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尸体解剖中发现右位乙状结肠伴高位阑尾1例,现报道如下: 成年男尸,高175cm左右开腹后见肝、睥、胃、小肠位置形态无异常,横结肠位置基本正常,降结肠在左季肋区的内侧下份起于结肠左侧,继而向右下行至右髂窝小骨盆后上缘,转而向上走行至肠系膜下动脉起始部水平高度,再急转向外下沿盆腔右后壁下行,越过小骨盆后外侧缘,再沿盆壁下行,移行为直肠由于乙状结肠占据着右髂窝,盲肠及阑尾位置上移,居于肝下,左髂寓内仅有小肠向右下斜行的降结肠较异位的乙状结肠明显变细(图1)  相似文献   

2.
右位乙状结肠伴降结肠及阑尾异常一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指导临床医学本科生解剖腹盆腔时,发现1例右位乙状结肠伴降结肠及阑尾变异,现报告如下.男,40岁左右,发育正常,腹部未见手术切口的疤痕.开腹后观察腹盆腔脏器时,发现横结肠正常到达脾的下方转折成结肠左曲后,降结肠紧贴腹后壁向右下斜行至第2腰椎高度,紧贴小肠系膜根的左侧行走至右骶髂关节稍上方,斜穿出小肠系膜根延续为乙状结肠.乙状结肠在右髂嵴处沿右髂窝转入盆腔内至第3骶椎平面续为直肠,其全长约65 cm.  相似文献   

3.
成年女尸,打开腹腔后,发现乙状结肠横过骶岬前方到右髂窝,再向上至右髂嵴,然后返折向下,位于盲肠前方,沿盆右缘向左下达第二骶椎前面续接盲肠。乙状结肠全长32.7cm,其系膜仅在右骼窝返折处及盆右侧壁处可见。乙状结肠表面有许多大而散在的脂肪垂. 沿盲肠结肠带向下找到两个阑尾。甲阑尾  相似文献   

4.
右位乙状结肠变异1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解剖 1例成年男性尸体标本时 ,发现乙状结肠在腹腔右侧 ,位于升结肠前方。降结肠上端位于脾肾隐窝内 ,沿腹后壁斜向内下达右骶髂关节后移行为乙状结肠。乙状结肠水平移向右侧 ,从回盲肠交角的下方穿出至盲肠的前方 ,转而向上走行至第 8肋间急转向外后下至盲肠的远端 ,走行在升结肠的前方。再沿盆腔右后壁垂直下降进入盆腔。在第 3骶椎前方续为直肠。降结肠上端与脾脏粘连 ,斜向内下至右骶髂关节处长约 2 1cm ,从回盲肠交角下方穿出后向上走行16cm后 ,向外后下急转走行约 18cm(附图 )。本例右位乙状结肠变异较少见 ,了解此种变异在影…  相似文献   

5.
笔者在局部解剖学解剖1具中年男性尸体时发现右位主动脉弓及双上腔静脉变异,报道如下.1右位主动脉弓本例升主动脉由左心室发出,直径约2.4cm,向右前上方斜行,达右侧第2胸肋关节高度移行为主动脉弓.该弓向上后呈弓形跨越右肺根,至第4胸椎体下缘右侧移行为胸主动脉.胸主动脉在脊柱的右前方和食管的右侧下行,渐至脊柱前方穿膈的主动脉裂孔达腹腔.主动脉弓发出以下5条分支:(1)左颈总动脉,约在右侧第2胸肋关节的高度发自主动脉弓起始段,直径约0.7cm,向左上斜行跨气管前方,至左胸锁关节后方沿气管和喉的左侧上行.(2)右颈总动脉,发自主动脉弓近顶端处,约为右侧第1胸肋关节高度,距左颈总动脉起始处2 cm,直径约0.6cm,上升经右胸锁关节后方,沿气管和喉的右侧上行.  相似文献   

6.
在解剖 1例成年男性标本腹部时 ,见其有一连于脾脏与直肠之间的异常韧带 ,现报道如下。该韧带总长度为 4 7cm ,上端宽 3mm ,下端宽 5cm ,起于脾门上方并进入脾实质 ,其起点处呈分叉状 ,长度为 5.0cm ,尔后合并 ,向下经结肠左曲后方 ,沿降结肠内侧下行 ,至左髂窝处行于乙状结肠系膜后方 ,经骨盆入口至盆腔 ,连于直肠后壁的筋膜 ,韧带内未见血管分布 (附图 )。附图 脾直肠异常韧带示意图脾直肠异常韧带1例@王新明$潍坊医学院解剖学教研室!山东潍坊261042 @冷启新$潍坊医学院解剖学教研室!山东潍坊261042 @冷志敏$潍坊医学院解…  相似文献   

7.
毛新清 《解剖学杂志》1996,19(3):250-250
在解剖结肠下区时.发现一例罕见的右位乙状结肠伴高位阑尾的变异,现报道如下:成年男尸.发育正常.胸腹部无手术切口疤痕.观察操作时发现:横结肠位置及其系膜未见异常.降结肠在左季肋区脾的内侧下份起于结肠左曲,继而行向右下方.至右髂嵴附近移行为乙状结肠,降结肠长约25cm.起始20cm.有独立系膜.末端约5cm与回肠有共同系膜带,至回肠与盲肠交界处前降结肠离开共同系膜带.乙状结肠无向左下内方行走,越过小骨盆缘再沿盆壁行向右后下方,在第3骶椎水平移行为直肠,以上两段乙状结肠长度分别为10.2cm、15cm,其系膜与变异的乙状结肠走行一致.由于乙状结肠占踞着右骼窝.盲肠及阑尾位置上移.居于肝下,阑尾的根部距肝下7.0cm,距髂嵴水平1.5cm.属高位阑尾变异.从结肠系膜上观察,肠系膜上、下动脉及其分支无特殊变异.  相似文献   

8.
本例尸体为男性 ,体长 166cm,年龄约 30岁 ,外观发育正常。1 右髂总动脉高位分支 腹主动脉走行于脊柱的左前方 ,长 2 0 .1cm,外径 1.5cm,在第五腰椎体上缘分左、右髂总动脉。右髂总动脉自腹主动脉发出后 ,走行于右下方 ,长 2 .2 cm,外径 1.2 cm,在第五腰椎体下缘即分为右髂内、髂外动脉。右髂内动脉外径 0 .5cm,沿骨盆后壁走行进入骨盆腔后分为数支。右髂外动脉外径 0 .7cm,走行至右下 ,距发出右侧腹壁下动脉处有 11.6cm。左髂总动脉外径 1.0 cm,在左侧骶髂关节高度、距腹主动脉分叉 4 .0 cm处 ,分为左髂内、髂外动脉。左髂外动脉外径 0 .…  相似文献   

9.
一足月畸形,右下肢严重畸形,左下肢、泌尿、生殖系统及肛门缺如.报道如下:足月畸胎,体重4200g,身长34.2cm,顶臀长23.8cm,右下肢呈锥形、弯曲,内侧长11.8cm,外侧长15.3cm,近段较粗大,根部周径18.6cm,远端周径13.3cm;远段突然变细,末端尖削,根部周径6.3cm,无足、趾.左下肢缺如,仅在右臀后部有一圆盘状隆起,直径6.2cm,高1.7cm,中央区皮肤色素脱失,周围覆以稀疏黑色胎毛,根部皮肤皱褶明显.会阴区外生殖器和肛门缺如.头颈、五官、上肢均未见异常.解剖探查:泌尿系统、内生殖器官缺如.肠管畸形、转位.全部小肠位于大肠上方.盲肠位于左髂窝内,其盲端朝上,阑尾连于盲肠上端,结肠于小肠下方先自左髂窝向右下移行,至耻骨联合下缘处呈锐角转向右上,行至肝门下方急转向右下方达右髂窝处突然变细,以硬结状盲端连于盆腔侧壁的腹膜皱襞.肝、胆、胰、脾、胃等腹腔脏器及胸腔脏器均未见异常.此种畸形可能是胚胎发育过程中某些原因导致肢芽发生受阻及尿生殖嵴分化阻滞.  相似文献   

10.
一男性尸体,约55岁,身高170.0cm,身体消瘦。笔者在解剖其腹腔时发现,腹腔内大部分器官形态位置正常,而乙状结肠位置异常,其上方降结肠位置基本正常,长度21.0cm,至左侧髂嵴最高点上缘高度续以乙状结肠起始,继而此乙状结肠随其系膜自降结肠最下端开始斜行转向右侧越过脊柱至右髂窝,全长19.5cm,其下端上方紧邻盲肠和阑尾,继而向下越过骨盆上口移行为直肠(图1)。  相似文献   

11.
女尸,约40岁,发育正常.其右卵巢动脉于膈右腰部起自右膈下动脉的分支,呈一直径0.2~0.5cm粗细不等的圆索状结构,附在腹膜后面,沿右肾左前、右腰大肌前面、右输尿管外侧下行,至卵巢悬韧带附着处(比左侧位置高4.5cm),于阔韧带内达卵巢,并有分支至输卵管壶腹部.本例卵巢动脉起自隔下动脉的分支,其行程中位于输尿管外侧的一段,形似输尿管,临床上应避免误伤.  相似文献   

12.
右位降结肠、乙状结肠1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在尸体解剖的过程中发现结肠异位1例,为积累解剖学资料,给临床诊断与治疗提供参考,现报道如下: 成年男性尸体,开腹后见其盲肠、阑尾、升结肠及部分横结肠位置基本正常。降结肠在腹腔右侧,居于升结肠的后外方,与升结肠一起固定于腹后壁。降结肠上端位于肝右叶后缘下方 1.5 cm处,肝肾隐窝内,下降到距右髂前上棘5.0 cm处呈直角向左转移行为乙状结肠,走行9.0 cm至第 5腰椎右侧再沿盆腔右后壁垂直下降入盆腔,在第3骶椎右前方接直肠。 横结肠向左至左锁骨中线附近发生1800转折,转折处距脾门 7.2 cm,脾结…  相似文献   

13.
本例系女尸,约13岁,因Fallot四联症(Tetralogy of Fallot)术后死亡。胸腹腔解剖时发现,主动脉位于右侧,迷走神经走行及分支异常。下面分述如下。 一、主动脉:升主动脉始于左心室后,先行向左上,然后呈弓形跨向右下形成主动脉弓。降主动脉则下行于脊柱右侧,下腔静脉的后方。下行中逐渐左移至脊柱正前方,经膈主动脉裂孔入腹腔,仍行于脊柱正前方,至第四腰椎下缘分为左右髂总动脉。降主动脉分支无异常。主动脉弓的分支自左向右分别为:左头臂干、右颈总动脉、右锁骨下动脉。左头臂干上行至胸锁关节后方,距主动脉弓2.1 cm处分为左颈总动脉和左锁骨下动脉。在分叉处的后方,又有左椎动脉分出,向上入第六颈椎横突孔。左甲状颈干距分叉处2.1 cm处由左锁骨下动脉发出。  相似文献   

14.
耻骨联合分离程度与骶髂关节变化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探讨耻骨联合分离程度与骶髂关节变化之间的关系,通过耻骨联合的变化预测骶髂关节损伤程度.方法:防腐尸体骨盆8具,骨刀凿断耻骨联合,切断双侧骶棘,骶结节韧带和骶髂前韧带,制成开书型骨盆骨折,使耻骨联合分离至1、3、5、7 cm时,用螺旋CT扫描,用标准CAD测量软件计算骶髂关节开大的距离.结果:耻骨联合分离1、3、5、7 cm时,骶髂关节分离距离平均值分别为:左侧(6.93±0.44)、(9.63±0.21)、(11.64±0.33)、(14.35±0.29)mm,右侧(6.91±0.44)、(9.63±0.19)、(11.63±0.20)、(14.30±0.49)mm.耻骨联合分离3 cm与5 cm时,髓骼关节分离距有明显差异,P<0.05.耻骨联合分离与骶髂关节分离有相关性,r(左)=0.991,r(右)=0.992,P<0.01.回归方程:左骶髂关节分离距离(mm)=5.777+1.214×耻骨联合分离距离(cm),右骶髂关节分离距离(mm)=5.784+1.209×耻骨联合分离距离(cm).结论:骶髂关节分离随耻骨联合的分离程度增加,根据耻骨联合分离距离可预测骶髂关节变化,指导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15.
本例为男性童尸,约一岁半左右。右肾及右肾蒂完全缺如,右肾窝为肝右叶所占据。右肾上腺近似椭园形,位于脊柱右侧。左肾外形及位置正常,略有增大,左侧输尿管略粗,其他部位未再发现肾组织。在右侧髂总血管的内下方,可见膨大的右侧输尿管上端,呈盲囊状,长1.2厘米,宽0.7厘米;其下端变细,呈索状,沿盆壁下行连于膀胱底。盲囊的上端及内侧与腹主动脉下端的前壁、左髂总动脉的前内壁,各连有一细小的动脉。在距盲囊下端约1.5厘米处,有一  相似文献   

16.
成年男性尸体标本 ,身长 1 77cm ,体重约 72kg。尸解时 ,发现乙状结肠于髂嵴处接降结肠 ,沿左髂窝下降至小骨盆入口处形成第一弯曲后转而贴小肠襻前面上行 ,达胃大弯下缘形成第二弯曲 ,然后急转沿上行段右侧下行 ,至第一、二骶椎高度水平向右 ,最后弯向左下内侧 ,于第三骶椎前方下续直肠 (附图 )。其位置似戴正寿等分型 (乙状结肠位置及行程的研究 ,解剖学杂志 ,2 0 0 0 ,2 3 (2 ) :1 74~ 1 77)的B4 型 ,但其行程又有明显的不同。整个乙状结肠据行程可分为四曲五段 ,每段长度分别为 5 .0cm、2 2 .4cm、2 0 .9cm、4.9cm、2 .3…  相似文献   

17.
临床本科生于解剖实践中,发现一具成年男性尸体的少见双下腔静脉(Double inferior vena cava)变异.其变异位置、形态如图1所示:该例标本右髂外静脉(A)与右髂内静脉(B)于右骶髂关节前方汇合形成右髂总静脉(C),向上于第4腰椎下缘右前方汇入右下腔静脉(D).右下腔静脉继续沿腹主动脉右侧和脊柱右前方上行,其压扁管径为36.81 mm.左髂内静脉(E)于第5腰椎体前方由左下行向右上,于第4腰椎下缘右前方斜行汇入右下腔静脉.左髂外静脉(F)自前外行向后内,至第4腰椎左缘,在腹主动脉后方,发出粗大横行分支(G,称髂联合)注入右下腔静脉,该分支压扁管径22.63 mm.左髂外静脉本干续沿腹主动脉左后方和脊柱左前方上行,延续为左下腔静脉(H),于第1腰椎水平处约成直角注入左肾静脉(I),其外侧为左睾丸静脉(J)汇入左肾静脉.左下腔静脉长度为88.73 mm,压扁管径为9.31 mm.在第5腰椎左下方,左髂外静脉发出一交通支(K),与左髂内静脉吻合,该交通支长度为9.98 mm.  相似文献   

18.
盲肠、阑尾位于盆腔膀胱与直肠之间者少见.这种盲肠及阑尾异位与腹、盆腔手术有密切关系.材料为成年男尸,约45岁,身高155cm.肢体发育正常,腹盆部无手术疤痕,剖腹后,右骼窝不见盲肠、阑尾及升结肠.可见部分小肠、系膜.整个肠管光滑无粘连.1 盲肠异位 盲肠和阑尾均位于盆腔中部膀胱与直肠之间,盲肠上部在骶骨尖端右侧接升结肠,盲肠中部与下部嵌在膀胱与直肠之间,长约6.5cm,盲肠起始部及阑尾在直肠和膀胱左侧.盲肠血液供应为回结肠动脉分出的直肠动脉供应.阑尾自盲肠内侧壁起始先斜向左上,然后呈“C”字形弯向左下,属回肠后位,长7.8cm其根部体表投影不在麦氏点,而在两侧髂前下棘连线左侧中外1/3深方2.5cm处,阑尾系膜呈三角形,其血液供应为回肠动脉分出阑尾动脉.  相似文献   

19.
有关髂总静脉的变异,文献记载甚少.而报道左侧缺如者迄今未见到.故将教学标本中发现的一例成人女尸静脉变异报道如下:本例的左髂外静脉行于动脉的后内侧,经同侧髂内动脉的后方至髂总动脉的的内侧,斜过第4腰椎体前方抵达第4腰椎体上缘右前方,与右髂总静脉汇合形成下腔静脉.左髂内静脉于左骶髂关节的前外侧接受三支骶外侧静脉.然后,经小骨盆上口斜行至第5腰椎体上缘右侧,汇入右髂总静脉.该静脉在左骶髂关节的上方.左腰大肌的内侧,有一交通支与左髂外静脉相连.右髂总静脉在接纳左髂内静脉前的宽度为14mm,其后为18mm.  相似文献   

20.
我们在一例13岁男尸上发现右侧输尿管行程变异及二处动脉分支变异,现报道如下: 左、右肾位置正常,右侧输尿管起始于右肾门下方约3cm处,随即沿下腔静脉后方斜行5.3cm后进入下腔静脉与腹主动脉之间,被两大血管夹持1.2cm,又沿主动脉右后方下行3.5cm,在乎第三腰椎下缘水平处转至下腔静脉的前外侧,继而在距腹主动脉分叉右侧2.7Cm处越过右髂总动脉前方进入盆腔(见附图)。左侧输尿管行程无异常。 (此例解剖承淮阴卫校刘振民、黄仲华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