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观察苍耳子炒制前后贝壳杉烯苷类成分对小鼠肝脏指数、血清氨基转移酶及肝脏组织中丙二醛含量的影响。方法 100只昆明种小鼠分为5组,每组20只。分别腹腔注射苍耳子生品、苍耳子炒品高低剂量组(16.03,9.84g/kg)和等体积生理盐水对照组,连续给药14天。结果肝脏指数:苍耳子生品高剂量组高于对照组(P0.01);苍耳子炒品高剂量组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AST:苍耳子生品、炒品高剂量组均高于对照组(P0.05);苍耳子生品高剂量组与炒品高剂量组相比(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ALT:苍耳子生品、炒品高剂量组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苍耳子生品高剂量组与对照组相比(P0.05),苍耳子炒品高剂量组与对照组相比(P0.01);苍耳子生品高剂量组与炒品高剂量组相比(P0.05)。丙二醛含量:苍耳子生品、炒品高剂量组丙二醛含量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苍耳子生品高剂量组与对照组相比(P0.01),苍耳子炒品高剂量组与对照组相比(P0.05);苍耳子生品高剂量组与苍耳子炒品高剂量组相比(P0.05)。结论苍耳子生、炒品均可使肝脏组织的AST、ALT、丙二醛的含量升高并对肝脏有脂质过氧化损伤,但苍耳子炒品较苍耳子生品对肝脏的损伤轻,表明苍耳子炒制后具有降毒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炒与炒后碾去刺2种炮制法对苍耳子成分及药效的影响。方法:通过水浸出物含量、脂肪油含量及其物理常数测定、薄层色谱分析、镇痛与毒性实验综合分析不同炮制法对苍耳子的影响。结果:苍耳子炒品与炒后碾去刺品的水浸出物含量、对小鼠的镇痛率明显高于生品(P 0.05),其中炒后碾去刺品的水浸出物含量、镇痛率最高。苍耳子炒品与炒后碾去刺品的脂肪油含量、对小鼠的致死率明显低于生品(P 0.05),炒品与炒后碾去刺品的脂肪油含量及对小鼠的致死率相比无明显差异(P 0.05)。苍耳子炮制后脂肪油物理常数及化学成分无明显变化。结论:炒后碾去刺炮制法更适用于苍耳子入药,在不明显改变其脂肪油物理常数及化学成分的情况下,可提升苍耳子镇痛效果,且毒性较小。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苍耳子炮制前后对苍耳子-辛夷药对6种指标成分和指纹图谱的影响。方法将10批不同产地的苍耳子采用砂炒法炮制;将生、炒苍耳子分别与辛夷配伍,得到生、炒苍耳子-辛夷药对各10批,水煎煮法制得各药对的水煎液;采用UPLC法同时测定样品中的新绿原酸等6种指标成分含量,并比较其指纹图谱的差异。结果与生苍耳子-辛夷药对相比,炒苍耳子-辛夷药对水煎液中新绿原酸等4种成分含量均下降,下降范围为5.32%~40.68%;10批生苍耳子-辛夷药对的指纹图谱相似度为0.940~0.996,10批炒苍耳子-辛夷药对的指纹图谱相似度为0.913~0.996;聚类成分分析及主成分分析结果可明显区分样品;VIP得分结果表示有8个峰VIP值大于1,影响较大。结论实验建立的方法快速、稳定、重复性好;炮制和配伍对苍耳子-辛夷药对的指标成分和UPLC指纹图谱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目的:建立苍耳子与炒苍耳子饮片、标准汤剂的特征图谱和多成分定量方法,分析苍耳子炒制前后饮片与标准汤剂的质量差异。方法:采用ACQUITY UPLC HSS T3 C18(150 mm×2.1 mm,1.8μm)色谱柱;流动相为乙腈-0.01 mol/L磷酸二氢钠溶液,梯度洗脱;流速为0.3 mL/min;检测波长为203、327 nm;柱温为27℃,进样量为1μL。分别建立苍耳子与炒苍耳子饮片、标准汤剂的特征图谱,通过多元统计分析筛选出代表性成分并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苍耳子、炒苍耳子饮片特征图谱分别标定12、13个共有峰。相比于苍耳子饮片,炒苍耳子饮片特征图谱中新增了苍术苷,羧基苍术苷的峰面积平均值减少了73.51%,同时绿原酸、3,5-O-二咖啡酰奎宁酸和4,5-O-二咖啡酰奎宁酸的总含量平均值减少。苍耳子与炒苍耳子标准汤剂均标定了15个共有峰,相比于苍耳子标准汤剂,炒苍耳子标准汤剂特征图谱中羧基苍术苷的峰面积平均值减少了57.62%,苍术苷的峰面积平均值增加了285.80%,出膏率平均值提高了23.53%,绿原酸、3,5-O-二咖啡酰奎宁酸和4,5-O-二咖啡...  相似文献   

5.
苍耳子及其炮制品抗菌作用实验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比较苍耳子及其炮制品抗菌作用。方法:分别蘸取相同量的生品和炒制品脂肪油乳浊液或水煎液于5种细菌的培养基上,37℃恒温培养24h观察抗菌情况。结果:苍耳子生品和炒制品的脂肪油乳浊液、水煎液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肺炎双球菌都有效,且炒制品抗菌作用比生品更强。结论:苍耳子用于治疗急慢性鼻炎以炒制品为佳。  相似文献   

6.
《中药药理与临床》2016,(2):134-138
目的:运用小鼠急性毒性试验及基于Microtox技术的生物综合毒性评价技术对比研究苍耳子水提取物的毒性,探索Microtox技术用于中药毒性快速评价的可行性。方法:苍耳子水提取物分别采用小鼠急性毒性试验,得出相应的半数致死量(LD50);应用Microtox技术进行生物综合毒性评价,得出相应发光细菌半数抑制浓度(IC50),将两种毒性评价方法的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苍耳子(生品)水提取物、苍耳子(炒黄)水提取物、苍耳子(炒焦)水提取物小鼠灌胃给药的半数致死量(LD50)分别为生药223.98g/kg,311.86 g/kg,206.83 g/kg,即基于小鼠急性毒性试验的毒性相对大小为:炒焦水提取物生品水提取物炒黄水提取物;苍耳子(生品)水提取物、苍耳子(炒黄)水提取物、苍耳子(炒焦)水提取物的发光细菌半数抑制浓度(IC50)分别为生药0.0446g/ml,0.0588g/ml,0.0319g/ml,即基于Microtox技术的综合毒性相对大小为:炒焦水提取物生品水提取物炒黄水提取物。进一步的相关性分析表明两种毒性检测方法评价结果总体趋势具有一致性。结论:苍耳子水提取物采用小鼠急性毒性试验及基于Microtox技术的生物综合毒性的评价结果具有一定一致性,将Microtox技术用于苍耳子提取物毒性的快速评价具有一定的可行性,但两种毒性评价方法的相关程度还有待扩大样本量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7.
正交法优选炒苍耳子工艺参数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张典瑞  程慧玲 《中药材》1996,19(7):347-349
本文以脂肪油为指标,采用正交设计法研究了炒苍耳子的工艺参数,并进行了生产工艺验证。结果表明,炒苍耳子炮制工艺以230℃炒制11分钟为宜。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探讨不同炮制方式影响苍耳子药效与成分的机制。方法:通过水浸出物、小鼠扭体镇痛实验、脂肪油含量、毒性实验等综合评定苍耳子样品。结果:炒后去刺苍耳子样品具有最高水浸出物含量,炮制后的苍耳子脂肪油含量会下降,且具有最强镇痛作用与最小毒性。结论:苍耳子入药炒后去刺有助于提升镇痛作用,具有较低毒性,可临床入药。  相似文献   

9.
苍耳子清炒改砂炒炮制工艺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柳清  洪燕  汪永忠  李钰馨  潘凌宇  韩燕全 《中草药》2016,47(15):2656-2662
目的通过比较苍耳子Xanthii Fructus不同炮制品活性成分及毒性成分的质量分数,对苍耳子炮制工艺进行改进。方法采用《中国药典》2015年版方法测定生品、清炒和砂炒苍耳子中活性成分新绿原酸、绿原酸、隐绿原酸、咖啡酸、3,5-二咖啡酰奎宁酸、4,5-二咖啡酰奎宁酸以及毒性成分羧基苍术苷和苍术苷的质量分数;建立了苍耳子样品的指纹图谱,并对其用中国药典委员会颁布的中药色谱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系统软件(版本:2004A)、SPSS 19.0软件、SIMCAI 13.0软件进行相似度分析、聚类分析和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PLS-DA)。结果苍耳子清炒改进为控温砂炒后的炮制工艺活性成分的质量分数高且毒性成分的质量分数低;19个样品的相似度均大于0.98;聚类分析表明样品可大致聚成4类;PLS-DA分析表明不同样品间可以区分开。结论建立的苍耳子质量分析方法重现性好,苍耳子炮制工艺由清炒法改进为砂炒法可行,实验为苍耳子炮制工艺改进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
目的:应用敏感生物标志物探讨苍耳子生品与炒品之间的肝毒性变化规律。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苍耳子生品组、苍耳子炒品组(16.70g(原生药)/kg),每组6只,每日灌胃1次,连续7d。经腹主动脉取血后检测血清肝毒性传统生物标志物及敏感生物标志物,检测肝组织miRNA-122的表达,光镜下观察肝脏病理形态学变化。结果:苍耳子生品16.70g/kg组、苍耳子炒品16.70g/kg组大鼠血清肝毒性传统生物标志物ALT、AST、ALP、TBIL均未出现明显异常;两组动物血清肝毒性敏感生物标志物GLDH、ArgⅠ、α-GST出现不同程度的升高但无差异;肝组织中miRNA-122表达均较对照组显著下降;光镜下未观察到苍耳子生品组与苍耳子炒品组肝组织出现明显病理形态学异常。结论:GLDH、ArgⅠ、α-GST、miRNA-122均可作为研究苍耳子肝毒性变化规律的敏感生物标志物,其中miRNA-122以其特异性和灵敏度极高的优势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程智  陈斌  李甫  王明奎 《时珍国医国药》2011,22(9):2108-2110
目的考察加热温度和时间对中药苍耳子中主要活性成分绿原酸含量的影响。方法采用HPLC法测定了7个不同温度(140,150,1601,70,1801,90和200℃)和8个不同时间(153,0,45,60,75,90,105和120 min)热处理后的苍耳子中绿原酸的含量,并与生苍耳子中绿原酸的含量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不同加热温度和时间均会对苍耳子中绿原酸的含量产生较明显影响,温度比时间的影响更大,适当的加热能提高苍耳子中绿原酸的含量。结论在加热温度为150℃并保温60 min时,苍耳子中绿原酸的含量最高。  相似文献   

12.
该文通过查阅国内外文献,对苍耳子的功效、古今文献毒性记载及近年来相关毒性实验研究进行系统回顾,初步总结了与苍耳子安全性相关病例临床特点及影响因素,提出苍耳子肝肾损伤是其主要安全风险,神经毒性及心脏毒性临床不良事件亦有报道但目前动物实验研究较少;外用或者内服自采未经炮制的苍耳子导致皮肤反应病例时有发生,严重者引起剥脱皮炎。笔者建议规范临床用药,避免患者轻信偏方使用未经炮制的药材,临床医师严格按照药典推荐用法用量处方,并注重安全信号积累,同时加强毒性物质基础、毒性机制和增效减毒等研究,充分发挥疗效同时减少苍耳子临床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3.
目的:应用ITS2 序列快速并准确地鉴定中药材苍耳子,为其药材质量、用药安全提供保障。方法:提取苍耳子药材及其混伪品的基因组DNA、扩增ITS2 序列并测序,采用软件CodonCode Aligner V 4. 2 对测序峰图进行校对拼接,并对峰图进行质量控制。应用MEGA 5.0 软件计算种内种间Kimura 2-parameter(K2P)遗传距离,构建邻接(NJ)系统聚类树。结果:苍耳子药材基原物种种内K2P 遗传距离为0,药材基原物种与其他混伪品的K2P 遗传距离分布于0.009~0.542;NJ 树结果显示苍耳子药材与其混伪品均可明显区分。结论:ITS2 序列适用于中药材苍耳子及其混伪品鉴别,进一步验证了DNA 条形码技术鉴定中药材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苍耳子对致敏小鼠脾淋巴细胞蛋白质表达的影响.方法NIH小鼠正常组腹腔注射生理盐水,造模组和治疗组均注射羊红细胞(SRBC)致敏,治疗组经致敏后以苍耳子水煎剂灌胃,处理4 d后,分离小鼠脾淋巴细胞;提取总蛋白,双向凝胶电泳(2-DE)后,以计算机图像分析软件分析电泳图谱.结果致敏会引起多种蛋白质表达发生变化,而苍耳子可逆转其中部分蛋白质的变化.结论苍耳子可改善由致敏引起的小鼠脾淋巴细胞中部分蛋白表达的变化.  相似文献   

15.
苍耳子混淆品刺果甘草果实的生药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淑红  张继 《中药材》1998,21(3):119-122
本文对苍耳子的混淆品刺果甘草Glycyrrhiza pallidiflora的果实进行了生药性状、显微特征和薄层层析鉴别,井与正品苍耳子做比较,为鉴别二者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6.
基于代谢组学的苍耳子配伍黄芪后减毒作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利用代谢组学技术,研究苍耳子及其配伍黄芪后,大鼠肝脏组织病理、血浆生化指标、尿液代谢图谱的变化,探讨黄芪配伍苍耳子对肝脏的减毒作用。方法:大鼠30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苍耳子组(21.0g/kg)、黄芪配伍组(31.5g/kg),灌胃给药,连续给药28d,收集大鼠24h尿液,测定尿液UPLC-TOF-MS图谱;肝门取血做生化检测;取肝脏做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给药28d,苍耳子组及黄芪配伍组较对照组ALT、AST均升高,肝组织出现病理改变;黄芪配伍组较苍耳子组ALT、AST降低,肝组织病变明显减轻。苍耳子组、黄芪配伍组尿液代谢物表型的聚类分布均偏离对照组,但黄芪配伍组尿液代谢物表型的聚类分布位于对照组与苍耳子组之间。结论:苍耳子(21.0g/kg)长期给药可造成肝功能的明显损害,配伍黄芪后(31.5g/kg)具有一定的减毒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为了得到苍耳子油脂质体的最佳制备工艺.方法:以卵磷脂和胆固醇为膜材,采用薄膜分散水化法制备脂质体,利用游离药物与含药脂质体的重量差异通过超速离心法分离,并计算其包封率.根据单因素实验得对其包封率有显著影响的因素,以正交试验设计筛选出制备脂质体的最佳制备方法.结果:通过正交试验得到最优方法为:卵磷脂:胆固醇3:1、...  相似文献   

18.
苍耳子提取物抗鸭乙型肝炎病毒作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苍耳子提取物对鸭乙型肝炎的抗病毒作用.方法 选1日龄北京雏鸭,人工感染鸭乙型肝炎病毒(DHBV)后随机分为5组:苍耳子提取物3个剂量组(1,0.1和0.01 g·kg-1·d-1),对照组采用生理盐水和拉米夫定(3TC,2 mg·kg-1·d-1),每组6只,灌胃10 d,观察不同剂量苍耳子提取物抗DHBV作用效果.结果 苍耳子提取物(1 g·kg-1·d-1)剂量组对延缓鸭肝病理改变有一定的作用,但对DHBV DNA无作用.结论 苍耳子提取物对控制鸭乙型肝炎病毒引起的病理改变有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建立苍耳子配伍黄芪的高效液相色谱(HPLC)指纹图谱分析方法,研究配伍对各单味药主要特征峰的影响.方法采用HPLC分析苍耳子、黄芪单煎及苍耳子配伍黄芪合煎样品,选用Diamonsil C18色谱柱(5 μm,250 mm×4.6 mm),以甲醇-0.2%甲酸水为流动相进行线性梯度洗脱,流量为0.8 mL/min,检测波长为260 nm.结果 建立了苍耳子配伍黄芪的HPLC指纹图谱,基本为两单味药特征峰的加和,无明显新特征峰的增加,但配伍合煎对某些成分的溶出有明显的相互抑制作用.结论 本方法简便、快捷,为临床类方的配伍应用以及制定复方质量标准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20.
苍耳子中酚酸类化合物的鉴别及绿原酸的含量测定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鉴别苍耳子药材中的酚酸类化合物,比较和分析不同产地苍耳子中绿原酸的含量,建立苍耳子的质量控制方法。方法:根据化合物的紫外光谱、液相色谱保留时间及质谱数据等综合信息鉴别苍耳子药材中的酚酸类成分,采用UPLC对苍耳子中绿原酸的含量进行测定,流动相甲醇-0.1%磷酸水溶液,检测波长为327 nm,流速为0.4 mL.min-1,柱温35℃。结果:对苍耳子药材中的9种酚酸类成分的化学归属进行了指认,并测定了24批苍耳子药材中绿原酸的含量,结果绿原酸在3.5~350 mg.L-1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R2=0.999 9),平均回收率(n=6)为101.7%。结论:苍耳子中特征化学成分的识别可以显著增强其质量控制的准确性和专属性,而快速准确的指标成分含量测定方法,也是苍耳子质量控制的重要检测手段,定性与定量两方面结合,对于苍耳子药材及其相关产品的质量检测和控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