眼),以降低眼压,解除症状。术后随访4~12个月。结果30眼1次手术眼压控制,4眼2次手术眼压控制(第2次手术为睫状体冷凝术),13眼视力不同程度提高,1眼术后长期观察眼压高且症状不能缓解行眼球摘除术。结论对于晚期新生血管性青光眼采用本术式可以有效控制眼压,保留残余视力。  相似文献   

2.
二极管激光经巩膜睫状体光凝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评价二极管激光经巩膜睫状体光凝术(transscleral diode later cyclophotocoagulation,TDLC)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眼压高于21 mmHg(1 kPa=7.5 mmHg)、常规用药眼压不能控制、视力低于0.02,或滤过性手术失败且拒绝再次行滤过手术的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患者21例(21眼),采用美国IRIS公司生产的Ocu-light SLx型二极管激光治疗仪行TDLC,采用Goldmann压平式眼压计测量术前、术后眼压,记录术后1 d、1周、1个月、3个月的眼压变化.结果 术前眼压平均为(4_4.86±5.11)mmHg,术后1 d、1周、1个月、3个月平均眼压为(25.67±4.oo)mmHg、(20.67±3.88)mmHg、(18.14±4.70)mmHg、(16.95±4.09)mmHg,均较术前眼压明显降低,差异显著(P<0.001).且术后并发症少.无一例出现低眼压及交感性眼炎.结论 TDLC是一种有效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方法.术后眼压平稳、并发症少且能保护患者的视功能.是一种安全、高效、重复性好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睫状体联合前部视网膜冷凝术治疗难治性青光眼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57例(57眼)难治性青光眼患者使用睫状体联合前部视网膜冷凝术治疗的临床资料,对术后眼压、疼痛感、并发症等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术前平均眼压为(50.90±11.30)mmHg(1 kPa=7.5 mmHg),术后随访最后1次平均眼压为(16.30±1O.70)mmHg,经配对资料t检验,t=14.90、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术后50眼(96.20%)疼痛明显缓解或消失,18眼(31.58%)出现角膜混浊、水肿,13眼(22.81%)出现前房渗出,8眼(14.04%)术后前房积血,2眼(3.51%)轻度眼球萎缩.结论 应用睫状体联合前部视网膜冷凝术治疗难治性青光眼,能显著降低眼压,缓解患者疼痛症状,且并发症少,可重复治疗,是治疗难治性青光眼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4.
视网膜睫状体冷凝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评价广泛视网膜睫状体冷凝联合丝裂霉素C及小梁切除术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广泛视网膜睫状体冷凝联合丝裂霉素C及小梁切除术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20例(20眼),观察术后眼压、视力及并发症等。结果术后随访6个月~1a,18眼眼压得以控制;各眼视力无明显变化;功能滤过泡占80%:出现一过性高眼压、前房积血等并发症,经对症处理,均在1周内恢复。结论广泛视网膜睫状体冷凝联合丝裂霉素C及小梁切除术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可以有效控制眼压。  相似文献   

5.
半导体激光透巩膜睫状体光凝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目的 评价利用半导体激光透巩膜睫状体光凝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效果。方法 对 4 2例药物控制不良的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患眼进行 810nm半导体激光的透巩膜睫状体光凝 ,能量为 1.5 0~ 2 .2 5W ,时间为 2s,范围 180°~ 2 70° ,观察 6个月的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前眼压为 ( 4 5 .3± 3.7)mmHg( 35~ 5 6mmHg ,1kPa =7.5mmHg) ,经过第 1次治疗后的眼压是 ( 18.2± 2 .1)mmHg( 12~ 33mmHg) ,随访最后统计的眼压是 ( 17.6± 1.6 )mmHg( 13~ 2 9mmHg) ,术后眼压明显低于术前 (P <0 .0 5 )。在随访结束时 ,33眼 ( 78.6 % )治疗取得成功。结论 透巩膜半导体激光睫状体光凝是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一种有效的方法 ,而且操作方便 ,患者痛苦小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Ahmed青光眼阀植入联合视网膜光凝或冷凝术对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4a来住院的新生血管性青光眼56例58眼,其中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25例25眼,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21例23眼,视网膜血管炎5例5眼,颈动脉狭窄4例4眼,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1例1眼,平均年龄50.6岁,均行Ahmed青光眼阀植入联合视网膜光凝或冷凝治疗,其中47眼于手术前后行全视网膜光凝,11眼于手术中联合周边视网膜冷凝术,平均随访18.0±6.2mo,观察手术前后视力和眼压的变化以及术后并发症的情况,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视力:术后43眼有不同程度地提高,15眼无变化,无视力下降者。眼压:随访6mo时眼压由术前49.56±8.25mmHg降至17.86±5.25mmHg,总成功率为85%;随访12mo时,眼压由术前50.25±7.18mmHg降至18.80±6.81mmHg,总成功率为78%;24mo以上随访19眼,眼压由术前51.05±8.10mmHg降至20.12±7.01mmHg,总成功率为74%,手术前后眼压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并发症主要有前房出血、前房延缓形成、引流管内口堵塞、引流盘纤维包裹,经术后处理均得到了恢复。结论:Ahmed青光眼阀植入联合视网膜光凝或冷凝是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安全有效的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7.
8.
次全视网膜冷凝联合抗代谢药物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目的 探讨新生血管性青光眼尤其晚期病例的治疗方法。方法 将40 例新生血管性青光眼临床随机分为次全视网膜冷凝(SRC) 组和对照组。前组23 例(23 只眼) 单纯用SRC 或联合抗青光眼手术,后组17 例(17 只眼) 行抗青光眼手术。两组患者术后均局部应用5 - Fu 和地塞米松。术后随访1 m o ~5a ,平均6 mo 。结果 SRC 组的治疗成功率(73 .9 % ) 高于对照组的成功率(41 .2 % ) ,两组有显著性差异( P < 0 .05) 。结论 单纯次全视网膜冷凝术或联合抗青光眼手术及术后抗代谢药物的应用是一种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较有效的方法,该方法特别适用于屈光间质混浊的、晚期的病例  相似文献   

9.
次全视网膜冷凝联合抗代谢药物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探讨新生血管性青光眼尤其晚期病例的治疗方法。方法: 将 40 例新生血管性青光眼随机分为次全视网膜冷凝 ( S R C)组 23 例 (23 只眼), 单纯用 S R C或联合抗青光眼手术, 对照组 17 例 (17 只眼) 行抗青光眼手术。两组术后均局部应用 5— Fu 和地塞米松。术后随访 1 月~5 年, 平均 6 个月。结果: S R C组的治疗成功率 (739% ) 高于对照组 (412% ), 差异有显著性 ( P< 005)。结论:单纯次全视网膜冷凝术或联合抗青光眼手术及术后抗代谢药物的应用是一种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较有效的方法, 本方法特别适用于屈光间质混浊的晚期的病例。  相似文献   

10.
于旭辉  滕岩  张红 《国际眼科杂志》2007,7(6):1702-1703
目的:评价全视网膜冷凝联合青光眼阀植入治疗晚期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效果。方法:回顾分析12例行全视网膜冷凝联合青光眼阀植入治疗的晚期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病例。结果:术后随访7~18mo,10例眼压控制在1.4~2.8kPa,有效率达83%,优于睫状体冷冻术。主要并发症为角膜水肿、球结膜水肿、前房纤维素性渗出、前房出血和低眼压等。结论:全视网膜冷凝联合青光眼阀植入是治疗晚期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比较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经巩膜的睫状体激光光凝联合前房穿刺术对无晶状体眼继发青光眼的治疗效果。方法12例(12眼)无晶状体眼继发青光眼,进行半导体激光经巩膜的睫状体光凝联合前房穿刺术,术后随访6~15个月。结果最后1次随访时眼压明显降低(t=7.4712,P〈0.001),最后1次随访时无明显疼痛感觉。结论半导体激光经巩膜睫状体光凝联合前房穿刺术对无晶状体眼继发青光眼有较好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2.
13.
睫状体光凝与视网膜消融术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半导体激光经巩膜睫状体光凝联合视网膜消融术(全视网膜光凝或前部视网膜冷凝)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临床效果。方法12例12眼药物不能控制的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接受治疗。8眼睫状体光凝和全视网膜光凝,4眼同时行睫状体光凝和前部视网膜冷凝。术后随访6~19月,对比分析6月时的眼压、视力及虹膜新生血管改变。结果睫状体光凝前眼压36~67mmHg(1mmHg=0.133kPa),平均45.52mmHg。末次治疗后6月,在不用抗青光眼药物的情况下,6眼(50%)眼压在9~17mmHg;局部滴用0.5%噻吗心胺滴眼液后4眼(33.33%)眼压低于21mmHg,2眼(16.67%)眼压高于21mmHg。视力下降者2眼,提高者2眼,不变者8眼。虹膜新生血管完全消失8眼,部分消失4眼。结论半导体激光经巩膜睫状体光凝联合视网膜消融术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既能及时降低眼压,又能减少视网膜缺血,拯救现有或潜在视力。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内窥镜下激光睫状体光凝术联合玻璃体切割术治疗糖尿病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4例(24眼)糖尿病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患者,行内窥镜下激光睫状体光凝术联合玻璃体切割术,术后至少随访6个月。观测指标包括手术前后患者视力、眼压变化、新生血管消退程度和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 术后视力提高14眼,不变8眼,降低2眼。术后第1天眼压为(29.4±10.8)mmHg(1kPa=7.5mmHg),1个月时为(21.0±11.9)mmHg,最终随访时为(20.1±10.8)mm-Hg,与术前(46.6±7.3)mmHg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术后新生血管完全消失10眼,部分消失残留少量无功能血管者12眼,未见明显改善者2眼。术后第1天8例患者发生颜面部浮肿;术后发生球结膜混合充血9眼、角膜水肿4眼、一过性高眼压4眼、复发性玻璃体出血1眼(后行玻璃体腔灌洗术后病情稳定)。结论 内窥镜下激光睫状体光凝术联合玻璃体切割术治疗糖尿病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短期内临床效果显著,并发症少,患者痛苦少,是一种相对有效、安全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5.
16.
目的 分析玻璃体切割术联合睫状突视网膜光凝治疗晚期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疗效.方法 新生血管性青光眼15例(16只眼),行玻璃体切割术、全视网膜光凝术和睫状突光凝术,合并的白内障同时行超声乳化吸除.术后随访(12~18)月,观察手术前后视力、眼压改变和并发症等.结果 术后16只眼中 9只眼视力不同程度提高.术前眼压为(30.1~65.2)mm Hg(1mm Hg=0.133 kPa),平均(45.9±8.4)mmHg;术后1月眼压为(8.4~31.4)mmHg,平均(20.7±5.9)mmHg;术后6月、术后12月眼压分别为(10.4~28.1)mm Hg,平均(18.9±4.2)mm Hg、(9.7~26.4)mm Hg,平均(17.7±3.9)mmHg,术后1月、6月、12月眼压与术前眼压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虹膜新生血管大部消退.无严重并发症.结论 玻璃体切割术联合睫状突视网膜光凝治疗术能有效治疗晚期新生血管性青光眼.
Abstract:
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efficacy of vitrectomy combined with cyclophotocoagulation and pan retinal photocoagulation in management of neovascular glaucoma retrospectively. Methods Vitrectomy combined with cyclophotocoagulation and pan retinal photocoagulation were performed on 15 cases (16 eyes) with neovascular glaucoma. All patients were followed up from 12 to 18 months. The change of intraocular pressure (IOP), visual acuity, complications were observed. Results The visual acuity of 9 eyes was improved post-operation. Compared to pre-operation. the mean of IOP was significantly decreased at l month, 6 months, and 12 months post-operation (P <0.01). No serious complications occurred. Conclusions Vitrectomy combined with cyclophotocoagulation and pan retinal .photocoagulation can manage neovascular glaucoma effectively.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评价半导体激光透巩膜睫状体光凝治疗难治性青光眼的临床疗效.方法 取38只眼难治性青光眼,眼压30.9-66.23mmH,平均(45.1±12.98)mmHg,应用激光能量1500~2500mW,脉冲2s,治疗范围270°-300°,观察术后1d、1周、1和3月时患眼的眼压,疼痛情况和并发症.结果 (1)术后1d眼压9.3-33.1mmHg,平均(24.47±8.51)mmHg,术后1周眼压7.5-32.5mmHg,平均(21.67±7.92)mmHg,术后1月眼压5.8~35.5mmHg,平均为(21.02±10.7)mmHg,术后3月眼压4.2-35.8 mmHg,平均(20.03±9.82)mmHg.术后各时间点眼压与术前眼压配对t检验,t值分别为7.11、10.09、8.82和10.03,均P<0.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术后34只眼(89.47%)疼痛明显缓解;(3)并发症有球结膜灼伤水肿2只眼,前房积血23只眼,葡萄膜炎反应18只眼,角膜上皮脱落2只眼.结论 透巩膜睫状体光凝创伤小,早期治疗效果明显,操作简便,能有效降低眼压,缓解难治性青光眼的疼痛.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玻璃体内注射Avastin联合睫状体光凝对虹膜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24例(30眼)虹膜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患者分别继发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7例12眼)和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17例18眼),给予玻璃体内注射25 g·L-1 Avastin 0.05 mL,并联合睫状体光凝治疗.术后随访6个月,观察术后眼压、视力、虹膜新生血管及并发症情况.结果 所有术眼虹膜新生血管均在注射Avastin后3 d内消退;1例1眼患者在全视网膜光凝过程中虹膜新生血管复发,再次注入Avastin,完成光凝后加行周边视网膜冷凝,虹膜新生血管消退.光凝后3 d平均眼压为(21.8±5.8)mmHg(1 kPa=7.5mm-Hg).1周为(18.4±2.3)mmHg,6个月眼压为(17.1±1.1)mmHg,与治疗前(51.2±7.3)mmHg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治疗前后视力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随访期间仅2眼视力有改善,其余视力无明显提高.随访期间未发现玻璃体出血、视网膜脱离和眼内炎、并发性白内障等并发症发生.结论 玻璃体内注射Avastin可明显消退虹膜新生血管,联合睫状体光凝控制眼压.对治疗虹膜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二极管激光经巩膜睫状体光凝术治疗难治性青光眼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 观察二极管激光经巩膜睫状体光凝术治疗难治性青光眼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北京同仁医院2007年9月至2008年8月107例(110眼)难治性晚期青光眼患者临床资料,均行二极管睫状体光凝,分析术后眼压、疼痛感、视力、并发症等情况.结果 术后第1天平均眼压(15.90±12.30)mmHg(1 kPa=7.5 mmHg),术后1周平均眼压(14.70±5.21)mmHg,术后1个月平均眼压(14.02±9.50)mmHg,术后3个月平均眼压(14.51±11.30)mmHg,术前与术后第1天、1周、1个月及3个月眼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1).术后89眼(80.9%)视力不变,17眼(15.5%)视力下降,4眼(3.6%)视力提高.83.6%的患者眼痛症状明显缓解或消失.术后发生前房渗出12眼(10.9%),前房积血6眼(5.4%),玻璃体积血2眼(1.8%),巩膜溶解2眼(1.8%),巩膜穿孔1眼(0.9%).结论 二极管激光经巩膜睫状体光凝术是治疗难治性晚期青光眼的有效方法,能显著降低眼压,减少患者痛苦,并发症少,可重复治疗.  相似文献   

20.
目的对比抗VEGF治疗联合微创玻璃体切割、视网膜睫状体光凝术与内窥镜睫状体光凝术(ECP)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neovascular glaucoma,NVG)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NVG患者49例49眼,分为玻璃体切割联合视网膜睫状体光凝术组(A组)25例25眼和ECP组(B组)24例24眼。观察两组患者术后眼压、视力、虹膜新生血管、术中及术后并发症。结果两组术后眼压下降,与术前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0)。术后2 d、7 d及1个月两组眼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0.04、0.00),术后3个月、6个月两组眼压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68、0.59)。末次随访两组视力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4),较其术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4、0.03)。两组患者术后6个月虹膜新生血管消退情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A组患者术后并发症主要有前房反应性渗出、前房积血,B组患者术中并发症为前房出血,早期并发症有短期内高眼压、角膜水肿、前房反应性渗出、前房积血。结论玻璃体切割联合视网膜睫状体光凝术与ECP均能降低NVG患者眼压。玻璃体切割联合视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