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我院自1984年4月~1989年11月为44例Ⅳ期胃癌病人施行姑息性全胃切除术、空肠袢代胃术,收到较满意效果。一、临床资料本组男32例,女12例。年龄35~75岁,平均55.6岁。病人有上腹隐痛者40例,有黑便、贫血者17例,有上腹肿块者39例,有梗阻者32例。有肝转移(H_(1·2))者13例,有腹膜转移(P_(1 ·2·3))者32例,有侵穿浆膜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胃癌根治全胃切除术的治疗经验。方法对2005年1月—2010年12月收治的胃癌患者20例行全胃切除术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术后13例无并发症;7例有并发症,其中肺部感染2例,切口感染2例,切口裂开1例,吻合口瘘1例,倾倒综合征1例,经积极治疗均痊愈,无围术期死亡病例。本组生存率1年以上81.7%,3年56.3%,5年26.6%。结论胃癌施行全胃切除术,应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和积极做好围术期处理,消化道重建采用Roux-en-Y吻合术和食管空肠袢式吻合较妥当,并进行营养支持和积极处理并发症,治疗效果好,生存率高。  相似文献   

3.
4.
张贵军  陈锋  靳涛 《山东医药》2004,44(30):77-77
晚期胃癌患者常因肝、腹膜转移等不能行根治术。而施行胃空肠吻合、造瘘术及有癌残留的姑息性胃切除术。1998年1月至2003年3月,我们采用姑息性手术治疗76例晚期胃癌患者。现报告如下,并总结治疗体会。  相似文献   

5.
姑息性全胃切除在晚期胃癌治疗中的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玉山 《山东医药》2000,40(3):39-40
受多种因素影响,目前国内临床收治的胃癌95%为进展期,其治疗效果仍不满意。手术是唯一有可能治愈进展期胃癌的手段,只要患者全身情况允许,又无明确的远处转移,均应施行手术。手术方法主要有根治性切除术、姑息性切除术和短路(捷径)手术三种术式。对中、晚期胃癌如术中探查...  相似文献   

6.
我院自1984~1988年为58例中、晚期胃癌患者施行全胃切除术、空肠袢代胃术,收到较为满意的效果。一、临床资料本组男42例,女16例,年龄32~69岁。其中肝转移(H_(1-2))12例,腹膜转移(P_(1-)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随着麻醉外科技术和围术期处理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临床经验的积累,老年胃癌全胃切除的手术死亡率明显下降,5年治愈率有上升趋势,使全胃切除在胃癌治疗中占有愈来愈重要的位置。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本院2006年1月至2013年1月行全胃切除治  相似文献   

8.
姑息性综合治疗晚期胰腺癌39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胰腺癌因原发部位与发展阶段的不同而临床表现各异,一般胰头癌以胆管阻塞、黄疸为主,胰体尾癌以剧痛为特征.其共性是:早期症状不典型,明确诊断晚,切除率低(15%±),手术死亡率高(5%±),并发症多(25%±),5年生存期<10%,80%以上的晚期病人仅能行姑息性对症处理,平均生存期更短(3~6个月),预后极差.  相似文献   

9.
蒋正怀 《山东医药》2002,42(12):24-24
198 5年 1月~ 2 0 0 1年 1 2月 ,我院共收治经病理证实 70岁以上胃癌患者 6 8例 ,其中 3 0例行全胃切除手术治疗。现将治疗体会总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 本组 3 0例中 ,男 2 3例 ,女 7例 ;年龄 70~ 86岁 ,平均 74.5岁。其中 80岁以上 3例。肿瘤发生部位 :胃窦胃体 1 5例 ,胃体 1 0例 ,胃体胃底贲门 3例 ,弥漫型 2例。肿瘤直径大多 7~ 1 0 cm,侵及其它脏器 7例 ,广泛腹腔转移 3例。本组有 2 0例术前合并其他脏器疾病。1 2例合并 2种以上慢性病 ,其中慢性支气管炎 1 0例 ,阻塞性肺气肿 7例 ,肺心病 1例 ,高血压病 1 0例 ,心…  相似文献   

10.
胃癌是最常见的消化系统恶性肿瘤之一,腹腔镜治疗早期胃癌已经得到广泛应用〔1〕。2011年6月至2012年8月我院行57例腹腔镜下全胃切除术(LATG)。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57例胃癌患,男36例,女21例。年龄22~79〔平均(54.1±14.6)〕岁;体重指数(BMI)15~28〔平均  相似文献   

11.
内镜下微波姑息性治疗食管贲门晚期癌25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内镜下微波姑息性治疗食管贲门晚期癌25例临床分析青海红十字医院(810000)郭德忠,聂宝利,张宇我院自1990年12月应用内镜微波经内镜活检孔插入微波同轴导线姑息性治疗食管贲门晚期癌性狭窄25例,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食管贲门晚期癌2...  相似文献   

12.
我科10年来共收治老年晚期胃癌患者61例,均经胃镜活检或手术病理证实,本文就其临床、病理特点、治疗及预后情况加以总结,以提高老年晚期胃癌的诊治水平。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61例中男57例,女4例。年龄60~85岁,平均68.6岁。其中60~69岁3...  相似文献   

13.
自1987年Schlater首先全胃切除治疗胃癌至今已有lOO余年的历史。近年来伴随着外科学、麻醉学、影象学、围手术期管理学等的迅速发展,全胃切除、全胃及联合脏器切除已成为相对安全的手术。胃癌的扩大根治术亦引起了更多的重视和倡行。从1987年12月-1998年12月行全胃切除治疗胃癌50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覃汉华 《内科》2012,7(1):37-38
目的 观察mFOLFOX6方案治疗晚期胃癌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 45例晚期胃癌患者应用mFOLFOX6方案化疗:奥沙利铂85 mg/m2,静脉滴注2 h,d1;亚叶酸钙400 mg/m2,静脉滴注2 h,d1后5-氟尿嘧啶400 mg/m2,静脉推注后续5-氟尿嘧啶2.40 g/m2,持续静注46 h,Q2w,4周期(8周)化疗后进行疗效评价.结果 入组45例患者均可评价疗效.其中初治32例、复治13例;CR 0例,PR 22例(48.9%),SD13例(28.9%),PD 10例(22.2%),总有效率48.9%.中位疾病进展时间(TTP)为6.1个月,中位生存期为7.4个月.不良反应主要为末梢神经炎36例(80.0%)、白细胞下降14例(31.1%)及口腔黏膜炎18例(40.0%).结论 mFOLFOX6方案治疗晚期胃癌患者有较好疗效,患者均能耐受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5.
1948年Brunschwyg提出全胃切除联合胰体尾及脾切除能够清除脾门及脾动脉周围的淋巴结,作为胃癌扩大根治术的一个重要部分而被广泛采用,但胃近端肿瘤淋巴结的清扫程度一直存有争议.而且为了清除脾门及脾动脉周围的淋巴结,在进行全胃切除手术的同时常常行脾脏切除术,而联合脏器切除必将增加手术打击,尤其是各脏器功能显著下降的老年患者.为了评估联合脾脏切除在老年患者行全胃切除术后的影响,分析41例因胃癌进行全胃切除手术的病例,比较单纯全胃切除以及全胃切除联合脾切除的术后生存率及复发率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6.
对伴有腹腔播散的胃癌病人尚无标准的治疗方法。此研究调查姑息性手术后有可见残留病灶者进行腹腔内化疗的价值。 病人和方法:1994~1998年间49例符合病人,选择标准:组织学证实为胃腺癌、无血源性转移灶、ECOG东方临床肿瘤分级≤2、年龄≤65岁、未作过腹部手术、骨髓、肝、心和肾功能尚可,无其他严重的健康状况和活动性恶性肿瘤,未作过全身性化疗。姑息性切除包括胃切除术、广泛淋巴结切除和减癌细胞术(包括切除一邻近器官、腹膜切除或转移灶切  相似文献   

17.
18.
双介入疗法姑息性治疗晚期恶性胰腺肿瘤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索晚期胰腺癌姑息性治疗方法,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时间。方法晚期恶性胰腺肿瘤患者85例,应用Seldingner技术行供血动脉插管介入化疗,并对其中53例消化道梗阻者行腔内支架安置术。结果供血动脉插管介入化疗2个月后复查统计85例中,CR6例,PR46例,无变化29例,肿瘤增大4例,有效率(CR+PR)为61.18%;支架置入者1个月后复查阻塞性黄疸或十二指肠梗阻症状均缓解;全组病例生存时间3~51个月,平均19.5个月。结论双介入疗法姑息性治疗晚期恶性胰腺肿瘤能起到提高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期的目的。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索晚期胰腺癌姑息性治疗方法,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时间。方法 晚期恶生胰腺肿瘤患者85例,应用Seldingner技术行供血动脉插管介入化疗,并对其中53例消化道梗阻者行腔内支架安置术。 结果 供血动脉插管介入化疗2个月后复查统计85例中,CR6例,PR46例,无变化29例,肿瘤增大4例,有效率(CR+PR)为61.18%;支架置入者1个月后复查阻塞性黄疸或十二指肠梗阻症状均缓解;全组病例生存时间3-51个月,平均19.5个月。结论 双介入疗法姑息性治疗晚期恶性胰腺肿瘤能起到提高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期的目的。  相似文献   

20.
结肠癌早期表现隐匿且无特异性表现,早期诊断率低,约30%患者就诊时已属晚期。由于此类患者失去根治性手术机会,故临床上在切除结肠癌原发灶的基础上采用综合治疗手段。近年来,我们对晚期结肠癌并广泛转移患者采用手术切除原发灶,辅助肝动脉灌注化疗、腹腔化疗及免疫治疗等综合性措施,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