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朱明雨 《海南医学》2014,(7):1037-1039
目的探讨Pemberton髂骨截骨术治疗发育性髋关节脱位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2年8月在我科手术治疗的发育性髋关节脱位患儿资料,73例患儿共计80髋,均经Pemberton髂骨截骨术治疗,观察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并比较治疗前后CE角、AI角及髋臼深度的变化,分析Pemberton髂骨截骨术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结果随访12-44个月,73例患儿均获得随访。疗效评定按Mckay标准,优为57髋(71.3%),良为15髋(18.8%),优良率90.1%。治疗后CE、AI角度及髋臼深度均较治疗前获得显著改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Pemberton髂骨截骨术在发育性髋关节脱位治疗中效果肯定,安全,并发症少,是治疗儿童发育性髋关节脱位的重要术式。  相似文献   

2.
Salter骨盆截骨术治疗儿童发育性髋关节脱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Salter骨盆截骨术在儿童发育性髋关节脱位治疗中的应用。方法:2000年1月以来本院共收治了560例发育性髋关节脱位。对179例,206髋行Salter骨盆截骨术进行回顾分析,其中49髋同时行股骨近端短缩旋转截骨术。560例中8例8髋为Salter骨盆截骨术后再脱位病例。临床随访采用Mckay髋关节功能评定标准,X线随访采用Severin标准。结果:术后随访6个月~5年。按Mckay标准评定髋关节功能,术后优良率达97.09%。按Severin标准评定X线表现,术后优良率达95.15%。结论:Salter骨盆截骨术为早期手术治疗儿童发育性髋关节脱位的首选术式。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Pembenton手术治疗发育性髋关节脱位的疗效.方法:总结自2004年1月-2007年10月我院应用切开复位、股骨上端截骨、Pembenton髋臼成形术治疗发育性髋关节脱位17例20髋.患儿年龄(1.8~7.2)岁,平均4.5岁.结果:随访6个月~3.5年,平均2.4年,复位率达100%.术前髋臼指数36°~52°,平均39°,术后髋臼指数10°~22°,平均15°,平均改善24°.按周永德发育性髋关节脱位疗效评定标准,总优良率90%.结论:Pembenton截骨手术是治疗学龄前儿童发育性髋关节脱位的有效术式.  相似文献   

4.
改良Pemberton髋臼截骨治疗大龄儿童发育性髋脱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治疗大龄儿童发育性髋关节脱位(developmental dislocation of thehip,DDH)更为安全可靠的手术方法。方法2000年2月-2006年2月,对DDH髋臼浅而小、股骨头大的19例21个髋关节,在通常术式的基础上,对Pemberton截骨术式进行改良,将截骨点下移,扩大翻转骨瓣面积;取股骨截骨段植骨。同时行股骨转子下短缩外旋截骨,髋人子石膏固定2~3周,3周去除石膏固定改用患肢皮牵引并行仰卧起坐髋关节功能锻炼,8周扶拐行走。术后观察髋关节功能,X线片显示的截骨愈合程度、髋臼对股骨头包容程度及有无股骨头坏死等。结果随访6个月~1年8个月,按照周永德疗效评定标准,总计26~30分14例14髋,21~25分3例4髋,16—20分2例1髋,15分以下1例1髋,总优良率达90%。结论改良Pemberton截骨治疗发育性髋关节脱位可增大股骨头包容,避免了传统术式减少髋臼容积的缺点,更有利于稳定关节,髋关节功能好,股骨头坏死发生率低,是治疗大龄儿童发育性髋脱位较好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5.
先天性髋脱位多数患儿术后髋关节功能恢复较好。但有些患儿仍发生再脱位、关节僵直、股骨头无菌性坏死等并发症。1978年至1990年间,共收治由外院转来和本院留手术治疗的先天性髋脱位术后并发再脱位患儿7例(72%),采用修正性治疗,疗效满意。现报导如下:临床资料57例57个关节中,女46例,男11例,修正性治疗时最小年龄2岁,最大12岁,平均6岁。本组单纯性髋关节切开复位术后再脱位2例,SaLtre髂骨截骨术后再脱位37例,其中术后并发向后脱位34例,术后并发向前脱位3例,Pemberton关节囊周围截骨术后再脱位15例,Chiari骨盆内移截骨术后…  相似文献   

6.
目的:与自体髂骨加股骨移植比较,评价骨盆联合股骨近端截骨术中应用同种异体骨加自体股骨混合骨移植治疗发育性髋关节脱位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04-10~2006-10间有完整资料的51例(68髋)发育性髋关节脱位患儿进行回顾性分析。A组(自体髂骨加股骨移植组)17例(25髋),术前年龄(5.28±3.37)岁,Tnnis分级Ⅱ°3髋,Ⅲ°4髋,Ⅳ°18髋;B组(同种异体骨加自体股骨混合移植组)34例(43髋),术前年龄(4.19±2.23)岁,Tnnis分级Ⅱ°7髋,Ⅲ°10髋,Ⅳ°26髋。两组均采用骨盆Pemberton截骨联合股骨近端转子下短缩、内翻、旋转截骨术。结果:术后平均随访(6.10±1.32)a,两组骨性髋臼指数、CE角以及Reimers指数改善明显。Mckay标准评定髋关节功能,A组优良率88.00%,B组83.72%;Severin标准评定X线表现,A组优良率76.00%,B组74.42%;Eck标准评定植骨融合,A组满意率92.00%,B组90.70%,两组比较无差异(分别χ2=0.001,P=1.000;χ2=0.021,P=0.885;χ2=0.033,P=1.000)。影像学证实,B组植骨融合时间长于A组(t=2.973,P=0.005)。结论:发育性髋关节脱位联合截骨术中应用同种异体骨加自体股骨混合移植与自体髂骨加股骨移植有相似的临床效果,可以弥补自体骨量不足的缺陷。  相似文献   

7.
多部位联合截骨术治疗大龄儿童发育性髋关节脱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大龄儿童发育性髋关节脱位的手术治疗方法.方法对于大龄儿童发育性髋关节脱位多部位截骨矫形手术,髋骨截骨切骨线前后呈"L"形,外高内低,耻骨联合正中偏外侧1 cm耻骨截骨,髋臼骨块得到骨性游离,向前、外、下方旋转适当角度,取三角形髂骨内外板骨块或股骨短缩旋转截除的骨块嵌塞于前方三角形裂隙,用2 枚克氏针固定,耻骨截骨处用1 枚克氏针固定,紧缩缝合关节囊,粗隆下股骨旋转截骨纠正前倾角和股骨头上移.术后采用改良的贝氏石膏固定.结果治疗大龄儿童发育性髋关节脱位20例23髋,无严重近期并发症发生,随访0.5~6年,无股骨头坏死发生及再脱位,术后髋臼指数平均27°,平均纠正前倾角65°.双下肢长度差异降至平均1.2 cm.优13髋,良7髋,可3 髋,优良率86.9%.结论多部位联合截骨术一次性纠正多部位主要病理改变,疗效肯定,并发症少,适合于大龄儿童发育性髋脱位的治疗.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Pembenton手术治疗发育性髋关节脱位的疗效。方法:总结自2004年1月-2007年10月我院应用切开复位、股骨上端截骨、Pembenton髋臼成形术治疗发育性髋关节脱位17例20髋。患儿年龄(1.8~7.2)岁,平均4。5岁。结果:随访6个月-3.5年,平均2.4年,复位率达100%。术前髋臼指数36°-52°,平均39°,术后髋臼指数10°-22°,平均15°,平均改善24°。按周永德发育性髋关节脱位疗效评定标准,总优良率90%。结论:Pembenton截骨手术是治疗学龄前儿童发育性髋关节脱位的有效术式。  相似文献   

9.
发育性髋关节脱位是小儿骨科较常见的一种发育性畸形,越早治疗越好。对7岁以上或年龄虽在7岁以下但头臼明显不称,宽臼浅平的患儿我院采用改良的关节囊周围截骨术(Pemberton手术)治疗方法,其特点是通过臼顶髋骨不全截骨、转位改变髋臼的异常指向、降低髋臼的同心关系,故髋  相似文献   

10.
目的:总结我科1995—2010年采用salter骨盆截骨和penberton截骨术治疗发育性髋关节脱位的治疗体会及疗效分析。方法:治疗112例,共120髋。58髋行髋关节切开复位+股骨旋转短缩截骨术+sater术+髋人字石膏固定术。62髋行髋关节切开复位+股骨旋转短缩截骨术+penbeton+髋人字石膏固定术。术前行股骨髁上骨牵引2周。结果:120髋获得随访,随访时间9个月~12年。根据周永德疗效评定标准,优:70髋,良:28髋,中:18髋,差:4髋。优良率:81.7%。其中sater骨盆截骨术优良率82.8%,penbeton骨盆截骨术优良率80.6%。股骨头坏死4例,关节僵硬8例,感染2例。结论:根据髋关节、股骨头的病理特点、年龄、脱位高低进行具体分析,采用综合治疗方案是治疗发育性髋脱位获得良好效果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髓室核固位体的烤瓷冠修复磨牙牙体缺损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利用髓室核固位体修复磨牙大面积缺损的金属烤瓷冠的五年临床治疗效果,确定该种修复方法的适应范围及探讨常见的失败原因.方法:选择牙冠大面积破坏并经完善牙髓治疗的磨牙108例,利用磨牙的髓室作为主要的固位型,制作核,在此基础上制作金属烤瓷全冠,分别在6月、5年定期观察.结果:108例磨牙残冠利用髓室核固位进行全冠修复,修复后咀嚼功能恢复良好,仅7例出现修复体脱落.结论:髓室核固位可以满足临床上磨牙大面积缺损的金属烤瓷全冠修复,从而大大减低了临床操作的难度.  相似文献   

12.
对于医院图书馆而言,传统医院图书馆不会消失且会长期存在下去;数字图书馆作为传统医院图书馆的补充,两者将共存互补,共同发展;医院图书馆将以复合图书馆的发展模式存在。  相似文献   

13.
14.
15.
16.
17.
目的 探讨青年人急性心肌梗死(AMI)发病的特点,以及与老年人AMI的不同之处.方法 对126例AMI患者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其中青年人AMI 46例;老年人AMI 80例.收集病史资料,包括性别、高血压病史、吸烟史、糖尿病史、心血管家族史,入院后记录血生化(血糖、血脂)、血压以及并发症(心功能、心律失常),急诊或择期行冠状动脉造影,了解冠状动脉病变情况.结果 青年组男性发病率为93.48%,明显高于女性的6.52%,吸烟率为95.65%,冠心病家族史为19.57%,均显著高于老年组的80.0%及6.25%;老年组高血压、高脂血症发病率为65.0%及46.25%,明显高于青年组的45.65%及23.91%;青年组心功能Ⅰ级者占58.7%,明显高于老年组的22.5%,而Ⅲ级者青年组占6.52%,明显低于老年组的30.0%;青年组单支病变发生率为54.35%,明显比老年组的12.50%增多,三支病变少于老年组的57.50%;冠脉痉挛青年组为10.87%,高于老年组的1.25%.结论 青年AMI男性高发,有吸烟史、高脂血症史易发生,尤其有冠心病家族史者,单支病变较多,并发症少,预后较老年组好.  相似文献   

18.
王战胜 《中原医刊》2006,33(11):27-29
目的分析豫东地区儿童死亡原因及变化,以加强相应的防范措施。方法按国际疾病分类(ICD-10)进行死因分类,分析2000年1月~2005年12月2863例死亡儿的临床资料及死亡因素。结果婴儿死亡人数最多,占总死亡数的74.4%,新生儿占总死亡数的51.9%。男女之比为1.21:1。死亡病因中新生儿疾病占总死亡的51.9%,其中早产、窒息、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多见;感染性疾病占总死亡的25.9%,其中肺炎、败血症、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多见;其他类疾病占总死亡的22.2%,其中意外、先天畸形、肿瘤多见。早产、意外、肿瘤死亡率逐渐上升,败血症、肺炎死亡率却呈下降趋势。结论新生儿疾病近年已成为豫东地区儿童死亡的主要病因,加强新生儿疾病的防治是降低豫东地区儿童死亡率的重要举措之一。  相似文献   

19.
20.
叶敏英 《中国病案》2006,7(2):23-24
随着我国病案管理事业的迅速发展,现代化管理设备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广泛应用,必须清楚的看到管理人员素质,工作环境,硬件设备,组织管理行政结构均面临严峻的挑战。本文就从这几个方面提出些看法与建议,以便提高病案信息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