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前一段时间,有人闹得沸沸扬扬地要取消中医,说中医是伪科学。因为按照科学的定义,中医不能进行可重复实验的检验。众所周知,科学的定义由西方产生,是受西方文化背景影响的,西医也正是在科学理论的指导原则下发展和进化的。那么,产生于原土中国文化的中医,“科学”能证实吗?它的有效性需要“科学”证实吗?本文想从以下几点探讨这个问题。1西医与中医诊治疾病的比较西医是以还原论的方法分析整体为器官、组织、细胞、分子而寻找疾病的终结病因和病位的医学。如感冒,当伴有发热、恶寒、头身疼痛等症状时,西医可能会考虑到呼吸道感染,第一步先进…  相似文献   

2.
从科学与伪科学的分界标准出发,探讨了伪科学在中医药领域的具体表现形式,分析了中医伪科学产生的认识、文化、社会和心理根源,并提出了抵御与消除中医伪科学的具体措施。认为弘扬科学精神,特别是倡导科学的理性、敬业、求实、怀疑和批判的精神是抵制中医伪科学的根本。  相似文献   

3.
中医是中华国粹之一,其经验丰富,卓有疗效,在民众中享有很高的信誉.然而,时下许多人出于不同的目的 ,打着继承发扬中医的旗号,兜售着形形色色的伪科学.这些伪科学严重侵害了中医药的机体,破坏了中医药的形象和信誉.为此,本文阐述了伪科学的现状,根源,提出要用科学的精神抵制伪科学,发扬中医的光荣传统.  相似文献   

4.
医学伪科学及其危害严金海“人命至重,有贵千金”,故医学领域伪科学活动的后果和危害十分严重,揭露和批判医学伪科学十分重要。一、医学伪科学及其分类医学伪科学是相对于医学科学而言的。理解医学伪科学概念,应注意以下四个方面:1.医学伪科学的内容属于非医学科学...  相似文献   

5.
为将传统中医药科学用现代科学技术(包括现代西医学)武装起来,而成为现代中医(药)科学,首先创建时空医学。时空医学是形态结构医学(西医)与藏象结构医学(中医)的高度统一.是构建两者联结的桥梁。经40多年的研究和创新,开创了一条现代科学技术中医化的正确道路。不是现代科学理论融化与统帅中医,而是中医药科学融合统领了现代科学,作为中医药学的外因,由此引发和推动了中医药学的发展,因而称谓“现代中医(药)科学”。现代中医药学深受人民群众的喜爱,集中了中医西医两个优势于一身,同时又有新的提高和创新.因此现代中医药学是独立的、完整的、超前的整体性科学。  相似文献   

6.
近代中医药进入低谷期,固然西医学的冲击影响巨大,但国内部分学者对中医"不科学""伪科学"的误解从内部阻碍着中医药的发展。而现代中医药迎来了发展的新机遇,不仅中国政府对中医药发展给予了的重大政策支持,且世界范围内医学也面临着从还原论向整体观的回归,促使中医药实现第四个高峰。故当代中医药人应以中医为主体,多学科交叉,汲取包括西医学、生物医学以及系统科学、复杂性科学等学科的前沿进展,促进当代高科技条件下中医药遵循学科自身发展规律创新发展,全力推进21世纪中医药既保持传统优势又具有时代特征的第四个发展高峰的到来。  相似文献   

7.
“医道相通”启示我们道教文化对中医养生思想有一定影响。中医养生学与道教文化的同源性表现在阴阳哲学、先秦道家哲学、原始宗教的巫术、方仙道的神仙方术等几方面。延年益寿的价值取向成为医道相通的纽带,历代道医的修道行医活动丰富和发展了中医养生文化。  相似文献   

8.
随着当今全球性“回归自然”、“中医药热”的到来,社会对懂中医、通英语者的需求越来越广泛。中医院校肩负着为祖国培养医务工作者的重任,除了要求学生业务上过得硬外,还要求掌握一门外语,以适应当前社会形势的发展,促进国际医学科学交流,使祖国传统中医药学走向世界。根据教学大纲规定的大  相似文献   

9.
废中医动议继续引起市场巨大争论。这种发动网上公众征集签名,上书政府要求将中医退出医疗体制,回归山野,达到废除中医目的的行为,实则隐含着“暴力倾向”。我们不妨分析下,一是他们争论的焦点是什么;二是通过貌似民意来推动国家干预主义,完全否定或支持,是否有利于市场机制的发展,是否有利于问题的解决。首先看争议焦点,支持废中医者认为,中医是“伪科学”,反对者则斥之为“无知”,针锋相对。中医是否伪科学?著名学者赵汀阳客观指出,中医肯定有许多问题,但不能说成是“伪科学”。从广义而言,“科学”这个概念,几乎所有能够学科化的知识都可…  相似文献   

10.
<正>本文将从中医自身特点,中医理论体系及实践3方面来论述中医的科学性。1科学的内涵:科学一词是由science演化而来,其定义传统是指关于自然界科学体系,不仅是系统化知识体系,并且包括知识生产的创造活动过程,是知识体系和知识生产的实践活动的统一。2中医理论体系的科学性:中医理论体系是以中国古代哲学思想为基础的,因而其表达方式是古代的范畴和概念,现代人并不习惯,很容易被误解为伪科学。然而,中医理论体系与系统论及西医学是相互一致的。  相似文献   

11.
关于中医基础理论研究的思考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前中医基础理论研究亟需解决三个问题:①溯本探源,统一和规范中医理论中最基本的概念。这是中医理论现代研究的根本前提,舍此,任何层次上的现代研究都将成为无本之木,都是毫无意义的。②实事求是,正确认识中医理论的科学价值和局限。要弄清中医理论中哪些是对实象的客观记录,哪些是对人体生命运动规律的概括,哪些属于思辨结果抑或臆说,并以此指导中医基础理论的现代研究。③直面现实,正确理解和对待中西医结合。要纠正中西医结合研究向西医学一边倒的局面,改变用西医学理论验证中医理论、甚或以西医理论来代替中医理论的研究思路,增强中医学在中西医结合中的主体意识,否则中医理论乃至整个中医学将面临主体性危机。  相似文献   

12.
在西方的学科分类进入中国之前,以中国传统文化为发生背景的中医学表现出一定的“历史传统”,可以说兼具“医学”与“史学”特征。西方的学科分类被引入后,中医学归属于医学,属科学范畴,而中医史学则归属于历史学范畴。自此,在学科化背景下,中医学开始日益突显其医学色彩,而原有的“历史传统”开始被剥离。但是,由于中医学至今尚没有完成西方意义上的学科化,仍需要对其历史进行回顾研究以促进其学科化。这种为中医学科化服务的中医史学研究,往往因为过于强调研究的现实性,而突显着医学色彩。此外,在中医学科化的进程中,具有“历史传统”的中医学术变迁模式并没有彻底消亡。在学科分类的背景下,因其“历史传统”的史学特征,往往被归属于中医史学。但其本身又具有“医学”特征,这也使得中医史学在一定程度上突显着医学色彩。鉴于中医学的特殊性,在进行中医史学研究时应注意在史学和医学之间保持适当的张力。  相似文献   

13.
目前,中医的发展遇到了瓶颈,表现在中医医院越来越西医化,综合性医院的中医科就诊人数日趋减少。随着医学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中医的发展缓慢,已成为一个不争的事实。中医的不景气固然和其自身特征与现代文明的差异有关,也与政策限制过多、引导不足、思想不够解放有关。因此,提出建立像经济特区一样的试点"特区医院",应用灵活的政策来突出中医特色,解决西医疗效不佳而中医办法较多的疾病治疗问题,期望以此为中医振兴开辟一条新途径,并提出了一些运作设想。  相似文献   

14.
对个别事物的分类,标志着人们对于事物共性认识的深度.皮肤病的分类方法,从一个侧面反映了皮肤病学的发展水平.中国近代以来,出现了中医、西医、中西医汇通或中西医结合多种知识体系并存的局面.中医外科学一直将皮肤病列为外科疾病的范畴,仅对皮损形态进行了分类,而未与具体疾病相联系.中西医汇通著作使皮肤病学脱离了外科学的襁褓,主要按皮损形态特征对皮肤病进行了粗略的分类.中西医结合皮肤病学著作直接引进了西医病名和皮肤病分类方法,对中医传统病名和分类方法予以扬弃,在西医病名之下的各项论述,体现了西医辨病与中医辨证相结合的皮肤病诊疗模式,开辟了以现代科学方法发扬中医皮肤病学的新途径,成为中国皮肤病学的一大特色.  相似文献   

15.
中医外科学发展到明清时期已较为成熟,外科专著增多,逐渐形成了不同的三大学术流派。"文艺复兴"以后的西医外科学得到突飞猛进地发展。通过比较研究,可以得出中医内外一理、气血外荣,西医解剖定位、自外而入的思维模式;西医凭技术、中医重学派的关于中西外科学术发展的基本特征。从而分析看到:中医外科病利用植物药进行治疗、西医内科疾病通过外科手段干预之不同的治疗思路和发展趋向;旨在说明两种不同的医学体系在临床实践中可以形成优势互补。  相似文献   

16.
浅析西医院校中医专业人才的培养方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部分西医院校开设有中医专业教育的实际,本文从西医院校中医专业教育存在的问题出发,认为西医院校开设中医专业教育应扬长避短,充分发挥学科优势,重点在于培养中西医结合人才,以及中医对外交流人才等,这是西医院校中医专业教育发展趋势之所在,同时也是西医院校中医教育改革需要引起重视的课题。  相似文献   

17.
章炳麟和祖国医学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章炳麟是我国近代史上重要的思想家和学者,亦为近代著名医论家。章氏博涉古今医籍,同时吸取近代西医知识,在《伤寒论》研究、中西医学汇通等多方面取得很大成就。如提出“广义伤寒说”、“六经六部说”、论伤寒传经之非、对历代伤寒注家的评价,”三焦-淋巴”学说、十二经开阔理论、六经实质新解、“废弃五行说”、湿温病说等等。章氏作为“近代国医革新的导师”.以他独到的见解和成就,确立了他在近代中国医学史的地位。  相似文献   

18.
脏腑是中医理论体系的核心概念之一。以历史语境分析,明末清初以前,中国人所讲的五脏六腑,应当是解剖学意义的脏器。明末清初以后,西方医学开始传人中国,中西医学的碰撞累积到20世纪初,触发了影响深远的中西医大论争。在这种特定背景下,恽铁樵明确提出中医脏腑不是解剖学的脏腑,而是以“四时”气化为特征的理论模型,成为以功能单位阐释中医五脏六腑实质的开端,推动了近代中医理论体系的演变。准确把握人们对中医脏腑概念的认识历史及西方学说传人后人们的认识演变历程,将有助于明确中医脏腑现代研究的意涵和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虽然一直在强调中西医结合,如何结合却是困扰广大医务工作者和科研工作者的难题.经脉脏腑与脑相关体现了作为整体的人的功能调控途径.在神经科学高度发展的今天,用医学科学语言阐释传统中国医学,经脉脏腑与脑相关研究无疑将会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经脉脏腑相关不仅是经络理论研究的核心,更可能是中西医理论结合的突破口.  相似文献   

20.
关于中西医结合的理论思考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应当对中西医结合40多年的实践进行理论总结,对21世纪的发展作出系统思考。与中西汇通相比,中西医结合在指导思想、学术起点、科学条件、文化背景、社会基础上都有了划时代的飞跃。中西医统一具有必然性,这是由其研究对象的同一性决定的。中西医统一又是有条件的,即造成中西医现有差异的那些因素的消除和在更高水平上达到统一的新条件的具备。要深化对“中西医结合”的理解,其本质是中医和西医两个学派的统一,对同一规律的认识服从一元化真理,对多种规律的多种真理性认识形成统一的理论体系。要克服认识上的简单化、庸俗化倾向和怀疑甚至否定的观点,坚持一百年不动摇、二百年不动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