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经瞳孔温热疗法(transpupillary thermotherapy,TTT)是一种治疗局部疾疾的热疗技术。初步临床结果表明,TTT治疗脉络膜黑色素瘤、视网膜母细胞瘤、脉络膜血管瘤以及脉络膜新生血管(choroidal ncovascularization,CNV)等疾病,具有效率高而组织损伤小的优点。但目前临床判断TTT治疗的激光终反应均以视网膜的颜色改变为依据,有时为获得合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兔眼视网膜经瞳孔温热疗法(transpupillary thermotherapy,TTT)阈值能量照射后组织病理反应和细胞凋亡情况.方法:健康青紫兰兔20只,采用阈值能量对实验眼采用1.2mm光斑的810nm激光照射60s.采用眼底镜和眼底照相对光斑进行形态学研究,采用光镜和电镜的方法研究光斑的组织病理和超微结构的改变,采用TUNEL法、荧光素标记Annexin Ⅴ-FITC/PI双染色流式细胞测定法观察视网膜细胞的凋亡.结果:TTT后1d可见视网膜轻度灰白色水肿,后视网膜逐渐出现色素沉着.组织病理学切片显示神经节细胞无显著性破坏.TUNEL染色可见视网膜全层均有细胞凋亡的发生,以内颗粒层为主,流式细胞双染测定显示以凋亡为主.结论:阈能级TTT照射未引起神经节细胞严重损伤,较安全,其作用机制以细胞凋亡为主.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经瞳孔温热疗法(TTT)对视网膜、脉络膜层细胞凋亡表达的影响。方法利用恒河猴做动物模型,于治疗后不同时间点摘除双眼。应用组织学及TUNNEL检测技术,研究TTT治疗与细胞凋亡的相互关系,及对视网膜、脉络膜的组织病理学影响。结果正常猴眼视网膜及脉络膜均未见细胞凋亡发生。TTT治疗后,可见光斑中央细胞坏死、周边细胞凋亡发生。1h至4周,均可见凋亡阳性细胞,4个月时,仍可见少量凋亡细胞存在。同时,TTT治疗可引起视网膜不同程度的组织病理学损害。结论TTT可引起视网膜组织病理学损害。局部温度的升高会诱导视网膜脉络膜细胞凋亡的产生,减少坏死和炎症的程度。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经瞳孔温热疗法(TTT)治疗视网膜大动脉瘤的疗效。方法采用经瞳孔温热疗法对视网膜大动脉瘤24例(24只眼)进行治疗。根据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显示的瘤体大小及荧光渗漏情况,采用810 nm激光照射,激光功率、光斑直径和曝光时间为500~1000 mW、800~1200μm和60 s。结果经1年随访,视力增进2行以上者9只眼。视力提高1行者8例,视力不变者5例,视力下降1~2行者2例。3个月后FFA显示:24例瘤体完全萎缩,无荧光素渗漏。结论 TTT治疗视网膜大动脉瘤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5.
兔视网膜脉络膜经瞳孔温热疗法生物学效应初探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探讨经瞳孔温热疗法(TTT)对灰兔视网膜脉络膜的生物学效应,为临床合理应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使用半导体激光器对8只灰兔视网膜进行照射,光斑直径1.2mm,曝光时间1min,激光功率分别为150,200,250,300mW,分别于激光后1h及1mo行光、电镜观察.结果:150mW激光照射时,仅使视网膜色素上皮(RPE)轻度变化;200mW时除RPE变化外,脉络膜细胞变性,毛细血管内红细胞淤滞、变形;随能量加大(250mW),RPE受损加重,外层视网膜也同时受累,晚期视细胞层及外颗粒层消失;当激光能量达到300mW时,全层视网膜均受到损伤,并可引起脉络膜出血,甚至出现新生血管内皮细胞.结论:TTT对正常灰兔视网膜脉络膜的效应与激光能量成正比,RPE及邻近脉络膜是TTT的主要作用部位.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经瞳孔温热疗法(transpupillary thermotherapy,TTT)治疗视网膜大动脉瘤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4例24眼视网膜大动脉瘤患者行TTT治疗的临床疗效。根据荧光血管造影显示的瘤体大小选择不同的光斑(0.8~1.2mm)和总能量(22.4~36.8mJ),照射时间1min。观察视力、瘤体及管壁恢复情况。结果:所有患者1次治疗后动脉瘤均萎缩,管壁恢复正常,17例视力有提高。结论:TTT是治疗视网膜大动脉瘤的有效方法,尤其适用于伴明显视网膜出血、水肿的患者。  相似文献   

7.
吴秋菊  陈松  林锦镛 《临床眼科杂志》2005,13(2):184-186,i002
目的 探讨影响经瞳孔温热疗法(TTT)治疗效果的因素。方法 健康成年日本大耳白兔8只、青紫兰兔12只分为3组,麻醉、散瞳并安放全视网膜镜,行TTT。结果 光斑直径为1.2mm,暴露时间为1分钟时,正常白兔进行阈值TTT所需的激光功率为1200mW,正常灰兔进行阈值TTT所需的激光功率为110mW;随激光功率的增加视网膜出现颜色改变的同时,光镜下亦出现相应的改变;照射时给眼球一定的压力,使脉络膜循环发生障碍,会加重激光对视网膜的损坏。结论 TTT是一种阈值治疗,阈值上治疗可引起兔眼视网膜组织的不可逆损伤。眼底色素含量与脉络膜循环状态是影响阈值功率选择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经瞳孔温热疗法治疗脉络膜转移癌的临床疗效.方法 9例患者中男性2例,女性7例.双眼病人3例,单眼病人6例;共12只眼.年龄37~60岁,平均44.6岁视力≤0.05者1只眼,0.06~0.2者2只眼,≥0.3者9只眼.转移灶呈黄白色扁平隆起,病灶表面均合并有不同程度的浅脱离.病灶数目为单个者2只眼,2个者3只眼,3个或以上者7只眼.转移灶位于后极部者4只眼,位于黄斑及其周者6只眼,位于视盘周者2只眼.原发病灶为肺及支气管肿瘤者5例;乳腺癌者3例;大肠癌者1例.采用眼底检查、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及B型超声波作检查.治疗采用]经瞳孔温热疗法.波长810μm;所用能量250~1000mw,平均510mw;光斑大小2.0~3.0mm;曝光时间60s或120s.以转移灶处小现灰白色反应斑为宜.治疗点数2~6个点,平均3.7个点.治疗次数1~6次,平均2.9次.治疗间隔时间1~3个月.其中1例转移灶位于黄斑中心合并维替泊芬(visudyne)光动力治疗.结果 经治疗后转移癌处呈扁平瘢痕色素沉着,渗液吸收.视力增进者2只眼;视力不变者4只眼;视力下降者6只眼视力下降缘于转移灶就在黄斑部或存在黄斑继发病变.观察时间1~32个月,平均9.6个月.结论 脉络膜转移癌适宜采用经瞳孔温热疗法.该疗法治疗脉络膜转移癌效果确切而价廉,值得采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经瞳孔温热疗法(TTT)阈下反应对BN大鼠视神经钳夹后视网膜神经节细胞(RGCs)的保护作用。方法采用阈下TTT对BN大鼠视网膜进行照射后3d,通过逆行标记RGCs的方法,对TTT+视神经钳夹组(A组)、TTT+假手术组(B组)、单纯视神经钳夹组(C组)和空白对照组(D组)在视神经钳夹后1、2、4周进行RGCs计数并比较;检测视网膜TTT阈下反应的热休克蛋白70(HSP70)表达;观察TTT阈下反应对视网膜的影响。结果视神经钳夹后4周,A组RGCs数显著高于C组(P=0.006),而1周和2周时2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时间点B组和D组的RGCs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视网膜经阈下TTT干预后,HSP70表达高于对照眼。阈下TTT照射能引起视网膜组织形态上的改变。结论阈下TTT可显著提高视神经钳夹4周后RGCs的存活数量;其保护机制可能与诱导视网膜内源性HSP70表达、启动内源性保护机制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低阈值经瞳孔温热疗法(TTT)对急性高眼压大鼠视网膜神经节细胞(RGC)是否具有保护作用。设计实验研究。研究对象BN大鼠。方法采用810nm二极管激光机对10只大鼠视网膜进行热刺激,照射光斑1.2mm,能量50mW,照射时间20s,干预后3d光镜下观察视网膜形态结构的改变,免疫组化方法检测HSP70、HSP27在视网膜组织表达。采用上述激光参数,照射视网膜后3d,制作急性高眼压模型(TTT+I/R组,n=10),采用TUNEL法检测RGC层细胞凋亡数量,及计数高倍镜下RGC层细胞数,与未干预的急性高眼压模型组(I/R组,n=10)、单纯TTT干预组(TTT组)及正常对照组(n=6)进行比较。主要指标免疫组化染色RGC细胞数及RGC层细胞凋亡数。结果采用低阈值TTT可诱导BN大鼠视网膜神经节细胞HSP70及HSP27表达,且光镜下未出现明显视网膜脉络膜形态的改变。TTT+I/R组RGC层细胞凋亡数量明显少于I/R组(P=0.048),且前者RGC层细胞数量明显多于后者(辟0.016);TTT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RGC层细胞凋亡数量无显著性差异(P=0.882),但RGC层细胞数明显少于正常对照组(P=0.001)。结论低阈值TTT可诱导BN大鼠视网膜HSP70、HSP27表达,并在急性高眼压损伤下对大鼠RGC凋亡具有抑制作用。(眼科,2007,16:48—51)  相似文献   

11.
热休克蛋白70在TTT小鼠视网膜中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目的 研究热休克蛋白 70 (heatshockprotein 70 ,HSP 70 )在经瞳孔温热疗法(transpupillarythermotherapy ,TTT)小鼠视网膜中的表达。方法 首先对10只C57BL/ 6J小鼠进行TTT照射,激光功率5 0mW ,光斑直径1.2mm ,曝光4 0s,然后分别于激光后2h ,1d、3d ,1周、2周取材,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视网膜内核层HSP 70的表达情况,计算其阳性率及强阳性率。结果 HSP 70蛋白存在于正常C57BL/ 6J小鼠除视杆、锥细胞外节的视网膜各层细胞,TTT后小鼠视网膜内核层细胞HSP 70表达有一动态变化,2h时阳性表达细胞(阳性率和强阳性率分别为6 6 .85 %±4 .83% ,4 .91%±3.19% )即较正常视网膜明显增加,1d时达到高峰(78.12 %±8.0 9% ,8.15 %±3.4 5 % ) ,然后逐步下降,2周时(3.74 %±1.73% ,0 .5 5 %±0 .2 7% )已基本接近正常水平(2 .91%±0 73% ,0 )。结论 TTT引起的视网膜温度轻微升高可以诱导小鼠视网膜内核层细胞HSP 70的过度表达,从而提高其耐热能力,发挥内源性保护作用,减小TTT靶组织邻近部位的损伤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应用微视野检查技术评价经瞳孔温热疗法(TTT)治疗脉络膜新生血管(CNV)前后的视功能变化.方法 12例13只经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证实有CNV的年龄相关性黄斑病变(AMD)和高度近视患眼,在接受TTT治疗前后分别行微视野检查.结果 TTT治疗前,6眼有相对暗点,7眼有绝对暗点.治疗后与治疗前相比较,6眼TTT前检出相对暗点的患眼中,治疗后视力提高者4眼,1眼视力下降,1眼视力无明显变化;6眼中5眼TTT治疗后激光照射处视网膜的光敏度提高,1眼降低.所有被检出有绝对暗点的患眼治疗后视力均无明显变化,视网膜的光敏度不变.结论 微视野检查能客观评估TTT治疗CNV的疗效.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人脉络膜黑色素瘤经瞳孔温热疗法(transpupil-lary thermotherapy,TTT)治疗后的组织病理学变化和细胞凋亡相关研究。方法:对经临床TTT治疗不能控制的巨大脉络膜黑色素瘤患者摘除眼球,石蜡包埋切片,行组织病理学检查,VIII因子免疫组织化学研究,并应用TUNEL方法对TTT治疗区域行细胞凋亡检测。结果:TTT治疗后,在激光斑照射的肿瘤部位,最外层为湿性坏死区,其细胞结构消失。中间为干性坏死区,细胞核固缩,在干性坏死区及其下方的肿瘤组织中,可见大量凋亡染色阳性细胞及巨噬细胞,在激光斑基底部可见肿瘤毛细血管呈扩张状态。结论:TTT治疗脉络膜黑色素瘤可以直接摧毁肿瘤组织导致坏死,同时也会引起肿瘤细胞凋亡。但如果瘤体组织太厚,不能完全破坏,则肿瘤下方组织激光后会引起局部毛细血管扩张,是否会加重转移,尚需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14.
兔眼视网膜二极管激光和氩离子激光光凝反应的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比较二极管激光和氩离子激光光凝后不同级别光斑与视网膜组织学改变,以指导二极管激光在临床的使用。方法 23只青紫蓝兔42只眼,按不同光斑级别和光凝后不同时间分组,分别行二极管激光和氩离子激光光凝,光镜下观察、比较其组织学改变及定量图像分析。结果 两种激光同级光斑组织学改变比较,急性期2,3级光斑均无明显差异,恢复期2级光斑二极管激光病灶外核层细胞全部萎缩消失,而氩激光仅表现为外核层细胞减少。图像分析显示两种激光同级光斑即刻组面积均值二极管激光均明显大于氩离子激光(P<0.05),但光凝后1天的面积增长率二极管激光(8%)明显低氩激光(23%)。结论 810nm二极管激光可以起到氩激光等同的治疗作用,而且其迟发损伤反应小于氩激光,使用安全。  相似文献   

15.
AIM: To investigate retinal 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VEGF) level and retinal cells apoptosis in the early stage of diabetic NOD mouse retina. METHODS: Animals were divided into non-diabetes group, (control) (2-, 4-, 6-, 8- and 12-week sub-groups, n=30) and diabetes group (2-, 4-, 6-, 8- and 12-week sub-groups, n=30). 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 (ELISA) was performed to detect VEGF level in both serum and retina. 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e method was used to examine retinal cell apoptosis. RESULTS: Compared with the control group, VEGF levels in serum and retina were increased significantly in the NOD group (12 weeks: 4.9±0.4μg/g vs 0.19±0.1μg/g in serum sample, P<0.01; 165±9μg/g vs 17±5μg/g in retinal sample, P<0.01). There exists a positive correlation between serum VEGF and retinal VEGF levels in the early diabetic NOD mice (γ=0.9902, P=0.001). The number of the cells apoptosis in the ganglion cells and endothelium can also been found increased significantly in the NOD group (P<0.01). CONCLUSION: The high VEGF expression may be contributed to increased retinal cells apoptosis. Many factors associated with retinal VEGF expression might involve in the early diabetes stage.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NOD小鼠早期糖尿病视网膜VEGF表达和视网膜细胞凋亡情况,以及二者间的关系。方法:NOD小鼠分为对照组(非糖尿病小鼠)(2,4,6,8,12wk组,n=30)和糖尿病组(2,4,6,8,12wk组,n=30)。每组小鼠在规定时间处死,提取血液标本,摘除眼球,分离视网膜备用。ELISA法检测视网膜VEGF和血液VEGF。透射电子显微镜检测小鼠视网膜细胞凋亡情况。结果:糖尿病组血液和视网膜VEGF表达与对照组相比明显增高(12wk,血液标本:4.9±0.4μg/gvs0.19±0.1μg/g,P<0.01;视网膜,165.0±9.0μg/gvs18.0±4.0μg/g,P<0.01)。NOD小鼠早期糖尿病视网膜VEGF表达和血液VEGF表达呈正相关(γ=0.9902,P=0.001)。糖尿病组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和血管内皮细胞凋亡明显增加P<0.01。结论:视网膜VEGF表达增加可能与视网膜凋亡增多有关。早期糖尿病NOD小鼠视网膜VEGF表达增加是多因素的。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实验性视网膜脱离(retinal detachment,RD)及脱离复位后神经感觉层细胞凋亡情况,探讨RD后视功能损害的机制为临床治疗提供理论基础。方法:健康成年无眼部疾病青紫兰兔40只,采用计算机随机数字表法分为RD后1,3h;1,3,7,14,28d组及正常对照组,共8组,每组5只,选取右眼为致伤眼,视网膜下注射透明质酸钠建立RD模型;分别于建立模型后按时获取兔眼标本,以TUNEL法观察视网膜神经感觉层细胞的凋亡情况。结果:视网膜脱离复位后存在着神经感觉层细胞凋亡现象,正常对照组、14d和28d组几乎不见凋亡细胞,脱离后1,3h;3,7d组在视网膜各细胞层均出现较多的、具有凋亡形态学与生化改变特征的凋亡细胞,其中在3d组视网膜感觉层细胞凋亡细胞数量达到高峰。视网膜神经感觉层凋亡细胞数目在1,3h;3,7d组之间两两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1,3h;3,7d组与正常对照组、1h;1,28d组之间两两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正常对照组、1h;14,28d组之间两两比较无显著性差异。结论:RD复位后,神经感觉层细胞发生凋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