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了探讨钙通道阻滞剂(CCBs)对迟发型超敏反应(DHR)的作用及其机制,我们观察了三类8种CCBs对小鼠变应性接触性皮炎(ACD)及表皮郎格罕细胞(LCs)的影响。结果发现Ⅰ类CCBs异搏定、硫氮酮,Ⅱ类CCBs尼莫地平、尼群地平及Ⅲ类CCBs脑益嗪在抑制DHR的同时,亦减少表皮LCs数。提示上述药物可通过降低表皮LCs数而抑制DHR。另外3种Ⅱ类CCBs心痛定、尼卡地平及络活喜亦显著抑制小鼠ACD,但并未显示同时减少表皮LCs数,提示CCBs对ACD抑制作用的机理可能因药而异。  相似文献   

2.
国外皮肤病新病名毁形性渐进性坏死性肉芽肿病[1,2]毁形性渐进性坏死性肉芽肿病(disfiguringnecrobioticgranulomatousdisease,DNGD)是一种原因不明的肉芽肿性疾病。临床表现和组织学改变似类脂性渐进性坏死,但病...  相似文献   

3.
为了探讨钙通道阻滞剂(CCBs)对迟发型超敏反应(DHR)的作用及其机制,我们观察了三类8种CCBs对小鼠变应性接触性皮炎(ACD)及表皮郎格罕细胞(LCs)影响。结果发现Ⅰ类CCBs异搏定、硫的氮酮,Ⅱ类CCBs尼莫地平、尼群地平及Ⅲ类CCBs佃嗪在抑制DHR的同时,亦减少表皮LCs数。提示上述药物可通过降低表皮LC数而抑制DHR。另外3种Ⅱ类CCBs心痛定、尼卡地平及络活喜亦显著抑制小鼠AC  相似文献   

4.
SLE患者可溶性抗原及自身抗体检测与临床意义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SLE患者免疫发病机理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免疫印迹技术测定ENA抗体,免疫金标法测定ds-DNA抗体,ELISA法测ANA、sCD106、sCD95、sCD25、sCD54。ESR按临床检测常规进行。结果:活动性SLE患者sCD106、sCD54、sCD25水平均高于非活动性SLE患者的相应值(P〈0.05);而后者又分别高于正常对照组的相应值(P〈0.05);活动期SLE患者sCD95水平高于非活动期或正常对照组,后两者sCD95水平无差别(P〉0.05)。相关分析表明,sCD106和sCD53相关(r=0.549,P〈0.05),sCD95与sCD25正相关(r=0.568,P〈0.05),ESR与sCD106、sCD54、sCD95及sCD25均相关,ANA只与sCD95相关,ds-DNA在活动  相似文献   

5.
什么是美容皮肤病学WhatdoescosmeticdermatologymeanPierfrancescoMorganti,Ph.D.①关键词美容皮肤病学CosmeticDermatology;医学美容学MedicalCosmetology;美学皮肤...  相似文献   

6.
变应性疾病患者血清IL-4、sCD23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为了解几组变应性疾病患者血清IL-4和sCD23水平及IL-4对sCD23(CD23)产生的影响。方法 采用ELISA法对荨麻疹、湿诊及过敏性鼻炎患者血清、外周血单一核细胞(PBMC)及培养条件下IL-4、sCD23(CD23)水平及调控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 ①3组疾病血清IL-4及sCD23水平均明显高于正常人对照组(P〈0.05 ̄0.01),sCD23与IL-4之间具有明显的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7.
嗜酸粒细胞增多性皮炎的诊断探讨(摘要)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嗜酸粒细胞增多性皮炎的诊断探讨(摘要)屠文震,徐丽英康克菲(指导)上海市虹口区中心医院皮肤科(邮政编码200082)嗜酸粒细胞增多性皮炎(HypereosinophilicDer.mantis,HED)是高嗜酸粒细胞综合征(HyPere-osinoP...  相似文献   

8.
本文报告11例儿童Zumbusch型脓疱性银屑病,其中男7例、女4例。平均首次发病年龄10.8月。对病因(感染和免疫方面)、论断地探讨,其中3例作了T细胞亚群抗原测定,发现CD4降低,CD升高,CD4/CD8比值异常。所有患者均有Zumbusch型临床表现。最后,在治疗上作了讨论。  相似文献   

9.
紫外线辐射的尿刊酸对小鼠迟发型超敏反应抑制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建立了以小鼠耳厚的增加反映对DNP6-OVA抗原的迟发型超敏反应(DTH)的动物模型,以观察经紫外线辐射的顺式尿刊酸(cis-UCA)对小鼠DTH的抑制程度。结果注射cis-UCA的小鼠耳厚增加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尸<0.01),而注射反式尿刊酸(trans-UCA)的小鼠耳厚增加与对照无显著性差异(P>0.05)。表明在对DNP6-OVA的免疫应答中,cis-UCA能够抑制细胞免疫反应。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的发病机理和遗传基础。方法 分析了SLE患者中各种自身抗体与HLA-DR、DQ基因的关联。结果 发现抗Ro抗体与DR2、DQ6及DQ2/DQ6杂合子相关,抗RNP抗体与DQA1*0102、DQB1*0602相关。抗Sm和抗dsDNA抗体均与DRBQ*1501、DQA1*0102、DQB1*0602相关,这与汉族SLE与HLA的关联完全一致,表明抗Sm和抗dsDNA  相似文献   

11.
淋巴瘤样丘疹病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淋巴瘤样丘疹病(lymphomatoidpapulosis,LyP)虽少见但与蕈样肉芽肿(mycosisfungoides,MF)、某些类型霍奇金病(Hodgkin'sdisease,HD)和皮肤CD30阳性淋巴瘤的关系密切[1],构成“CD30阳性...  相似文献   

12.
儿童全硬化性致残性硬斑病1例报告魏丽,黄月珍,高红(新疆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皮肤科830006)儿童全硬化性残致性硬斑病(DisablingPanscleroticmorpheaofChildrenDPMC)国内很少有报导,现有1例报告如下:患者女,1...  相似文献   

13.
麻风的研究问题J.Grosset因为WHO的MDT治疗麻风非常有效,有人正在鼓吹对麻风已不再需要研究了。可以认为,MDT已证明很有效,只要推广应用便足以在2000年时达到将麻风做为公共卫生问题加以解决的目标。不过,这种想法有失于太简单。首先,科学知识...  相似文献   

14.
多形性日光疹(polymorphouslighteruption,PLE)发病机理尚不清楚,推测可能是对紫外线照射诱发的光代谢产物的迟发型过敏反应(delayedhypersensitivity,DTH)。国外研究提示真皮以T淋巴细胞浸润为主[...  相似文献   

15.
Ehlers—Danlos综合征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报告1例Ehlers-Danlos综合征,患者男性,14岁。其临床特五为皮肤弹性增加,关节活动过度,皮肤血管脆性增加,此外尚伴有指甲,骨及肾脏的病变。  相似文献   

16.
中药治疗进行性色素性紫癜性皮肤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进行性色素性紫癜性皮肤病(progresivepigmentedpurpuricdermatosis,PPPD)病因尚不明了,慢性经过。1990年8月~1997年8月,我们用中药先后治疗86例,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86例均经我院皮肤科门诊根据典型临床...  相似文献   

17.
目前鉴定马拉色菌的有效方法包括分子生物学的核型测定和生理学特征,如不同脂类的同化试验等,既费力,亦很难说明问题;且一些实验室难以做到。因此,有必要摸索出一种简单、有效的实验方法。最近,作者观察到在Dixons琼脂上部分马拉色菌产生沉淀,有助于鉴定马拉色菌。 作者共选用5种55株马拉色菌。将菌划线接种在Dixons琼脂平板上,32℃培养72小时,观察其是否产生沉淀。所有平板每隔24小时观察1次,以便观察到何时可见明显沉淀。未出现沉淀的分离物在32℃继续培养11天。结果在Dixons琼脂平板上培养1…  相似文献   

18.
20011132白癜风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和sIL-2R水平变化的研究/汪新义(山东省皮防所)…//临床皮肤科杂志.-2000,29(5).-258~260 采用 APAAP法和双抗体夹心 ELISA法,对150例自癜风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和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sIL-2R)进行了检测。结果显示寻常型白癜风CD3+、CD4+细胞数和CD4+/CD8+比值均显著低于正常对照(P<0.01),sIL-2R活性明显高于节段型白癜风和正常人(P<0.001,P<0.01);节段型自癜风CD3…  相似文献   

19.
炎症是一种由各种伤害性因素引起的复杂过程,可由多种介质介导。已知的间质性介质如前列腺素、白三烯、细胞因子、蛋白酶和组胺均可通过各种细胞内第二信使系统如环腺苷酸(cAMP)的水平来活化它们的靶细胞或组织。cAMP可参与调节多种炎症细胞的功能,因此可通过对cAMP,合成或消除速率的影响来达到对炎症和刺激的药学控制。cAMP的消除或降解是由环核苷酸磷酸二酯酶(PDFs)介导的,依据其抑制剂敏感性的不同,PDEs可分为PDG1-PDE7 7种类型,其中人角质形成细 胞主要含PDE4、5和7。本研究的目的…  相似文献   

20.
先天性大疱性表皮松解症(Enidermolysisbullosahereditaria,EBH)是一组遗传性皮肤病,分单纯型(EBSimplex,EBS)、交界型(JunctionalEB,JEB)和营养不良型(DystrophicEB,DEB)三型,各型又分为若干亚型[1],鉴别较为困难,以往一般靠电镜检查来分型。近十年来发展起来的用表皮基底膜成分抗体进行免疫荧光定位(IFMapping,IFM)技术为EBH的分型诊断提供了更简单而准确的手段[2]。本研究报告用板素(Laminin,又称层粘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