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B超对外伤性白内障后囊损伤的判定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Zhang Y  Zhang J  Shi S 《中华眼科杂志》1998,34(4):298-299,I022
目的 应用B超术前检查外伤性白内障后囊的状态并与手术所见晶体后囊损伤进行临床对比。方法 穿通伤所致外伤性白内障44只眼,术前B超判定晶体后囊是否完整。显微镜下行外伤性白内障摘除,目测判断晶体后囊是否破损。结果 后囊完整组21只眼,术中证实后囊完整者19只眼,符合率为90.5%;后囊不完整者23只眼,术中证实后囊均存有破损,符合率为100.0%。结论 B超对术前晶体后囊状态可提供重要的参考,对手术操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外伤性白内障术前眼B超检查后囊破损情况分析。方法外伤性白内障60眼,术前采用眼B超检查评估后囊情况,在手术显微镜下白内障摘出术中直接观察后囊情况并记录。结果 24眼术前眼B超检查后囊完整,手术证实22眼后囊完整、2眼后囊小破损。26眼术前眼B超检查后囊破损,手术证实24眼后囊存在大小不等的破损、2眼后囊完整。结论外伤性白内障术前B超检查为非侵入性无痛性检查方法、操作简便,直观性强,准确率高,可用为术前了解外伤性白内障后囊破损情况的常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3.
外伤性白内障术前B超检查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Shi B  Chen W 《中华眼科杂志》1999,35(5):371-372,I021
目的 探讨外伤性白内障术前采用B超检查后囊破损情况的临床意义。方法 外伤性白内障30只眼,术前采用B超检查评估后囊情况,显微镜下白内障摘除术中直接观察后囊情况并记录。结果 14只眼术前B超检查后囊完整,手术证实12只眼后囊完整,2只眼后囊小破坏。16只眼术前B超检查后囊破损,手术证实14只眼后囊存在大小不等的破损,2只眼后囊完整。结论 外伤性白内障术前B超检查为非侵入性、无痛性检查方法,操作简便,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囊膜破裂的外伤性白内障摘除Ⅰ期人工晶体植入术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术中利用黏弹剂配合玻璃体切割术,对35眼囊膜已破裂的外伤性白内障,进行手术摘除及Ⅰ期人工晶体植入术。结果 术后矫正视力≥0.5者30眼,占85.7%;0.1~0.4者4眼,占11.43%;0.1以下者1眼,占2.8%。未见任何严重手术并发症发生。结论 由于显微手术的开展,黏弹剂及玻璃体切割术的应用,复杂的囊膜破裂的外伤性白内障摘除Ⅰ期人工晶体植入术已变得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5.
晶状体外伤20MHz B超观察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析20MHz B超观察眼外伤晶状体改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调查分析住院眼外伤患者晶状体外伤手术资料完整者15例(15眼),将术中所见晶状体情况与术前20MHz B超检查结果进行比较,分析20MHz B超的检查价值。结果经手术证实晶体状后囊完整者13例,2例手术中可见后囊破裂;经手术证实晶状体内异物2例,均与20MHz B超术前检查结果相符。手术后视力低于0.01者1眼,0.01~0.1者2眼,0.12~0.3者8眼,0.5或以上4眼,较术前明显提高。结论20 MHz超声对于晶状体外伤诊断有较高的诊断意义,可以运用于外伤性白内障晶状体囊检查,对于晶状体内异物有比较明确的诊断,同时观察晶状体内异物位置和后囊情况有助于设计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6.
前瞻性研究外伤性白内障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的疗效。在实验基础上,临床对39眼外伤性白内障施行现代白内障囊外摘除及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结果:术后出院视力均≥0.1,其中0.5以上者22眼,占56.4%。术中并发症以后囊破裂稍多见;术后并发症以虹膜炎、角膜水肿最常见。重点讨论了手术时间及开罐截囊方法。结论,外伤性白内障摘除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是无晶体限矫正屈光不正的合理方法,可迅速恢复视力。  相似文献   

7.
高频B超仪检查外伤性白内障346眼。发现外伤性白内障的声像图大多表现为晶体后囊呈较长的圆弧形强回声带。经临床手术,ERG等验证,B超诊断的临床符合率达96.8%。利用B超SRK公式测算人工晶体度数,并按此度数植入人工晶体的病例,术后5周内矫正屈光度平均误差为+1.93D、-1.76D。较估算法结果更准确。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后极白内障的手术技巧和疗效。方法后极白内障31例(49只眼),总结术前术中后囊情况、手术低参数超声乳化技巧、术中并发症以及术后视力。结果术中后囊完整透明31只眼(63.26%),点状浑浊但保持完整10只眼(20.41%),术中后囊破裂8只眼(18.33%)。术后矫正视力:0.1—0.3者3只眼(6.12%),0.4-0.6者21只眼(42.86%),0.8~1.0者25只眼(51.02%)。结论后极白内障术中后囊破裂发生率比普通白内障高。通过特定的超乳仪器低参数设计、轻柔的水分层、黏弹剂辅助减少眼压大幅度变动等操作可以有效地减少术中并发症并提高术后视力。  相似文献   

9.
本研究主要探索白内障囊内摘除术后或白内障囊外伴后囊破损者,采用巩膜缝线固定技术植入后房型人工晶体的临床效果及并发症。23例(23眼),13眼为白内障囊内摘除无晶体眼,10眼为白内障囊外摘除术后后囊破裂或外伤性白内障后囊不完整,用巩膜缝线固定晶体襻技术植入后房型人工晶体。本组病例随访3-16个月(平均8.3个月),视力在4.7(0.5)以上者21眼,5.0(1.0)以上者13眼,未发现严重手术并发症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外伤性白内障时人工晶体植入的手术时机和手术方法的选择。方法 对53例(53眼)外伤性白内障患者行晶体囊外摘除一期或二期人工晶体植入术,观察其手术疗效及并发症。结果 术后随访3~24个月(平均9.4个月),术后8周矫正视力在0.5以上者为28眼(52.8%),1.0以上者8眼(15.1%)。术后并发症:角膜水肿、色素膜炎、后房型人工晶体瞳孔夹持、后发性白内障等。结论 外伤性白内障及其合并症常同时累及眼前后段组织,根据眼内情况选择不同的治疗方案将有助于提高手术成功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对高龄老年白内障患者行小切口囊外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的手术疗效。方法对58例61眼高龄老年性白内障行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术中植入PMMA-体型人工晶体,术后观察视力及并发症情况。结果术后视力:(1)术后第1天〈0.1者12眼,占19.7%,0.1~0.4者32眼,占52.5%,≥0.5者17眼,占27.9%;(2)第7天〈0.1者5眼,占8.2%,0.1~0.4者19眼,占31.1%,≥0.5者37眼,占60.7%。并发症:术中后囊膜破裂1眼,术后角膜水肿、后弹力层皱褶9眼,炎症反应、前房渗出、房水混浊7眼,均在1周内消退;瞳孔上移2眼;术后黄斑囊样水肿4眼。结论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治疗高龄老年白内障可取得很好的疗效,但要求有术前详细的检查、心理疏导及术者熟练的操作技术。  相似文献   

12.
一、临床资料与手术方法本组共82例89眼,男37例,女45例;年龄最大者84岁,最小者18岁;老年性白内障77眼,外伤性白内障8眼,发育性白内障3眼,并发性白内障1眼;均是1期植入。人工晶体系采用安徽蚌医生产的PC-8610C型30片,中美合资希伟公司生产的C型及J型59片。术后出院视力<0.1者1眼,0.3者9眼,0.4者22眼,0.5以上者57眼。手术在日产奥林巴斯显微镜下用显微器械操作,行常规白内障囊外摘出术,用同步注吸器注吸净残余皮质检查后囊完整者则注入2%MCO.2毫升,植入人工晶体,位置正常后用2%匹罗卡品编瞳,往吸净MC,角膜线…  相似文献   

13.
复杂外伤性白内障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复杂外伤性白内障手术的最佳时机、手术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对41例(41眼)复杂外伤性白内障进行回顾性研究,分析术前B型超声像图特征,根据术中眼内情况比较两者的一致性;观察术后视力和并发症,并探讨影响术后视力恢复的相关因素。结果各种合并损伤术前B超检查符合率分别为:玻璃体浑浊100.00%,视网膜脱离88.89%,眼内异物81.82%,晶状体脱位80.00%,脉络膜脱离50.00%。术后视力〈0.05者3眼,0.05~0.25者13眼,0.3~0.5者18眼,0.6~1.0者7眼。角膜瞳孔区瘢痕、严重散光、继发性青光眼、虹膜缺损、瞳孔变形移位、瞳孔前膜、晶状体后囊浑浊是影响术后视力恢复的危险因素(P=0.00,0.01,0.02,0.02,0.01,0.00,0.02)。术后并发症主要有明显葡萄膜炎症反应者20眼、角膜水肿24眼、瞳孔前膜5眼、晶状体后囊浑浊12眼、人工晶状体移位2眼。结论复杂外伤性白内障选择手术时机及采取适当的手术方式,可取得很好的疗效,而术前B超检查为手术的选择提供良好的依据。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外伤性白内障手术中前后囊不完整病例囊夹持人工晶状体植入法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伤性白内障手术中前后囊不完整的白内障82例(82眼)施行前囊或后囊环行孔或前后囊互补夹持法植入后房性人工晶状体,术后观察视力,人工晶状体的位置,囊的浑浊情况及并发症。术后随访1—48月。结果65眼(占79.27%)术后最佳矫正视力〉0.5,人工晶状体位置稳定、无后发性白内障、瞳孔夹持或视网膜脱离等并发症的发生。结论对于外伤性白内障手术中前后囊不完整者在术中采用前囊或后囊环形孔或残留前后囊互补夹持植入后房人工晶状体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外伤性和并发性白内障后囊混浊的治疗方法。方法后发性白内障30例(33眼),经平坦部施行后囊切除及前段中轴玻璃体切除术。结果术后随访3-32月,32眼后囊中央形成直径3mm圆孔,切囊成功率达97%,矫正视≥0.5者占84.8%;未发现瞳孔区玻璃体疝、囊样黄斑水肿或视网膜脱离等并发症。结论该手术是一种安全可靠的后发性白内障治疗方法,特别适用于外伤性和并发性白内障,尤其是儿童人工晶体前膜形成者。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小切口非超乳白内障摘出术在外伤性白内障手术中的疗效与优点。方法24例(24眼)手术均采用小切口非超乳白内障摘出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结果24例手术均顺利完成,术后4周矫正视力≥0.8者9眼,0.4~0.6者7眼,0.1~0.3者5眼,小于0.1者3眼。结论小切口非超乳白内障摘出术在外伤性白内障手术中是一种简便、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角膜穿孔伤并白内障人工晶状体植入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角膜穿孔伤合并外伤性白内障患者,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手术方法及效果。方法对32例(32眼)角膜穿孔伤合并外伤性白内障施行的囊外摘出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进行回顾性分析。13眼采用Ⅰ期角膜缝合联合白内障囊外摘出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19眼采用Ⅱ期白内障囊外摘出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结果术后随访1-3月,视力≥1.0者4眼,占12.50%;0.5-0.9者19眼,占59.38%;0.1-0.4者6眼,占18.75%;0.1以下者3眼,占9.38%。结论角膜缝合,晶状体摘出和人工晶状体植入三联合手术的手术时机及术式的选择非常重要,同时须对术中、术后并发症采取合理的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18.
外伤性白内障人工晶状体植入术临床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外伤性白内障人工晶状体植入的手术方法及手术时机。方法 对60例62眼外伤性白内障根据囊的破裂情况及晶状体是否脱位选择不同术式。结果 术后3月裸上视力〈0.05者3眼占4.8%,0.05~0.25者12眼占19.4%,0.3~0.5者20眼占32.3%,0.6~1.0者眼占25.8%,〉1.0者11眼占17.7%。结论 外伤性白内障根据囊的破裂情况及晶状体是否脱位选择不同术式是脱残、脱盲的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察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分析患青光眼白内障在我院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人工晶体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术的患者82例(82眼)和行白内障囊外摘除人工晶体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术的患者52例(54眼),记录手术前、后的视力和眼压,记录手术并发症和滤过泡情况。术后随访至少3个月。结果 两组术后1周和3个月矫正视力较术前明显提高,眼压较术前明显降低(P均〈0.05)。两组间术后视力和眼压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术后3个月随访,眼压≥21mmHg者,超乳三联术组2眼,囊外三联术组4眼,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手术并发症超乳三联术组明显低于囊外三联术组,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两组术后均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 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人工晶体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术,可安全有效治疗青光眼合并白内障,且效果优于白内障囊外摘除人工晶体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术。  相似文献   

20.
儿童白内障三种术式后发障形成的临床探讨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 探讨预防儿童后发性白内障的手术方式。方法 48例(57眼)儿童白内障,其中先天性白内障41眼,外伤性白内障16眼,年龄3—14岁。57眼随机分为3组,每组都行小切口、前囊连续环形撕囊,白内障吸出及折叠式人工晶状体植入。Ⅰ组行后囊抛光,保留完整后囊;Ⅱ组行后囊连续环形撕囊;Ⅲ组行后囊连续环形撕囊及前部玻璃体切除术。术后随访3—18月,平均12月,观察并记录各组后发性白内障发生情况及其它并发症。结果 后发障≥3级者发生率Ⅰ组为42%,Ⅱ组为21%,Ⅲ组为0。各组均无玻璃体癌、视网膜脱离或囊样黄斑水肿等并发症发生。术后矫正视力≥0.5者40眼(70%),0.1—0.4者11眼(19%)。结论 白内障吸出及折叠式人工品状体植入术中,行后囊连续环形撕囊联合前部玻璃体切除术可有效地预防儿童后发性白内障的发生,远期效果需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