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黄晓玲 《医学信息》2006,19(4):660-661
目的探讨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的白内障摘除术后虹膜瞳孔变化的原因。方法回顾性总结了我院自2002年3月~2003年3月施行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人工晶体植入术后55例57眼虹膜瞳孔近期变化的情况。结果本组患者术后发生的虹膜及瞳孔变化的并发症占33%。结论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后引起虹膜,瞳孔近期变化的原因主要有:术中瞳孔缩小,器械反复进入前房过多刺激损伤虹膜,术中后囊破裂玻璃体脱出,人工晶体襻未植入囊袋内,术后虹膜炎等。  相似文献   

2.
贺广秀  李义  金贵玉 《医学信息》2008,21(2):252-253
目的 探讨糖尿病性白内障摘除及人工晶体植入术后低视力的主要原因及处理方法.方法 回顾分析2002年1月-2006年12月行白内障摘除及人工晶体植入的糖尿病患者178例200眼,术后3个月低视力的发生率及导致视力的主要并发症.结果 术后3个月视力低于0.3者53眼(26.5%),其中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者26眼(13%),后囊膜混浊者12眼(6%),虹膜后粘连者10眼(5%),新生血管青光眼者4眼(2%),增殖性视网膜病变视网膜脱离1眼(0.5%).结论 充分的术前准备,娴熟的手术技巧和正确的术后处理可减少低视力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无晶体后囊支撑的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的疗效。方法 对10例单眼无晶体眼患者施行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结果 10例患者均成功植入,并获得良好视力。结论 无晶体后囊支撑的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术式。  相似文献   

4.
陈巧灵 《医学信息》2007,20(1):74-75
目的研究分析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方法和疗效。方法本组45例(55眼),行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术。结果术后视力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55眼眼压均正常,滤过泡隆起,并发症:角膜水肿32眼、人工晶体前纤维性渗出膜4眼,经药物治疗4~9d后吸收。结论超声乳化治疗白内障,有切口小、损伤小、术后散光轻、视力恢复快、并发症少等优点。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的临床护理方法及疗效。方法对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入我科行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治疗的81例(102只眼)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分析,总结围手术期及术后护理经验。结果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经过手术治疗和系统性综合护理干预,术后患者视力得到不同程度提高,60只眼(58.8%)视力大于0.6,32只眼(31.4%)视力为0.3~0.6,10只眼(9.8%)视力为0.1~0.3。术后1 d,11只眼(10.8%)出现暂时高眼压,经过合理治疗和护理干预,术后3 d均恢复正常,术后1周眼压与术前相比未见明显差异(P0.05)。结论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体植入能显著改善患者视力和生活质量,系统性综合护理干预可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是手术成功的重要保证,可提高治疗效果和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白内障摘出术中后囊破裂的原因及处理方法。方法:回顾分析720例白内障囊外摘出联合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40例后囊破裂,玻璃体溢出,行前段玻璃体切割术联合I期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结果:术组患者手术中后囊破裂发生率5.6%,全部I期植入后房型人工晶体,术后矫正视力大于0.4以上者31例(77.5%)。结论:前段玻璃体切割术为白内障囊外摘出术中后囊破裂I期植入人工晶体提供了安全有效的保证。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出及人工晶体植入的临床效果.方法 上方角膜缘后直切口,进入前房后连续环形撕囊或截囊,水分离核后,晶状体圈匙摘出晶状体核、囊袋内植入人工晶状体.结果 术后1周视力≥0.5者68眼(66.02%),术后1个月视力≥0.5者90眼(87.38%).结论 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操作简便,不需要昂贵的设备,可取得良好的效果,适合基层医院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对白内障病人实施小切口非超声乳化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50例(55眼)白内障病人实施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观察病人术前、术后视力变化.结果 在术后3日、1周及1个月时病人裸眼或矫正视力≥0.5者分别占70.91%(39/55)、81.82% (45/55)、89.09% (49/55).6例病人视力低于0.5为视网膜病变者.术后未见巩膜隧道切口渗漏现象,外切口在1周内覆盖结膜上皮,无悬韧带断裂与后囊破裂,瞳孔均呈现出圆形或近圆形.结论 该治疗方法具有创伤小、手术安全、疗效确切、视力恢复速度快,不良反应少.可作为治疗白内障的微创手术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抗青光眼滤过术后,采用上方透明角膜切口对28例31只眼行白内障囊外摘除合并人工晶体植入术取得满意疗效。该切口避开了原有滤过区,不涉及前房角、不影响房水循环,且有便于操作、无虹膜脱出、前房出血及对虹膜刺激小。  相似文献   

10.
强直瞳孔在人工晶体植入术中比较少见,强直瞳孔是因为瞳孔不能散大,使晶状体核娩出和人工晶体植入难以顺利完成,因此给手术造成一定的难度[1]。作者将2005年1月至2005年12月所遇到的5例强直瞳孔人工晶体植入术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对其治疗及手术方法总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本组强直瞳孔人工晶体植入术病例5例,男性3例,女性2例,老年性白内障2例,青光眼术后并发白内障1例,糖尿病性白内障1例,陈旧性虹膜炎并发白内障1例,左眼2例,右眼3例。术前视力:光感3例,指数/30 cm 2例。1.2手术方式采用局部麻醉下小切口人工晶体植入术,开睑器开…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拉坦前列对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后白内障小切口囊外摘除术的辅助价值.方法:将2017年2月至2021年2月我院收治的80例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后白内障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小切口囊外摘除术治疗,观察组采用拉坦前列素(术后开始每晚睡前应用,每次1~2滴)辅助小切口囊外摘除术治疗.分别于术前、术后1个月测定患眼视力、破裂时间、基础泪液分泌变化、闪光、角膜内皮细胞计数与异常眼压率,以及治疗期间并发症情况.结果:术后1个月,观察组患者患眼视力、闪光、角膜内皮细胞计数更高,而破裂时间与基础泪腺分泌则更低(P<0.05);术后1个月时观察组异常眼压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但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后白内障患者应用拉坦前列素辅助小切口囊外摘除术治疗,可增强临床疗效,且不会增加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高度近视白内障摘除及人工晶体植入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对眼轴长>26mm的39例(43只眼)高度近视并发白内障患者,施行白内障摘除及人工晶体植入术.结果平均随访24个月(12~48个月),眼轴26~28mm 25只眼,术后矫正视力>0.5的22只眼,占88%,眼轴长>28mm 18只眼,术后矫正视力>0.5的4只眼,仅占22%.术后未见视网膜脱离、青光眼、角膜营养不良等并发症.结论高度近视眼白内障行人工晶体植入术,安全可靠,手术并发症少.视力差的主要原因为眼底病变,并随眼轴长增加而增加.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术联合人工晶体植入联合房角粘连分离术治疗慢性闭角型青光眼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取自身对照研究,对按照标准纳入我院的慢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30例(48眼),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术联合房角粘连分离术,术前及术后1 d、1周、1个月、3个月进行最佳矫正视力、眼压、前方深度、视野、房角开放程度、神经上皮层厚度等结局指标检测。结果 经治疗后,患者术前眼压(36.542±5.624)mmHg,术后3个月(13.958±1.821)mmHg,术后眼压均明显降低,达到正常范围(P<0.001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高度近视白内障摘除及人工晶体植入术的临床疗效 .方法对眼轴长 >2 6mm的 39例 (43只眼 )高度近视并发白内障患者 ,施行白内障摘除及人工晶体植入术 .结果平均随访 2 4个月 (12~ 48个月 ) ,眼轴2 6~ 2 8mm 2 5只眼 ,术后矫正视力 >0 5的 2 2只眼 ,占 88% ,眼轴长 >2 8mm 18只眼 ,术后矫正视力 >0 5的 4只眼 ,仅占 2 2 % .术后未见视网膜脱离、青光眼、角膜营养不良等并发症 .结论高度近视眼白内障行人工晶体植入术 ,安全可靠 ,手术并发症少 .视力差的主要原因为眼底病变 ,并随眼轴长增加而增加 .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白内障摘出术中后囊破裂的原因及处理方法. 方法回顾分析720例白内障囊外摘出联合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中40例后囊破裂,玻璃体溢出,行前段玻璃体切割术联合Ⅰ期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结果本组患者手术中后囊破裂发生率5.6%,全部Ⅰ期植入后房型人工晶体,术后矫正视力大于0.4以上者31例(77.5%).结论前段玻璃体切割术为白内障囊外摘出术中后囊破裂Ⅰ期植入人工晶体提供了安全有效的保证.  相似文献   

16.
艾宏伟  杨华 《医学信息》2007,20(8):754-756
目的探讨糖尿病患者行白内障囊外摘除和超声晶体乳化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护理方法。方法对46例(51只眼)糖尿病患者行白内障囊外摘除术和人工晶体植入术,手术前后进行糖尿病知识教育,饮食、运动、药物治疗、血糖监测、并发症的预防等,使手术前后血糖稳定在6.0~8.9mmol/L以内。结果健康教育组血糖控制较好,视力维持较好,稍有提高。结论通过对糖尿病健康教育干预,普及糖尿病知识,提高病人的自我保健和护理能力,可以有效地控制血糖,防止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发生、发展,维持术后视力,可取得白内障摘除和人工晶体植入手术的良好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7.
白内障合并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联合手术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超声乳化和晶体切除术联合玻璃体切除在白内障合并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DR)治疗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分析79例PDR,共105眼,随机分2组,术式1组56只眼,为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行闭合式三通道玻璃体切除,囊袋内植入后房型人工晶体;术式2组49只眼,为经扁平部玻璃体联合晶体切除术,保留前囊、人工晶体植入前囊上、睫状体沟内。结果术后随访2个月~3年,术式1组视力改善46只眼,占82.1%;术式2组视力改善31只眼,占63.2%,两组术后视力改善眼数比较差异显著(χ^2=4.762,P〈0.05)。术式1组术后发生虹膜新生血管(INV)1只眼,占1.8%;术式2组术后发生INV 7只眼,占14.3%,两组术后INV发生率比较差异显著(χ^2=5.835,P〈0.05)。结论在治疗白内障合并PDR患者中,术式1组优于术式2组,其术后并发症和INV的发生率也明显低,可使大多数患者的视力改善。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人工晶体植入治疗闭角型青光眼的临床优势。方法选择2009年1月至2011年1月收住本院的闭角型青光眼64例(64眼),根据入院顺序平分为两组-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2例。治疗组采用颞侧隧道式透明角膜切口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对照组采用复合式小梁切除手术。结果两组术前视力相差不大,但是治疗后,治疗组术后最佳矫正视力大于0.8者8眼,0.3~0.8者20眼。治疗组的视力好转情况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前平均眼压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都有明显下降(P〈0.05),治疗组的眼压下降幅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中与术后并发症情况对比无显著性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结论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人工晶体植入治疗闭角型青光眼是一种可供选择的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能有效提高视力与降低眼压,无术中与术后严重并发症发生,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联合折叠式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对109例(147只眼)白内障行超声乳化吸除术联合折叠式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分别植入人工晶状体CANON STAAR AQ-110NV型53眼、AMO S140NB型43眼、Pharmacia CeeOn 911型32眼、Alcon Acrysof型20眼.对术后视力、术前术后角膜散光、术后前房反应、人工晶状体位置、手术并发症进行观察.结果:术后6个月.矫正视力≥0.5眼数分别为94.3%、93.0%、90.6%、90.0%;术后6个月,AQ-110NV型和S140NB型、CeeOn 911型和Alcon Acrysof型间角膜平均散光度数无显著差异,AQ-110NV型和S140NB型与CeeOn 911型和Alcon Acrysof型有显著差异(P<0.05);术后前房反应轻微;角膜水肿、后囊破裂、后囊混浊、人工晶状体破损,发生率分别为6.1%、4.1%、10.9%、3.9%;未发现人工晶体状体明显移位者.结论:各种材料的折叠式人工晶状体在临床上的应用都是有效的,推注式人工晶状体(AQ-110NV、SI40NB型)植入术无须扩大切口,容易掌握,术后反应轻,并发症少,手术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20.
先证者(Ⅲ1)女,22岁,因自幼视物模糊就诊。患者自出生后双眼视物模糊,查体:全身一般情况良好,发育正常。裸眼视力右0.06,左眼已经过白内障手术,安装人工晶体后,术后视力0.1,双眼散瞳后接受裂隙灯检查,结果:晶体核局限性混浊,中央致密,周边较为疏松,边缘不齐,呈花萼状,后囊周边环形混浊,伴发水平震颤,内斜视,似核性白内障合并后极性白内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