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探索新护士长培训路径及效果。方法开展新护士长培训需求调查,制定新护士长培训路径表对竞聘上岗的17名新护士长从上岗前1个月到上岗后1年进行规范化培训,观察新护士长理论知识、操作技能、综合素质,科室不良事件、投诉发生率等指标。结果培训后新护士长的理论水平、操作技能、综合素质测评成绩提高,所管理科室的不良事件发生率、护理投诉下降,护士对护士长满意度提高(均P0.01)。结论应用新护士长培训路径表实施规范化培训,有效提高了新护士长的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关键事件分析法对手术室护理人员进行安全培训,提高护理人员辨别、处理风险的能力。方法收集近5年来发生在国内外及本科室的典型不良事件,由护士长和安全质控小组成员进行筛选,确定本科室的关键事件,制定关键事件专题培训计划,每个季度选择一个关键事件主题,采用头脑风暴法各抒己见,找出科室的薄弱环节,提出改进措施。结果护理人员接受安全培训后,降低了科室的不良事件发生率、护理安全质量有较大的提高(P0.05,P0.01),护士主动上报安全隐患的事例增加。结论关键事件分析法能降低手术室不良事件的发生,保障手术患者安全,提高手术室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3.
李红艳  徐霞  潘慧 《护理学杂志》2012,27(15):17-19
目的对儿科新护士换液操作进行专项培训,提高新护士安全意识与应对能力,确保患儿输液安全。方法将2004年1月至2009年12月进入儿科工作<3年的护士45名设为对照组,2008年1月至2011年10月进入儿科工作<3年的护士82名设为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上岗带教培训方法;观察组采用系统培训方法,包括理论讲授、操作示范、角色换位训练与考核、上岗考核等。结果观察组护士培训后理论和操作成绩显著优于对照组(均P<0.01),与换液有关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规范化的换液培训可提高儿科新护士输液操作水平,有效地减少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新上岗护士护理缺陷原因分析及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李梅玲 《护理学杂志》2006,21(17):53-54
目的 了解新上岗护士发生护理缺陷的原因.方法 将52名新护士上岗1年内发生的护理缺陷进行总结分析.结果 新上岗护士1年内发生护理缺陷112起,其发生与新护士专业知识欠缺、临床操作不熟练、应急应变能力差、工作缺乏条理性、环境角色适应不良、职业意识及法律意识淡薄有关.结论 加强新上岗护士岗前培训、强化其法律意识及职业意识、尽快提高她们的综合素质,可降低护理缺陷发生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建立"133"新护士规范化培训方案,探讨对新护士实施规范化培训的方法及效果。方法以2012年新进54名新护士作为培训对象,严格执行"133"新护士规范化培训方案,对培训完成情况及培训效果进行评价。结果新护士毕业后1年,岗前培训完成率、基础理论培训完成率、基本技能培训完成率、技能考核合格率、上岗能力评价合格率及综合评价合格率均为100%,三基理论考核合格率为98.2%;新护士轮科培训第2年、第3年专科理论考核合格率均为100%,专科技能考核合格率均为100%;轮科培训第2年科室评价平均得分为89.2分,轮科培训第3年科室评价平均得分为95.7分。结论 "133"新护士规范化培训方案的制定与实施,有效调动了新护士学习积极性,提高了其临床护理能力,有利于新护士综合素质的培养,同时也提升了护理师资水平,是稳定护理队伍、提升护理队伍整体素质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6.
新上岗护士护理缺陷原因分析及对策   总被引:13,自引:4,他引:9  
目的 了解新上岗护士发生护理缺陷的原因。方法 将52名新护士上岗1年内发生的护理缺陷进行总结分析.结果 新上岗护士1年内发生护理缺陷112起,其发生与新护士专业知识欠缺、临床操作不熟练、应急应变能力差、工作缺乏条理性、环境角色适应不良、职业意识及法律意识淡薄有关。结论 加强新上岗护士岗前培训、强化其法律意识及职业意识、尽快提高她们的综合素质,可降低护理缺陷发生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提高新护士危重症病情观察能力和急救技能,使其独立值夜班时能有效应对突发抢救事件。方法将117名新护士按入院时间分为对照组57人和观察组60人。对照组在内科、外科、儿科轮转各1个月,随后定科,由科室进行夜班准入培训,轮值夜班前由护理部考核合格方可独立值夜班。观察组同对照组轮转定科后,护理部根据所在科室护士长对新护士综合表现的评价及各科室抢救发生情况,择优(能力强)、择急(科室抢救概率高优先安排)安排新护士进入ICU,实施夜班准入培训,为期1个月。结果除专科理论知识外,观察组基础护理技术、专科操作技能、病情观察能力、抢救仪器使用、抢救配合能力、独立工作能力及护理文件书写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1)。结论依托ICU对新护士强化夜班准入培训,可提高其病情观察能力及抢救能力,从而保证夜班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提高新护士危重症病情观察能力和急救技能,使其独立值夜班时能有效应对突发抢救事件。方法将117名新护士按入院时间分为对照组57人和观察组60人。对照组在内科、外科、儿科轮转各1个月,随后定科,由科室进行夜班准入培训,轮值夜班前由护理部考核合格方可独立值夜班。观察组同对照组轮转定科后,护理部根据所在科室护士长对新护士综合表现的评价及各科室抢救发生情况,择优(能力强)、择急(科室抢救概率高优先安排)安排新护士进入ICU,实施夜班准入培训,为期1个月。结果除专科理论知识外,观察组基础护理技术、专科操作技能、病情观察能力、抢救仪器使用、抢救配合能力、独立工作能力及护理文件书写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1)。结论依托ICU对新护士强化夜班准入培训,可提高其病情观察能力及抢救能力,从而保证夜班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9.
陈秋琴 《护理学杂志》2012,27(18):28-29
目的寻找适合基层医院大中专新护士向临床护士转变的方法,使新上岗护士尽快适应和承担临床护理工作。方法对46名应届毕业的新上岗护士采取延长首轮科室轮转培训时间,新上岗护士临床培训轮转时间为1年,经短期集中岗前培训后,由护理部分配至首轮科室,首轮科室时间为6~8个月,轮转科室分别为1~2个月。每科指定1名老师带教,并根据轮转时间安排重点掌握内容。结果39名在首轮科室培训4个月后能在带教老师指导下承担临床护士职责,6个月后经考核合格如期进入其他科室轮转;7名护士于6个月后能在带教老师指导下独立照护患者,8个月后经考核合格进入其他科室轮转。结论采取延长首轮科室轮转培训时间,可使新上岗护士尽快适应工作环境,掌握基本护理技能,提高临床护理工作能力。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行动学习法在新护士护理安全培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4年7月进院的62名新护士作为对照组,2015年7月进院的56名新护士作为观察组。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护理安全培训方法,观察组采用行动学习法进行护理安全培训。结果培训后两组安全态度得分、不良事件发生人次、操作及临床综合能力考核成绩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行动学习法可以有效提高新护士安全态度、操作技能和临床综合能力,降低不良事件发生频次,以保证患者安全。  相似文献   

11.
应用巴林特小组培训模式提高新护士护患沟通能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巴林特小组培训模式对新护士护患沟通能力的影响.方法 将34名新护士按学历分层抽样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参加护患沟通能力的传统培训和巴林特小组培训.培训结束3个月后采用护生护患沟通能力量表和情绪智力问卷评价效果.结果 两组护士护患沟通能力总体评定和情绪智力总分,护患沟通各维度,情绪智力问卷中除自我激励和经营人际关系外的其他维度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 巴林特小组培训模式能有效提高新护士的护患沟通能力和情绪智力.  相似文献   

12.
目的提高消化内科新进护士护理综合能力,提高护理质量及护理安全。方法将消化内一科32名新进护士分为对照组,采用传统方法培训;将消化内二科36名新进护士分为观察组,将追踪法用于培训中,包括将培训内容细化为人、机、料、法及环境5个方面,老师在带教护理患者过程中融入以上5个方面的内容,同时进行自查和接受护士长检查。连续4个月评价效果。结果观察组消化内科专科护理常规、专科知识、护理规范等12项考核项目得分及总分,除应急预案1项外,另11项得分及总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追踪法用于消化内科新进护士培训可有效提高培训效果,从而有利于护理质量的保证和患者安全。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信息化模拟病房对新护士进行规范化培训,培养实用型和实践型护理人才。方法采用历史对照方法,将2014年103名接受传统规范化培训的新护士设为对照组,2015年接受新型信息化模拟病房培训的100名新护士设为实验组,均规范化培训1年。结果实验组理论、操作和临床实践能力考试成绩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P0.01);实验组护士和病房护士长对培训效果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新型信息化模拟病房培训方法能有效提高新护士的理论操作水平、评判性思维能力、临床实践能力和职业素养。  相似文献   

14.
《骨科新护士培训指南》的设计与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通过编写并应用《骨科新护士培训指南》,使骨科新护士岗位培训科学化、规范化。方法由编写人员参考相关资料、医院工作制度,结合骨科护理实践及骨科新护士必备能力调查结果编写《骨科新护士培训指南》,报批审阅和修订后应用。采用多导师带教、分阶段性培训、多形式教学方法对18名新护士进行培训。结果 18名新护士经7~24周培训,考核成绩≥85分,均按期独立上岗;独立工作5~30个月,无一人发生护理差错事故,无一例护患纠纷投诉。新护士对培训方法的评分为90.5分。结论《骨科新护士培训指南》的编写和应用,使新护士培训规范、有序、高效,有利于护理管理水平的提高。  相似文献   

15.
魏惠荣 《护理学杂志》2009,24(10):57-59
目的探讨客观结构化临床考试(0SCE)在新上岗护士临床综合能力评价中的应用。方法参考经典OSCE模式,设计出以一个病例贯穿始终的OSCE模式,并应用于新上岗护士考试中。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调查新上岗护士对该模式的评价。结果新上岗护士在“列出护理诊断”、“执行医嘱”上的得分率分别为20.00%、25.00%,在“技术操作”上得分率达94.00%。73.53%新上岗护士认为考试项目设置合理;76.47%护士适应这种考试形式;100%新上岗护士认为该考核模式可客观评价临床综合能力,同时认为通过该考核找出了自己的薄弱环节。明确了努力方向。结论该OSEC模式能够客观评价新上岗护士的临床综合能力,真实地反映新上岗护士中现存问题,为今后的工作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改良迷你临床演练评量(Mini CEX)在新入职护士规范化培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203名新入职护士按入职时间分为两组,2014年8月新入职护士95名为对照组,201 5年8月新入职护士108名为实验组,对照组采用常规培训模式进行培训,实验组在常规培训模式基础上融入改良Mini-CEX的带教与考核.两组培训周期为1年,培训周期结束对进行理论及操作技能考核.结果 实验组理论及操作成绩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P<0.01).实验组新护士对Mini-CEX培训模式的满意率为95.37%~99.07%.结论 将改良Mini CEX融入新护士规范化培训中,能够获得“以评促学”的良好培训效果,提高新入职护士的临床护理综合能力.  相似文献   

17.
周琼 《护理学杂志》2011,26(7):42-43
目的 探索提高护士长综合素质的有效途径与方法.方法 每月组织护士长进行1次集中培训,围绕护理管理、人文素养、心理健康、临床护理、护理科研等方面进行授课.结果 2008年授课者满意度平均得分为95.66分;认为集中培训收获很大者占40.51%,有收获者占55.56%,收获不大者占3.93%.2009年授课者满意度平均得分...  相似文献   

18.
护士分层级能力培养模型的构建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樊落  席淑华 《护理学杂志》2011,26(10):17-19
目的构建护士分层级能力培养模型,为合理培养各层级护士提供依据。方法在总结相关实践的基础上,进行文献分析和讨论,构建护士分层级能力培养模型。结果护士分层级能力培养模型包括新护士、通科护士、专科护士和护理顾问4个能力进阶层级和学校教育、临床实践、专科培训3种培养方式。结论该模型为我国护士的分层级培养提供了路径,具有实践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9.
运用SWOT方法对急诊护士应对工作场所暴力的优势、劣势、机会、挑战进行综合分析,提出急诊护士工作场所暴力应对策略,即建立预防工作场所暴力指南和工作机制,建立完善的监测和评估系统;加强对急诊护士培训,提高急诊护士职业素质;优化医院环境和流程,以及以社区医院为依托,急诊专科护士为主导,提高居民院前急救技能和医学基本知识;对降低急诊护士遭受医院工作场所暴力事件发生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