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督脉电针为主治疗脊髓损伤80例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23,自引:3,他引:23  
我们以中国传统医学理论和临床实践为依据,提出脊髓损伤的中医病机为督脉损伤、肾阳不足、在对九所医疗康复机构脊髓损伤中医康复现状调查的基础上,受王氏督脉针和徐氏脊髓针的启发,形成了脊髓损伤的督脉电针疗法。根据脊髓损伤病人服用中药汤剂的疗效,我们制定了协定处方截瘫康。以督脉电针为主配合中药截瘫康治疗脊髓损伤,对改善患肢的感觉、运动障碍、局部循环障碍、肌萎缩、痉挛及疼痛,改善膀胱功能和性功能障碍均有比较满意的疗效。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观察夹脊配合督脉电针与传统电针法治疗脊髓损伤后肢体功能障碍的疗效比较,以寻求有效的脊髓损伤后肢体功能障碍的治疗方案。方法将40例脊髓损伤后肢体功能障碍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20例。两组均选用药物神经节苷酯及常规康复治疗。治疗组以夹脊配合督脉电针的方法,对照组以传统针刺治疗。1个疗程、2个疗程后分别采用ASIA运动量表评分、感觉量表评分及MBI能力评定,观察治疗前后两组患者双下肢肢体功能障碍的变化,评定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前后双下肢肢体功能障碍均有显著差异(P0.05);治疗组改善效果优于对照组效果(P0.05,P0.01)。结论夹脊配合督脉电针治疗脊髓损伤后肢体功能障碍疗效确切,且优于传统针刺法。  相似文献   

3.
脊髓损伤亦即外伤性截瘫[1],是指由于外伤而致的脊髓横贯性病变.其症状因脊髓损伤的部位不同而不同.主要表现为:脊髓受损平面以下肢体的运动、感觉障碍,括约肌功能失常,大小便功能失常等.西医治疗多采用激素以减轻非特异性炎性反应及组织的水肿,但长期连续应用激素易导致机体的不良反应,笔者采用针刺督脉及相应华佗夹脊穴,结合TDP 照射方法治疗本病取得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4.
教传旭  覃业校    唐祎周 《陕西中医》2022,(9):1316-1318
脊髓损伤发病率逐年增高,目前治疗手段难以彻底治愈本病,常留有不同程度后遗症。其中运动障碍、感觉障碍、二便障碍、肌痉挛等后遗症对患者康复及回归日常生活产生较大影响。针刺为主治疗脊髓损伤后不同后遗症已有较多报道,并逐步被患者接受。笔者通过查询近5年关于针刺为主治疗脊髓损伤的相关文献,根据脊髓损伤后不同临床后遗症进行归纳总结,以期为本病的治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中药熏蒸联合夹脊、督脉电针康复方案对脊髓损伤后下肢功能障碍的影响。方法将100例脊髓损伤后下肢功能障碍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单用中药熏蒸干预,观察组加用夹脊、督脉电针方案,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肌张力、下肢功能障碍、日常生活能力、双下肢运动及感觉指数的改善情况。结果治疗8周,两组患者各肌群肌张力评分均降低,观察组各肌群评分降低幅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肌力改善总有效率为92.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2.00%(P0.05);治疗8周,两组运动、感觉指数、日常生活能力量表评分均上升,观察组评分上升幅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中药熏蒸联合夹脊、督脉电针康复治疗脊髓损伤后下肢功能障碍患者,可促进患者各肌群肌张力恢复,改善患者下肢运动、感觉功能,提升患者日常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6.
脊髓损伤(SCI)是一种严重的神经创伤类疾病,脊髓损伤后会出现运动障碍、感觉障碍及二便障碍等后遗症,一直是医学界治疗难点。脊髓损伤的病理机制包括炎症反应、氧化应激、细胞凋亡及轴突再生等,各病理过程相互影响、错综复杂。针刺治疗脊髓损伤具有多角度、多靶点的治疗优势,能明显改善脊髓损伤后遗症的临床症状。本文综述了近年来针刺治疗脊髓损伤的作用机制,发现针刺可通过抑制脊髓损伤后炎症反应、改善氧化应激、减少细胞凋亡、促进轴突再生等方面促进神经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督脉电针联合康复训练治疗脊髓损伤(SCI) 后运动、感觉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84 例SCI 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2 例。对照组给予康复训练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督脉电针治疗,2 组均治疗3 个月。比较2 组治疗前后运动功能、感觉功能、生活质量评分;比较2 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2 组运动功能、感觉功能及生活质量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P<0.05),观察组运动功能、感觉功能及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66.67%,高于对照组的42.86%(P<0.05)。结论:督脉电针联合康复训练治疗SCI,可有效改善患者的运动、感觉障碍,提高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截瘫三联针法"与常规针刺法治疗脊髓损伤患者心理与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临床疗效差异。方法:将50例脊髓损伤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25例。两组均采用康复训练,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截瘫三联针",即分别在损伤平面的上下两节段针刺督脉与背俞穴,并通过外周神经电刺激仪定位双下肢关键肌运动点,定位完成后损伤部位上下两节段督脉穴、背俞穴、关键肌运动点均给予电针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电针,穴取损伤部位上下两节段督脉穴、背俞穴,下肢取环跳、足三里、悬钟、阳陵泉。两组均每日治疗1次,1个月为一疗程,共2个疗程。另选取就诊于成都军区总医院体检中心的健康体检者25例,作为正常对照组。治疗前、治疗1、2个疗程后清晨分别检测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外周血清5-羟色胺(5-HT)含量,用改良Barthel指数(MBI)观察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进行心理状态评定。结果:(1)治疗前观察组、对照组血清5-HT含量均低于正常对照组(均P0.05)。(2)与治疗前相比,治疗1个疗程后两组患者MBI评分、血清5-HT含量均上升,HAMA、HAMD评分均下降(均P0.05),且观察组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2个疗程后两组患者MBI评分、血清5-HT含量均较治疗前上升,HAMA、HAMD评分均下降(均P0.05),但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3)经Pearson相关性分析,脊髓损伤患者血清5-HT含量与病程、HAMD与HAMA评分呈负相关(均P0.05),与MBI评分呈正相关(P0.05)。结论:脊髓损伤患者外周血清5-HT含量较正常人降低,外周血检测5-HT可早期提示脊髓损伤患者抑郁与焦虑状态。"截瘫三联针法"较传统电针治疗可在早期改善抑郁、焦虑状态,综合提高脊髓损伤患者日常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电针督脉治疗脊髓损伤的疗效。方法:将104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予电针督脉治疗,对照组予普通电针治疗。治疗30天后观察疗效。结果:治疗后2组患者美国脊柱损伤协会(ASIA)感觉、运动功能评分及改良Bardlel指数(Mm)、功能独立性评定量表(FIM)评分分别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治疗后治疗组感觉功能、运动功能、MBI、FIM评分分别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电针督脉对脊髓损伤后的功能恢复有较好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0.
针刺抗脊髓损伤近期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脊髓损伤是脊髓受外力作用 ,造成受损平面以下感觉和运动功能障碍 ,并伴有膀胱、直肠功能障碍。这一严重后果一直为国内外医学界所关注 ,在治疗和研究方面做了大量工作 ,以帮助患者尽早康复 ,提高生活质量。笔者拟从针刺治疗脊髓损伤的临床与实验研究方面作一概述。1 临床治疗1 1 截瘫症1 1 1 电针成氏等[1 ] 对 2 7例腰椎外伤性截瘫采用电针加推拿分期治疗 ,急性期取髀关、伏兔、膝眼、风市、足三里、阳陵泉、昆仑、解溪、太溪 ,每日选用 6个 ,得气后接电针 ,用疏密波 ,以深度肌肉抽动及患者能忍受为准 ,留针 30min。配合推拿由点…  相似文献   

11.
截瘫是由于脊柱疾病和脊柱骨折造成脊髓损伤,导致下肢运动障碍,大小便失常及皮肤感觉障碍的疾病.截瘫带给病人及家属极大痛苦.笔者采用督脉温针治疗截瘫40例,取得了较满意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2.
孙忠人教授认为,外伤性截瘫的病机基础为瘀血内停,病机关键为督脉损伤,且牵涉脏腑、经络、气血等多个环节,故治疗上应活血化瘀、温通经络、疏通督脉、补养气血。孙教授运用电针疗法针刺人体督脉穴、背俞穴及肌肉关键点来治疗外伤性截瘫。孙忠人教授将传统经穴理论与现代肌动学理论结合,取督脉穴、背俞穴以及肌肉关键点进行针刺,以增强受损脊髓及周围效应器的兴奋性,加快脊神经功能的重建。该疗法特点为"标本同治",立足于中医整体观点的基础上配合局部治疗,并运用现代康复解剖技术,充分体现了整体论治的观念,是治疗外伤性截瘫的有效疗法。  相似文献   

13.
脊髓损伤是由于多种不同致病因素引起的脊髓结构、功能的损害,造成损伤水平以下正常运动、感觉、自主神经功能的改变。这是一种严重致残性的损伤,常造成截瘫或四肢瘫的后果。属中医“痿证”、”痿蹙”、“体惰”等范畴。脊髓损伤随着交通和工业的发展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带给患者及家属极大痛苦。笔者从2005年4月至2012年6月采用督脉电针治疗脊髓损伤62例,取得了较满意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督脉电针治疗外伤性截瘫患者对其小便功能的改善效果。方法:资料选取我院2013年9月—2015年9月收治的100例外伤性截瘫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不同治疗方案分为研究组(42)例与对照组(58例);前者予以督脉电针治疗,后者予以常规针刺治疗,对比两组临床疗效及尿路功能改善情况。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95.2%显著高于对照组69.0%,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督脉电针治疗外伤性截瘫患者疗效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小便功能,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5.
外伤性截瘫是指由于受外力脊椎骨折或脱位而导致脊髓损伤,损伤部位以下的肢体发生瘫痪,躯体运动、感觉障碍和直肠膀胱功能障碍的病症,在脊柱骨折中较为常见。患者多有肢体瘫痪,大小便失禁,感觉障碍  相似文献   

16.
正随着现代社会的快速发展,交通、坠落、运动等事故愈加严重,脊髓损伤发病率也呈上升趋势,对家庭及社会造成了极大的负担。脊髓损伤多是外伤致脊髓发生不同程度的损伤,造成其受损平面以下的运动、感觉、反射及括约肌功能障碍。中医学者多将脊髓损伤归为"体惰""痿症""骨错缝"等。祖国医学认为,外伤所导致的脊髓损伤,损及督脉是其实质~([1-3]),督脉瘀阻,  相似文献   

17.
<正>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SCI)是由各种不同伤病原因引起的脊髓结构或功能损害,造成脊髓损伤平面及以下感觉、运动和自主功能的改变,严重者可导致截瘫。截瘫患者瘫痪肢体通常伴有相应的感觉障碍或感觉丧失、便秘、大小便失禁、肌肉痉挛、自主神经调节障碍等。SCI发生后,受损神经无法完全修复,因此SCI截瘫患者不论是否手术治疗,只要病情允许,无其他合并损伤,康复治疗应及早开始。康复治疗方式主要包括常规治疗、高压氧治疗以及电刺激等,其目的是减少或减轻障碍,降低残疾程度和防止加重残疾,提高日常学习、工作和生活能力,使患者能重新回归家庭和社会。  相似文献   

18.
外伤性截瘫,是脊椎骨折及脊髓损伤造成的后遗症,用针刺治疗及配合功能锻炼可取得显著的效果。一、治疗方案 (一)辨证选经穴配处方是根据病变部位及瘫痪肢体以四肢各大关节功能活动障碍为主。 (二)常用经穴配方及组合  相似文献   

19.
夹脊电针治疗外伤性截瘫的体感诱发电位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外伤性截瘫绝大多数是伴随脊柱创伤而发生的 ,近年来 ,有明显增多的趋势 ,据统计全国约有 10万 /年以上因有脊髓损伤而致瘫痪的病人 ,以中、青年人居多 ,多为坠落伤、摔伤、挤压伤和交通事故等所致 ,目前尚无良好的治疗方法。笔者多年来应用夹脊电针的方法治疗外伤性截瘫 ,并通过体感诱发电位进行观察 ,疗效满意 ,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1 1 诊断标准 根据美国脊髓损伤协会 (ASIA) 92’标准 :完全性脊髓损伤主要指损伤平面以下骶段感觉、运动功能完全消失 ;不完全损伤为神经损伤平面以下包括最低位的骶段保留部分感觉和运动功能。骶部…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中药熏蒸联合夹脊、督脉电针治疗脊髓损伤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102例脊髓损伤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51例。对照组采用中药熏蒸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夹脊、督脉电针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日常生活能力、运动功能评分。结果:治疗前,两组改良Barthel(MBI)指数及Fugel-Meyer运动功能量表(FMA)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MBI评分和FMA评分均较高,且观察组治疗有效率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脊髓损伤患者采用中药熏蒸联合夹脊、督脉电针康复方案进行治疗可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且对运动功能有一定的改善效果,临床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