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3.
岳丽爽 《中国实用乡村医生杂志》2007,14(12):1-4
职业性皮肤病是指在劳动生产过程中接触某些化学、物理、生物等职业性有害因素引起的皮肤及其附属器官的疾病。
皮肤是人体最大的器官,覆盖人体的表面,是同外界环境接触的第一道防线,也是生产性有害因素首先接触的器官。根据国外资料,职业性皮肤病约占职业病总数的50%~70%。我国尚未见完整的统计。据上海医科大学华山医院皮肤科对近300家工厂、40多种行业的调查发现,几乎各工种均有职业性皮肤病发生,其中石油、焦油化工、合成树脂、橡胶、电镀、制药、玻璃纤维、涂料等行业发病尤为普遍;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职业卫生与中毒控制所曾对某化工厂接触氟苯类化合物的工人进行氯痤疮的发病调查,结果发现,患病率达62.6%:这说明职业性皮肤病直接危害劳动人民的身体健康,影响了工农业的生产和建设。随着我国各行各业的不断兴起、各种新型农药的开发和使用,增加了职业性危害,所以,目前除了加强对心脏病、糖尿病等的预防和诊治外,还应对职业性皮肤病予以足够重视。[编者按]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职业病发生的常见原因,为今后预防和治疗职业病提供借鉴。方法回顾分析过去诊治过的18例职业性皮肤病患者的详细资料。结果18例职业性皮肤病患者中职业性黑病变8例、汞接触过敏性皮炎1例、砷中毒性皮肤病2例、重铬酸钾接触性过敏性皮炎2例、电光性皮炎2例、农药引起的接触过敏性皮炎2例、职业性皮肤溃疡1例。黑病变8例给予VitC、复方丹参、VitE、加强个人防护等对症处理,病情有所好转。3例痤疮患者经对症治疗也逐渐好转。接触性过敏性皮炎患者,经抗过敏治疗和调换工作后,病情得到控制,皮损逐渐减少,无新发皮损。1例镀铬工人的皮肤溃疡经对症治疗后,逐渐恢复。结论职业性皮肤病是皮肤直接或间接接触致毒物引起的,预防的关键是隔断接触。 相似文献
5.
6.
职业性皮肤病的漏诊漏报及其对策曾莉瑛贵阳市劳动卫生职业病防治所550004在生产劳动中因某些物质或操作过程引起的各种异常的皮肤表现,统称为职业性皮肤病。任何生产性有害因素,皮肤是最先接触的,因而职业性皮肤病在职业病中占有较大比例。其发病情况随着工种、... 相似文献
7.
8.
王辛 《中国工业医学杂志》2015,28(2):106-107
回顾分析本院2009年1月—2014年6月诊治的52例职业性皮肤病患者临床资料。其中职业性接触性皮炎36例、职业性黑变病11例、职业性皮肤溃疡3例、职业性痤疮2例,职业性皮肤病常见类型为职业性接触性皮炎,职业史对诊断具有决定性意义,脱离接触是治疗和预防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关注职业性皮肤病 保障劳动者健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职业性皮肤病是指劳动中以化学、物理、生物等职业性有害因素为发病的主要原因引起的皮肤及其附属器的疾病[1] 。其特征是除了皮肤改变外 ,还有职业性特征 ,也就是说其皮肤改变是由于职业因素的作用而发生的 ,例如接触某些化学物质引起的接触性皮炎和色素异常改变等等。关于职业性皮肤病 ,我国早在公元 2 7~ 10 0年 ,王充的《论衡》就记载有“当冶工之消铁也 ,以土为型 ,燥则铁下 ,则铁溢而射 ,射人身则皮肤的灼剥”。由此可见 ,我国人民自古至今对职业性皮肤病有一定的认识。从发病情况看 ,由于工种、劳动条件、接触物的性质以及防护措施… 相似文献
10.
煤焦沥青与膜的脂质过氧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研究了煤焦沥青在体内及体外条件下对膜脂质过氧化的影响,在体内试验中,48只Wistar大鼠分为二组。实验组气管注入10mgCTP粉,对照组气管注入10mg碳粉,一周后开始剖杀检查,8周内分别观察大鼠肺、肝、肾的胞液、线粒体、溶酶体及微粒体的LPO改变以及SOD、CAT和GSH-PX活性。结果未发现两组有明显差别。在体外试验中,CTP、CCL4、BaP及DMBA在相同条件下分别与微粒体-NADP 相似文献
11.
钱勤生 《中国城乡企业卫生》1996,(5):21-22
我场的冰鲜车间一是个专门从事内河鲜活水产品加工出口的部门,主要加工的产品是活泥鳅杀肉。车间共52人,均为女性。杀鳅期间,职工双手被泥鳅血液、粘液及腐败物质长时间刺激下,引起双手皮肤 相似文献
12.
煤焦沥青(Coal Tar Pitch CTP)具有优良的防腐、防水和绝缘等特性,广泛用于冶金、建筑、电力等行业.国内外近年的流行病学调查资料已证明,从事CTP作业的工人肺癌发病率明显高于对照人群,机体免疫水平与肿瘤发生有密切相关。但有关CTP对机体红细胞免疫功能影响的报道尚未见到。最近有关报道提示:红细胞通过参与机体的免疫反应及免疫调控而在抗肿瘤机理中占有重要地位。因此,为了探索CTP致癌机理及其接触者早期损伤的敏感指标,本文对CTP染毒大鼠的红细胞免疫功能进行了观察。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分析7例聚氨酯漆所致职业性皮肤病的临床特征.方法 采用描述性方法对该组病例的一般资料、临床表现、治疗、劳动卫生学调查进行分析总结.结果 聚氨酯漆中的游离异氰酸酯可能是本起职业性皮肤病事故的原因,本组病例表现为鲜红色斑丘疹及多型红斑,经糖皮质激素为主的综合治疗症状全部消退,其中1例史蒂文斯-约翰逊综合征经大剂量甲强龙治疗后病情逐渐好转.结论 异氰酸酯可能导致职业性药疹样皮炎,必要时需应用大剂量糖皮质激素治疗. 相似文献
14.
分别用20mg/只和40mg/中剂量煤焦沥青经气管灌注大鼠。结果染毒60天后,大鼠血清丙二醛含量较染毒前显著增加,全血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活性较染毒前显著降低,其变化均与染毒时间、染毒剂量显著相关;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染毒前后无明显变化。 相似文献
15.
16.
17.
煤焦油是焦化厂副产品,从中可提取多种化工原料,但对皮肤损害较为突出,2003年5月对某焦化厂408名工人进行职业性皮肤损害调查,情况如下: 相似文献
18.
19.
本文用Ames试验和微核试验测试煤焦沥青及其组份的诱变作用。Ames试验结界表明,沥青的甲醇可溶物中的极性化合物经代谢活化可诱发移码突变。微核试验表明,沥青的环已烷可溶物可诱使小鼠骨髓多染红细胞微核率增高。沥青及其提取组份对小鼠骨髓造血功能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调查某化工厂(生产左羟丙哌嗪)3例职业性皮肤病即"硬皮病"样改变的发生的原因。方法根据现场职业卫生调查情况、患者的病历资料及职业病诊断原则进行综合分析。结果病例均发生在产品左羟丙哌嗪预试验期间,因接触大量的苯胺及其化合物导致发生职业性硬皮病样综合征,病程迁延,彻底脱离致病环境者病情好转,严重者呈不可逆性倾向。正式投产运行后职业卫生管理完善,自动化程序提高,防护措施加强,未发生新的病例。结论结合患者的职业接触史及车间发病的情况和临床表现,并参考相关的资料,可以确认该化工厂发生的硬皮病样改变为苯胺及其化合物所致的职业性皮肤病——硬皮病。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