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目的为消除生物安全隐患,让学生能安全高效地完成新生隐球菌墨汁染色检查实验。方法分别用10%EP醛或56℃水浴5rain对腹腔液、脑脊液中的新生隐球菌进行灭活处理,使其不再具有活性和致病性,镜下观察其形态的改变。结果用10%甲醛处理过的新生隐球菌,其荚膜形态已不能观察,而经56℃水浴灭活的新生隐球菌,其荚膜形态没有发生变化。结论新生隐球菌腹腔液或脑脊液采用56℃水浴5min即可灭活而不影响其荚膜形态,为学生安全高效地完成新生隐球菌墨汁染色检查实验提供了条件。  相似文献   

2.
实验室细胞培养中,支原体污染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据文献报道污染率高达90%’‘’。由于受污染的支原体可干扰细胞的DNA,RNA和蛋白质的合成,消耗培养液中的氨基酸,从而影响细胞的正常生长,严重者可导致细胞死亡,因此,清除污染的支原体,具有重要的意义。检测支原体的方法有多种,但基于本实验室条件,我们采用了培养法和DNA荧光染色法检测杂交瘤细胞株污染的支原体。由于要彻底清除污染的支原体相当困难,实际工作中应预防为主,一旦发现有支原体污染就应废弃。而对某些建株困难的重要细胞株,则须设法清除污染的支原体。目…  相似文献   

3.
大鼠烧伤血清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骨架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应用免疫荧光技术 ,通过观察人脐静脉内皮细胞株ECV304细胞骨架 (F -actin)动态分布变化 ,进而从形态学的角度阐述烧伤血清对内皮细胞的作用。方法将EVC304细胞以1×105/ml接种在微孔小皿上 ,培养24~48h后开始实验。烧伤休克动物模型参照本室赵克森教授的方法。动物分组 :(1)正常组 :将大鼠浸于室温水浴 ;(2)烧伤组 :将大鼠浸于100℃水中20s ,分别于烧伤后24h收集血液制备烧伤血清 ,而后进行过滤除菌 ,56℃灭活支原体备用。制备成含30 %烧伤血清DMEM培养基后分别培养内皮细胞 (对照组细胞培养基用正常大鼠血清制备 )2、4、6、8、12、24h。F_actin对染色方法先用2 %的多聚甲醛、0.5 %TritonX -100混合PBS液固定和膜打孔20min、洗涤 ,罗丹明 -鬼笔环肽 (2u/ml,MolecularProbes)染色40min,PBS洗3次 ,最后用NikonTE300荧光倒置显微镜镜检 ,Kodak200胶卷照相。结果F_actin的变化 :正常组F_actin主要分布在细胞的周边 ,胞内也有少许丝状纤维 ,细胞体积比较大呈自然轮廓 ;烧伤血清刺激后2h的细胞F_actin分布明显混乱 ,有的细胞有应力纤维形成 ;4h刺激组上述现象更明显 ,并且有部分细胞有丝状伪足形成 ;6h、8h结果相似都表现为有明显的应力纤维形成 ,加上有明显丝状和板状伪足都形成 ,大部分细胞轮廓变园变  相似文献   

4.
支原体污染是人和动物细胞系体外培养中常见的问题,污染细胞系与未污染细胞系的形态学,酶细胞化学和免疫细胞化学分析等表型均无差异。支原体在细胞融合中却能严重地减少杂交细胞的产生,因而急需建立一个可靠的去除支原体的方法以排除它们对融合率的破坏  相似文献   

5.
支原体污染是人和动物细胞系体外培养中常见的问题,污染细胞系与未污染细胞系的形态学,酶细胞化学和免疫细胞化学分析等表型均无差异。支原体在细胞融合中却能严重地减少杂交细胞的产生,因而急需建立一个可靠的去除支原体的方法以排除它们对融合率的破坏作用.  相似文献   

6.
哮喘患者血清嗜酸性粒细胞趋化活性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长征  王顺朝 《现代免疫学》1993,13(6):351-351,364
用多粘菌素B给豚鼠腹腔注射的方法,造成腹腔渗出液中嗜酸性粒细胞(EOS)增多。收集EOS,用微孔滤膜法测定哮喘和正常人血清的嗜酸性粒细胞趋化活性(ECA)。结果,哮喘组的ECA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01),提示EOS在哮喘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作者证实未免疫的小鼠脾细胞与用实验性心肌局部缺血的狗血清处理过的SRBC所形成的花瓣显著增加。本文介绍在心肌梗塞患者血清影响下花瓣形成增强现象的临床意义。方法大致如下:取心肌梗塞患者的血清置56℃30分钟(灭活补体),以后与SRBC混合,在37℃孵育3小时,接着用冷的等渗氯化钠溶液洗二次,再悬浮于199培养液中。取未免疫的Wistar大鼠脾细胞悬液0.5毫升(2×10~7有核细胞/毫升)加等量的SRBC悬液(5×10~7/毫升),分别于37℃孵育5分钟和1小时15分钟,最后在小室计算花瓣形成细胞数,并以10~6有核细胞中花瓣形成细胞数表示之。前者为早期或活性  相似文献   

8.
胸腺是T细胞分化和成熟的主要器官,但有关T细胞在胸腺内分化发育的过程及机制尚未完全明了.虽然已有充分资料证实Goldstein和Bach等发现的胸腺素和血清胸腺因子等胸腺激素能诱导T细胞的分化和成熟,但最近Andrews等用有限稀释法的实验表明目前各种胸腺激素制剂并不能诱导不成熟胸腺皮质细胞的功能发育.早年曾观察到新生期去胸腺小鼠腹腔埋植含胸腺的微孔扩散盒后,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9.
目的:采用蛋白质组学方法筛选沙眼衣原体(Chlamydia trachomatis,Ct)感染依赖性免疫优势抗原。方法:将纯化的Ct D型标准株EB经紫外线照射制备UV-EB,然后将未经处理的活EB和紫外线处理的UV-EB分别感染体外培养的HeLa细胞,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紫外线对EB的灭活效果;分别将低剂量活EB滴鼻感染小鼠或将较高剂量UV-EB经肌肉接种免疫小鼠,首先检测两种接种方式下Ct在体内的增殖情况,然后收集两组小鼠的血清,分别与Ct D型全基因组908个开放读码框编码的GST-Ct融合蛋白进行ELISA反应,蛋白质组学筛选仅与活EB感染组小鼠血清反应且反应频率高的Ct感染依赖性免疫优势抗原;最后用筛选到的抗原体外刺激Ct生殖道感染小鼠的脾细胞,ELISA法检测细胞因子IFN-γ的产生情况。结果:经紫外线灭活的UV-EB体外不能感染HeLa细胞,肌肉接种免疫小鼠后也不能在小鼠肌肉组织内增殖,而活EB滴鼻感染组小鼠的肺组织中可检出大量的Ct;活EB滴鼻感染组小鼠与UV-EB肌肉接种免疫组小鼠的血清抗Ct抗体滴度差异无显著统计学意义;将两组小鼠血清分别与Ct全基因组编码的蛋白反应,通过蛋白质组学方法共鉴定出60个抗原能被至少1份小鼠血清识别;22个抗原能同时被两组或任一组血清以≥50%的频率识别,为Ct免疫优势抗原,其中5个抗原仅被活EB滴鼻免疫组血清优势识别,即为Ct感染依赖性免疫优势抗原;该类抗原体外刺激小鼠脾细胞,能诱导良好的Th1型细胞免疫回忆应答。结论:筛选获得了Ct D型感染依赖性免疫优势抗原,为Ct亚单位疫苗研究提供了新的研究靶标。  相似文献   

10.
检测支原体污染是细胞培养中有待解决的一个问题。作者应用常见几种污染细胞培养的支原体(口腔支原体、精氨酸支原体、猪鼻支原体,莱氏无胆甾原体及唾液支原体,几种支原体占污染细胞培养支原体的96%)。为抗原,免疫了雌性BALB/c小鼠。将小鼠脾细胞与骨髓瘤细胞Xg3Ag 865融合成杂交瘤细胞,建立了30种抗支原体单克隆抗体杂交瘤细胞等。应用ELISA,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腹腔巨噬细胞功能平衡对小鼠腹腔微环境和腹腔异位子宫内膜细胞清除的影响。方法给小鼠、裸鼠腹腔注射子宫内膜上皮和间质细胞,不同时间观察腹腔募集巨噬细胞数,D iI-Ac-LDL鉴定分化巨噬细胞吞噬功能的清道夫受体(SR-A1)。同步反转录-聚合酶链技术(Real-Tim e RT-PCR)检测巨噬细胞的MCP-1/JE和IL-1αmRNA表达。结果腹腔注射子宫内膜细胞后的小鼠、裸鼠募集巨噬细胞增多,上皮细胞的刺激作用强于间质细胞。24 h点为腹腔巨噬细胞募集高峰、MCP-1/JE和IL-1α的基因表达高峰,免疫正常小鼠表达反应吞噬功能的巨噬细胞清道夫受体(SR-A1)强于免疫缺陷裸鼠。结论子宫内膜细胞募集腹腔巨噬细胞为一独立免疫防御反应,募集巨噬细胞的清道夫功能和细胞因子分泌功能的平衡可能对维持正常腹腔微环境和有效清除异位子宫内膜细胞起重要作用,这在内异症的发病机制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检测血清淀粉样P成分(SAP)与不同DNA的结合活性并研究SAP与DNA的结合是否有利于此类抗原的清除,探讨它在SLE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意义。方法 用亲和层析和凝胶过滤方法自小鼠和人血清中纯化SAP,分别提取来自细菌、质粒、酵母、小鼠淋巴细胞等不同DNA,用DOT-EIA方法检测SAP与它们的结合活性,用巨噬细胞吞噬实验观察SAP与DNA结合后对DNA清除的影响。结果 人和小鼠SAP均与细菌DNA结合最强,其次为质粒、酵母DNA,与淋巴细胞DNA和小牛胸腺DNA的结合较弱,与单链λDNA结合最弱;与来源于活化状态小鼠淋巴细胞DNA的结合力高于非活化状态;SAP与活化淋巴细胞DNA结合后可促进巨噬细胞对DNA的吞噬。结论 SAP与不同DNA结合活性各异。  相似文献   

13.
目的建立一种简单易行的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的分离培养方法,并对其表面标志进行鉴定,为其应用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采用差速贴壁法体外分离、扩增MSC,倒置显微镜观察其生长过程,HE染色观察原代培养细胞的生长特性,免疫细胞化学检测MSC表面抗体的表达及细胞的大概纯度.结果用此法进行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培养过程中,血液系细胞在换液过程中被去除,成纤维细胞污染可经差速贴壁法去除.经鉴定获得的骨髓间充质细胞能达到理想的纯度,生长状态良好.结论采用差速贴壁培养法可获得一定纯度的MSC,这种方法简单、便捷、实用,并且用这种方法所分离获得的细胞生长状态好,在体外条件下能大量增殖,原代及传代生长都可形成均一的细胞集落.  相似文献   

14.
成体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培养和纯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建立一种简单易行的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的分离培养方法,并对其表面标志进行鉴定,为其应用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采用差速贴壁法体外分离、扩增MSC,倒置显微镜观察其生长过程,HE染色观察原代培养细胞的生长特性,免疫细胞化学检测MSC表面抗体的表达及细胞的大概纯度。结果 用此法进行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培养过程中,血液系细胞在换液过程中被去除,成纤维细胞污染可经差速贴壁法去除,经鉴定获得的骨髓间充质细胞能达到理想的纯度,生长状态良好。结论 采用差速贴壁培养法可获得一定纯度的MSC。这种方法简单、便捷、实用,并且用这种方法所分离获得的细胞生长状态好,在体外条件下能大量增殖,原代及传代生长都可形成均一的细胞集落。  相似文献   

15.
以HSV-1接种人单核细胞系U937和小鼠腹腔巨噬细胞,通过病毒感染滴度测定,间接荧光抗体试验检测病毒抗原及多聚酶链反应检测病毒基因,在体外实验中研究了单核巨噬细胞对HSV-1的抗性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证实,U937和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均能逐步清除HSV-1,从感染中恢复;10~20μg/mlLPS处理细胞能削弱细胞的抗性、促进病毒基因表达,而5μg/mlBCG能增强细胞的抗性、加速病毒的灭活和清除。  相似文献   

16.
琥珀酸脱氢酶(SDH)和乳酸脱氢酶(LDH)的组织化学显示方法在许多组织化学手册中均有记载,但这些方法都有一个突出的缺点,即需频繁配液并且所配制的孵育液只能一次性消耗、不能长期保存.本文介绍一种新的琥珀酸脱氢酶和乳酸脱氢酶的显示方法,解决了以上矛盾,特别是对培养的单层细胞效果更好.1 材料与方法1.1 细胞培养 将小鼠成纤维细胞株3T3培养到3×3mm的小玻璃盖片上,培养液为DME外加入10%的小牛血清,待细胞贴壁长满盖片的70%左右时,取出盖片用无钙镁的Hank液洗去培养液中的血清,丙酮4℃下固定10分钟,低温储存备用.  相似文献   

17.
鉴定V_(79)细胞株克隆形成率、群体倍增时间、自发突变频度和无微生物及技原体污染。中国仓鼠肺V_(79)细胞在50ml培养瓶中接种1×10cell/5ml,37℃ 5%CO_2培养4h。加入不同浓度罗红霉素,终浓度为160、80、40、20、10、5和25μg/ml,培养5h后,换新鲜1640完全培养液(小牛血清10%),继续培养19h,接种于24孔细胞培养饭200cell/1ml/孔,37℃5%CO_2培养7天,  相似文献   

18.
本实验将人血清LDL乙酰化后用真~(125)I标记做成放射性配基,对小鼠腹腔巨噬细胞表面的乙酰LDL受体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培养的小鼠腹腔巨噬细胞表面存在有能与乙酰LDL特异性,高亲和性和可饱和性结合的受体。它们不能识别天然LDL,主要功能是加速被结合的脂蛋白被巨噬细胞摄取并将其送至溶酶体进一步降解。该受体不受细胞内胆固醇含量的反馈调节。当巨噬细胞与乙酰LDL共同孵育时,可通过该受体大量摄取乙酰LDL使细胞蓄积胆固醇变成泡沫状细胞。经细胞内胆固醇含量测定、苏丹Ⅳ染色、透射电镜观察等方法鉴定,与动脉粥样硬化病灶中巨噬细胞源的泡沫细胞相似。  相似文献   

19.
目的:比较小牛血清和胎牛血清对Sf9细胞生长的影响以及两种血清条件下重组蛋白表达的差异,探讨小牛血清用于Sf9细胞培养和重组蛋白工艺化生产的可行性。 方法: ①在细胞培养板中,分别以含10%小牛血清和10%胎牛血清的Grace培养液培养Sf9细胞,每天进行细胞计数和XTT比色分析,并绘制生长曲线。②重组杆状病毒感染两种血清培养下的Sf9细胞,培养72 h后收集细胞,ELISA检测细胞内重组蛋白的表达量。 结果: 胎牛血清培养液中Sf9细胞生长曲线好于小牛血清培养液中生长的Sf9细胞,但两种血清培养液中Sf9细胞增殖活力、重组蛋白的表达并无显著差别(P>0.05)。 结论: 胎牛血清能更好的促进Sf9细胞生长,小牛血清也可用于Sf9细胞的培养以及重组蛋白生产。  相似文献   

20.
单克隆抗体(McAb)在诊断,免疫纯化和治疗等领域的应用日益广泛,使得对McAb的需求量不断增加。小鼠腹水法简便易行,但腹水含有大量杂蛋白,包括小鼠正常Ig。这就给提纯工作带来了困难。所以目前多用体外培养法大量生产McAb。遗憾的是杂交瘤细胞通常需在含有较高浓度(10~20%)小牛血清的培养液中生长繁殖,且培养上清中的抗体浓度比小鼠腹水的抗体浓度低得多。但也用有低血清培养杂交瘤细胞的成功报道。同时改善培养条件可提高培养上清液中的抗体浓度。为了使发酵罐能在成本较低的情况下生产较高滴养度的McAb。我们首先对静止培养的杂交瘤细胞进行了两个方面的研究——驯化适应低血清培的杂交瘤细胞株和添加蛋白质不同水解物以提高培养上清中的抗体产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