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蚬壳花椒中生物碱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蚬壳花椒Zanthoxylum dissitum Hemsl.中的生物碱类成分.方法 蚬壳花椒的甲醇提取物的石油醚及乙酸乙酯萃取部位采用硅胶柱层析等方法进行分离纯化,利用核磁共振、质谱等方法对分离得到的单体成分进行结构鉴定.结果 分离并鉴定了6个生物碱,分别为大叶桉亭(1)、白藓碱(2)、γ-花椒碱(3)、茵芋碱(4)、橙黄胡椒酰胺(5)、(△7,8-E)N-p-香豆酰酪胺(6).结论 化合物(1)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6)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得到.  相似文献   

2.
蚬壳花椒果皮多糖抗肿瘤活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蚬壳花椒果皮多糖的体内外抗肿瘤活性。方法:采用水提醇沉法制备蚬壳花椒果皮多糖,以MTT法和移植性H22实体荷瘤小鼠为模型,检测不同剂量蚬壳花椒果皮多糖的体内外抗肿瘤作用。结果:当质量浓度为62.5~1 000μg/mL时,其对体外培养的2株人肿瘤细胞Hela和SMMC-7721的增殖表现出显著的抑制作用,IC50依次为460.9μg/mL、425.6μg/mL。体内实验表明,蚬壳花椒果皮多糖高(1.5g/kg)、中(0.75g/kg)、低(0.375g/kg)剂量组均能抑制荷瘤小鼠瘤块的生长,抑瘤率依次为41.55%、34.96%、33.71%;通过肿瘤组织病理学切片观察,同样显示蚬壳花椒果皮多糖具有较好的抗肿瘤作用。比较给药后荷瘤小鼠的肝脏指数、脾脏指数和胸腺指数后发现,蚬壳花椒果皮多糖毒副作用小,增强免疫功能。结论:蚬壳花椒果皮多糖在体内外均有明显的抗肿瘤活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应用响应面分析法对蚬壳花椒果皮总多糖的提取工艺进行研究。方法在单因素实验基础上选取实验因素与水平,根据中心组合(Box-Benhnken)设计原理采用三因素三水平的响应面分析法,得到多元二次线性回归方程,以多糖提取率为响应值作响应面和等高线。结果确定蚬壳花椒果皮总多糖的最佳提取工艺为:提取温度94℃、液料比82∶1、提取时间146 min、提取2次,在此条件下多糖提取率为4.99%。结论多元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提取温度、液料比、提取时间与蚬壳花椒果皮多糖提取率之间的回归模型极显著,可用于实际生产预测。  相似文献   

4.
蚬壳花椒叶片不定芽诱导与内源激素的变化规律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建立蚬壳花椒离体再生体系并测定其内源激素量的变化。方法以蚬壳花椒组培苗叶片为外植体,接种在附加不同激素组合的MS培养基上,诱导愈伤组织不定芽的分化。同时,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对愈伤组织分化过程中赤霉素(GA3)、生长素(IAA)、脱落酸(ABA)、玉米素核苷(ZR)4种内源激素的量进行测定。结果蚬壳花椒叶片不定芽诱导的最适培养基为MS 6-BA0.5mg/L NAA0.1mg/L,诱导率最高可达61%。内源激素测定发现,分化过程中ZR、IAA的量相对较高,ABA量一直保持较低的水平,GA3在分化前期和中期均呈上升趋势。结论ZR、IAA是蚬壳花椒叶片愈伤组织不定芽分化的主要因素,培养基中适当添加GA3可能有利于提高芽的分化率;ABA可能是此过程中的负调控因子。  相似文献   

5.
周韬  荣健  孙吉康  王平  李强 《中草药》2018,49(19):4628-4635
目的克隆表达蚬壳花椒种子萌发过程中油脂代谢关键调控基因,研究该基因在蚬壳花椒种子外源激素赤霉素(GA)促萌发下调控蚬壳花椒种子人工萌发分子机制。方法根据蚬壳花椒转录组测序结果,筛选克隆油脂代谢关键基因,并利用原核表达体系表达纯化目的蛋白,对其编码产物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和预测。种子萌发实验分为清水对照组与GA促萌发实验组,设定0、6、12、24、48 h为萌发取样点,相对荧光定量分析该基因表达量变化。结果通过克隆该基因片段及序列分析,确定该基因编码异柠檬酸裂解酶(ICL),将其命名为ZdICL。该基因开放阅读框全长为1 728 bp,编码产物包含575个氨基酸。构建原核表达载体pET-28a-ZdICL,并在大肠杆菌BL21(DE3)中获得高效表达,对该基因编码产物的氨基酸序列进行聚类分析表明,其与甜橙同源性最高,而与模式生物拟南芥同源性最低。在种子萌发过程中其表达量在GA促萌发过程中第48小时前逐步降低,到第48小时表达量升高,与外源激素GA对种子萌发过程中脂肪动员代谢调控相吻合。结论通过对ZdICL基因进行克隆表达以及表达量分析,初步认为蚬壳花椒种子自然繁育率低下的原因之一可能是自身内源激素GA含量不足,导致ICL活性不足,无法有效保护种子抵御氧化损伤,致死种现象较多,同时为探索该基因在蚬壳花椒种子萌发过程中的调控功能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95%乙醇提取花椒茎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和鉴定。方法:取花椒茎(25 kg),95%乙醇加热回流提取3次,过滤后合并滤液,浓缩得总浸膏,加水混悬后依次用石油醚、二氯甲烷、乙酸乙酯、正丁醇萃取,得到相应的5个流分。石油醚部分、二氯甲烷部分、乙酸乙酯部分分离方法相似,依次先用硅胶柱色谱分离,后经过LH-20型羟丙基葡聚糖凝胶(Sephadex LH-20),中压制备液相、高压制备液相等分离、纯化。正丁醇部位先用D101型大孔树脂分段,后经过凝胶Sephadex LH-20,中压制备液相,高压制备液相等分离、纯化。得到的化合物用红外、核磁氢谱、核磁碳谱、质谱等波谱技术进行鉴定。结果:花椒茎中分离得到10个化合物,(+)-木兰花碱(1),(-)-异紫花前胡内酯(2),(-)-二氢欧山芹醇(3),(-)-紫花前胡醇(4),羽扇豆醇(5),α-香树脂醇(6),β-香树脂醇(7),δ-香树脂醇(8),槲皮素(9),芦丁(10),其中1为生物碱,2,3,4为香豆素,5,6,7,8为三萜,9,10为黄酮。结论:其中化合物1~8为首次从花椒发现。  相似文献   

7.
小叶唐松草化学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梁志远  汪冶  杨小生  郝小江 《中草药》2004,35(3):243-245
目的 研究小叶唐松草Thalictrum elegans的化学成分。方法 利用多种色谱技术进行分离和纯化,根据理化常数测定和光谱数据(IR,MS,^1H—NMR,^13C—NMR,DEPT,HMBC)分析鉴别以及与文献、已知化合物对照。结果 从中分离出6个化合物,分别为thalimicrinone(I),thalactamine(Ⅱ),1,2,3,10-四甲氧基-9-羟基-4,5.6.6a-脱氢-7-阿朴芬酮(Ⅲ),小檗碱(Ⅳ),对羟基苯甲羧甲酯(V)和10-二十九碳醇(Ⅵ)。结论 化合物I为一新的天然产物,其他已知化合物都是首次从该植物中获得。  相似文献   

8.
花椒的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佟茹新 《中草药》1991,22(6):249-250
  相似文献   

9.
油丹化学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常海涛  刘潋  屠鹏飞 《中草药》2000,31(10):725-727
从油丹Alseodaphne hainanensis Merr,树皮中分离得到4个化合物,根据HR-SIMS、^1HNMR、^13CNMR及二维核磁共振技术鉴定其结构分别为:一个木脂素eusiderin A「7R,8R)-3,4,5,3’-四甲氧基-△^8’,9’-8-O-4‘,7-O-5’木脂素」(Ⅰ);两个苄基异喹啉类生物碱(6,7-二甲氧基异喹啉基)-(4’-甲氧基苯基)甲酮(Ⅱ)、(6,7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大红袍花椒Zanthoxylum bungeanum Dahongpao的化学成分。方法大红袍花椒95%乙醇提取物采用硅胶、Sephadex LH-20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及波谱数据鉴定所得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中分离得到9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β-谷甾醇(1)、羟基-β-山椒(2)、胡萝卜苷(3)、槲皮素-3-O-半乳糖苷(4)、3-甲氧基槲皮素(5)、琥珀酸(6)、甘露醇(7)、熊果苷(8)、7-O-α-D-glucosyl-3,8-dihydroxy-2-(3-hydroxy-4-methoxyphenyl)-5-methoxy-4H-1-benzopyran-4-one(9)。结论化合物5、7为首次从花椒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1,3~9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1.
马山前胡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黄平  卢春琼  赖茂祥  郑学忠 《中草药》1995,26(10):511-513,559
首次从前胡属新种马山前湖Peucedanummashanense根的脂溶性部分中分得6个化合物,经理化常数和光谱分析,鉴定为石防风素(deltoin)、印度枸桔素(marmesin)、珊瑚菜素(phellopterin)、水合氧化前胡素(oxypeucedaninhydrate)、佛手柑内酯(bergapten)和β-谷甾醇。  相似文献   

12.
霉茶化学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郑国华  张宝徽  许洁 《中药材》2006,29(12):1310-1311
目的:研究霉茶的化学成分。方法:用色谱法和光谱分析法分离和鉴定其化学成分。结果:分离并鉴定了3个化合物,分别为蛇葡萄素(Ⅰ),杨梅素(Ⅱ),杨梅苷(Ⅲ)。结论:化合物Ⅱ、Ⅲ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得到。  相似文献   

13.
王枣子化学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王先荣  王红萍  李有文 《中草药》1994,25(6):285-287
从王枣子中分得3个结晶,经鉴别为毛叶醇(Ⅰ)、齐墩果酸(Ⅱ)和β-谷甾醇(Ⅲ)。本文详细报道晶Ⅰ的化学反应,并衍变为已知化合物,确定其结构,其中Ⅰ和Ⅱ系首次从本植物中分得。  相似文献   

14.
离瓣寄生化学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李良琼  李美蓉  冯文涛 《中草药》1994,25(6):283-284,287
从离瓣寄生Helixanthera Parasitica的叶中分得4种结晶。经理化性质及光谱分析鉴定为没食子酸(Ⅰ),没食子酸(Ⅱ)、槲皮甙(Ⅲ),5,7,3',4'-四羟基黄烷。Ⅳ为一新的黄烷化合物。  相似文献   

15.
广西前胡的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黄平  赖茂祥  郑学忠  卢春琼 《中草药》1995,26(7):342-343, 357
首次从前胡属新种广西前胡Peucedanum guangxiense根的脂溶性部分首次分得5个化合物,经理化常数和光谱分析,鉴定为白花前胡丁素〔(+)-praeruptorin B,Pd-Ⅱ,I),珊瑚菜素(phellopterin,Ⅱ),异欧前胡素(isoimperatorin,Ⅲ),佛手柑内酯(bergapten,Ⅳ)和β-谷甾醇(Ⅴ)。  相似文献   

16.
海桐皮的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罗泽渊  陈燕 《中药材》1995,18(9):460-463
对六种商品海桐皮(刺桐皮、乔木刺桐皮、樗叶花椒皮、朵椒皮、木棉皮、刺楸皮)的主要化学成分进行了分离及鉴定。从刺桐、乔木刺桐皮中鉴定出含有艾索文碱crysovine(I)、24-R-豆甾醇periferasterol(Ⅱ);樗叶花椒皮含有美花椒内酯xanthoxyletin(Ⅲ);木棉皮含有羽扇醇lupeol(Ⅳ)、羽扇酮lupenone(V);刺楸皮含有腊酸cerotic acid(Ⅵ)。共六种化  相似文献   

17.
鹰嘴豆的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鹰嘴豆的化学成分。方法:利用系统溶剂提取法、硅胶柱层析、MCI树脂吸附、葡聚糖凝胶Sephadex LH-20柱层析及半制备HPLC等手段进行分离和纯化,并通过NMR,MS等波谱数据鉴定其结构。结果:从鹰嘴豆干燥种子中分离得到7个化合物,分别为:亚油酸(linoleic acid,I)、β-谷甾醇(β-sitosterol,II)、对羟基苯甲酸(p-hydroxybenzoic acid,III)、腺苷(adenosine,IV)、1,2-苯二甲酸二(2-甲基丙基)酯(1,2-benzenedicarboxylic acid,1,2-bis(2-methylpropyl)ester,V)、1-乙基-α-L-半乳糖苷(1-ethyl-α-L-galactoside,VI)、蔗糖(sucrose,VII)。结论:其中化合物I,V,VII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I,V亦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8.
苏合香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8,自引:3,他引:5  
目的:研究苏合香的化学成分。方法:以硅胶柱、凝胶柱色谱分离,反向ODS开放色谱柱纯化,采用NMR等波谱方法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苏合香95%乙醇提取部位分离鉴定了10个化合物:海松酸(1),异海松酸(2),脱氢松香酸(3),松香三烯-3β-醇(4),齐墩果酸(5),齐墩果酮酸(6),对羟基桂皮酸(7),香草醛(8),香草酸(9),5-羟甲基糠醛(10)。结论:化合物1~5,7~10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9.
药用藤黄化学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研究药用藤黄(gamboge)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柱色谱法,运用波谱方法确定结构。结果自药用藤黄中分离得到9个化合物,其中6个为Xanthones类化合物,分别为Prenyl moreollic acid(1),gambogic acid(2),neo-gambogic acid(3),morellin dimethyl acetal(4),gambogin(5),hanburi(6),3个其他类化合物为α-amyrin(7)、3-epibetulinic acid(8),豆甾醇(9)。结论化合物(1)为一个新的Xanthones类的化合物,化合物(7)~(9)为首次从藤黄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20.
枫香槲寄生化学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杨燕军 《中药材》1998,21(1):22-23
从枫香槲寄生乙酸乙酯萃取部分分离得2个结晶,根据理化常数和光谱数据,鉴定晶Ⅰ为5-羟基-7-甲氧基色原酮(5-hydroxy-7-methoxychromone),晶Ⅱ为5,7-二羟基色原酮(5,7-dihydroxy-chromone),二者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获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