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摘 要〕 目的:探讨中风偏瘫患者肢体痉挛状态采用经筋刺法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 2015 年 7 月至 2019 年 2 月 期间湛江市第四人民医院收治的 72 例中风偏瘫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不同治疗方法将其分为两组,各 36 例。其中给予对 照组传统针刺法治疗,而观察组则运用经筋刺法治疗,比较分析两组患者治疗效果、Fugl–Meyer 评分以及 Ashworth 分级。 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 Fugl–Meyer 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 Fugl–Meyer 评分高 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 83.33 %,高于对照组的 55.56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观察组的 0 级和Ⅰ级所占比例高,且Ⅱ、Ⅲ、Ⅳ级所占比例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结论:临床上运用经筋刺法对中风偏瘫肢体痉挛患者进行治疗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巨刺联合经筋刺治疗脑卒中后痉挛性偏瘫疗效。[方法]使用随机平行对照方法,将50例住院及门诊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两组。对照组25例常规针刺(上肢肩髃、合谷、曲池、手三里、外关,下肢取髀关、伏兔、足三里、丰隆、解溪等),快速进针后行提插捻转补法得气后留针,留针30min,1次/d,6次/周。治疗组25例巨刺联合经筋刺法(上肢取肩髃、曲池、外关、合谷,下肢取阳陵泉、悬钟、足临泣等),快速进针后行提插捻转补法得气后留针,并取患侧上肢肘关节、下肢膝关节附近的肌腱两侧找压痛点为穴进行针刺,快速进针后反复提插捻转,针感强度以患者能忍受、关节不发生阵挛为度后留针,留针30min,1次/d,6次/周。连续治疗1周为1疗程。观测临床症状、肌张力(痉挛程度)评定、痉挛指数评定、不良反应。连续治疗2周疗程,判定疗效。[结果]治疗组基本痊愈5例,显效7例,有效12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6.00%;对照组基本痊愈2例,显效0例,有效14例,无效9例,总有效率88.00%;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肌张力(痉挛程度)评定、痉挛指数评定改善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巨刺联合经筋刺法治疗脑卒中后痉挛性偏瘫,疗效满意,无严重不良反应,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舒经理筋推拿法改善中风下肢痉挛与肌肉张力及运动功能疗效。[方法]使用随机平行对照方法,将130例住院患者按按病志号抽签简单随机分两组。对照组65例针灸,患肢三阳经关元、悬钟、气海、昆仑、髀关、阳陵泉、足三里,平补平泻,留针30min,行针1次/10min。治疗组65例舒经理筋推拿,经筋循行选足少阴肾经和足厥阴肝经,补、.、拿、弹拨推拿下肢,放松下肢内收肌群,点按阿是、三阴交、阴陵泉等,动作轻柔,点按穴位出现酸胀感为度,保持力度;患者取俯卧位,扶住腰部,同时握住踝部,根据经筋循行路线反向牵拉,持续5min;拔伸患侧,牵拉病侧内收肌群,直至肌肉松软,保持拔伸力度;髋关节和膝关节的屈伸运动,持续30min,1次/d。连续治疗2周为1疗程。观测临床症状、改良Ashworth肌张力评定、ADL评分、FMA评分、不良反应。治疗1疗程,判定疗效。[结果]下肢肌肉张力恢复情况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ADL评分、FMA评分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舒经理筋推拿法改善中风下肢痉挛患者下肢肌肉张力及运动功能,疗效满意,无严重不良反应,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针刺运动疗法治疗中风后肘痉挛疗效。[方法]使用随机平行对照方法,将60例住院患者按随机数字表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0例常规针刺。患侧局部取穴:曲池、手三里、肘髎、手五里、天井、清冷渊、尺泽、曲泽、少海、青灵,交替使用,4~6穴/次,穴位处常规皮肤消毒后,选用0.30mm×40mm毫针,行提插捻转相结合泻法,以局部有酸胀感为度,留针30min,每10min行针1次,1次/d,连续治疗6d,休息1d。治疗组30例针刺治疗同对照组。留针期间做肘关节被动屈伸及前臂旋前、旋后运动,活动力度及运动幅度以患者能耐受为度,2min/次,每隔1分钟活动1次,1次/d,连续治疗6d,休息1d。连续治疗12d为1疗程。观测临床表现、改良Ashworth量表、不良反应。连续治疗2疗程(24d),判定疗效。[结果]治疗组显效21例,有效7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3.33%;对照组显效11例,有效9例,无效10例,总有效率66.67%;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痉挛评分两组均有改善(P0.01),治疗组改善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针刺运动疗法治疗中风后肘痉挛,疗效满意,无严重不良反应,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针灸联合患侧肢体强迫运动治疗缺血性中风后上肢功能障碍疗效。[方法]使用随机平行对照方法,将86例住院患者按病志号抽签简单随机分两组。对照组43例患侧肢体强迫运动,恢复训练患侧肢体,绷带、夹板固定健侧上肢,除吃饭、洗澡等日常生活必须活动外都固定,日常活动时令患者活动障碍肢体;根据患者日常习惯调整康复方案,指定每天完成某几项训练;强度以刚好超过患侧肢体承受能力为度,12h/d,5d/周。治疗组43例针灸(华佗牌30号,1.5寸),运动区中2/5对应对侧上肢位置(双侧肩周),取阳明经手三里、合谷,外关透内关;肝气郁滞较重加太冲,排痰不顺加丰隆,气血不足加太溪、行间;头部捻转手法,四肢躯干加电针(疏密波),电流强度稍高于患者忍受度,留针30min,5d/周;患侧肢体强迫运动同对照组。连续治疗8周为1疗程。观测临床症状、下肢运动量评价表(FMA)、简易上肢功能评价表(STEF)、不良反应。治疗1疗程,判定疗效。[结果]FMA、STEF改善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针灸联合患侧肢体强迫运动治疗缺血性中风后上肢功能障碍,疗效满意,无严重不良反应,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补阳还五汤联合偏瘫肢体运动疗法治疗中风后遗症疗效。[方法]使用随机平行对照方法,将52例门诊及住院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偏瘫肢体运动疗法。对照组26例常规药物治疗:银杏叶提取物注射液、胞磷胆碱注射液、口服阿司匹林、阿托伐他汀等。治疗组26例补阳还五汤(生黄芪60g,归尾12g,川芎9g,赤芍10g,桃仁8g,红花6g,地龙10g,牛膝12g,续断10g,枸杞15g,桑枝8g);水煎200mL,1剂/d,早晚分服。口眼歪斜加僵蚕、全蝎、以祛风通络;言语不利加石菖蒲、远志以祛痰利窍;小便失禁加山萸肉、益智仁、五味子以温肾固涩;畏寒肢冷加肉桂、细辛以复振阳气,消除瘀血;肢体麻木加木瓜、陈皮、法半夏、茯苓以理气燥湿祛风痰、舒筋活络;下肢瘫软无力甚加桑寄生、鹿筋以补肾壮筋;上肢偏废加桂枝以通络;胸闷痰多或脘闷纳呆,舌淡苔腻加陈皮、半夏,以使痰去气畅;偏瘫日久加全蝎、土鳖虫以祛风通络;血压偏高加钩藤、石决明以平肝息风。连续治疗30d为1疗程。观测临床症状、不良反应。连续治疗2疗程,判定疗效。[结果]治疗组痊愈7例,显效9例,有效9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6.15%。对照组痊愈5例,显效7例,有效8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76.92%。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补阳还五汤联合偏瘫肢体运动疗法治疗中风后遗症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7.
经筋刺法对中风上肢痉挛状态病人肌电F波的影响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目的:探讨经筋刺法治疗中风上肢痉挛状态的作用机理,为其临床应用提供实验依据.方法:经筋刺法组60例,另设传统针刺手阳明经穴组60例作对照,观察病人治疗前后肌电F波的变化.结果:中风痉挛状态病人治疗前肌电F波表现为波幅高、时限长、阈值低.经治疗后,经筋刺法组波幅下降(P<0.01)、时限缩短(P<0.001),而对照组无显著性变化(P>0.05);两组病人治疗后阈值均有提高,但经筋刺法组(P<0.001),优于对照组(P<0.005).结论:经筋刺法通过降低脊髓前角细胞的兴奋性,减弱牵张反射以缓解痉挛.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益气温阳,养阴解痉中药治疗中风偏瘫肢体痉挛疗效。[方法]使用随机平行对照方法,将30例住院及门诊患者按诊顺序号方法分为两组。对照组15例巴氯芬,5mg/次,1次/d,口服。治疗组15例益气温阳,养阴解痉(黄芪、党参、白芍、石斛、桂枝、桑枝、地龙、甘草等),1剂/d,水煎400m L,早晚温服。两组均连续治疗28d为1疗程。观测临床症状、血液生化指标、《Barthel氏ADL指数法》评分、不良反应。治疗1疗程,判定疗效。[结果]治疗组痉挛疗效显效4例,有效9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86.70%。对照组显效3例,有效8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73.33%。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Bathel指数变化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益气温阳,养阴解痉中药治疗中风偏瘫肢体痉挛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9.
经筋刺法对偏瘫痉挛患者运动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经筋刺法对中风偏瘫患者肢体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将60例偏瘫痉挛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30例,治疗组采用经筋刺法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针刺法治疗,2组均每天治疗1次,连续治疗5天后休息2天,5天为1疗程,治疗3疗程后进行疗效评价。结果:治疗组上、下肢Brunnstrom分级治疗前后分别比较,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对照组上肢Brunnstrom分级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对照组下肢Brunnstrom分级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2组上肢Brunnstrom分级治疗后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2组下肢Brunnstrom分级治疗后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组上、下肢简式Fugl-Meyer评分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对照组上、下肢简式Fugl-Meyer评分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2组治疗后上肢简式Fugl-Meyer评分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2组治疗后下肢简式Fugl-Meyer评分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经筋刺法可以改善中风偏瘫痉挛患者的肢体运动功能,且疗效优于传统针刺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究经筋刺法联合头电针对脑卒中后上肢功能障碍患者肢体功能及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取脑卒中后上肢功能障碍患者12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n=60)和对照组(n=60)。两组患者入院后均接受常规对症治疗,对照组在此基础上接受头电针治疗,观察组接受经筋刺法联合头电针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肢体功能、血流动力学参数、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1.67%,高于对照组的7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FMA)、上肢动作研究量表(ARAT)评分、脑动脉平均血流速度(Vm)、大脑中动脉脉动指数(PI)和脑卒中专用生活质量量表(SS-QOL)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均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的FMA评分、ARAT评分、Vm、PI及SS-QOL量表中体力、手功能、情绪、生活能力、社会功能等条目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经筋刺法联合头电针治疗能改善脑卒中后上肢功能障碍患者症状,提高肢体功能,促进血流动力学恢复,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针灸+按摩联合常规综合疗法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偏瘫疗效。[方法]使用随机平行对照方法,将106例住院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53例常规治疗。治疗组53例中西医综合疗法。连续治疗90d为1疗程。观测症状、体征积分、不良反应。连续治疗2疗程,判定疗效。[结果]症状、体征积分(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牛津残障评分、患肢运动功能、日常生活能力及生存质量评分)两组均有改善(P0.05),治疗组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西医综合疗法联合常规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偏瘫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2.
张芹  张淑青  杨科朋 《新中医》2020,52(3):120-123
目的:探讨针灸联合中药湿热敷治疗脑卒中后肢体痉挛的临床效果及其对患者血清谷氨酸(Glu)、γ-氨基丁酸(GABA)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126例脑卒中后肢体痉挛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3例。对照组给予针灸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中药湿热敷治疗。比较2组治疗前后肢体痉挛状态、肢体运动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与血清Glu、GABA水平的变化及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2.06%,高于对照组74.60%(P<0.05)。治疗后,2组上肢痉挛、下肢痉挛状态评分较治疗前下降(P<0.05),且观察组上肢痉挛、下肢痉挛状态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Fugl-Meyer、ADL评分较治疗前升高(P<0.05),且观察组Fugl-Meyer、ADL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血清Glu水平较治疗前降低,GABA水平较治疗前升高;且观察组Glu水平低于对照组,GABA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灸联合中药湿热敷治疗脑卒中后肢体痉挛疗效显著,可明显改善患者肢体痉挛状态与肢体运动功能,提高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其作用机制可能与针灸联合中药湿热敷可有效调节血清Glu、GABA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补肾益髓开窍方及VitalStim电刺激联合西药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疗效。[方法]使用随机平行对照方法,将60例住院患者按就诊顺序编号方法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0例应用美国产VitalStim电刺激仪刺激,30min/次,1次/d,6次为1个疗程,共3个疗程,疗程间休息1d(VitalStim专门培训的语言治疗师操作,电流以患者耐受的强度为大小,刺激同时患者进行吞咽动作;西药常规对症治疗。治疗组30例补肾益髓开窍方(熟地15g,山药25g,山茱萸、石菖蒲各15g,远志、天麻、全蝎、僵蚕、胆南星各10g),1剂/d,水煎300mL,早晚口服;西药常规对症治疗同对照组。观测临床症状、吞咽障碍评分。6d为1疗程,连续治疗3疗程,判定疗效。随访20d(时间与例数)。[结果]治疗组痊愈12例,显效8例,有效6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86.67%。对照组痊愈8例,显效5例,有效6例,无效11例,总有效率63.33%。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1)。吞咽障碍评分改善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补肾益髓开窍方及VitalStim电刺激联合西药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安全、有效,方便、无创、易操作,对患者的配合程度要求较低,无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益气活血法对于微栓子(MES)阳性脑梗死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 将80例MES阳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40例.在内科、康复治疗基础上,治疗组给予中药益气活血法治疗,对照组给予安慰剂治疗.2周后测评日常生活活动量表(ADL)、Barthel指数(BI)记分.结果 治疗后两组MES数目明显减少(P<0.01或P< 0.05),且治疗组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ADL量表评分均有显著改善(P<0.01).BI评级显示治疗组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中药益气活血法能明显减少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颅内微栓子数目,改善最终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热补针法结合康复训练对缺血性脑卒中偏瘫患者早期运动功能(Fugl-Meyer)的影响。方法:将80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康复组40例、针刺结合康复组40例,康复组患者接受内科常规治疗的同时采用康复训练进行治疗,针刺结合康复组患者接受内科常规治疗的同时采用热补针法结合康复训练进行治疗。针刺治疗取穴肩髃、曲池、合谷、阳陵泉、阴陵泉、足三里、三阴交,施热补针法,留针20min,每日1次,共治疗3周。同时在治疗前和治疗3周后分别采用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和Fugl-Meyer评定量表进行评估。结果:针刺结合康复组显著进步、进步、无变化分别为17(42.5%)、18(45.0%)、5(12.5%),康复组显著进步、进步、无变化分别为10(25.0%)、17(42.5%)、13(32.5%),总有效率分别为87.5%和67.5%,针刺结合康复治疗组的疗效显著优于单纯康复治疗组(P<0.05)。两组治疗后比较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和Fugl-Meyer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针刺结合康复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明显减少(P<0.05)、Fugl-Meyer评分明显增加(P<0.01)。结论:热补针法结合康复训练对脑卒中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和Fugl-Meyer的改善作用明显优于单纯康复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艾叶散熏洗联合髋关节功能恢复训练对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PFNA内固定术后髋关节功能影响。[方法]使用随机平行对照方法,将61例住院患者按病志号抽签方法简单随机分两组。对照组30例常规髋关节功能恢复训练。治疗组31例术后第七天使用艾叶散(艾叶30g,花椒、肉桂、透骨草各20g,当归、红花、防风、麻黄、威灵仙各15g,荆芥、桂枝、独活、海桐皮、白芷各10g),在1000m L清水中煮沸30min,将患肢洗净,熏洗盆上方安放水管状连接器,便于聚集蒸汽熏洗髋关节,用浴巾围住患者肢体,使药液蒸汽可充分均匀的熏蒸化患处,20~30min/次,3次/d;常规髋关节功能恢复训练同对照组。连续治疗3周为1疗程。观测临床症状、患髋活动情况、X线检查、不良反应。连续治疗4疗程,随访12个月,判定疗效。[结果]治疗组优16例,良13例,可1例,差1例,总有效率93.50%。对照组优8例,良10例,可9例,差3例,总有效率60.00%。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艾叶散熏洗联合髋关节功能恢复训练对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PFNA内固定术后髋关节功能恢复,疗效满意,无副作用,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7.
张智敏  周剑 《新中医》2021,53(2):118-121
目的:观察醒脑平衡针联合康复训练对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106例脑卒中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3例.2组均给予基础治疗,对照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康复训练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醒脑平衡针治疗,2组均治疗4周.比较2组治疗前后上下肢肌力、Berg平衡量表(BBS)评分、Fugl...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索上肢康复机器人辅助训练系统(Robot-assisted rehabilitation therapy system,RT)联合针刺治疗(Acupuncture treatment,AT,RT联合AT以下简称RAT)对中风患者上肢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ctivity of daily life,ADL...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中药熏洗联合丹参冻干粉针剂穴位注射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疗效。[方法]使用随机平行对照方法,将42例住院及门诊患者按就诊顺序编号方法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21例双氯芬酸钠缓释片,75mg/次,2次/d。治疗组21例①中药熏洗(羌活、独活、麻黄各30g,红花15g,川芎30g,蜂房20g,蜈蚣2条,全蝎10g,艾叶30g,伸筋草30g,透骨草15g,枳壳20g,等),1剂/d,水煎4000mL,30min/次,熏洗。②穴位注射(足三里、内外膝眼、委中),丹参冻干粉针剂400mL+0.9%氯化钠注射液2mL,0.2mL/穴,隔日注射1次。连续治疗15d为1疗程。观测临床症状、膝关节功能、不良反应。治疗1疗程,判定疗效。[结果]治疗组痊愈3例,显效11例,有效5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0.48%。对照组痊愈1例,显效6例,有效8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71.43%。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药熏洗联合丹参冻干粉针剂穴位注射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疗效满意,无副作用,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清热解毒扶正颗粒联合西药治疗老年肺炎疗效。[方法]使用随机平行对照方法,将80例住院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方法分为两组,对照组32例西药常规治疗;治疗组48例清热解毒扶正免煎颗粒(云南省中医医院制剂室生产,制剂批号:20031013。翼首草30g,芙蓉叶15g,鱼腥草30g,麦冬15g,太子参30g,丹参15g,等。每克颗粒剂含2.04g生药材),20g/次,3次/d。西药治疗同对照组。观测临床症状、体征改善时间、血清降钙素原、WBC变化。均1周为1疗程,连续治疗1疗程(14d),判定疗效。随访30d,观测血清降钙素原。[结果]临床疗效两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症状、体征改善时间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血清降钙素改善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第5天起,WBC两组均有改善,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清热解毒扶正颗粒抗感染作用显著,并可缩短疗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