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应用微侵袭技术切除颅内病变李建国 只达石 杨玉山 闫学江 姚 鑫崔世民 李庆彬 姜 炜 李会清摘要 目的 :应用微侵袭技术切除颅内病变。方法 :手术 113例 ,其中应用T型标记定位 10例 ,框架式立体定向 13例 ,神经导航定位 90例 ,病变性质为脑囊虫 (2 6例 ) ,胶质瘤 (35例 )和血管畸形 (18例 ) ,其它 2 4例。结果 :应用上述方法定位准确 ,可减小开颅切口 ,缩小颅骨骨瓣和皮质切开范围 ,避免损伤重要功能区 ,缩短麻醉和手术时间 ,从而降低了手术并发症。结论 :利用T型标记定位 ,简便易行 ,对于颞枕叶皮质表面的肿物定位较为准确 ,在…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点对点固定技术在TiMate数字化钛网成型系统塑型后的钛网植入手术中的应用。方法 对21例需行颅骨整形手术的患者在骨窗缘的头皮上按一定的间隔贴定位标记,进行薄层CT扫描。数据经TiMate软件处理后形成带有定位点标记的数字化钛网。并经数控加工系统成型,术中先把头皮定位标记用克氏针在颅骨上标出.再一一对应将带标记钛网固定。结果 所有患者手术时间均缩短,其中18例患者行术中CT导航,结果证实钛网植人后与术前计划完全相符。结论 点对点固定技术结合TiMate数字化钛网成型系统能确保钛网在植人阶段精确定位。提高手术质量与效果.缩短手术时间。  相似文献   

3.
目的 比较MRI及FDG-PET在颞叶癫癎致癎灶定位中的价值,探讨癫癎外科术前定位的方法以及手术预后的判断。方法 以手术后癫癎控制状况为标准,对30例颞叶癫癎患者的术前MRI和FDG-PET的结果进行比较,分析MRI及PET各自在癫癎致癎灶定位中的价值。结果MRI有良好的脑结构分辨能力,对于症状性癫癎的定位价值高,当MRI显示海马硬化时,对致癎灶定位的意义大,术后癫癎发作完全控制的可能性大。发作间期PET对于颞叶癫癎定位的敏感性高于MRI,但PET低代谢的范围往往超过致癎灶。与PET的目测方法比较,PET半定量分析并不能提高致癎灶定位的准确性及对手术效果的预测。结论 MRI与PET检查结合可以提高致癎灶定位的准确性及对手术效果的预测,减少颅内记录的应用。  相似文献   

4.
导航下手术治疗脑血管疾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无框架脑立体定位手术在治疗脑血管性疾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术前将MRI数据传入无框架脑立体定向导航系统(SealthStation)计算机工作站,进行三维建模,标记点定位,手术入路设计,开颅前行参考环及探针确认,标记点注册,设计手术切口,术中实时定位,1999年11月至2001年6月行无框架脑立体定向手术117例,其中动静脉畸形46例,动脉瘤42例,海绵状血管瘤29例,结果:颅内病灶或重要解剖定位结构准确,机显病灶定位误差均在2mm以内,术后神经功能损害4例,占3.4%,无手术死亡,结论:无框架脑立体定向手术能准确进行病灶定位,有效保护脑组织,减少神经损伤,切除病灶,改变了传统开颅手术模式,是微创神经外科的保证。  相似文献   

5.
重要功能区脑内小脓肿的手术治疗刘勇,倪鸣山对于重要功能区的脑内小脓肿只有准确定位,才能取得良好的手术效果,我科目1988年7月至1996年T月收治了55例位于中央前、后回的脑内小脓肿,其中25例采用直角多孔测量板术前在头皮上标出病变,然后进行手术摘除...  相似文献   

6.
目的:应用微侵袭技术切除颅内病变.方法:手术113例,其中应用T型标记定位10例,框架式立体定向13例,神经导航定位90例,病变性质为脑囊虫(26例),胶质瘤(35例)和血管畸形(18例),其它24例.结果:应用上述方法定位准确,可减小开颅切口,缩小颅骨骨瓣和皮质切开范围,避免损伤重要功能区,缩短麻醉和手术时间,从而降低了手术并发症.结论:利用T型标记定位,简便易行,对于颞枕叶皮质表面的肿物定位较为准确,在无条件的基层医院,可作为开颅手术的参考标志.框架式立体定向,几乎适应于颅内各个部位,各种病变的定位和定向手术,有时妨碍麻醉和手术操作.导航系统可以在术前计划手术,术中精确的实时定位,而且能将术中的信息及时反馈,使医师能更好地理解解剖结构与病变的关系,选择最佳手术入路,准确达到靶病灶.  相似文献   

7.
癫痫放电灶的EEG,SPECT与PET定位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EEG、SAPECT和PET在癫痫病灶定位诊断中的价值和三者之间的关系。方法:120例经MR和CT检查除外脑部肿瘤及脑血管畸形的癫痫病人,经电视录像-动态脑电图监测、SPECTT PET检查定位,比较三者定位方法的灵敏度和一致性。结果:PET定位的阳性率为90.8%;SPECT为74.2%;动态脑电图为60%三者的完全一致性为22.5%,SPECT、EEG与PET分别为62.4%和70.  相似文献   

8.
应用免疫组化方法对51例脑肿瘤局部浸润的单个核细胞进行观察。发现主要是辅助/诱导(CD4)T细胞、抑制/细胞毒(CD8)T细胞和单核巨噬细胞参与肿瘤免疫。仅9例及7例分别有少许B细胞与NK细胞。CD4、CD8T细胞的密度与单核巨噬细胞密度呈正相关,与肿瘤体积呈负相关。各病理类型脑肿瘤中CD4亚群均受抑制,胶质瘤还选择性抑制CD8亚群。脑肿瘤局部免疫状态不受肿瘤发生部位和浸润T细胞标记增殖期淋巴细胞(Ki-67)抗原、标记活化T细胞(HLA-Dr)及标记白细胞介素-2-受体(CD25)表达水平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EEG、SPECT和PET在癫痫病灶定位诊断中的价值和三者之间的关系。方法:120例经MR和CT检查除外脑部肿瘤及脑血管畸形的癫痫病人,经电视录像-动态脑电图监测、SPECT和PET检查定位,比较三者定位方法的灵敏度和一致性。结果:PET定位的阳性率为908%;SPECT为742%;动态脑电图为60%,三者的完全一致性为225%,部分一致性为512%。在完全一致性和部分一致性方面,SPECT与PET为783%,EEG与SPECT、EEG与PET分别为624%和708%。4例皮质脑电图(ECoG)证实局灶性癫痫样放电与PET检出的葡萄糖代谢减低区完全一致。结论:PET是诊断癫痫病灶灵敏而有效的方法,对癫痫病灶的定位价值优于EEG、MR、CT和SPECT。EEG、SPECT和PET三者有较高一致性,其中以PET与SPECT的一致性最高。  相似文献   

10.
单纯依靠头颅 CT轴位扫描进行手术或穿刺定位时 ,因为有扫描基线做参照 ,故颅内病变在体表所处的高度易确定 ,但病变前后方向上的体表定位缺少可靠的参照点 ,因此常引起一定程度的偏差 ,影响手术操作。为此 ,作者设计了一种简易体表标记头颅 CT定位法 ,用于某些幕上开颅手术切口设计和穿刺点定位。定位法如下 :( 1 )取内径 3mm塑料管一段约 1 5cm,管内注满按 1∶ 1 0稀释的 76%泛影葡胺溶液 ,两端热封闭制成标记物备用。 ( 2 )病人剃头后标记出 OM线 (听眦线 ) ,然后在耳屏前作一条 OM线垂直线 ,将标记物沿此线放置 ,并用胶布膏固定于头…  相似文献   

11.
老年期痴呆患者脑同细胞凋亡现象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了探讨细胞凋亡在Alzheimer型老年性痴呆发病机制中的可能作用及其意义,采用TUNEL方法原位标记DNA片段,观察了4例SDAT,2例多发梗塞性痴呆以及7全正常老年人不同脑区内的凋亡现象。  相似文献   

12.
介绍一种简单实用的颅内病变定位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神经外科导航技术,使颅内病变定位非常精确,但其价格昂贵,基层医院难以普及。为了使颅内病变体表定位更精确,开颅手术时尽可能缩小手术切口,减少不必要的脑损伤。在术前必须精确标记出病变的体表位置。我们自制了一种环行的定位装置。使用方便。 1 材料与方法 1.1 制作材料 应用于血管内治疗的旧导管一根,截取约55  相似文献   

13.
我们用 ̄~(18)F-FDG-PBT显像对126例癫痫患者进行了发作间期癫痫灶定位,男81例,女45例,年龄2~56岁,其中110例(87.3%)在PET上可发现明显相对低代谢区,而MRI或CT仅32例发现异常,头皮EEG有102例异常,但无明确定位价值。我们认为, ̄18F-FDG-PET可通过观察脑组织内的葡萄糖代谢而进行癫痫灶定位,是无创伤性癫痫灶定位的最佳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电磁神经导航技术在脑膜瘤微创手术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0年1月至2013年6月在电磁导航辅助下手术治疗的37例脑膜瘤病例。凸面或窦镰旁脑膜瘤直径≤2.5 cm者13例,导航下标记肿瘤在体表的投影,采用直形切口,骨瓣直径4-5cm。凸面或窦镰旁脑膜瘤直径2.5 cm或/及较长硬膜尾征者21例,采用马蹄型切口,骨瓣直径5~8 cm。脑室内脑膜瘤3例,根据肿瘤与周边脑功能区的毗邻关系选择手术入路。结果37例患者图像注册到成功标记肿瘤用时9~22分钟,平均12±4.7分钟;图像注册误差0.62~2.0 mn,平均:1.44±0.4mm。simpson I级切除29例,8例窦镰旁脑膜瘤行slmpsonⅡ级切除。结论电磁神经导航引导下的脑膜瘤微创手术具有用时少、定位精确、切口小、创伤小、病变全切率高及并发症少等优点。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磁共振头皮定位法在颅内浅表肿瘤手术中的应用。方法对20例颅内占位性病变患者术前行磁共振头皮定位,确定颅内浅表肿瘤在头皮最近投影点并标记.手术时根据投影点切开头皮开颅,切除肿瘤。结果 20例病例病灶所在部位无定位失误.手术时间平均为(65.3±5.7)min,术后患者临床症状缓解,术后复查MRI病灶均已切除,无术后感染。结论通过磁共振头皮定位法可在术前确定颅内浅表肿瘤在头皮最近投影点,设计手术路线,明确肿瘤与脑组织关系,有利于降低手术难度及术中可能对脑重要功能区或大血管损伤。  相似文献   

16.
三叉神经半月节射频热凝术与TSEP相关性研究张俊元,陈晓南,吴文,马亚红我院1991~1993年间对47例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进行了射频热凝术前后三叉神经诱发电位(TSEP)的对照研究,观察该手术对TSEP的影响,并对TSEP在手术疗效评价中的价值进...  相似文献   

17.
大鼠下丘脑ET—1mRNA阳性表达神经元的分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地高辛标记的大鼠ET-1反义cRNA探针作原位杂交组织化学,观察了正常大鼠下丘脑ET-1mRNA阳性表达神经元的分布,结果显示:ET-1mRNA阳性杂交信号大部集中在视上核主部和室旁核内,外侧亚核大细胞内,在视上副核,室周核及视前区第三脑室室管膜内皮细胞也可见一定量的ET-1mRNA,ET-1mRNA与血管升压素和催产素分布范围非常相似,推测下丘脑ET-1神经元功能可能与血管升压素和催产素合成和  相似文献   

18.
星形细胞瘤细胞谱系分型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星形细胞瘤(ASA)细胞谱系型别及其与生物学行为和病理学分级的关系。方法:免疫组化方法60例人脑ASA的A2B5、GFAP及GC抗原表达和谱系分型。结果:45例ASA为1型谱系星形细胞瘤(T1LA);15例ASA含较高密度的A2B5+细胞。为2型谱系星形细胞瘤(T2LA)。复发性肿瘤A2B5标记指数显著高于非复发性病例,而GFAP标记指数呈现相反的结果。T2LA复发率显著高于T1LA(P<0.02)。12例ASA含有低密度的GC+细胞。结论:T1LA比T2LA常见;以A2B5和GFAP对ASA进行谱系分型,有利于其诊断和复发性估计。GC标记利于识别星形-少枝混合性胶质细胞瘤。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发作间期18F-脱氧葡萄糖(FDG)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PET)和99mTc-己撑半脱氨酸(ECD)单光子发射断层扫描对顽固性颞叶癫痫(TLE)的定位诊断价值。方法:53例脑电图(EEG)定位明确的顽固性TLE患者分别行发作间期18F-FDGPET和99mTc-ECDSPECT检查。其中21例磁共振(MRI)显示有结构性病变并与EEG定位结果一致。结果:MRI异常组均在PET和SPECT相应部位出现低代谢和低灌注表现。MRI正常组,PET定位准确性为84.5%,显著高于SPECT的56.3%(P<0.05)。结论:对于无结构性病变的颞叶癫痫,发作间期PET检查有较高的定位诊断价值,SPECT的临床意义相对较小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术前高低磁场MRI图像进行垂体腺瘤神经导航手术的作用。方法对42例垂体腺瘤患者进行MRI扫描,图像在导航系统工作站三维重建,制定出手术计划,标记重要结构,导航定位并指导手术操作。结果术中神经导航定位精确,注册误差在0~1.9 mm。术后MRI复查肿瘤全切除者34例(80.9%)、次全切除者8例(19.1%)。结论垂体腺瘤行导航手术最适合,高或低磁场MRI提供影像导航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