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目的建立与护理岗位价值和产出相挂钩的护士绩效奖金分配体系,充分调动临床护士工作积极性。方法采取清点核查,确定岗位、科学测评,设置岗位系数、确定岗位标准与流程、建立护士绩效奖金分配系统、建立以岗位需求为导向的护士培训模式等措施。结果全院护理岗位423个,岗位系数反映了岗位的价值,护士绩效奖金分配系统由岗位积分、产出积分和内涵积分组成。结论通过实施岗位管理,提高了工作效率,提升了护士工作积极性。  相似文献   

2.
为适应新的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需要,探索综合医院护理人员绩效奖金分配新模式,建立以实际岗位能力、岗位绩效为核心的分配制度,实现绩效分配向高风险高技术含量、临床一线岗位、值夜班护士倾斜,充分调动护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稳定护理队伍,提升有效的护理管理水平,促进医院护理工作健康、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3.
刘于  汪晖 《护理学杂志》2014,29(22):53-56
目的开展护士岗位管理,以实现护士能级对应。方法科学设置护士岗位,合理配置护理人力资源,明确护士资质要求及岗位职责,量化护士岗位考核指标,确定护士岗位绩效系数等系列措施。比较实施岗位管理前(2011年)后(2013年)护士职业认可度及离岗、要求调岗人数。结果实施岗位管理后,护士对职业的认同度总得分及各维度得分显著提高(均P0.01),离岗、要求调岗人数下降。结论实施岗位管理可实现护士能级对应,调动护士的工作积极性,实现其专业和劳动价值,提高其职业认可度,保证临床一线护理队伍的稳定。  相似文献   

4.
目的公平、公正分配护士奖金,加大一线护士的福利待遇,提高护士工作的积极性和护理质量。方法护理部与信息部合作,试行了电子护理绩效分配机制,即在医院信息系统和企业资源计划系统中将电子排班子系统,护士绩效考评子系统及移动护士工作站中的信息进行关联,准确地统计出各科室的工作量及护士个人的绩效得分。财务部依据系统统计的科室工作量及护士的绩效得分进行奖金分配。结果护士的绩效奖金增长了10%~20%,工作繁忙的科室体现得更明显;绩效改革后病房各项护理指标合格率均较改革前提升。结论电子绩效考评系统的应用真正实现了多劳多得、优劳优得原则,有效地促进了护士工作的积极性,从而提升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5.
魏进莲 《护理学杂志》2012,27(12):78-79
目的探讨科内护士工作绩效奖金的二次分配及其效果。方法参考平衡计分卡法,采取统计工作数量、考核工作质量、兼顾综合素质和患者满意度等方式对科内护士绩效进行月综合评价。结果通过月绩效考核,科内护士月绩效奖金每人不同,奖金幅度拉开,体现了多劳多得、优劳优得。结论实施科内绩效二次分配,极大地调动了护士的工作积极性,提高了护理质量,促进护士群体素质的不断提高,促使护理管理高效运作。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科内护士工作绩效奖金的二次分配及其效果.方法 参考平衡计分卡法,采取统计工作数量、考核工作质量、兼顾综合素质和患者满意度等方式对科内护士绩效进行月综合评价.结果 通过月绩效考核,科内护士月绩效奖金每人不同,奖金幅度拉开,体现了多劳多得、优劳优得.结论 实施科内绩效二次分配,极大地调动了护士的工作积极性,提高了护理质量,促进护士群体素质的不断提高,促使护理管理高效运作.  相似文献   

7.
目的构建临床护理岗位分层培训管理模式并评价其成效。方法根据临床护理岗位的N1级、N2级、N3级、N4级和CNS级护士的培训需求确定培训内容及方法,制定各层级护理人员岗位胜任能力考核标准。结果临床护理岗位的N1级、N2级、N3级、N4级和CNS级护士对理论培训和操作培训满意度均分为4.02~4.37;培训后操作考核、理论测试、临床工作表现评分均在85分以上,岗位胜任能力达标率为97.51%~100%。结论分层培训管理模式得到了各层级护士认可,有利于提高其学习积极性和培训效果,提升临床护士的岗位胜任力。  相似文献   

8.
目的构建临床护理岗位分层培训管理模式并评价其成效。方法根据临床护理岗位的N1级、N2级、N3级、N4级和CNS级护士的培训需求确定培训内容及方法,制定各层级护理人员岗位胜任能力考核标准。结果临床护理岗位的N1级、N2级、N3级、N4级和CNS级护士对理论培训和操作培训满意度均分为4.02~4.37;培训后操作考核、理论测试、临床工作表现评分均在85分以上,岗位胜任能力达标率为97.51%~100%。结论分层培训管理模式得到了各层级护士认可,有利于提高其学习积极性和培训效果,提升临床护士的岗位胜任力。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护理岗位管理的实施效果。方法科学设置护理岗位,并根据护理工作强度和技术难度合理配置护士数量,定期对护理人员进行绩效考核,其薪酬待遇、晋升与护理岗位挂钩。结果实施护理岗位管理后,三类科室各层级护士构成得到良好配比;113名新护士中,19.47%选岗愿意去一类科室工作;一类、二类、三类科室护士满意度大幅提升(P〈0.05,P〈0.01)。结论实施护理岗位管理,可稳定护士队伍,引导护士合理流动,体现护士的工作价值,促进护士队伍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麻醉科护士绩效分配方案的实施效果。方法以工作量、工作质量、发展和学习4个方面构建护理绩效分配方案,并用于麻醉科护士进行绩效分配,对绩效分配开展前后不同年份的护理质量、护士满意度、医生对麻醉护理满意度等进行比较。结果麻醉科医生、护士对麻醉护理工作满意度逐年提高,护士对绩效分配方案的满意度逐年提高,护理质量检查达标率显著上升(P0.05,P0.01)。结论建立合理的麻醉科护士绩效管理对于提升护士工作积极性、护理质量和工作效率,促进医护合作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双因素理论在护理层级绩效奖金管理中的应用方法,并分析其应用价值。方法选择530名临床一线护理人员为研究对象,运用双因素理论的绩效奖金分级管理,干预前则进行普通护理层级管理,比较干预前后1年内合同制护理人员流失情况、护理三基成绩和绩效分数及护理人员对奖金收入满意情况。结果干预后合同制护理人员流失率低于干预前(P〈0.05),干预后护理三基成绩高于干预前(P〈0.05),绩效考核分数高于干预前(P〈0.05),干预后护理人员对奖金收入满意率显著高于干预前(P〈0.05)。结论运用双因素理论实施护理绩效奖金层级管理,能显著提高护理人员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更好的保证护理队伍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提高护士的积极性、创造性,实现工作效率和效果的最大化,保证优质护理的落实。方法设计护士工作态度评价表,使用该表考核得分作为每月护士绩效考核重要的一部分。结果应用后科室护士积极性、服务意识明显增强。结论护士绩效考核工作态度评价量表在护士绩效考核管理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岗位动态管理对急诊科护士职业满意度的影响。方法对急诊护士人力资源和绩效考核实施岗位动态管理,制定岗位说明书和岗位动态管理方案,加强岗位动态管理人员培训和实施绩效考核方案。比较岗位动态管理前后急诊科64名临床护士的职业满意度。结果岗位动态管理后,急诊科护士总体职业满意度及除专业或社会上交流的机会和工作被称赞或认可外,各维度评分显著高于管理前(均P0.01)。结论急诊科实施岗位动态管理有利于提高护士职业满意度,调动工作积极性,合理利用人力资源。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基于护士岗位胜任力培训的方法与效果,培养适应责任制整体护理和军事护理需要的应用型人才。方法按照护士岗位管理方案,对l212名护士进行与岗位胜任力相匹配的分层培训和考核。结果培训后护士岗位胜任力、护理质量显著高于培训前(均P〈0.01);护理科研能力及综合保障能力提高。结论基于岗位胜任力的军队医院护士分层培训,有助于提升各层级护士的综合素质,能更好地适应责任制整体护理和军事护理的需要。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符合客观规律,能调动护士工作积极性的护理绩效管理评价指标体系.方法 采用查阅文献、访谈科主任及不同岗位层级护理人员、专家咨询等,依据关键业绩指标法为理论指导,遵循SMART原则,建立指标体系初始量表,采用Delphi法行2轮专家咨询,建立指标体系.结果 指标体系包括护理质量、护理数量、护理效果3项一级指标、8...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创建、推进及进一步深化优质护理服务的举措对提高护理质量、保障患者安全,提高患者和护士满意度的作用。方法完善支持系统,合理定编设岗,规范岗位管理,建立长效激励机制,强化护士培训,改革功能制护理为"人文关怀护理"为主题的责任制整体护理,开展延续护理服务,改进护理质量管理模式以保障患者安全,引入第三方评价机制客观评价患者满意度。结果2010~2013年医院护理三级质控结果、第三方电话调查出院患者满意度、护士工作满意度均稳步提高;护理差错发生率逐年下降;护理工作获得社会和各级政府的肯定和赞誉。结论 "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对提高护理质量、保障患者安全,提高患者满意度和护士工作满意度,提升医院美誉度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临床一线护理管理者对护士岗位管理制度认知情况,为进一步落实护士岗位管理提供依据。方法自行设计护士长对护士岗位管理制度认知调查问卷,对4所三级甲等医院的147名护士长进行调查。结果护士长对现行护士管理制度认知评分为17.6±4.2;92.5%护士长认为实施即将要推行的护士岗位管理制度很有必要,其中53.7%知晓护士岗位管理制度相关要求,40.8%了解其内涵;认为最佳的管理体制应为实施责、权、利统一的护理垂直管理,最大优势是岗位职责落实将更加全面、到位,最大困惑是护理队伍业务素质参差不齐。结论多数护士长认为实施护士岗位管理制度十分必要,但对其内涵知晓率较低;建议主管部门及各大医院加强护士岗位管理制度内涵及其操作性的指导和培训,提高认知度,以促进该项制度的落实。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建立适合大型三级甲等医院的护理管理组织体系,提高护理质量.方法 设立16个科护士长岗位,建立护理部主任-总护士长-科护士长-护士长分级管理组织体系,分层管理.实施6个月后选取呼吸专科和骨科评价效果.结果 分级护理管理组织体系建立与实施后,呼吸专科7项基础护理质量和6项专项质量评分从89.5~99.5分上升至95.5~100.0分;骨科上述质量评分从96.8~100.0分上升至97.0~100.0分.结论 分级护理管理组织体系的实施可提高护理质量及工作效率,适合大型三级甲等医院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