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针灸与中医内科辨证论治思维模式的差异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针灸临床辨证论治问题已成为制约针灸临床发展的关键问题,引起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目前针灸临床上辨证论治体系僵化地套用了中医内科辨证论治体系,以脏腑辨证代替经络辨证,难以体现针灸学科的特色与优势.虽然针灸与中药的治疗目标相同,但是治疗方法与治疗途径不同,故辨证论治体系不同.针灸在其发展过程中逐步形成了理、法、方、穴、术为一体的独特辨证论治思维模式,不同于中医内科的理、法、方、药.  相似文献   

2.
目前中医内科辨证论治指导针灸临床辨证施治,已成为当代中医临床辨证运用的模式。怎样正确运用中医内科临床辨证论治及针灸临床辨证施治,已成为当前中医发展的必循之路。  相似文献   

3.
<正>中国医药学是中国人民历经几千年与疾病进行斗争而形成的有科学性、实践性、实用性的医学知识宝库,它不仅形成了独立独特的内涵丰富的理论体系,而且有效地指导了一代代中医工作者的临床实践活动,并在实践中不断得到充实和发展。中医对人类自身疾病的认知始终建立在"人体是有机的统一整体"观念之  相似文献   

4.
中医临证思维方法,就是运用中医药学理论知识,对疾病进行诊断和治疗的方法。辨证论治是中医治疗疾病的活的灵魂是中医诊断治疗疾病的重要方法与手段,疾病治疗成败的关键就在于是否恰当地运用了中医辨证论治的思想。  相似文献   

5.
中医临床对疾病的诊疗,过去长期以来它既不凭借物理器械的检查,又不以化验为依靠,而仅从医者望、闻、问、切简单的四诊,于瞬间即能判断患者为何病,并了解掌握其病因、病机,施以方治,每能取得卓效,究其原因,此盖即中医独特的辨证论治思维方法,它通过诸如查询病史、症状、观形、察色、闻声、嗅昧、诊脉、辨舌等感官直觉,把这些四诊获得的感性认识,根据脏腑经络八纲辨证等的思维过程,把它迅速提升为对疾病的理性认识,从而洞察其证因,故能获得有效的治疗,兹简述于下。  相似文献   

6.
中医药学科建设离不开学校教学、医院临床和科研机构3个方面的协调发展,针灸推拿学目前在教学、临床和科研等方面的发展进入了一定的误区,如教学上重针灸推拿学的技术操作,轻中医思维的指导;临床上重局部解剖异常的治疗,轻人体整体功能的调节。科研重专科技术层面的重复研究,轻跨学科合作交流的深入研究等,总的来说就是针灸推拿学的发展因为缺乏中医思维这一“道”的指导,使得针灸推拿学这一“术”的教学、临床与科研发展走进了误区。因此,此文提出在中医思维引导下走出针灸推拿学发展的误区,希望为针灸推拿学的健康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7.
中医辨证论治思维的研究方法具有原创性,其代表性有取象运数、变易求和、整体思维及模糊性思维、发散性思维、直觉性思维、想象性思维等其它方法。其特点主要包括相关性、动态性、模糊性、涌现性及直觉、体悟;重时间而轻空间;往复循环;中医思维的通识性等。中医辨证论治思维研究的发展方向是以“我主人随”为标识的自主思维模式,是引领未来医学思维发展的主要方向;中医药学是“中国科学学派”的带头学科;中医药的原创思维方法是医学科研的通途;宇宙观是思维的最高级层次。  相似文献   

8.
正"医者易也","易"是指《易经》的"易",意即中医是秉持辨析正邪、燮理阴阳之理济世救人的医生。究竟中医如何看病?《伤寒论》第十六条指明:"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这就是中医临床必须遵循的"三确认":"观其脉证",是四诊合参确认"主证";"知犯何逆",是辨析病因病机确认"主变";"随证治之",是针对主证、主变确认"主方"。而其关键又在于  相似文献   

9.
重视传统思维在中医内科临床教学中的渗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医内科学的临床教学,是中医学的基础理论阶段与临床实践阶段相连接的一座重要桥梁。由于中医内科学的学科特点,即基础性和综合性,一方面使它直接成为检验学生基础知识掌握程度的标尺,并直接影响到学生对中医理论的理解和深化;另一方面也直接关系到学生今后从事中医临床工作的深入和对中医科学的造诣。为了培养有益于发展中医事业的中医药人才,从临床教学及学生的发展看,笔者认为有两大方面是应该被重视的:  相似文献   

10.
建立中医思维模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医思维模式形成于中医理论体系确立之时,它是在中医理论体系的形成和中医医疗实践不断发展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是把天、地、人、时的统一关系作为研究对象,以形象思维和整体思维为主导,并有机的结合抽象思维方式,建立起相应的理论框架,即以五脏为中心、经络为联系的整体观念和以人体为中心与自然界息息相关的"天人合一"观.  相似文献   

11.
辨证论治本该是一个整体,却被分离成辨证与论治两个部分,实际上更是拆分为理、法、方、药4个方面。把辨证论治作为整体来考察和认识是非常必要的。我们应该利用整体观来研究辨证论治过程的基本路径和内在规律、研究理法方药精准对应的规律以及研究从临床“病证”到“处方”的客观分析方法。这便是对倡建“中医辨证论治学”的思考,目的是阐释理法方药精准对应规律、明确提高主观辨证论治准确性的客观判别依据、疏理清楚辨证论治内蕴的主体思维,从而促进辨证论治水平的提高。  相似文献   

12.
目的:本系统欲提供一个可量化的中医临床辨证论治方法,以期充分发挥中医学自身方法论优势,提升中医辨证论治的水平和疗效。方法:依据多维空间数学辨证论治模型,赋予“症”以因、位、性、势46位量化码,构造一个新的临床辨证论治辅助算法,通过获取病人症状及体质量化码以进行辨证分型,从而自动推荐治法与处方。结果:在Windows平台上实现了该系统的原型,且在20余家中医院进行应用。结论:通过医院使用情况的统计,87.62%的电子处方可实现智能辅助辨证,证明系统应用上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3.
发作性睡病是继睡眠呼吸障碍之后,引起日间过度思睡的第二大病因。它是一种终身性睡眠疾患,可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甚至酿成意外事故而危及生命。目前,发作性睡病的中医证候分类尚未规范统一,运用中医辨证理论体系,补虚泻实,调和阴阳,用相关中药来改善症状及减少其发作次数。通过文献研究,本文将从病名、病机、辨证论治等方面予以阐述。  相似文献   

14.
双相情感障碍(BD)是一种具有高自杀率的严重慢性情绪障碍,是常见的精神科疾病。中医药辨治BD具有独特的优势和良好的安全性,有望成为治疗的新突破口。该文在尹冬青教授和贾竑晓教授《双相情感障碍中医证候辨证分型标准专家共识》的基础上,根据数据库的现有文献荟萃BD各类证型的治疗方案,并根据美国卫生保健质量和研究机构(AHRQ)颁布的证据评价标准评估证据等级(。1)抑郁发作。(1)肝郁脾虚证:逍遥散丸或舒肝解郁胶囊;(2)痰湿困脾证:温胆汤合天王补心丹加减;(3)心脾两虚证:九味镇心颗粒或党氏甘麦大枣汤;(4)火热内郁证:丹栀逍遥散颗粒或柴胡加龙骨牡蛎汤;(5)肝肾亏虚证:蒋氏补肝肾汤。(2)躁狂发作。(1)心肝火旺证:镇肝宁神方;(2)痰热扰神证:化痰泻火定神汤、连栀通窍安神汤、清神定狂汤或清神醒脑汤;(3)肝胆湿热证:龙胆泻肝汤。(3)其他证型。(1)肝气郁结证:改良通窍活血汤、升阳益胃针法;(2)肾阳不足证:金匮肾气汤;(3)痰结血瘀证:通窍活血汤加味;(4)气阴两虚,瘀血内停证:心脑欣丸;(5)血虚生风,火热扰神证:防己地黄汤。  相似文献   

15.
中医药分型辨治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是一种恶性克隆性造血干细胞疾病,具有高度异质性,根据IPSS系统,运用中药分型辨治MDS,低危型MDS(IPSS低危/中危-1型),治以健脾益肾为主,同时佐以少量清解邪毒之品;高危型MDS(IPSS中危-2/高危型),重用解毒化瘀,兼以健脾益肾、益气养血;同时,治疗中注意急则治其标,时时固护胃气,辨病辨证相结合,临床取效明显。  相似文献   

16.
倪量  李峰 《辽宁中医杂志》2009,(7):1096-1098
近年来,循证医学已成为现代医学实践和研究的主流思想和模式。辨证论治作为中医药临床实践的本质体现,其研究成为中医药现代化研究的重要内容。循证医学的出现和发展必将为中医辨证论治的创新性研究提供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17.
类风湿性关节炎辨证分型急性期多为风寒湿痹(清热燥湿、健脾除痹、祛风除湿、健脾散寒,兼以活血通络)、风湿热痹(清热燥湿、健脾除痹),后期,病久多见痰瘀互结(活血化瘀、祛痰通络)、阳虚寒凝(温肾助阳、散寒止痛);针灸选穴,主穴大椎、腰阳关、命门、风池、合谷、足三里、百会,根据疼痛部位循经选穴及相应阿是穴,使营卫调和邪气无所依存,风邪偏盛,取血海、风门、膈俞祛风活血,寒邪偏盛,取肾俞、关元,益火之源,振奋阳气以驱寒,湿邪偏盛,取阴陵泉、阳陵泉、足三里健脾除湿。治风勿忘治血,血行而风自灭,血瘀重取皮肤针重扣关节病痛部位,出血少许,加拔火罐;局部疼痛,局部选穴,如腕痛取外关、阳溪、腕骨;腰痛取腰夹脊、大肠俞;踝痛取申脉、照海、昆仑。平补平泻法,留针30min,针刺得气后,电针刺激局部穴位,尤其初次治疗者,多可疼痛症状消失,1次/d。  相似文献   

18.
杜宏  韩祖成  李娜  袁捷 《光明中医》2016,(15):2257-2258
目的观察运用中医辨证论治通过针灸中药联合应用对遗传性共济失调疾病的治疗效果。方法我科采用针刺、电针、灸法、口服中药以补肾益气为法,西医以对症处理为辅治疗。结果经过半年治疗患者症状较前明显改善,治疗效果显著。结论运用中医针药治疗遗传性共济失调可减轻症状,延缓病情发展,能够获得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19.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是循环内科常见的疾病之一,其严重影响病人的生活质量甚至威胁患者生命。中医辨证治疗有其副作用小,不易引起继发缓慢性心律失常的特点。  相似文献   

20.
慢性肾功能衰竭可逆性因素的中医辨治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慢性肾功能衰竭存在可逆性因素,主要有各种感染、有效血容量不足、高血压及心力衰竭、尿路梗阻、肾毒性药物等。中医可发挥辨证论治整体调节的优势及时加以纠正,能使大部分患者的肾功能得到一定程度的恢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